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小麦产区持续干旱 “北旱”还将延续
稿源: 广州日报  | 2011-01-29 10:05:53

  河南旱情持续。1月27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农民刘九莲在查看小麦旱情。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将奔赴河南、湖南等地直击“北旱南冻”带来的影响

  “直击北旱南冻”系列报道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去年是西南大旱,今年新年刚过,华北黄淮就露出旱象。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天气还在人们记忆中,今年湖南、贵州等地屡遭冻雨,给春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北旱南冻”的天气格局逐渐形成。目前春运仍处高峰期,南方地区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雨雪和降温过程,而缺水的华北一带仍无明显降水……本报记者将赶赴河南、湖南等地,现场直击“北旱南冻”带来的影响。

  气候专家指出,拉尼娜现象影响了大气环流,是导致北方气象干旱和南方低温冻雨的“幕后黑手”。预计未来十天,贵州中西部和湖南南部的部分地区仍将出现冻雨,华北越冬的小麦却很难盼来滋润的甘霖。

  华北大部降水量偏少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在1月11日至25日之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基本无降水,特别是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北部和东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持续少雨、雪致使黄淮、华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这些地区普遍出现中等程度以上的气象干旱,其中山东大部、河南大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为重旱至特旱。

  华北、黄淮缺水缺得厉害,正在接受春运考验的南方地区却雨雪连连。最近两天,冷空气给淮河以南大部地区等地带来了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苏皖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部地区有暴雪,前段时间备受冻雨困扰的贵州和湖南,又再次受到冻雨的“折磨”。1月以来,冷空气活动非常频繁,除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温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截至26日,今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8.6℃,比常年同期(-6℃)偏低2.6℃,为1961年以来最低值。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分析认为,今年冬季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极地冷空气主体向南扩散,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频繁,但西北太平洋上的暖气团,即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来自洋面的水汽很难输送到长江以北地区。冷暖气流交汇很难出现在长江以北地区,无法形成降雨,造成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等地缺少有效降水,气象干旱发展。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绕青藏高原南侧的暖湿气流,即印缅槽增强,孟加拉湾的水汽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南部,遇到咄咄紧逼的冷空气,却有利于出现低温雨雪天气,形成了想要水的地方没水,不想要水的地方却冻雨连绵的局面。任福民进一步分析说,这次事件背后的推手,正是去年形成并发展的拉尼娜现象,其影响了大气环流,间接导致北方气象干旱的发生。

  气候专家特别指出,今年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不同于2008年,特别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弱,不利于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但仍然要警惕阶段性强降温过程的影响。

  近五年我国年年有旱情

  近年来,我国干旱事件频发。在中国气象局从2007年起主办的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中,每一年都有干旱事件。其中2007年上榜的有“江南、华南高温伏旱严重”和“南方地区发生1951年来罕见的秋旱”,2008年度则有“东北、华北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2009年,北方冬麦区、南方广大地区和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都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2010年则发生了影响更广的西南大旱,此次干旱事件“高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的第一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应用服务室主任张强认为,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干旱灾害。干旱造成粮食减产,森林和草原的生产力下降,影响到农业、工业、旅游业、航海等行业的正常生产。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作为一种极端气候事件,干旱频率、强度和范围的持续上升,将给国家粮食安全、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等带来严峻挑战。

  “南冻”有望缓解“北旱”还将延续

  而据中央气象台估计,今天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自北向南呈回升趋势,之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的状态将有望改观。其中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天气也将趋于结束。

  未来十天,随着全国大部地区气温继续回升,“南冻”有望得到缓解,而“北旱”则仍需观察天气形势的发展。气候专家经过探讨干旱成因和发展趋势后分析认为,据目前气候背景及多数国内外动力和统计模式的预测结果,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至少持续到2011年春季,预计华北、黄淮地区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发展。

【编辑:胡敏】

小麦产区持续干旱 “北旱”还将延续

稿源: 广州日报 2011-01-29 10:05:53

  河南旱情持续。1月27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农民刘九莲在查看小麦旱情。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将奔赴河南、湖南等地直击“北旱南冻”带来的影响

  “直击北旱南冻”系列报道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去年是西南大旱,今年新年刚过,华北黄淮就露出旱象。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天气还在人们记忆中,今年湖南、贵州等地屡遭冻雨,给春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北旱南冻”的天气格局逐渐形成。目前春运仍处高峰期,南方地区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雨雪和降温过程,而缺水的华北一带仍无明显降水……本报记者将赶赴河南、湖南等地,现场直击“北旱南冻”带来的影响。

  气候专家指出,拉尼娜现象影响了大气环流,是导致北方气象干旱和南方低温冻雨的“幕后黑手”。预计未来十天,贵州中西部和湖南南部的部分地区仍将出现冻雨,华北越冬的小麦却很难盼来滋润的甘霖。

  华北大部降水量偏少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在1月11日至25日之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基本无降水,特别是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北部和东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持续少雨、雪致使黄淮、华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这些地区普遍出现中等程度以上的气象干旱,其中山东大部、河南大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为重旱至特旱。

  华北、黄淮缺水缺得厉害,正在接受春运考验的南方地区却雨雪连连。最近两天,冷空气给淮河以南大部地区等地带来了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苏皖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部地区有暴雪,前段时间备受冻雨困扰的贵州和湖南,又再次受到冻雨的“折磨”。1月以来,冷空气活动非常频繁,除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温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截至26日,今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8.6℃,比常年同期(-6℃)偏低2.6℃,为1961年以来最低值。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分析认为,今年冬季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极地冷空气主体向南扩散,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频繁,但西北太平洋上的暖气团,即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来自洋面的水汽很难输送到长江以北地区。冷暖气流交汇很难出现在长江以北地区,无法形成降雨,造成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等地缺少有效降水,气象干旱发展。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绕青藏高原南侧的暖湿气流,即印缅槽增强,孟加拉湾的水汽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南部,遇到咄咄紧逼的冷空气,却有利于出现低温雨雪天气,形成了想要水的地方没水,不想要水的地方却冻雨连绵的局面。任福民进一步分析说,这次事件背后的推手,正是去年形成并发展的拉尼娜现象,其影响了大气环流,间接导致北方气象干旱的发生。

  气候专家特别指出,今年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不同于2008年,特别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弱,不利于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但仍然要警惕阶段性强降温过程的影响。

  近五年我国年年有旱情

  近年来,我国干旱事件频发。在中国气象局从2007年起主办的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中,每一年都有干旱事件。其中2007年上榜的有“江南、华南高温伏旱严重”和“南方地区发生1951年来罕见的秋旱”,2008年度则有“东北、华北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2009年,北方冬麦区、南方广大地区和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都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2010年则发生了影响更广的西南大旱,此次干旱事件“高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的第一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应用服务室主任张强认为,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干旱灾害。干旱造成粮食减产,森林和草原的生产力下降,影响到农业、工业、旅游业、航海等行业的正常生产。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作为一种极端气候事件,干旱频率、强度和范围的持续上升,将给国家粮食安全、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等带来严峻挑战。

  “南冻”有望缓解“北旱”还将延续

  而据中央气象台估计,今天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自北向南呈回升趋势,之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的状态将有望改观。其中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天气也将趋于结束。

  未来十天,随着全国大部地区气温继续回升,“南冻”有望得到缓解,而“北旱”则仍需观察天气形势的发展。气候专家经过探讨干旱成因和发展趋势后分析认为,据目前气候背景及多数国内外动力和统计模式的预测结果,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至少持续到2011年春季,预计华北、黄淮地区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发展。

编辑: 胡敏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