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 “一揽子”解决方案值得期待
以往都是文化系统内部谈文化产业,这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参与联合发文,突破了部门管理限制,填补了政策空白。“指导意见”非常务实,浓缩了金融界业已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是对成熟方法的集成和推广介绍,意在真抓实干,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指导意见》把直接金融支持与间接金融支持紧密结合起来,把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机制、金融工具的发育与政策优惠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大信贷规模与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业务考评体系结合起来,既涉及到投资项目运营的信贷支持,也提出了消费信贷及保险支持,既考虑到当前的金融支持,又顾及到长远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可以说,这是文化产业与金融和资本市场全面对接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如版权抵押贷款、融资租赁贷款,探索银团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商业银行采取联保联贷等方式对中小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等。这很值得期待。
可以预料,随着《指导意见》的公布实施,我国文化产业蕴涵的巨大发展潜力将充分释放,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创意资源将转化为巨大的文化财富。
(本报记者颜维琦整理)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金融创新天地宽
金融机构要把支持文化产业做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切实把金融业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加快开发面向文化企业的多层次信贷创新产品。
目前金融机构都在着手创新融资方式,制定适应文化产业特征的信贷政策,丰富融资品种:工商银行表示要研究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和电影(视)制作权的质押方式,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深圳发展银行表示要与产权交易、信托、证券等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结算、机构理财、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借着九部门联合下发《指导意见》的契机,当前应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加快金融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未来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着力点将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全方位推进市场化体制改革,排除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特点开展创新服务;四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动信贷资金进入文化创意产业;五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文化创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本报记者温源整理)
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皇甫晓涛:让版权实现价值
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一个文化资本的弱国。由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不仅要有版权经济的权证化、证券化、资本化、金融化的文化产权与金融资本流通机制,而且还要有金融产品开发和文化产权交易的政策法规与创新机制,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就是政策层面的创新。
文化产业研发资本风险大、产业链长、见效慢,因此不仅要对于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还要积极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以金融创新机制支持企业开展并购融资。
这其中,关键是要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与文化交易市场平台,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可通过版权经济与文化交易的文化产权、权证、资产、资本评估与认证,开发权利质押贷款的金融产品,并进一步开发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金融产品,深化文化产业交易的金融创新机制。
文化金融的创新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版权交易平台,提供远期交易与即期交易、物质交易与非物质交易、产品交易与服务交易、产权交易与技术交易兼容的文化交易,这就要加强专业中介服务,大力发展好文化资产、产权、权证、资本的评估、认证知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本报记者李金桀整理)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永林:文化金融复合型人才呼之欲出
九部门出台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意见,致力于推动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金融与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指导意见》进一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风险保障和便捷服务,拓宽了融资渠道,但对于不同的文化企业来说,如何把现有的金融政策用活、用足,真正有效地发挥信贷、保险、证券等多层次金融市场资源的作用,各文化企业对金融政策的理解和对金融工具的掌握十分重要。
这要求文化产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也必须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熟悉金融运作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为企业发展服务。比如,有的文化企业可以利用保险业务有效分散文化产业的项目运作风险;有的文化企业可以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提高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可以预见,随着文件的贯彻落实,文化企业对金融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要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及数理工程方面知识,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金融管理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手段进行实际操作,综合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有关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和机构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有关金融课程和实践课程数量,加快金融与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李慧整理)文化产业启动"金融引擎" 专家:解决方案值得期待
稿源: 光明日报 2010-09-06 18:40:20
专家观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 “一揽子”解决方案值得期待
以往都是文化系统内部谈文化产业,这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参与联合发文,突破了部门管理限制,填补了政策空白。“指导意见”非常务实,浓缩了金融界业已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是对成熟方法的集成和推广介绍,意在真抓实干,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指导意见》把直接金融支持与间接金融支持紧密结合起来,把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机制、金融工具的发育与政策优惠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大信贷规模与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业务考评体系结合起来,既涉及到投资项目运营的信贷支持,也提出了消费信贷及保险支持,既考虑到当前的金融支持,又顾及到长远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可以说,这是文化产业与金融和资本市场全面对接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如版权抵押贷款、融资租赁贷款,探索银团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商业银行采取联保联贷等方式对中小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等。这很值得期待。
可以预料,随着《指导意见》的公布实施,我国文化产业蕴涵的巨大发展潜力将充分释放,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创意资源将转化为巨大的文化财富。
(本报记者颜维琦整理)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金融创新天地宽
金融机构要把支持文化产业做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切实把金融业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加快开发面向文化企业的多层次信贷创新产品。
目前金融机构都在着手创新融资方式,制定适应文化产业特征的信贷政策,丰富融资品种:工商银行表示要研究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和电影(视)制作权的质押方式,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深圳发展银行表示要与产权交易、信托、证券等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结算、机构理财、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借着九部门联合下发《指导意见》的契机,当前应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加快金融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未来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着力点将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全方位推进市场化体制改革,排除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特点开展创新服务;四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动信贷资金进入文化创意产业;五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文化创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本报记者温源整理)
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皇甫晓涛:让版权实现价值
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一个文化资本的弱国。由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不仅要有版权经济的权证化、证券化、资本化、金融化的文化产权与金融资本流通机制,而且还要有金融产品开发和文化产权交易的政策法规与创新机制,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就是政策层面的创新。
文化产业研发资本风险大、产业链长、见效慢,因此不仅要对于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还要积极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以金融创新机制支持企业开展并购融资。
这其中,关键是要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与文化交易市场平台,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可通过版权经济与文化交易的文化产权、权证、资产、资本评估与认证,开发权利质押贷款的金融产品,并进一步开发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金融产品,深化文化产业交易的金融创新机制。
文化金融的创新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版权交易平台,提供远期交易与即期交易、物质交易与非物质交易、产品交易与服务交易、产权交易与技术交易兼容的文化交易,这就要加强专业中介服务,大力发展好文化资产、产权、权证、资本的评估、认证知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本报记者李金桀整理)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永林:文化金融复合型人才呼之欲出
九部门出台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意见,致力于推动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金融与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指导意见》进一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风险保障和便捷服务,拓宽了融资渠道,但对于不同的文化企业来说,如何把现有的金融政策用活、用足,真正有效地发挥信贷、保险、证券等多层次金融市场资源的作用,各文化企业对金融政策的理解和对金融工具的掌握十分重要。
这要求文化产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也必须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熟悉金融运作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为企业发展服务。比如,有的文化企业可以利用保险业务有效分散文化产业的项目运作风险;有的文化企业可以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提高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可以预见,随着文件的贯彻落实,文化企业对金融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要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及数理工程方面知识,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金融管理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手段进行实际操作,综合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有关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和机构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有关金融课程和实践课程数量,加快金融与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李慧整理)编辑: 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