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吐鲁番地委彻查智障包身工事件 解救全部人员
稿源: 人民网-新疆频道  | 2010-12-14 16:25:21

  人民网新疆频道 乌鲁木齐12月13日电 (记者 陈维华)吐鲁番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非法使用残疾人,充当建材厂的苦力被媒体报道后,13日上午,吐鲁番地委获悉此事后,地委书记刘新胜批示:迅速彻查此事,解救全部工人。行署副专员帕尔哈提依不拉音带领地区相关部门立即赶赴托克逊县库米什镇处理事态。

  9时许,托克逊县召开专题会议,并责成库米什镇、公安、国土、经贸委、劳动监察、工商、安监、卫生、环保、工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立刻前往现场调查事件真相。

  目前,公安部门已控制库米什镇佳尔思建材化工厂负责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领导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已赶赴企业了解检查。

  读者举报:

  砖厂雇佣大量智障工人

  12月9日,有知情者向媒体反映: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从四川渠县带来一些“智障工”,充当建材厂的苦力,建材化工厂只管“智障工”能够填饱肚皮,除此以外几乎不需支付任何报酬。知情人透露,该厂打出“残疾人自强队”的旗号招人做工,残疾人一旦进厂,不仅得不到任何报酬,而且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没日没夜从事超负荷的劳动,稍有懈怠,就会遭到监工皮带的抽打,或者是体罚、饿饭等形式的惩戒。

  建材化工厂只管“智障工”能够填饱肚皮,所发“工资”全部被汇往四川渠县“残疾人自强队”负责人曾令全的手中。

  这位知情人透露,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的老板宣称工人们是“智障工”,怕出问题实行集中管理,平时不能让工人走出厂门。因为吃不饱,导致有些“智障工”逃出厂门,到周围厂里要饭吃,剩饭,馒头屑……“逃跑者”抓回来后会在毒打后用铁链锁住,让其以后“听话”。

  没有工资领的“劳动机器”

  12月10日,冬天的戈壁滩十分苍凉,冷风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托克逊县库米什镇工业园区内大部分厂子已经歇工,工人都回家了……但在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智障工”依旧在工作。

  附近的一家工厂的看门人告诉记者,工业区的工厂一般每年的10月份就会停工,来年三月份才会复工,因为劳动强度大,工人的每天的工资最少要150元,否则根本没人干,但是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几乎是全年生产。“他们厂里的工人不需要付工钱,吃的也差,很惨。”说这话时,他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厂内粉尘飞扬,工人破旧的衣服上落了厚厚的一层粉尘,工人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用锤子把石料敲成小块,然后用车将石料送到粉碎机……简单、重复的劳动,呆滞的眼神,没有一个人说话。

  老板:用智障人做苦力是行善

  对于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使用“智障工”的行为,该厂老板李兴林表示,在这里可以吃上饭,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行善。

  当记者问到这些工人是从那里来的?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厂长李兴林说:“2008年,10个人全都是从四川省渠县残疾人自强队一个叫曾令全的人手下招过来的。”随之,李兴林向我们展示了曾令全一同在四川省渠县残疾人自强队挂牌下照的相片和一张打款收据。

  记者问他们每个人叫什么名字,李兴林笑着说,他们傻乎乎地说不清楚,怎么能知道他们的名字,说着还用双手向记者进行比划。这些人在外边得不到温暖,在这里有饭吃,我们还有监护权。一天不停地看着他们才安全。丢了,还得自己出去找。万一出去冻死了怎么办?

  李兴林说,这些人既没有办残疾人证,也没有身份证,保险公司不敢担保。自己想给办个团体残疾证,因为万一出上个事情就麻烦了。没有身份证就不了了之。李兴林说:“这些人,站时是个光鸡蛋,死了就是方块块。”记者说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时,李兴林补充道:“活着的时候不值钱,死了就值钱了。”

  李兴林表示自己工厂内现在一共10个人,每天实行两班倒,这些都是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符合劳动条件才留下来的。记者问给工人是否发放口罩以及棉衣棉裤等越冬的必备品时,李兴林的妻子从一个房间里拿出两只口罩说:“口罩有,他们就是不习惯戴。”

  李兴林带着记者来到工人们居住的房屋,记者看到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间,冰冷而简陋。5个房间,每间摆放着两三张床。或用木头拼搭,或是简易的钢丝床。凌乱蜷缩着的肮脏被子,轻轻一提就能拎起来;有些床上的褥子就是一层薄薄的床单,有的就只是铺了层硬纸壳。

  记者看到一个名叫刘双辉的工人把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避寒,破损的毛衣下还穿着4件单衣,被子上压着一件军大衣。被问到是否领过工钱,已经干了4年活的刘双辉低下头搓着手:“还没跟老板说呢。”“第一次都快到托克逊了,被他们开车抓回来了,想跑掉是不可能的。”名叫王立的工人是所有工人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他告诉记者,自己40岁,来自黑龙江望奎县,两年间他跑过两回,也被毒打过两回。两年没有洗过澡,回家是他最大的愿望。

  李兴林最后说,过年的时候,他想把这些人送回四川去。

  利益驱使构成非法用工链

  对非法用工的问题,李兴林主动表明自己手续齐全,与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也称四川省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签订过用工协议。

  李兴林拿出2008年9月9日,李兴林和曾令全签订的《劳务协议》,上面没有任何公证机关的证明,只有两人的指印。在“协议书”上,赤裸裸显示着一条令人震惊的黑色“财富链”:经甲(李兴林)、乙(曾令全)双方协商,甲方用乙方(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第二批队员5名。而此协议上,前面的人员按前面订的协议不变,继续实行。在签字之日起,一次性支付5名队员半年工资9000元,所欠工资于2008年10月15日起,每月付750元,到2009年9月15日付完。第二批队员5人,每月每人工资300元。第二批5名队员,2008年9月15日至2009年9月15日期间,每人工资3600元,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管有没有活干。甲方必须给乙方付清工资。

  在这条充满血泪的财富链条的一端,是四川省渠县一个名叫曾令全的“渠县残疾人自强队”负责人。此人从社会上“收集”流浪汉后送到建材厂当工人,这些人的工资全由其代理人领取后汇到他的账户上。而在链条的另一端,建材厂的老板可以用比市场低得多的人工成本,来完成生产任务。

  从《劳务协议》中我们看到,2008年年初,李兴林夫妇承包了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同年9月,李兴林同曾令全签订了劳动合同,由曾将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的5名流浪乞讨人员带到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做工,委托李兴林负责管理。

  连线:四川渠县民政局

  2010年12月13日,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四川省渠县残疾人自强队)到底和四川省民政局有什么关系?记者拨通了四川省渠县民政局的电话,询问渠县是否有“渠县残疾人自强队”、“渠县残疾人收容所”两个单位。

  渠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没有渠县乞丐收养所(渠县残疾人自强队)来登记注册过。他们不知道曾令全这个人,如果有,它属于个人行为。

  据《中国青年报》2007年报道,2006年湖南耒阳市因一名无名乞丐的死亡而牵出过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经警方调查了解,这个收养所是靠收集并控制众多残疾人做工牟利,该乞丐是做工时被毒打致死的。渠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当时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表示,该县没有任何民间的乞丐和残疾人救助组织来登记注册过,且他们并不认识曾令全这个人。而警方称,耒阳市无名乞丐案发后,曾令全已潜逃。

【编辑:徐挺】

吐鲁番地委彻查智障包身工事件 解救全部人员

稿源: 人民网-新疆频道 2010-12-14 16:25:21

  人民网新疆频道 乌鲁木齐12月13日电 (记者 陈维华)吐鲁番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非法使用残疾人,充当建材厂的苦力被媒体报道后,13日上午,吐鲁番地委获悉此事后,地委书记刘新胜批示:迅速彻查此事,解救全部工人。行署副专员帕尔哈提依不拉音带领地区相关部门立即赶赴托克逊县库米什镇处理事态。

  9时许,托克逊县召开专题会议,并责成库米什镇、公安、国土、经贸委、劳动监察、工商、安监、卫生、环保、工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立刻前往现场调查事件真相。

  目前,公安部门已控制库米什镇佳尔思建材化工厂负责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领导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已赶赴企业了解检查。

  读者举报:

  砖厂雇佣大量智障工人

  12月9日,有知情者向媒体反映: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从四川渠县带来一些“智障工”,充当建材厂的苦力,建材化工厂只管“智障工”能够填饱肚皮,除此以外几乎不需支付任何报酬。知情人透露,该厂打出“残疾人自强队”的旗号招人做工,残疾人一旦进厂,不仅得不到任何报酬,而且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没日没夜从事超负荷的劳动,稍有懈怠,就会遭到监工皮带的抽打,或者是体罚、饿饭等形式的惩戒。

  建材化工厂只管“智障工”能够填饱肚皮,所发“工资”全部被汇往四川渠县“残疾人自强队”负责人曾令全的手中。

  这位知情人透露,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的老板宣称工人们是“智障工”,怕出问题实行集中管理,平时不能让工人走出厂门。因为吃不饱,导致有些“智障工”逃出厂门,到周围厂里要饭吃,剩饭,馒头屑……“逃跑者”抓回来后会在毒打后用铁链锁住,让其以后“听话”。

  没有工资领的“劳动机器”

  12月10日,冬天的戈壁滩十分苍凉,冷风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托克逊县库米什镇工业园区内大部分厂子已经歇工,工人都回家了……但在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智障工”依旧在工作。

  附近的一家工厂的看门人告诉记者,工业区的工厂一般每年的10月份就会停工,来年三月份才会复工,因为劳动强度大,工人的每天的工资最少要150元,否则根本没人干,但是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几乎是全年生产。“他们厂里的工人不需要付工钱,吃的也差,很惨。”说这话时,他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厂内粉尘飞扬,工人破旧的衣服上落了厚厚的一层粉尘,工人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用锤子把石料敲成小块,然后用车将石料送到粉碎机……简单、重复的劳动,呆滞的眼神,没有一个人说话。

  老板:用智障人做苦力是行善

  对于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使用“智障工”的行为,该厂老板李兴林表示,在这里可以吃上饭,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行善。

  当记者问到这些工人是从那里来的?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厂长李兴林说:“2008年,10个人全都是从四川省渠县残疾人自强队一个叫曾令全的人手下招过来的。”随之,李兴林向我们展示了曾令全一同在四川省渠县残疾人自强队挂牌下照的相片和一张打款收据。

  记者问他们每个人叫什么名字,李兴林笑着说,他们傻乎乎地说不清楚,怎么能知道他们的名字,说着还用双手向记者进行比划。这些人在外边得不到温暖,在这里有饭吃,我们还有监护权。一天不停地看着他们才安全。丢了,还得自己出去找。万一出去冻死了怎么办?

  李兴林说,这些人既没有办残疾人证,也没有身份证,保险公司不敢担保。自己想给办个团体残疾证,因为万一出上个事情就麻烦了。没有身份证就不了了之。李兴林说:“这些人,站时是个光鸡蛋,死了就是方块块。”记者说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时,李兴林补充道:“活着的时候不值钱,死了就值钱了。”

  李兴林表示自己工厂内现在一共10个人,每天实行两班倒,这些都是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符合劳动条件才留下来的。记者问给工人是否发放口罩以及棉衣棉裤等越冬的必备品时,李兴林的妻子从一个房间里拿出两只口罩说:“口罩有,他们就是不习惯戴。”

  李兴林带着记者来到工人们居住的房屋,记者看到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间,冰冷而简陋。5个房间,每间摆放着两三张床。或用木头拼搭,或是简易的钢丝床。凌乱蜷缩着的肮脏被子,轻轻一提就能拎起来;有些床上的褥子就是一层薄薄的床单,有的就只是铺了层硬纸壳。

  记者看到一个名叫刘双辉的工人把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避寒,破损的毛衣下还穿着4件单衣,被子上压着一件军大衣。被问到是否领过工钱,已经干了4年活的刘双辉低下头搓着手:“还没跟老板说呢。”“第一次都快到托克逊了,被他们开车抓回来了,想跑掉是不可能的。”名叫王立的工人是所有工人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他告诉记者,自己40岁,来自黑龙江望奎县,两年间他跑过两回,也被毒打过两回。两年没有洗过澡,回家是他最大的愿望。

  李兴林最后说,过年的时候,他想把这些人送回四川去。

  利益驱使构成非法用工链

  对非法用工的问题,李兴林主动表明自己手续齐全,与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也称四川省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签订过用工协议。

  李兴林拿出2008年9月9日,李兴林和曾令全签订的《劳务协议》,上面没有任何公证机关的证明,只有两人的指印。在“协议书”上,赤裸裸显示着一条令人震惊的黑色“财富链”:经甲(李兴林)、乙(曾令全)双方协商,甲方用乙方(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第二批队员5名。而此协议上,前面的人员按前面订的协议不变,继续实行。在签字之日起,一次性支付5名队员半年工资9000元,所欠工资于2008年10月15日起,每月付750元,到2009年9月15日付完。第二批队员5人,每月每人工资300元。第二批5名队员,2008年9月15日至2009年9月15日期间,每人工资3600元,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管有没有活干。甲方必须给乙方付清工资。

  在这条充满血泪的财富链条的一端,是四川省渠县一个名叫曾令全的“渠县残疾人自强队”负责人。此人从社会上“收集”流浪汉后送到建材厂当工人,这些人的工资全由其代理人领取后汇到他的账户上。而在链条的另一端,建材厂的老板可以用比市场低得多的人工成本,来完成生产任务。

  从《劳务协议》中我们看到,2008年年初,李兴林夫妇承包了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同年9月,李兴林同曾令全签订了劳动合同,由曾将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的5名流浪乞讨人员带到托克逊县库米什绿色建材化工厂做工,委托李兴林负责管理。

  连线:四川渠县民政局

  2010年12月13日,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四川省渠县残疾人自强队)到底和四川省民政局有什么关系?记者拨通了四川省渠县民政局的电话,询问渠县是否有“渠县残疾人自强队”、“渠县残疾人收容所”两个单位。

  渠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没有渠县乞丐收养所(渠县残疾人自强队)来登记注册过。他们不知道曾令全这个人,如果有,它属于个人行为。

  据《中国青年报》2007年报道,2006年湖南耒阳市因一名无名乞丐的死亡而牵出过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经警方调查了解,这个收养所是靠收集并控制众多残疾人做工牟利,该乞丐是做工时被毒打致死的。渠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当时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表示,该县没有任何民间的乞丐和残疾人救助组织来登记注册过,且他们并不认识曾令全这个人。而警方称,耒阳市无名乞丐案发后,曾令全已潜逃。

编辑: 徐挺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