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辉煌十一五:推进全民公平教育 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稿源: 人民网  | 2010-10-18 10:21:40

  ○从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到2008年全国城乡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大众的全民教育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中职、高职规模分别占据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农村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村输送师资的特岗教师和免费师范生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教育机会趋向公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教育承载了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回应大众关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并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继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之后,从2008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免除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这意味着我国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

  从此,“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由老百姓自编的顺口溜伴随着这项政策,一起被载入共和国发展的史册,成为一座高耸的里程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义务教育教师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有了绩效工资。国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十一五”期间,教师年龄结构得到改善,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的教师主体。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到69.8%、84.69%、88.57%。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两基”成绩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据统计,到2009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52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

  职业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现实生产力。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100亿元,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及高职院校,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2009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14401所,高职(专科)院校1215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已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宏图正在变成现实。

  2006年以来,财政部、教育部开始执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学费减免制度、助学贷款或延期支付学费制度。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辅之以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的资助体系,受到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160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0%。

  我国正在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免费教育。

  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国家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政策,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加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加快培养大批急需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广泛开展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彰显价值,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 “十一五”期间,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如今已构建起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一面‘大锅’朝天扬,五洲四海到机箱,数理化生样样有,连着知识大海洋。”山里的孩子这样赞扬远程教育。大山挡不住知识,挡不住教育资源公平、机会公平的脚步。

  农村师资紧缺的问题普遍得到重视,“十一五”期间开始有所缓解。通过农村教师特岗计划,2006年—2010年,共招聘18万多特岗教师,覆盖了900多个县,约1.8万所农村学校。近3年来,教育部组织中小学教师国家级示范性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中小学教师100万人,其中农村教师80多万。

  我国重视特殊教育,推进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2008年至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投资6亿多元,用于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72所。

  “十一五”期间,国家不断完善各项助学贷款政策,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得以体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老少边穷地区女童都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同时,“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25亿元用来提高大学本科教学质量。

  今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这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结晶;是经过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成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面对全球性人才竞争的严峻考验,我国教育以出色的表现应答: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8200万人,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我们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昂首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编辑:徐挺】

辉煌十一五:推进全民公平教育 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稿源: 人民网 2010-10-18 10:21:40

  ○从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到2008年全国城乡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大众的全民教育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中职、高职规模分别占据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农村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村输送师资的特岗教师和免费师范生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教育机会趋向公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教育承载了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回应大众关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并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继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之后,从2008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免除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这意味着我国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

  从此,“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由老百姓自编的顺口溜伴随着这项政策,一起被载入共和国发展的史册,成为一座高耸的里程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义务教育教师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有了绩效工资。国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十一五”期间,教师年龄结构得到改善,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的教师主体。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到69.8%、84.69%、88.57%。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两基”成绩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据统计,到2009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52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

  职业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现实生产力。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100亿元,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及高职院校,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2009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14401所,高职(专科)院校1215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已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宏图正在变成现实。

  2006年以来,财政部、教育部开始执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学费减免制度、助学贷款或延期支付学费制度。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辅之以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的资助体系,受到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160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0%。

  我国正在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免费教育。

  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国家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政策,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加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加快培养大批急需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广泛开展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彰显价值,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 “十一五”期间,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如今已构建起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一面‘大锅’朝天扬,五洲四海到机箱,数理化生样样有,连着知识大海洋。”山里的孩子这样赞扬远程教育。大山挡不住知识,挡不住教育资源公平、机会公平的脚步。

  农村师资紧缺的问题普遍得到重视,“十一五”期间开始有所缓解。通过农村教师特岗计划,2006年—2010年,共招聘18万多特岗教师,覆盖了900多个县,约1.8万所农村学校。近3年来,教育部组织中小学教师国家级示范性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中小学教师100万人,其中农村教师80多万。

  我国重视特殊教育,推进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2008年至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投资6亿多元,用于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72所。

  “十一五”期间,国家不断完善各项助学贷款政策,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得以体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老少边穷地区女童都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同时,“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25亿元用来提高大学本科教学质量。

  今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这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结晶;是经过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成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面对全球性人才竞争的严峻考验,我国教育以出色的表现应答: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8200万人,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我们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昂首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编辑: 徐挺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