虽然没有外界渲染的“血书”,没有传闻的“镇压”,但十几名队员联名弹劾教练,还都郑重其事地按上了“红手印 ”,最终还被媒体直接拿到了“兵谏”的原件,这样的事情别说在中国篮坛就是放眼世界体育圈里也属于“罕见”的行列。从事 情发展的态势来看,篮协又在朝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向努力,但就在李金生主任轻描淡写之间,整个“上书门”还是 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疑问,需要我们去慢慢探究。
疑问一:范斌错在哪儿?90后的心思你不懂
范斌到底干了什么?让这群曾经和自己一起拿下“历届国青最好战绩”的孩子揭竿而起,直接上书篮协,非得把他赶下台不可?从国青队员在上书中的描述不难看出,范斌除了“骂人”让队员感觉受不了之外,并没有列举其他方面的问题。“过去在八一队有哪个球员没有被骂过啊,大范也是这么被骂大的,所以,我猜想他把他当球员时受的那一套给照搬过来了。结果……”在范斌的事爆出之后,一位曾经的八一队队员这么对记者说。
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范斌不是成年队的教练,他是国青队的教练,他面对的不是上世纪70年代从一代又一代“严师”手下调教出来的队员,而是一群思想开放、正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的90后。或许在范斌眼中的那些“并不算什么”的教训到了这群孩子这里就成为“无法忍受”的折磨,他那些“三从一大”的训练方法到了国青这边肯定是水土不服。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队员和范斌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队员也多次向篮协反映过情况。但遗憾的是,篮协似乎一直没有重视过这群“小屁孩儿”的意见,只是提醒过范斌要注意一点儿。在范斌和队员之间缺少一个“唱红脸”,能够起到润滑剂作用的人。
整个“兵谏门”所反映的问题并不是范斌骂人了,而是他缺乏足够的领导艺术,只知道一味的用强要狠,忽视这些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心理感受。就像一位网友在评论中说的那样,“范斌把自己当作了李云龙,但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并没有一个赵刚”。
疑问二:“兵谏”学问深?年轻队员有“高手”
都说90后的孩子不简单,从“兵谏门”暴露出的“蛛丝马迹”上看,这些国青的90后还真是不简单。很多人看到新闻后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这些人为什么要让一个毫不相干的餐馆服务员去写这份“控诉书”?为什么这么一份反映问题的普通材料,队员们要像“投名状”式地按上手印呢?
让服务员代写听起来确实很离奇,就算这些队员年龄小,没有正经地学过什么文化课程,但整个控诉书通篇也没有什么生涩的词汇,都是最普普通通的语言,服务员能写的东西这些队员照样可以写出来,但为什么他们要找人代写呢?显然,队员们“密谋”这件事的时间并不长(一顿午饭的时间),但考虑的却很多。他们显然已经预见到了,如果这封上诉书递到篮协手里,篮协在处理范斌的同时,也同样会去处理带头闹事的“大哥”,为了避免让写信的人成为被“连坐”的对象,这些孩子才会找一个最不想干的人——— 服务员来执笔。而且,在队员的“上诉书”曝光之后,很多熟悉国青队员签名的球迷就指出,这里面很多人的名字看上去都不像是自己的笔迹,所以,就有球迷猜测,这封“上诉书”上连队员的签名都是找人代笔写上去的。为了保证其真实性,也为了防止有队员在被追问时推脱,大家才决定在名字上按手印,以便到时候能够“共进退”,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球员或是“带头”上书的那位球员。
队员们当时是如何策划这次上书的,咱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如果真的像大家分析的这样,只能说这些孩子真不简单啊。
疑问三:“兵谏”谁泄密?篮协官员最有可能
整个“兵谏门”最大的疑问其实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这件事是怎么让媒体“挖”到的。要知道,像队员和教练之间闹矛盾,甚至是向领队或是领导反映问题的事情并不罕见,甚至连“集体兵谏”都不算新鲜,但几乎没有一次像如今这样在还没有结果之前就被捅给了媒体,直接“大白于天下”。到底谁是那个告密者呢?
显然,队员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兵谏”发生在4月2日,而媒体直到前天才把这事捅出来。从范斌被留在国内由胡卫东带队去美国看,队员们的目的已经部分达到了,此时,再把这事捅给媒体只会给随后的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从“有图有真相”这个方面看,队员们在写下上诉书之后也不太可能再去拍照存档。况且这件事很可能关系到自己未来在国家队前途,队员们更会谨慎再谨慎,就算对相熟的记者透露,也会关照绝对不能外传的。从这点上看,这份材料从篮协内部被捅出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队员的这份上诉书的终点就在篮协,篮协除了几位领导之外,其他很多工作人员都可能接触到这份上诉书。当然,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工作人员也是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透露给记者的,毕竟将这种“内部矛盾”暴露出来只会造成篮协的尴尬,篮协领导一定会追查相关的责任人的。 (特约记者 腾文)
兵谏门背后疑点重重:范斌错在哪 究竟谁向媒体泄密
稿源: 舜网-济南时报 2011-04-12 17:15:34
虽然没有外界渲染的“血书”,没有传闻的“镇压”,但十几名队员联名弹劾教练,还都郑重其事地按上了“红手印 ”,最终还被媒体直接拿到了“兵谏”的原件,这样的事情别说在中国篮坛就是放眼世界体育圈里也属于“罕见”的行列。从事 情发展的态势来看,篮协又在朝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向努力,但就在李金生主任轻描淡写之间,整个“上书门”还是 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疑问,需要我们去慢慢探究。
疑问一:范斌错在哪儿?90后的心思你不懂
范斌到底干了什么?让这群曾经和自己一起拿下“历届国青最好战绩”的孩子揭竿而起,直接上书篮协,非得把他赶下台不可?从国青队员在上书中的描述不难看出,范斌除了“骂人”让队员感觉受不了之外,并没有列举其他方面的问题。“过去在八一队有哪个球员没有被骂过啊,大范也是这么被骂大的,所以,我猜想他把他当球员时受的那一套给照搬过来了。结果……”在范斌的事爆出之后,一位曾经的八一队队员这么对记者说。
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范斌不是成年队的教练,他是国青队的教练,他面对的不是上世纪70年代从一代又一代“严师”手下调教出来的队员,而是一群思想开放、正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的90后。或许在范斌眼中的那些“并不算什么”的教训到了这群孩子这里就成为“无法忍受”的折磨,他那些“三从一大”的训练方法到了国青这边肯定是水土不服。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队员和范斌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队员也多次向篮协反映过情况。但遗憾的是,篮协似乎一直没有重视过这群“小屁孩儿”的意见,只是提醒过范斌要注意一点儿。在范斌和队员之间缺少一个“唱红脸”,能够起到润滑剂作用的人。
整个“兵谏门”所反映的问题并不是范斌骂人了,而是他缺乏足够的领导艺术,只知道一味的用强要狠,忽视这些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心理感受。就像一位网友在评论中说的那样,“范斌把自己当作了李云龙,但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并没有一个赵刚”。
疑问二:“兵谏”学问深?年轻队员有“高手”
都说90后的孩子不简单,从“兵谏门”暴露出的“蛛丝马迹”上看,这些国青的90后还真是不简单。很多人看到新闻后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这些人为什么要让一个毫不相干的餐馆服务员去写这份“控诉书”?为什么这么一份反映问题的普通材料,队员们要像“投名状”式地按上手印呢?
让服务员代写听起来确实很离奇,就算这些队员年龄小,没有正经地学过什么文化课程,但整个控诉书通篇也没有什么生涩的词汇,都是最普普通通的语言,服务员能写的东西这些队员照样可以写出来,但为什么他们要找人代写呢?显然,队员们“密谋”这件事的时间并不长(一顿午饭的时间),但考虑的却很多。他们显然已经预见到了,如果这封上诉书递到篮协手里,篮协在处理范斌的同时,也同样会去处理带头闹事的“大哥”,为了避免让写信的人成为被“连坐”的对象,这些孩子才会找一个最不想干的人——— 服务员来执笔。而且,在队员的“上诉书”曝光之后,很多熟悉国青队员签名的球迷就指出,这里面很多人的名字看上去都不像是自己的笔迹,所以,就有球迷猜测,这封“上诉书”上连队员的签名都是找人代笔写上去的。为了保证其真实性,也为了防止有队员在被追问时推脱,大家才决定在名字上按手印,以便到时候能够“共进退”,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球员或是“带头”上书的那位球员。
队员们当时是如何策划这次上书的,咱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如果真的像大家分析的这样,只能说这些孩子真不简单啊。
疑问三:“兵谏”谁泄密?篮协官员最有可能
整个“兵谏门”最大的疑问其实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这件事是怎么让媒体“挖”到的。要知道,像队员和教练之间闹矛盾,甚至是向领队或是领导反映问题的事情并不罕见,甚至连“集体兵谏”都不算新鲜,但几乎没有一次像如今这样在还没有结果之前就被捅给了媒体,直接“大白于天下”。到底谁是那个告密者呢?
显然,队员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兵谏”发生在4月2日,而媒体直到前天才把这事捅出来。从范斌被留在国内由胡卫东带队去美国看,队员们的目的已经部分达到了,此时,再把这事捅给媒体只会给随后的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从“有图有真相”这个方面看,队员们在写下上诉书之后也不太可能再去拍照存档。况且这件事很可能关系到自己未来在国家队前途,队员们更会谨慎再谨慎,就算对相熟的记者透露,也会关照绝对不能外传的。从这点上看,这份材料从篮协内部被捅出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队员的这份上诉书的终点就在篮协,篮协除了几位领导之外,其他很多工作人员都可能接触到这份上诉书。当然,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工作人员也是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透露给记者的,毕竟将这种“内部矛盾”暴露出来只会造成篮协的尴尬,篮协领导一定会追查相关的责任人的。 (特约记者 腾文)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