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 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面临严峻的能源问题挑战:对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正不断加大,然而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也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重大的潜在威胁。中俄扩大能源合作对中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具有促进作用,也可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 |
俄罗斯:近年来,俄罗斯不断与其邻国发生“斗气”摩擦,对欧洲“断油”、“断气”事件频发,俄罗斯被迫加快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的步伐,能源出口已全面向亚洲倾斜。同时,受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困扰的俄罗斯亟须外部的资金支持。中俄的能源合作大大缓解了本国石油企业面临的债务压力。 |
1. 中国石油资源匮乏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然而中国的原油进口非但没有利用自己的重要地位形成对己有利的局面,反而却呈现出“越贵越买”的尴尬情景,中国在石油进口上面承担了巨大的不必要成本。 |
1. 俄罗斯能源向亚洲倾斜
随着中俄原油管道的开通,俄罗斯能源版图开始向亚洲倾斜。俄将在2011年提供中国20%的进口能源,2015年,出口中国的能源将达到俄罗斯全部能源出口的一半。未来15年里,俄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者。[详细] |
2. 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成困境
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中国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中国船只。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然而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控制海峡,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重大的潜在威胁。[详细] |
2. 摆脱欧洲掣肘的一步棋
欧洲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大市场。但是,由于俄罗斯油气出口主要靠管道,受制于过境运输国,俄罗斯不断与其邻国发生“斗气”摩擦,导致其对欧洲“断油”、“断气”事件频发,欧盟已把能源进口多元化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从而迫使俄罗斯加快了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的步伐。[详细] |
3. 带动东北地区战略发展
随着地方资源逐渐枯竭,东北部分资源型城市出现经济结构失衡、面临转型的问题。中俄在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开始日益拓展到基建投资、合作开发、技术共享等领域与行业,有利于带动东北的经济增长。[详细] |
3. “双头鹰”的能源外交战略
强化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是俄罗斯布局“后危机时代”能源话语权的重要步骤。油气资源是俄罗斯追求大国地位、保持国际话语权的战略资源。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将化解俄美欧因能源对抗出现的损失与战略被动。[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