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2月2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日,百思买在沪的近千名员工被要求“必须全员到岗”,而当他们到达熟悉的店铺,却发现卷帘门紧闭,紧接着高管宣布了一个消息百思买在中国内地的9家门店全部关闭,将其在内地的经营业务整合到全资子公司江苏五星电器中。这意味着,员工们可以“下班”了。
记者在采访中调查发现,作为全球500强企业,百思买在此次全面裁员的过程中,却不够光明磊落,并没有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提前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这使得绝大多数基层员工甚至中层管理人员遭遇了一次“突然死亡”。
“全员到岗”却被告知“集体解聘”
关店了?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作为百思买正大广场店资深员工的韩平觉得头“轰”了一下。他看了下周边的朋友,全都是一脸惊讶。
和很多员工一样,韩平在前一天的夜里接到了主管电话,要求昨日9时,必须到岗。
“当时我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略有奇怪。新年刚过,难道是门店又有新的促销任务,需要加派人手?”韩平表示,作为当天休息的员工,他还特意穿上了工作服赶到店里,结果却得知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门店要关了,而且是上海的所有店是同时关闭。“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沪的近千名员工集体下岗了?”
记者在百思买徐家汇店采访时,也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资深员工可能是在前天晚上就得到了消息,但大多数员工是在昨天9时上班时,才知道百思买关门了。郑先生是百思买徐家汇店的明星客服,他告诉记者:“关门是企业对经营方向的一种选择,无可厚非,但临到关门了才去通知员工,有点不厚道。”
“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包括韩平在内的多位百思买全职或兼职的员工坦称,即使是在前一天,门店的经营都很正常,高级管理人员也没有吐露一点风声,一切都和平常一样。谁能想到第二天居然变成这样。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员工觉得在感情上受不了,有的情绪激动,更多的人感觉被“蒙了”。在百思买多家门店,员工都愤愤地脱下了蓝色的工作服,将其随意地扔在了塑料袋中。“我有种上当的感觉。”韩平如此说道。
百思买是否真是“仓促而为”
然而,这真得是百思买仓促而为的一次“突击行动”吗?种种线索显示,并非如此。
早在几天前,百思买撤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就作为“流言”传出。由多位财经记者组成的“蓝鲸财经记者联盟”更是在前一夜发布消息预告:“全球最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百思买要退出中国市场,明早徐家汇店6点管理层会议,9点员工会议,将遣散所有中国员工。”
“据我了解,门店的高层曾举行过一次秘密会谈,消息应该是那时放出来的。”一位百思买门店的中层管理人员回忆道。
而让韩平这些基层员工感到不解的是,他们领到的材料是如此的细致,每人都有4-5份相关说明文件,其中不乏中英文对照的版本,另外还包括个人的工资金额、赔偿标准以及最后的统计数字。
要为在沪近千名员工准备这些材料,没有充足的事先准备,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另外,百思买的官方反应显得“忙而不乱”。在9家门店关闭的消息得到证实后,所有赶往现场的记者发现,门店的玻璃门被白纸统一覆盖,大门由保安统一看守,负责公关联络的高层手机统一关机。
然后,官方网站迅速刊登出完整的“告顾客书”和相关解释文件。14时,亚太区总裁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详情。
顾客可将购物卡内金额兑换后消费
昨天10时,百思买徐家汇店门前聚集了20多名市民,一半以上是最近在百思买购买了商品,或者是老客户。高先生夫妻是百思买的忠实粉丝,曾在这购买了7台空调、6台电视机以及多部手机和小家电,如今手中还有着500多元的百思买消费券,却不知应该如何处理。
记者发现,市民对于百思买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何善后。比如,市民高小姐表示,几个月前在百思买购买了一部手机,前段时间出了故障,还在修理中。现在百思买关门了,自己不知该找谁?
记者在多家门店看到,百思买已经公布告示,表示将于2月24日至3月24日选择4家门店受理客户有关商品、积分、礼券、退款、发票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记者注意到,4家门店中在上海的只有2家,分别是徐家汇店和联洋广场店,另外2家分别在苏州和杭州。
另外,百思买方面称“虽然我们已于2011年2月22日停止所有百思买品牌零售店铺的经营,我们的客户服务热线将继续开放。百思买会员俱乐部会员请致电021-55369666,百思买购物卡兑换请致电021—962527,销售和商品垂询请致电4008868800。”顾客可将所持的购物卡内金额兑换成杉德预付费卡,在别处消费。
此外,百思买没有维修业务,是通过购买其他维修商的服务,来兑现其对客户的维修承诺。据记者不完全调查,仅电脑维修一项,近期百思买就送修了数十件。
然而,百思买突然宣布“撒手不干了”,这让维修商陷入了被动。据初步了解,百思买是单方面“拗断”了和维修商的联系,而且在昨天早些时候维修商还能向百思买的经办人询问情况,但到了下午,可能由于经办人离职,维修商就再也得不到百思买方面的消息。
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司法鉴定所副所长陈都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维修商在找客户,客户在找电脑,却彼此不相知,如果百思买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就应该在处理善后事宜的时候,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不提前告知员工不合情理
“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前知道?”针对此次事件,众多百思买基层员工发出了如此疑问。在他们看来,门店如果经营不善不得不关闭,自己完全可以配合进行,但现在却是完全被蒙在了鼓里。同样让他们感到失望的是,这些为百思买服务了少则1年多则5年的千名员工,最后在官方网站的公告中没有被提及一字。
据了解,百思买此次的员工赔偿方案为“N+1+4”乘以底数,“N”为工作年限,底数为每月3500元。这意味着只要工作1年以上,基本都可以拿到2万元左右的遣散费。就补偿金额而言,并不算低。不过,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员工都表示,不清楚这个标准是如何制订出来的。
对此,上海君拓律师事务所劳动法专家律师李华平表示,虽然百思买并没有少发给员工补偿金,但是并不意味着这家跨国企业的做法不存在瑕疵。按照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如有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的情况下,“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百思买并没有向职工提前说明,也没有听取职工意见,而是采取了突然告知的手段。”李华平认为,就此而言,百思买的做法不合情理,容易对职工感情造成损伤。
这一刻,百思买真的输了
中国内地9家门店的一致关闭,让这家全球500强企业、家电零售分销及服务商失去了内地市场,倒在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一线战场上。
败军之将,未必不能光彩地抽身而退。事实上,百思买此次也想营造出一位跨国企业巨头应有的姿态,无论是重开沪上2家门店处理善后事宜,还是高于一般补偿标准的“N+1+4”方案,都显示出其挽回企业形象的努力。
但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百思买却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企业员工依法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对于门店经营不善即将关闭的消息,百思买对绝大多数基层和中层员工,采取封锁信息的做法,而并非是光明磊落地提前30天告之并征询意见。一切善后事宜都在悄悄进行,而近千名员工却被蒙在鼓里,直到最后一刻。
“同富贵”与“共患难”,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哪一个更难做到?百思买没有达到前者的目标,却对后者也说了声“NO”。
在这一刻,百思买没有给予与它共同创业的千名员工们充分的信任。或许,在高层管理人员的心中,这个消息的提早公布会带来种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最后变成了一份“少数派报告”。
在这一刻,对于员工来说,这种不信任带来的伤害是发自内心的。当他们依然穿着工作服挤着公交和地铁奔向门店时,不会想到企业其实早就决定了一种抛弃,需要的只是他们在遣散协议上签上一个名字。
在这一刻,赔偿金并不少,甚至还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多,但在不少员工的眼中,并不是企业善意的表示。
在这一刻,百思买用一种沉默,显露出了一个全球知名企业不应有的懦弱。
在这一刻,百思买就真的输了。
(罗菁 徐进)
百思买9店关闭事先未说明情况 近千员工下岗
稿源: 东方网 2011-02-23 14:47:49
东方网2月2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日,百思买在沪的近千名员工被要求“必须全员到岗”,而当他们到达熟悉的店铺,却发现卷帘门紧闭,紧接着高管宣布了一个消息百思买在中国内地的9家门店全部关闭,将其在内地的经营业务整合到全资子公司江苏五星电器中。这意味着,员工们可以“下班”了。
记者在采访中调查发现,作为全球500强企业,百思买在此次全面裁员的过程中,却不够光明磊落,并没有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提前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这使得绝大多数基层员工甚至中层管理人员遭遇了一次“突然死亡”。
“全员到岗”却被告知“集体解聘”
关店了?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作为百思买正大广场店资深员工的韩平觉得头“轰”了一下。他看了下周边的朋友,全都是一脸惊讶。
和很多员工一样,韩平在前一天的夜里接到了主管电话,要求昨日9时,必须到岗。
“当时我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略有奇怪。新年刚过,难道是门店又有新的促销任务,需要加派人手?”韩平表示,作为当天休息的员工,他还特意穿上了工作服赶到店里,结果却得知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门店要关了,而且是上海的所有店是同时关闭。“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沪的近千名员工集体下岗了?”
记者在百思买徐家汇店采访时,也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资深员工可能是在前天晚上就得到了消息,但大多数员工是在昨天9时上班时,才知道百思买关门了。郑先生是百思买徐家汇店的明星客服,他告诉记者:“关门是企业对经营方向的一种选择,无可厚非,但临到关门了才去通知员工,有点不厚道。”
“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包括韩平在内的多位百思买全职或兼职的员工坦称,即使是在前一天,门店的经营都很正常,高级管理人员也没有吐露一点风声,一切都和平常一样。谁能想到第二天居然变成这样。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员工觉得在感情上受不了,有的情绪激动,更多的人感觉被“蒙了”。在百思买多家门店,员工都愤愤地脱下了蓝色的工作服,将其随意地扔在了塑料袋中。“我有种上当的感觉。”韩平如此说道。
百思买是否真是“仓促而为”
然而,这真得是百思买仓促而为的一次“突击行动”吗?种种线索显示,并非如此。
早在几天前,百思买撤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就作为“流言”传出。由多位财经记者组成的“蓝鲸财经记者联盟”更是在前一夜发布消息预告:“全球最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百思买要退出中国市场,明早徐家汇店6点管理层会议,9点员工会议,将遣散所有中国员工。”
“据我了解,门店的高层曾举行过一次秘密会谈,消息应该是那时放出来的。”一位百思买门店的中层管理人员回忆道。
而让韩平这些基层员工感到不解的是,他们领到的材料是如此的细致,每人都有4-5份相关说明文件,其中不乏中英文对照的版本,另外还包括个人的工资金额、赔偿标准以及最后的统计数字。
要为在沪近千名员工准备这些材料,没有充足的事先准备,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另外,百思买的官方反应显得“忙而不乱”。在9家门店关闭的消息得到证实后,所有赶往现场的记者发现,门店的玻璃门被白纸统一覆盖,大门由保安统一看守,负责公关联络的高层手机统一关机。
然后,官方网站迅速刊登出完整的“告顾客书”和相关解释文件。14时,亚太区总裁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详情。
顾客可将购物卡内金额兑换后消费
昨天10时,百思买徐家汇店门前聚集了20多名市民,一半以上是最近在百思买购买了商品,或者是老客户。高先生夫妻是百思买的忠实粉丝,曾在这购买了7台空调、6台电视机以及多部手机和小家电,如今手中还有着500多元的百思买消费券,却不知应该如何处理。
记者发现,市民对于百思买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何善后。比如,市民高小姐表示,几个月前在百思买购买了一部手机,前段时间出了故障,还在修理中。现在百思买关门了,自己不知该找谁?
记者在多家门店看到,百思买已经公布告示,表示将于2月24日至3月24日选择4家门店受理客户有关商品、积分、礼券、退款、发票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记者注意到,4家门店中在上海的只有2家,分别是徐家汇店和联洋广场店,另外2家分别在苏州和杭州。
另外,百思买方面称“虽然我们已于2011年2月22日停止所有百思买品牌零售店铺的经营,我们的客户服务热线将继续开放。百思买会员俱乐部会员请致电021-55369666,百思买购物卡兑换请致电021—962527,销售和商品垂询请致电4008868800。”顾客可将所持的购物卡内金额兑换成杉德预付费卡,在别处消费。
此外,百思买没有维修业务,是通过购买其他维修商的服务,来兑现其对客户的维修承诺。据记者不完全调查,仅电脑维修一项,近期百思买就送修了数十件。
然而,百思买突然宣布“撒手不干了”,这让维修商陷入了被动。据初步了解,百思买是单方面“拗断”了和维修商的联系,而且在昨天早些时候维修商还能向百思买的经办人询问情况,但到了下午,可能由于经办人离职,维修商就再也得不到百思买方面的消息。
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司法鉴定所副所长陈都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维修商在找客户,客户在找电脑,却彼此不相知,如果百思买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就应该在处理善后事宜的时候,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不提前告知员工不合情理
“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前知道?”针对此次事件,众多百思买基层员工发出了如此疑问。在他们看来,门店如果经营不善不得不关闭,自己完全可以配合进行,但现在却是完全被蒙在了鼓里。同样让他们感到失望的是,这些为百思买服务了少则1年多则5年的千名员工,最后在官方网站的公告中没有被提及一字。
据了解,百思买此次的员工赔偿方案为“N+1+4”乘以底数,“N”为工作年限,底数为每月3500元。这意味着只要工作1年以上,基本都可以拿到2万元左右的遣散费。就补偿金额而言,并不算低。不过,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员工都表示,不清楚这个标准是如何制订出来的。
对此,上海君拓律师事务所劳动法专家律师李华平表示,虽然百思买并没有少发给员工补偿金,但是并不意味着这家跨国企业的做法不存在瑕疵。按照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如有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的情况下,“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百思买并没有向职工提前说明,也没有听取职工意见,而是采取了突然告知的手段。”李华平认为,就此而言,百思买的做法不合情理,容易对职工感情造成损伤。
这一刻,百思买真的输了
中国内地9家门店的一致关闭,让这家全球500强企业、家电零售分销及服务商失去了内地市场,倒在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一线战场上。
败军之将,未必不能光彩地抽身而退。事实上,百思买此次也想营造出一位跨国企业巨头应有的姿态,无论是重开沪上2家门店处理善后事宜,还是高于一般补偿标准的“N+1+4”方案,都显示出其挽回企业形象的努力。
但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百思买却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企业员工依法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对于门店经营不善即将关闭的消息,百思买对绝大多数基层和中层员工,采取封锁信息的做法,而并非是光明磊落地提前30天告之并征询意见。一切善后事宜都在悄悄进行,而近千名员工却被蒙在鼓里,直到最后一刻。
“同富贵”与“共患难”,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哪一个更难做到?百思买没有达到前者的目标,却对后者也说了声“NO”。
在这一刻,百思买没有给予与它共同创业的千名员工们充分的信任。或许,在高层管理人员的心中,这个消息的提早公布会带来种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最后变成了一份“少数派报告”。
在这一刻,对于员工来说,这种不信任带来的伤害是发自内心的。当他们依然穿着工作服挤着公交和地铁奔向门店时,不会想到企业其实早就决定了一种抛弃,需要的只是他们在遣散协议上签上一个名字。
在这一刻,赔偿金并不少,甚至还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多,但在不少员工的眼中,并不是企业善意的表示。
在这一刻,百思买用一种沉默,显露出了一个全球知名企业不应有的懦弱。
在这一刻,百思买就真的输了。
(罗菁 徐进)
编辑: 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