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做了题目为“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的发言,全文如下: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
去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可见中央对公务用车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既是取信于民、维护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公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的现实需要。建议抓住专项治理的契机,切实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
一、现行公车管理模式及现状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
二、目前公务用车存在的弊端
(一)运行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10万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运行成本普遍偏高。
(二)资源利用不充分。党政机关的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相当一部分领导的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闲置。与此同时,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用车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奢侈浪费较严重。部分地区和单位不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而是耗资超编超标购买车辆。据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配两台专车。去年,某市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清理出超标车6300多辆。
(四)公车私用较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的现象。
(五)货币补助当福利。不可否认,这几年各地的公车改革方案亮点纷呈,但总体上是公车使用货币化。目前,公车改革补助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级别在不同的地方差别很大,有的错把补助当福利,还引发了新的不公平。
三、对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制。严控公车购置数量、购置金额。当前,尤其要坚持减少配置总量、降低配备标准。
(二)深入开展公务用车情况专项清理。全面掌握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车辆结构、经费支出、公车使用和超编超标配车等情况,为我国公车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依据。
(三)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性文件。明确改革目标、范围、对象等,增强改革的操作性和规范性;明确各地区、各个级别的补贴档次,切忌把公车改革当作一种福利分配;明确原有公车处理方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明确公车改革后用车纪律,规范车改人员用车行为。
(四)做好公务用车改革的综合配套推进工作。公车改革应与政府机构改革、监管制度完善、廉洁从政建设、财政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紧密结合,避免改革后公车数量再度膨胀、运行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发生。
(五)加强对保留公车的监管。一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公务用车实行智能化监控。二是对公务车辆及其驾驶人员实行公司化管理。三是公示公车身份,在车身的醒目位置喷涂“公车”字样,或者在车牌号码后面加一个“公”字,方便社会监督。四是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予以全程监督。五是严肃查处超标超量配置专车、擅自配备专车、假公济私等违规行为。
各位委员,公车改革是社会所盼、民心所向,必须坚定不移,强力推进。
谢谢大家!
公车运行成本是社会轿车3倍 委员建议用GPS监督
稿源: 人民网 2011-03-10 09:29:49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做了题目为“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的发言,全文如下: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
去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可见中央对公务用车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既是取信于民、维护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公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的现实需要。建议抓住专项治理的契机,切实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
一、现行公车管理模式及现状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
二、目前公务用车存在的弊端
(一)运行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10万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运行成本普遍偏高。
(二)资源利用不充分。党政机关的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相当一部分领导的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闲置。与此同时,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用车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奢侈浪费较严重。部分地区和单位不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而是耗资超编超标购买车辆。据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配两台专车。去年,某市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清理出超标车6300多辆。
(四)公车私用较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的现象。
(五)货币补助当福利。不可否认,这几年各地的公车改革方案亮点纷呈,但总体上是公车使用货币化。目前,公车改革补助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级别在不同的地方差别很大,有的错把补助当福利,还引发了新的不公平。
三、对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制。严控公车购置数量、购置金额。当前,尤其要坚持减少配置总量、降低配备标准。
(二)深入开展公务用车情况专项清理。全面掌握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车辆结构、经费支出、公车使用和超编超标配车等情况,为我国公车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依据。
(三)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性文件。明确改革目标、范围、对象等,增强改革的操作性和规范性;明确各地区、各个级别的补贴档次,切忌把公车改革当作一种福利分配;明确原有公车处理方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明确公车改革后用车纪律,规范车改人员用车行为。
(四)做好公务用车改革的综合配套推进工作。公车改革应与政府机构改革、监管制度完善、廉洁从政建设、财政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紧密结合,避免改革后公车数量再度膨胀、运行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发生。
(五)加强对保留公车的监管。一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公务用车实行智能化监控。二是对公务车辆及其驾驶人员实行公司化管理。三是公示公车身份,在车身的醒目位置喷涂“公车”字样,或者在车牌号码后面加一个“公”字,方便社会监督。四是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予以全程监督。五是严肃查处超标超量配置专车、擅自配备专车、假公济私等违规行为。
各位委员,公车改革是社会所盼、民心所向,必须坚定不移,强力推进。
谢谢大家!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