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艺考呈繁荣景象艺术却寂寞 艺术院校挤满投机者
稿源: 北京日报  | 2011-02-24 16:10:09

 

报喜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看榜 本报记者 李继辉攝

 

  艺考可以突击吗?

  在北京电影学院门口的小书摊上,《快速充电——文艺知识小百科》一书卖得很火,摊主宣称,考试中的文艺常识都在其中;中央戏剧学院门口由毕业生和在校生开设的“考前冲刺及考试技巧培训班”也在火热招生;中央美院办了不少美术类艺考的培训班,这里云集了众多美术基础薄弱的考生,希望通过培训班几个月的突击训练,提高艺考命中率。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认为,所谓的快速充电和突击训练用处其实不大。“‘临阵磨枪’只能加强头脑记忆,但像表演这种专业更强调肌肉记忆,需要童子功。你一出手,老师就能看出你有没有专业基础,像章子怡那样从小学习舞蹈的考生就会比一般考生更有优势。”

  美术专业也讲究天赋和悟性,短期突击更难有成效。很多高二、高三才转头学美术的考生,因为对美术兴趣有限,短时间内顶多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技法,考试中也只会生搬硬套,根本谈不上创作,专业的美院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来自新疆的马航,去年9月开始在北京一家美术强化班培训,4个月光培训费就花了4万元。但因为专业基础薄弱,越训练越感到自己和专业美术生之间巨大的差距,心理压力非常大。最近参加几场专业考试,他的分数都不高,现在看来,想考上大学的希望,依然渺茫。

  考上就结束了吗?

  网友“肩上的蝶”,是众多“撞大运”艺考生中的幸运儿,经过3个月的突击训练,去年她考上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美术专业。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考上大学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再加上基础薄弱,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每天面对着自己不喜欢也做不好的专业,让她的大学生活过得非常痛苦。“最痛苦的时候我都想过退学,可是又不能那么做。”

  中戏一位教授说,近10年来艺术院校招生变化非常大。以前考生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却有不少人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试试,大不了浪费100块钱报名费”的心态来考试。导演专业就因为专业要求比较低而成为北电、中戏等院校的报考热门。北电导演系今年计划招生20人,报名人数近3000人。另一方面,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院校也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为了凑够名额,不惜一再降低分数线。可是,学生素质太低,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非常吃力,学校的教学水准也很难提高,更不可能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即使熬过了大学四年,面对就业,没有实力也很难在这行里混。王劲松称,现在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人才出头的机会越来越多,但随着这个行业和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高,它对文化艺术人才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没有金刚钻,还真揽不了瓷器活儿”。

  艺术院校不应是文化洼地

  许多艺术院校热门专业的录取率往往都是一百比一,甚至二百比一,录取的应该都是精英人才。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院校教授坦言,虽然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这些年学生的文化素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降低。艺术院校怎么成为文化洼地了?

  一位中戏教授认为,艺术院校绝不应该成为文化洼地,艺术教育虽然具有特殊性,实际上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有人觉得没什么特长的人就可以考导演系,其实真正的好导演不是没有特长,而是需要什么都懂的‘杂家’;报考戏文系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还要对表演、导演、舞美等行业也有一定了解;好的舞台剧演员,除了表演天赋外,还需要文化底蕴,没文化你甚至不能理解自己的角色,表演也缺少深度。”

  文化底蕴深厚与否,往往决定了艺术家成就的高低。美国现代舞蹈派创始人邓肯之所以能够开创舞蹈的全新局面,恰恰得益于她年轻时对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的深刻研究;而达·芬奇除了优越的艺术天赋外,还学习了数学、透视学、光学、解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有专家认为,如果艺术院校学生素质不高,艺术教育水准难以提高,对中国艺术发展也是一个潜在危机。艺术院校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他们都在想办法。中戏戏文系从去年开始对招生方法做了一些调整。以往是在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分数线以上按照专业考试排名来录取,现在的录取分则是将合格的专业考试分数和文化课考试分数相加,按照总分高低来录取,加大了文化课成绩在录取中的权重。北电招考的28个专业方向中,单纯按专业成绩录取的专业也正在减少。有的专业则是在专业合格基础上,完全按照文化成绩排序录取。

  记者手记

  艺术是桩神马买卖?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连日来在各大艺术院校采访艺考生和家长,耳边时时荒诞地响起2010年的“神曲”——《爱情买卖》。

  爱情不是花钱可以买到的,那么艺术呢?艺术家呢?一个孩子被送进艺术院校,莫非父母的手中就握住绩优股了吗?

  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在这里,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美术、音乐,几乎每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功,都不是投机可以奏效的,都需要心智和精神的长期付出,都经历过“不疯魔不成活”的折磨与锤炼。所以,对走上艺术道路的考生来说,不能只有利益的考量和发财的梦想,他们还需要献祭于艺术的忠诚和勇气。

  但令人失望的是,几天来,辗转于各个艺术院校报名、考试现场,听到和看到的,几乎都是家长和考生念叨着读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更划算,他们的心里都有一本账。或许在他们看来,艺考不过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艺术也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诱人的金饭碗。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女主角周冬雨也参加了今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考试。她说,张艺谋曾告诉她,表演的要诀就是“要走心”。其实,这三个字又何止适用于表演,几乎所有艺术门类的要诀都是“要走心”的。

  我们经常慨叹,当下中国缺少好作品,缺少好演员,缺少好编剧,缺少好作家,缺少好画家……但是,如果我们的艺术院校里多的只是这样一些精于算计的脑袋,他们还能拥有艺术的梦想吗?还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吗?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却在家长和社会身上。普遍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金钱崇拜,异化了这个社会以及这一代家长,他们的欲望则催生了这一代考生。按照这样的通行法则,很多孩子甚至不了解艺术为何物,却被驱赶着投身于艺考之中,即使他们考上了,又靠什么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上走下去呢?

  今天我们看到了艺考的繁荣,但这繁荣却不属于艺术,这是当代艺术深入骨髓的悲哀。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沈严】

艺考呈繁荣景象艺术却寂寞 艺术院校挤满投机者

稿源: 北京日报 2011-02-24 16:10:09

 

报喜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看榜 本报记者 李继辉攝

 

  艺考可以突击吗?

  在北京电影学院门口的小书摊上,《快速充电——文艺知识小百科》一书卖得很火,摊主宣称,考试中的文艺常识都在其中;中央戏剧学院门口由毕业生和在校生开设的“考前冲刺及考试技巧培训班”也在火热招生;中央美院办了不少美术类艺考的培训班,这里云集了众多美术基础薄弱的考生,希望通过培训班几个月的突击训练,提高艺考命中率。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认为,所谓的快速充电和突击训练用处其实不大。“‘临阵磨枪’只能加强头脑记忆,但像表演这种专业更强调肌肉记忆,需要童子功。你一出手,老师就能看出你有没有专业基础,像章子怡那样从小学习舞蹈的考生就会比一般考生更有优势。”

  美术专业也讲究天赋和悟性,短期突击更难有成效。很多高二、高三才转头学美术的考生,因为对美术兴趣有限,短时间内顶多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技法,考试中也只会生搬硬套,根本谈不上创作,专业的美院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来自新疆的马航,去年9月开始在北京一家美术强化班培训,4个月光培训费就花了4万元。但因为专业基础薄弱,越训练越感到自己和专业美术生之间巨大的差距,心理压力非常大。最近参加几场专业考试,他的分数都不高,现在看来,想考上大学的希望,依然渺茫。

  考上就结束了吗?

  网友“肩上的蝶”,是众多“撞大运”艺考生中的幸运儿,经过3个月的突击训练,去年她考上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美术专业。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考上大学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再加上基础薄弱,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每天面对着自己不喜欢也做不好的专业,让她的大学生活过得非常痛苦。“最痛苦的时候我都想过退学,可是又不能那么做。”

  中戏一位教授说,近10年来艺术院校招生变化非常大。以前考生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却有不少人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试试,大不了浪费100块钱报名费”的心态来考试。导演专业就因为专业要求比较低而成为北电、中戏等院校的报考热门。北电导演系今年计划招生20人,报名人数近3000人。另一方面,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院校也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为了凑够名额,不惜一再降低分数线。可是,学生素质太低,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非常吃力,学校的教学水准也很难提高,更不可能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即使熬过了大学四年,面对就业,没有实力也很难在这行里混。王劲松称,现在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人才出头的机会越来越多,但随着这个行业和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高,它对文化艺术人才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没有金刚钻,还真揽不了瓷器活儿”。

  艺术院校不应是文化洼地

  许多艺术院校热门专业的录取率往往都是一百比一,甚至二百比一,录取的应该都是精英人才。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院校教授坦言,虽然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这些年学生的文化素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降低。艺术院校怎么成为文化洼地了?

  一位中戏教授认为,艺术院校绝不应该成为文化洼地,艺术教育虽然具有特殊性,实际上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有人觉得没什么特长的人就可以考导演系,其实真正的好导演不是没有特长,而是需要什么都懂的‘杂家’;报考戏文系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还要对表演、导演、舞美等行业也有一定了解;好的舞台剧演员,除了表演天赋外,还需要文化底蕴,没文化你甚至不能理解自己的角色,表演也缺少深度。”

  文化底蕴深厚与否,往往决定了艺术家成就的高低。美国现代舞蹈派创始人邓肯之所以能够开创舞蹈的全新局面,恰恰得益于她年轻时对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的深刻研究;而达·芬奇除了优越的艺术天赋外,还学习了数学、透视学、光学、解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有专家认为,如果艺术院校学生素质不高,艺术教育水准难以提高,对中国艺术发展也是一个潜在危机。艺术院校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他们都在想办法。中戏戏文系从去年开始对招生方法做了一些调整。以往是在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分数线以上按照专业考试排名来录取,现在的录取分则是将合格的专业考试分数和文化课考试分数相加,按照总分高低来录取,加大了文化课成绩在录取中的权重。北电招考的28个专业方向中,单纯按专业成绩录取的专业也正在减少。有的专业则是在专业合格基础上,完全按照文化成绩排序录取。

  记者手记

  艺术是桩神马买卖?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连日来在各大艺术院校采访艺考生和家长,耳边时时荒诞地响起2010年的“神曲”——《爱情买卖》。

  爱情不是花钱可以买到的,那么艺术呢?艺术家呢?一个孩子被送进艺术院校,莫非父母的手中就握住绩优股了吗?

  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在这里,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美术、音乐,几乎每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功,都不是投机可以奏效的,都需要心智和精神的长期付出,都经历过“不疯魔不成活”的折磨与锤炼。所以,对走上艺术道路的考生来说,不能只有利益的考量和发财的梦想,他们还需要献祭于艺术的忠诚和勇气。

  但令人失望的是,几天来,辗转于各个艺术院校报名、考试现场,听到和看到的,几乎都是家长和考生念叨着读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更划算,他们的心里都有一本账。或许在他们看来,艺考不过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艺术也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诱人的金饭碗。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女主角周冬雨也参加了今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考试。她说,张艺谋曾告诉她,表演的要诀就是“要走心”。其实,这三个字又何止适用于表演,几乎所有艺术门类的要诀都是“要走心”的。

  我们经常慨叹,当下中国缺少好作品,缺少好演员,缺少好编剧,缺少好作家,缺少好画家……但是,如果我们的艺术院校里多的只是这样一些精于算计的脑袋,他们还能拥有艺术的梦想吗?还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吗?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却在家长和社会身上。普遍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金钱崇拜,异化了这个社会以及这一代家长,他们的欲望则催生了这一代考生。按照这样的通行法则,很多孩子甚至不了解艺术为何物,却被驱赶着投身于艺考之中,即使他们考上了,又靠什么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上走下去呢?

  今天我们看到了艺考的繁荣,但这繁荣却不属于艺术,这是当代艺术深入骨髓的悲哀。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沈严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