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扩大内需”首次在新五年规划建议中单独成章
稿源: 新华网  | 2010-10-28 13:55:08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查文晔 刘欢 李建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于27日公布,“扩大内需”首次在建议中成为独立章节。

  分析人士表示,这表明中国将“扩大内需”战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着眼于消费、投资与出口平衡拉动中国经济,更着眼于让更多民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其中第二个部分题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中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长期以来,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40%-50%之间,2008年该比重仅为48.59%。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投资所占比重。近五年的数据显示,仅固定资产投资一项占GDP的比重就接近50%。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指出,“扩大内需”单独成章充分表明,中国已将其完全纳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轨道。

  中国强调扩大内需战略还有国际因素考量。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中国不能再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如果能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中国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张晓晶说。《建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作为中国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一成,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连年下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GDP增长。收入水平严重制约了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

  “如果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体现到居民的消费增长上,不能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样的增长就只能是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增长,从而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说。

  《建议》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9月在第五届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社会正经历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更高增长的阶段,消费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的时期,扩大消费大有可为。

  “未来中国消费结构的转型,主要特征就是降低食品等生存消费的比重,提高家庭设备、通讯交通、文化娱乐等发展和享受消费的比重,从而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夏业良说。

  《建议》提出,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目前中国依然处于“消费抑制阶段”,即经济高增长、居民高储蓄和低消费共存。只有消除了抑制消费的因素,居民最终消费的潜力才可能得到释放。

  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在扩大内需方面采取的措施应包括:普遍较快提升居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渐完善教育、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等。

  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国采取了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居民收入,改进消费结构、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调低、扩中、限高”的收入分配调整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此外还应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稳定他们的消费预期。

  《建议》提出,要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5756元。

  收入增长有效推动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升级换代。家电、交通和通讯类产品的消费已向农村居民普及。张晓晶指出,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是成功的。未来五年,应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减轻居民的教育、养老、医疗负担。

  《建议》提出,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已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去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基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截至去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超过1.2亿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超过12亿人,总体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绝大多数省份已建立了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

  庄健指出,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涉及一系列的利益调整和政府职能转变:包括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限制高管收入,缩小行业差距;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增加职工工资等。

  《建议》还提出,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今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

  分析人士指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鼓励的投资方向,这将鼓励提高投资质量,将资金投到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的领域中去。

【编辑:徐挺】

“扩大内需”首次在新五年规划建议中单独成章

稿源: 新华网 2010-10-28 13:55:08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查文晔 刘欢 李建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于27日公布,“扩大内需”首次在建议中成为独立章节。

  分析人士表示,这表明中国将“扩大内需”战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着眼于消费、投资与出口平衡拉动中国经济,更着眼于让更多民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其中第二个部分题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中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长期以来,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40%-50%之间,2008年该比重仅为48.59%。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投资所占比重。近五年的数据显示,仅固定资产投资一项占GDP的比重就接近50%。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指出,“扩大内需”单独成章充分表明,中国已将其完全纳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轨道。

  中国强调扩大内需战略还有国际因素考量。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中国不能再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如果能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中国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张晓晶说。《建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作为中国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一成,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连年下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GDP增长。收入水平严重制约了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

  “如果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体现到居民的消费增长上,不能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样的增长就只能是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增长,从而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说。

  《建议》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9月在第五届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社会正经历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更高增长的阶段,消费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的时期,扩大消费大有可为。

  “未来中国消费结构的转型,主要特征就是降低食品等生存消费的比重,提高家庭设备、通讯交通、文化娱乐等发展和享受消费的比重,从而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夏业良说。

  《建议》提出,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目前中国依然处于“消费抑制阶段”,即经济高增长、居民高储蓄和低消费共存。只有消除了抑制消费的因素,居民最终消费的潜力才可能得到释放。

  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在扩大内需方面采取的措施应包括:普遍较快提升居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渐完善教育、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等。

  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国采取了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居民收入,改进消费结构、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调低、扩中、限高”的收入分配调整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此外还应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稳定他们的消费预期。

  《建议》提出,要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5756元。

  收入增长有效推动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升级换代。家电、交通和通讯类产品的消费已向农村居民普及。张晓晶指出,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是成功的。未来五年,应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减轻居民的教育、养老、医疗负担。

  《建议》提出,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已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去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基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截至去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超过1.2亿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超过12亿人,总体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绝大多数省份已建立了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

  庄健指出,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涉及一系列的利益调整和政府职能转变:包括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限制高管收入,缩小行业差距;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增加职工工资等。

  《建议》还提出,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今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

  分析人士指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鼓励的投资方向,这将鼓励提高投资质量,将资金投到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的领域中去。

编辑: 徐挺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