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关注微博解救乞儿 正视乞讨现象背后的贫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2月09日 16:34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儿童该受到良好的抚养和教育,而不是在街头行乞。

  乞讨的儿童既可能是被拐来的,也可能是被租来或买来的;既可能受到强制,遭到了虐待,也可能并非如此,而仅仅是某些底层贫困人群维持基本生存的方式,拖儿带口上街乞讨的事情并不难见到。

  这就是说,儿童乞讨现象及其背后的整个链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儿童来自贫困家庭,租儿租女、卖儿卖女迫于贫困,组织或者强迫儿童乞讨的那些人,未尝不是贫困的一员,底层贫弱者向更弱者下手。法律的正义和道德的谴责,都是必要的,但对贫困的思考同样不应被遮蔽。

  成功、繁荣和富裕在今天获得了足够尊崇的地位,但另一方面,贫困往往被视为不被接受和容忍的状态。在社会层面,比如禁止或限制乞讨,打击或清理小摊小贩,以及对农村务工人员的种种限制等等,使贫困逐渐受到系统性的排斥,底层贫困者获取生计、改善生活的愿望与方式,在城市形象、城市秩序等诸多似乎更坚硬的理由面前,显得羸弱不堪。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乞讨被当成一个骗局,残疾人乞讨被视为故意博取同情,甚至乞讨本身都会被当成懒惰、不思进取而加以厌弃。可以说,贫困正在社会制度和社会心理层面失去它的位置,某种程度上,社会对贫困以及底层贫困之人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也正变得迟钝。卖儿卖女,让儿童走上街头去乞讨,这些行为都能在法律上、道德上获得解释,但它们也很可能是极端贫困者无可奈何并且艰难的选择。

  贫困不是哪个人与生俱来的命运,也不必然是个人或群体失败的证明。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国家责任的积极履行,当然会使许多人摆脱贫困的状态,但从根本上说,发展问题不能转换贫困问题,个人的贫困也不能被地区的贫困所替代。

  赞美贫困很残忍,对贫困视而不见乃至驱逐和排斥贫困同样不可取,贫困是需要正视的客观事实,面对底层人群那些真实的苦难,心灵需要重新变得柔软,一些人在极端贫困下作出的选择,哪怕不被人们所接受,至少应该得到理解。

稿源: 汉网-长江日报  编辑: 沈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胡锦涛主席访美
春运 我们在路上……
我国九省市遭遇大面积冬旱
高考加分“瘦身”?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