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申遗热”席卷全国。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
“申遗热”应当说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了,说明遗产的价值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在“申遗热”的背后,也隐约透出令人担忧的信息:有关地方在申遗上的花费可谓不少,甚至是“负债”申遗。比如牵头为“中国丹霞”申遗的湖南新宁县,为此就花费了4亿多元。
从以往情况看,“申遗”成功之后,几乎都带来了GDP的巨大增长,似乎负债也没有什么风险,花十几个亿申遗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比如,贵州的荔波,申遗时负债2亿元,但申遗成功使当地“一举成名天下知”,2008年游客量就比2006年增加了五六倍之多,创造综合收入近5亿元。又比如山西平遥,1997年申遗成功,当年旅游门票收入125万元,2008年即增加到7500万元;这10来年间,旅游综合收入也从1250万元增加到6.7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0.96%增长到13.91%。
然而,在成功个案的背后,我们禁不住要问,这种成功难道可以简单复制吗?当“世界遗产”刚落到中国时,在好奇心驱使下,人们自然会前去旅游消费;但当“世界遗产”在中国遍地开花之后,每一处世界遗产是否还会门庭若市,恐怕就不一定了。另外,我国旅游业目前的经营方式还相对落后,依然是以门票销售收入为主,经验证明这种经营方式是难以持续的,而且一“申遗”成功就涨价的做法,也引起人们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申遗恐怕还应该慎重为宜。
除了赚钱,各地“申遗”的另一大动机就是保护。不可否认,申遗成功,保护的措施确实增多了。可是,有的地方看重的不是保护,而是“申遗”带来的收益和政绩。在这种心态下,“申遗”能否带来有效的保护,是值得考虑的。
笔者以为,“申遗”应当慎之又慎,如果是负债申遗,更须算好账。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申遗”已不过分热衷,中国对此也应泰然处之。郭文婧
“申遗热”有喜亦有忧
稿源: 中新网 2010-09-02 09:53:26
如今,“申遗热”席卷全国。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
“申遗热”应当说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了,说明遗产的价值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在“申遗热”的背后,也隐约透出令人担忧的信息:有关地方在申遗上的花费可谓不少,甚至是“负债”申遗。比如牵头为“中国丹霞”申遗的湖南新宁县,为此就花费了4亿多元。
从以往情况看,“申遗”成功之后,几乎都带来了GDP的巨大增长,似乎负债也没有什么风险,花十几个亿申遗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比如,贵州的荔波,申遗时负债2亿元,但申遗成功使当地“一举成名天下知”,2008年游客量就比2006年增加了五六倍之多,创造综合收入近5亿元。又比如山西平遥,1997年申遗成功,当年旅游门票收入125万元,2008年即增加到7500万元;这10来年间,旅游综合收入也从1250万元增加到6.7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0.96%增长到13.91%。
然而,在成功个案的背后,我们禁不住要问,这种成功难道可以简单复制吗?当“世界遗产”刚落到中国时,在好奇心驱使下,人们自然会前去旅游消费;但当“世界遗产”在中国遍地开花之后,每一处世界遗产是否还会门庭若市,恐怕就不一定了。另外,我国旅游业目前的经营方式还相对落后,依然是以门票销售收入为主,经验证明这种经营方式是难以持续的,而且一“申遗”成功就涨价的做法,也引起人们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申遗恐怕还应该慎重为宜。
除了赚钱,各地“申遗”的另一大动机就是保护。不可否认,申遗成功,保护的措施确实增多了。可是,有的地方看重的不是保护,而是“申遗”带来的收益和政绩。在这种心态下,“申遗”能否带来有效的保护,是值得考虑的。
笔者以为,“申遗”应当慎之又慎,如果是负债申遗,更须算好账。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申遗”已不过分热衷,中国对此也应泰然处之。郭文婧
编辑: 吕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