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聚宝斋鉴定中心鉴定师 刘育新:是光绪仿的,仿的也很值钱。
解说:没想到记者花两百元钱买的小瓶,经刘老师一鉴定,成了价值20多万的光绪仿品,身价一下翻了上千倍。没想到记者一提到开鉴定证书,小绳身价又翻了几番。
刘育新:这个花刻划太好了,是上百万的东西。
解说:这下宝贝又老了一百多年,宝贝年代涨了,鉴定费也跟这涨。
记者:要开到康熙,咱们得多少钱?
刘育新:最少两万。
记者:开到光绪呢?
刘育新:八千。
解说:经过讨价还价,记者最终以1600元的价格给小瓶开了证书,上面的年代写的是清康熙。
解说:接着记者又拿着一百元钱在地摊上买的高祖杯。
刘育新:像这个是现代的。
解说:原来小杯上面的图是用化学物造的假。记者万万没想到,东西是现代的,鉴定证书仍然可以照开不误。
刘育新:能开证书,开成化,五万元。成化得一千万以上。
记者:就这一个小杯子。
刘育新:对,一千万以上。
解说:看来在高额鉴定费面前,对刘老师来说,东西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解说:离开聚宝斋鉴定中心,记者带着两百元买的小瓶,又连续走了几家,鸿骞文物鉴定品收藏中心的李老师也给小瓶做了鉴定。
李宗文:说白了,就是这一二十年做的。
解说:虽然是新品,李老师也可以开鉴定书。
李宗文:民国仿。
记者:得多少钱?
李宗文:得一千。
解说:证书上写着民国。接着记者来到北京古雅阁文物鉴定中心,马主任也给了鉴定结果。
记者:实际是什么时候?
马健:到头是民国光绪。
解说:马主任说想开证书没问题。
马健:给您出证书没问题,按康熙本年出。
记者:一千元拿到证书,就这样,同一件小瓶,记者拿到三本鉴定证书,鉴定年代毫无不同。毫无例外,记者从潘家园花一百元买来的三件东西,经过鉴定机构的鉴定,也都成了极具收藏价值的文物。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记者找到首都博物馆征集部的研究员刘岩。
刘岩:这幅画就是地摊上最廉价的仿品,而且风格不是齐白石。
金运昌:虽然落款写的是齐白石老人所作,其实跟齐白石一点关系都没有。
解说: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这幅画是粗劣的仿制品。
金运昌:没有多少年代,故意做成这个样子,折合程度很多大折痕,其实就是现在新做的。
刘育新:有点写硬笔字的感觉。
解说:画假的不能再假了,记者买的两件瓷器如何呢?记者请教了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王春城来说。
王春城:总的来看都是现代的仿品,这件东西体形不美,上手略显轻,翻过来,底又很白。这个碗应该是很低端的仿品,它在绘画方法来讲很粗糙,我们看上面这些像似带着泥浆的东西,这是完全典型的人为作品。
陈伟鸿:刚才这个小片就记录了我们这位记者在购买了那三件宝物之后,找一些所谓的专家鉴定的全过程。我觉得这样一个鉴定过程真的让人非常传阅,因为你发现同样的东西,它可以在这些鉴定证书上任意让它改朝换代,现在我的手头拿到的就是这样我们收藏来的每一个都比我们买宝物还要更贵的鉴定证书,像刚才三百块钱的齐白石的这幅画,这位鉴定大使明明白白就写了,这是齐白石本人之化作。其实每一个鉴定证书都非常精美,你从它的外观上看不出任何破绽。咱们打开看一看,同样你可以看到貌似很专业,也很严谨的一个鉴定
陈伟鸿:看了刚才这个片子,大家都知道,开头的他几位老先生,其实他们是可以看得出这些所谓的宝贝的成色的,只是到了他们要来开具鉴定证书的那一刻,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只有钱的颜色了,没有任何一句真话了。所以电视机前的各位,如果您的手中有宝物需要鉴定,一定要找有公信力的鉴定专家,不要再让这类的假鉴定继续欺骗他人了。
古董内幕:金坤拍卖公司鉴定师给钱就出证书
稿源: 央视网 2011-03-16 09:11:10
北京聚宝斋鉴定中心鉴定师 刘育新:是光绪仿的,仿的也很值钱。
解说:没想到记者花两百元钱买的小瓶,经刘老师一鉴定,成了价值20多万的光绪仿品,身价一下翻了上千倍。没想到记者一提到开鉴定证书,小绳身价又翻了几番。
刘育新:这个花刻划太好了,是上百万的东西。
解说:这下宝贝又老了一百多年,宝贝年代涨了,鉴定费也跟这涨。
记者:要开到康熙,咱们得多少钱?
刘育新:最少两万。
记者:开到光绪呢?
刘育新:八千。
解说:经过讨价还价,记者最终以1600元的价格给小瓶开了证书,上面的年代写的是清康熙。
解说:接着记者又拿着一百元钱在地摊上买的高祖杯。
刘育新:像这个是现代的。
解说:原来小杯上面的图是用化学物造的假。记者万万没想到,东西是现代的,鉴定证书仍然可以照开不误。
刘育新:能开证书,开成化,五万元。成化得一千万以上。
记者:就这一个小杯子。
刘育新:对,一千万以上。
解说:看来在高额鉴定费面前,对刘老师来说,东西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解说:离开聚宝斋鉴定中心,记者带着两百元买的小瓶,又连续走了几家,鸿骞文物鉴定品收藏中心的李老师也给小瓶做了鉴定。
李宗文:说白了,就是这一二十年做的。
解说:虽然是新品,李老师也可以开鉴定书。
李宗文:民国仿。
记者:得多少钱?
李宗文:得一千。
解说:证书上写着民国。接着记者来到北京古雅阁文物鉴定中心,马主任也给了鉴定结果。
记者:实际是什么时候?
马健:到头是民国光绪。
解说:马主任说想开证书没问题。
马健:给您出证书没问题,按康熙本年出。
记者:一千元拿到证书,就这样,同一件小瓶,记者拿到三本鉴定证书,鉴定年代毫无不同。毫无例外,记者从潘家园花一百元买来的三件东西,经过鉴定机构的鉴定,也都成了极具收藏价值的文物。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记者找到首都博物馆征集部的研究员刘岩。
刘岩:这幅画就是地摊上最廉价的仿品,而且风格不是齐白石。
金运昌:虽然落款写的是齐白石老人所作,其实跟齐白石一点关系都没有。
解说: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这幅画是粗劣的仿制品。
金运昌:没有多少年代,故意做成这个样子,折合程度很多大折痕,其实就是现在新做的。
刘育新:有点写硬笔字的感觉。
解说:画假的不能再假了,记者买的两件瓷器如何呢?记者请教了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王春城来说。
王春城:总的来看都是现代的仿品,这件东西体形不美,上手略显轻,翻过来,底又很白。这个碗应该是很低端的仿品,它在绘画方法来讲很粗糙,我们看上面这些像似带着泥浆的东西,这是完全典型的人为作品。
陈伟鸿:刚才这个小片就记录了我们这位记者在购买了那三件宝物之后,找一些所谓的专家鉴定的全过程。我觉得这样一个鉴定过程真的让人非常传阅,因为你发现同样的东西,它可以在这些鉴定证书上任意让它改朝换代,现在我的手头拿到的就是这样我们收藏来的每一个都比我们买宝物还要更贵的鉴定证书,像刚才三百块钱的齐白石的这幅画,这位鉴定大使明明白白就写了,这是齐白石本人之化作。其实每一个鉴定证书都非常精美,你从它的外观上看不出任何破绽。咱们打开看一看,同样你可以看到貌似很专业,也很严谨的一个鉴定
陈伟鸿:看了刚才这个片子,大家都知道,开头的他几位老先生,其实他们是可以看得出这些所谓的宝贝的成色的,只是到了他们要来开具鉴定证书的那一刻,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只有钱的颜色了,没有任何一句真话了。所以电视机前的各位,如果您的手中有宝物需要鉴定,一定要找有公信力的鉴定专家,不要再让这类的假鉴定继续欺骗他人了。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