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2011年政府工作主要安排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1年02月23日 10:38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中国宁波网讯 刘奇代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良好开局,意义十分重大。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建议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0%,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目标任务。

  刘奇强调,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围绕“破难促调、创新开局”的工作基调,按照“稳增长、调结构、抓减排、控物价、增收入、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六个加快”,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创业指导服务、政策服务和信贷服务,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开发公益性、服务性岗位,扩大劳务合作,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加强对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金和低保对象补助金。鼓励农民开展财产性、经营性创业投资和参与农业产业化创业投资。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提升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旅游休闲、文化健身、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政家居等消费热点,培育和规范网络购物、数字娱乐等新型消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推进商贸集聚区、商业特色街和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规模。提升发展专业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5%。

  促进投资持续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加快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城市综合体和卫星城市的投资建设。深化重大项目会战攻坚,推动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大项目落地,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健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联合创新投资。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二)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服务业大发展。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现代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扶持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6%。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投入,扎实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积极筹办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做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申报工作。推进服务业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建设,确保和丰创意广场等项目建成投用。支持国内外企业在甬设立研发、营销总部和采购、物流中心。

  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和产业目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应用集成制造、虚拟制造、清洁生产等先进制造模式,引导生产加工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重大工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兴产业基地、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完善研发、检测、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品牌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组织化水平,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种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联基地带农户,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监管。

  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进资源物资集散和贸易平台建设,做强做大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塑料、粮油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大力培育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择优发展临港工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推进海洋产业发展重大区块建设,加强海岛分类开发管理。积极申办国家海洋博览会。

  (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引进共建一批研发机构。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公共科技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推进实施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00件。完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

  加快人才强市建设。实施万名专业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拓展人才交流合作,完善引才引智平台,推进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推广“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就业服务网络和人才公共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对人才的服务和保障。新增各类人才10万人。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整合和集聚创业创新资源,强化对公共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的扶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技服务机构,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发展,构筑公司股权交易和风险投资退出平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体系。

  (四)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实施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卫星城市试点,完善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中心镇改革,完善中心镇的规划建设、要素保障、社会服务机制和户籍制度。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健全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推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强地方金融创新,发展资本市场,引导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引导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创新总部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总部企业发展评价体系,扶持重点优势总部企业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增强综治工作中心、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探索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组织功能共融、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形成新老宁波人融合发展的基层服务管理体制。

  (五)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鼓励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原材料进口,培育发展进口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积极创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总部型外贸企业发展,加快国际贸易企业总部基地和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做好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工作。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12%,其中出口增长11%、进口增长14%。

  提高内外资利用水平。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基础设施引资并重,加强对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力度。继续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办好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中国开放论坛等重大活动。加快开发区(园区)功能整合提升。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引进内资200亿元。

  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开发资源和吸纳高端要素。鼓励优势企业并购境外营销网络、研发机构、生产技术和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建立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

  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参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推进港口开放合作,加快港口联盟建设。办好“宁波周”活动,深化与国内外友好城市、港澳台和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中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入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

 [1] [2] 下一页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沈严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余姚开设“道德银行”
宁波寻找第四位“最美姑娘”
“80”后补胎哥免费补胎
“礼在宁波”大讨论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