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差价门”的逻辑辨认——
事件回放
直营店经销商区别对待
苹果经销商亏损上亿元
3月3日,苹果宣布第一代iPad降价1100元;3月4日,两周内购买一代iPad的消费者可以返还差价的消息传开。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由此第一次知道了苹果还有价格保护策略:如果自你收到货物之日起14个日历日内,苹果降低你购买的任何产品(促销/特定/折扣/翻修产品除外)的价格,可以要求退还或贷记对你收取的价格与目前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但这引发了另外一个矛盾:苹果在华的价格保护仅限于苹果网店和四大实体店,其他经销商被排除在外。
这种差别对待令消费者不满。记者在3·15电子产品投诉网站看到,过去的一周,关于苹果经销商拒绝返还差价的投诉骤增,截至3月13日零点,有近三百条投诉。
此举更令经销商叫苦连天。有业内人士爆料称,截至3月10日,苹果在华的渠道商因iPad一代无预警降价及官方返差价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上亿元人民币。渠道内甚至流传着一个悲惨的传说,某家拥有十几家中型店面的经销商损失超过一千万。一批大型卖场自掏腰包加入补差价的行列,据京东商城刘强东透露,他们为此付出了400万元人民币。
而有外地经销商透露,上周苹果授权经销商收到一封来自苹果的邮件,提及的价格保护政策令商家颇为不爽:任何价格保护的提供与否,完全由苹果自行决定。
苹果iPad二代浓妆重彩地登场了,不过盛宴不属于中国的“果粉”们。尤其是一代iPad降价引发的“差价门”还没有平息。面对双重标准、服务歧视等指责,面对部分经销商自掏腰包返还差价的做法,苹果公司选择沉默。
习惯制定游戏规则的苹果,似乎有些傲慢地得罪着庞大的中国渠道商。苹果想做什么?这种做法是否合情合理合法?中国消费者第一次见识了“价格保护”,带给业界的还有怎样的启发?
苹果“差价门”投诉骤增 苹果经销商亏损上亿元
稿源: 北京晨报 2011-03-14 09:46:44
苹果“差价门”的逻辑辨认——
事件回放
直营店经销商区别对待
苹果经销商亏损上亿元
3月3日,苹果宣布第一代iPad降价1100元;3月4日,两周内购买一代iPad的消费者可以返还差价的消息传开。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由此第一次知道了苹果还有价格保护策略:如果自你收到货物之日起14个日历日内,苹果降低你购买的任何产品(促销/特定/折扣/翻修产品除外)的价格,可以要求退还或贷记对你收取的价格与目前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但这引发了另外一个矛盾:苹果在华的价格保护仅限于苹果网店和四大实体店,其他经销商被排除在外。
这种差别对待令消费者不满。记者在3·15电子产品投诉网站看到,过去的一周,关于苹果经销商拒绝返还差价的投诉骤增,截至3月13日零点,有近三百条投诉。
此举更令经销商叫苦连天。有业内人士爆料称,截至3月10日,苹果在华的渠道商因iPad一代无预警降价及官方返差价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上亿元人民币。渠道内甚至流传着一个悲惨的传说,某家拥有十几家中型店面的经销商损失超过一千万。一批大型卖场自掏腰包加入补差价的行列,据京东商城刘强东透露,他们为此付出了400万元人民币。
而有外地经销商透露,上周苹果授权经销商收到一封来自苹果的邮件,提及的价格保护政策令商家颇为不爽:任何价格保护的提供与否,完全由苹果自行决定。
苹果iPad二代浓妆重彩地登场了,不过盛宴不属于中国的“果粉”们。尤其是一代iPad降价引发的“差价门”还没有平息。面对双重标准、服务歧视等指责,面对部分经销商自掏腰包返还差价的做法,苹果公司选择沉默。
习惯制定游戏规则的苹果,似乎有些傲慢地得罪着庞大的中国渠道商。苹果想做什么?这种做法是否合情合理合法?中国消费者第一次见识了“价格保护”,带给业界的还有怎样的启发?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