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23 10:38:51

  本报讯 刘奇代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推进“六大联动、六大提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市、文明和谐为根本目的,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十一五”实绩,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0亿元。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率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取得新突破,现代都市框架基本确立,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达到70%。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区域统筹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实施,基本形成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区域协同的市域发展新格局。

  港口发展能级明显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巩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文化大市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国际港口城市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市建设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阶段性目标,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林木蓄积量达到1245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水平快速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和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基本形成内外对接、互利共赢、高效安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刘奇指出,《规划纲要(草案)》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的战略决策,对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是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的机遇,大力推进港口开放合作,优化港口资源开发利用,完善“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

  二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网络型都市区,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强化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提升信息化水平。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机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管理服务功能优化。

  五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六是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积极扩大社会就业,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强化社会建设管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富裕、更美好、更和谐的生活。

  七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深入推进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八是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把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切实增强科技、人才支撑发展的能力。

  九是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提高城市竞争软实力。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文化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十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要素资源市场、企业制度、社会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编辑:沈严】

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2-23 10:38:51

  本报讯 刘奇代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推进“六大联动、六大提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市、文明和谐为根本目的,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十一五”实绩,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0亿元。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率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取得新突破,现代都市框架基本确立,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达到70%。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区域统筹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实施,基本形成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区域协同的市域发展新格局。

  港口发展能级明显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巩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文化大市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国际港口城市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市建设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阶段性目标,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林木蓄积量达到1245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水平快速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和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基本形成内外对接、互利共赢、高效安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刘奇指出,《规划纲要(草案)》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的战略决策,对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是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的机遇,大力推进港口开放合作,优化港口资源开发利用,完善“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

  二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网络型都市区,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强化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提升信息化水平。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机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管理服务功能优化。

  五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六是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积极扩大社会就业,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强化社会建设管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富裕、更美好、更和谐的生活。

  七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深入推进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八是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把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切实增强科技、人才支撑发展的能力。

  九是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提高城市竞争软实力。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文化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十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要素资源市场、企业制度、社会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编辑: 沈严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