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专家称基层医务人员应提高认识以预防蜱虫传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月10日 09:38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都是“蜱虫”惹的祸?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蜱,本来在农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小虫子,而且被蜱咬上一口也并不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被它咬一口和被蚊子咬一口甚至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这个夏天,这个小虫子变得就不是那么平常了,它甚至变得可怕起来,因为被它咬过之后的有的人甚至出现了死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蜱是不是这件事情的元凶?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还是看一下事情的最新进展情况。

  (播放短片)

  主持人:

  观众朋友,这两天一种叫蜱虫的虫子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有媒体报道说,在河南信阳商城县等地疑似有人被蜱虫叮咬导致发烧甚至死亡。

  黄玉浩(新京报记者):

  今年7月份的时候,在接触他们当地乡镇干部的时候,镇干部就跟我说了一件事情,说当地突然有一种虫子,这种虫子咬了人,叮到你的时候还不能用手抠,抠下来也没有用,然后会导致你血小板和白细胞锐减,也就是说虫卵导致你的免疫系统濒临崩溃,最后脏器官衰竭。

  解说:

  “八爪小虫”夺命,媒体这样的报道已经有段时间。

  昨天,河南省卫生厅通报称,自2007年5月至今年9月8号,河南省共检测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557例,死亡18例。

  许汴利(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

  急性起病、发热,吃不下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

  解说:

  根据河南省疾控中心统计,早在2007年5月,他们就陆续接到相关报告,患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到8月,发病年龄以40到70岁居多,但是这些病例到底是不是和蜱虫有关,现在还尚无定论。

  许汴利:

  我们搜集到的症候群这些病人半数以上,回忆不起来有蜱虫叮咬历史,由于一直没有找到病原,所以这个病还不能确定,是不是一个病还是杂病。比如说发热待查,我们平时说的发烧了到医院看,还可能就是发热、感冒,也可能是其它的病。

  解说:

  虽然还未确认罪魁祸首是不是蜱虫,但河南省的专家还是建议要特别留意蜱咬后出现的症状,比如蜱咬之后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显然蜱虫是最大的嫌疑。今天,媒体和公众的目光也都聚焦到了这个小小的蜱虫身上。

  蜱虫一般都是寄生在一些动物的表皮,比如说牛、狗等,平常约有绿豆、黄豆大小,在吸血之后会变得更大,并不难发现,它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但因为它是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于动物的多种病毒。

  朱翠霞(中国蜱虫病治疗专家):

  爬到你身上找那些松软的部位,比如颈部、腋下、头皮叮咬进去,一般蜱叮咬之后不轻易放口。一旦是咬了之后,又没得到及时治疗,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最严重的后果可以使人丧失劳动力,甚至丧失生命。

  字幕提示:

  2009年《科技博览》

  解说:

  2009年6月的一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8岁男孩壮壮,老是觉得耳朵里又疼又痒,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边。

  这是去年播出的一部科教片,一名学生在林区游玩,被虫子咬了一口后,忽然发烧、面瘫、肢体震颤,医生诊断他得了森林脑炎,最终确认导致他患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蜱虫。而河南地区近来蜱虫叮咬的个例的确比较多。

  何政权(大河报记者):

  去年已经大面积爆发了,今年更严重,茶叶上都有,(被咬伤)患者、死者家属,都投诉过来了。

  解说:

  虽然相关专家表示,目前病人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都能治愈,但是这依然是我们一个必须重视的对手。

  就在昨天下午,信阳市卫生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当地疾控专家表示,由蜱虫等昆虫等引发的无形体病例1994年在美国等国家首次发现,目前我国有6个省市发现无形体病例。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德新先生。李先生,刚才我做了一个比方,被蜱叮咬了以后和跟蚊子叮咬了以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这种比方恰当不恰当?

  李德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

  恰当。

  主持人:

  那您看,刚才在短片里面有一位专家在电话采访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被蜱叮咬了以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最严重可以使人丧失劳动力,甚至丧生。我们知道被蚊子咬了之后,人们往往不会那么觉得兴师动众地去看医生,如果被蜱咬了以后大家大意了,后果会这么严重吗?

  李德新:

  刚才说的那种说法不确切、不准确,被蜱咬了以后,因为蜱里面有可能携带一些能够使人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这样的话这些病毒通过蜱叮咬进入人体内可能使人得病,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就有可能是无形体引起的,也可能是我们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没有病毒和细菌蜱咬了人以后顶多是局部的创伤,可能也有些过敏,没有很严重的后果。

  主持人:

  它是传播者。

  李德新:

  对,它是一种媒介。

  主持人:

  那被蚊子咬后也可能死人?

  李德新:

  也可能得一些传染病,得一些严重的病,也可能死亡,像乙脑、黄热。

  主持人:

  被蜱咬了之后这种严重性比蚊子叮咬了以后,比如说传播疟疾那种更严重吗?

  李德新:

  不一定,主要看这些媒介里面所携带的病原、细菌、病毒是不是能致很严重的疾病,主要是这个原因。

  主持人:

  就像您一开始跟我介绍说,蜱在农村是很常见的,为什么以前那么常见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视野里面来,今年会进入到我们的视野来,今年会出现死人的情况?

  李德新:

  因为这些病来说,无形体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是我们近几年才发现的疾病,我们对它的重视也是这几年刚刚开始,加强了我们的监测,使病原发现多。同时,也可能是一些生态的改变、媒介增多或者其它的原因。

  主持人:

  您觉得这是被蜱咬过之后死人的现象以前有没有过?

  李德新:

  以前有过,一些像我们国家的一些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都是因为蜱传播的疾病可能导致一部分病人的死亡。

  主持人:

  这种情况严重不严重?

  李德新:

  要看具体的病原体,具体的细菌或者病毒,不一样。

  主持人:

  它致死率高不高?

  李德新:

  你是说现在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主持人:

  我不知道这个专业问题应该怎么问,如果我们作为一个非专业的问题的话往往会问,如果我被它咬了以后,因为我们看到的从2007年到现在河南市18例,所以我会一个很不专业的问题,致死率高不高?

  李德新:

  如果仅仅针对河南这次疾病来说,这病死率不是高的,我们算过百分之三点几,和弓形体病、炭疽差不多,像乙型脑炎,比乙型脑炎要低很多。

  主持人:

  通过一系列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仅仅局限在农村出现的这么一种现象,它会不会在城市也出现,比如说我听说据说在宠物狗身上也会出现,有这种现象吗?

  李德新:

  在城市里面,只要不到有蜱存在的地方去是不会有的。

  主持人:

  哪里是有蜱存在的地方?

  李德新:

  一些农村、草地、森林、农田里面去,所以在农村里面会多,城市里面基本上没有。

  主持人:

  比如说宠物身上有这种可能吗?

  李德新:

  有可能,城市里的宠物可能性很小,农村里会比较多的。

  主持人:

  比如说现在还有一种说法,血液可以传播这种,这个有根据吗?

  李德新:

  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到目前为止我们大概发现有一起或者两起经过血液传播的,基本上没有,很少很少。

  主持人:

  今天我们所关注的蜱所引起的这种疾病,蜱是人们已经熟悉的动物,但是不能因为熟悉,对它引起的疾病就掉以轻心。接下来眼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去预防,把它对于人类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新闻1+1》稍后继续讨论。

  (播放短片)

  陆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山东)蓬莱市大辛店镇,就是这个镇子里面有很多个村庄都发生了蜱虫叮咬死亡的病症,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北沟镇发生蜱虫叮咬的情况特别多。蓬莱一家医院的一个医生透露,截至7月14日,光他们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患者就已经达到了11例,说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

  解说:

  就在河南蜱虫咬人致死事件正在引发公众强烈关注之际,今天又有消息传出,在2006年安徽就曾出现蜱虫引发无形体病导致死亡的案例。而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等省份都曾出现类似病例,并有死亡病例报告。

  陆敏:

  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7月30日的《今日蓬莱》,上面就有一个夏季和秋季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包括他们疾控中心的网站上也是有这么一篇稿子,上来写的是预防疾病,消除恐慌。但是现在死者的家属都认为疾控部门应该大力宣传蜱虫叮咬可能会造成的各种后果,尤其是要在农村卫生所形成这种共识。

  解说:

  显然病情升级防控也需要升级,但是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疾病,公众的认知应该需要迅速地提升。

  6月11号,河南商城县73岁的老人吴德政因被蜱虫叮咬最终不治身亡。对于老人的病很多人都注意到,吴德政自己就是一名老中医,而在他发病的几天中,为他诊疗的儿子吴玉涛也是当地卫生院的一名门诊医生。

  黄玉浩:

  一开始吴玉涛自己也把他当成发烧了,当天就给他按照发表和感冒的症状进行了处理,给他吊了水,过了有两天,他发现显示出来了与发烧不一样的症状,于是吴玉涛觉得是不是自己用的药剂量不够,他又增加了一点激素。

  解说:

  6月1号,吴德政老人开始发烧,由于错误的治疗,很快老人就已经无法站立。4天后,老人被送到商城县人民医院继续挂吊针输液,又过了三天,他才被转送到信阳市定点治疗无形体病的154医院。然而,这时已经太晚了。

  黄玉浩:

  到了信阳154医院以后,基本上当天晚上人就不行了,最后留下的视频就显示出来老先生去世之前是非常非常痛苦的,因为人已经缩成一团了,在那儿喊娘啊娘啊,我特别疼。

  解说:

  对于父亲的病逝吴玉涛十分后悔,如果早些把父亲送去信阳治疗,或许还有希望。

  黄玉浩:

  他出了这个事情以后,实际上是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很大的恐慌和紧张,为什么这样一个学医世家的老先生就突然出了这种事情,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不是有更大的危险。

  解说:

  同样,在商城县伏山乡枫树村55岁的妇女雷呈华在乡卫生院被当作急性肠炎进行治疗,长达4天后才被转至县医院,但是为时已晚。

  死者雷呈华家属:

  送去(伏山乡)医院以后,医院说这个是慢性肠胃炎,需要挂吊瓶,几天以后的早上大脑意识感觉有点不对劲、有点迟钝,就是说叫他的话,叫好几遍没有反应。我说治了好几天为什么没有多大的效果呢,他说是个慢性的,慢性的肠胃炎就需要慢慢治了。最后他还说是慢性肠胃炎。

  黄玉浩:

  第一个环节是在村医这个环节会耽误时间,到了乡镇医院然后又耽误了两三天,最后送到信阳医院可能人就基本上就不行了。

  解说:

  事实上,专家介绍使用抗生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在河南信阳,早在2007年5月就报告了首例无形体病例。2008年2月,卫生部专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各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识别能力,规范治疗行为。

  2010年5月18号,中国疾控中心下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方案》,在湖北、河南展开监测。2010年9月6号扩大到全国22个省份。

  如今,面对着增多的病例,包括公众在内的整个防控体系都该再次提高警惕。

  主持人:

  李所长,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看有很多省份都出现了这样一个致死的病例,很自然人们就会说这个病情是不是在升级,病情是不是在蔓延、是不是在扩展?这个趋势是什么样的?

  李德新:

  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我们认为可能和蜱的传播有关系,可能是病毒和无形体引起的,这都属于自然性疫源性疾病,它疾病的蔓延和媒介有关系,就是讲和蜱的分布有关系。蜱在哪些地方存在哪些蜱的种类,一般都比较稳定的,但是蜱的密度会和当地的生态、气象环境的改变可能会有变化,这些东西也可能造成疾病的增加或者减少。但现在疾病增多主要是我们检测发现,监测的能力增强,发现的病原多了。

  主持人:

  但客观可能并不是增加了,而是你们的监测能力增加了。刚才其实新京报的记者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人们觉得恐慌,是因为河南的一位死者是学医的老先生,而且他是学医世家,他都出现了死亡,那么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不是有很大的保障,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李德新:

  这个开始治疗里面明显有个问题,使用激素去治疗,如果是个病毒感染的话,会对它是非常不利的,对治疗不利。

  主持人:

  就是老中医不见得能治的好这个病?

  李德新:

  对。

  主持人:

  他以前不见得见过这样的病?

  李德新:

  因为医生当初也是把他作为感冒治疗,而且使用激素这些东西,可能对治疗都是不利的。

  主持人:

  反过头来,我们不是说它是一个农村很常见的现象吗?为什么老中医治不好?

  李德新:

  这个并非是很常见的病,发病率不会非常非常高的,也不是很常见的一个病,河南几年了就500多例病人,不是一个非常多的病因。

  主持人:

  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比如说见了这位老中医因为这个死亡之后,当地居民就会有恐慌,怎么去让大家没有这种恐慌,有没有必要有这种恐慌?

  李德新:

  没有必要有这种恐慌,人被蜱叮咬是可以预防的。

  主持人:

  怎么预防?

  李德新:

  比方讲我们在夏季工作的时候穿长袖、长裤,把裤腿、袖口都扎紧了,避免被蜱叮咬。

  主持人:

  就像防蚊子一样就可以了吗?

  李德新:

  对,其实防蚊子叮咬我们也采取这种措施,不让皮肤暴露,暴露的地方可以涂点避蚊剂等这些东西,多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我们暴露被蜱叮咬就可以很好地来预防这个病。

  主持人:

  今天我看了一条新闻说普通的杀虫剂就能够杀死这些虫子,是这样吗?

  李德新:

  是的。

  主持人:

  那现在对防治蜱带来的问题有没有特殊的手段,还是说仅仅用刚才很常规的手段就可以了?

  李德新:

  用这个手段就可以了,而且我们也没有其它的手段来做这个东西,加强个人防护,主要手段。

  主持人:

  您看刚才我们特别强调了,可能基层卫生机构现在的这种辨别能力不是特别强,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在当地可能不能得到特别及时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办?

  李德新:

  这个病因为它的一些症状不是非常特异的,和其它的一些疾病会有类似的表现,所以有时候鉴别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发现这类疾病已经在我们的方案里面都有要求,尽早地去查血小板、去查白细胞,如果发现有减少,到条件比较好的医院去治疗。

  主持人:

  有没有因为可能条件不够,或者说是认识不够会耽误的情况?

  李德新:

  会,这种情况都会发生的。

  主持人:

  应当怎么办?

  李德新:

  一个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疾病认识的能力,高度重视这个病,这样就能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者早转院,在基层早点把他转到好的医院去,这样会使治疗的效果更好一点。

  主持人:

  对你们来说可以给最基层的这些医疗卫生机构以什么样的支援?

  李德新:

  我们是通过各级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这些培训,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

稿源: 央视网  编辑: 崔燕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方舟子街头遇袭
香港旅行团在菲遭劫
黑龙江伊春客机失事
当小龙虾遭遇洗虾粉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