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阳
耗资上百亿的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即将于10月1日开园,但部分已建成的建筑近期竟遭到拆除。事后西安大明宫保护改造办公室主任周冰回应称,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了适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而进行了景观调整,属于搬移,而不是拆除。
无独有偶,就在日前,媒体报道称,日前南岳大庙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举行,结果是南岳大庙门票成功地由目前的40元/人次调整到50元/人次。湖南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研队的一份报告指出,此次上调门票价格是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投入大量资金对古镇和大庙进行整修,管理成本逐年提高。
据了解,目前中国拥有40处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全球第三。据建设部统计,中国如今有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而随着日前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一时间各地再次掀起“申遗热”,但“申遗”的成本却越来越高。牵头中国丹霞地貌“申遗”的湖南新宁县,为这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中国丹霞”六地共花费了十几亿元。而2007年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贵州省荔波县,因“申遗”更是欠下两亿多元的债务。
而各地之所以在此情况下依然对“申遗”热情不减,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丰厚的历史资源,也不是为了出于保护历史资源的目的,而主要是为了提高景区知名度,进而提高门票收入,赢取更多经济效益,“申遗”的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目前体现得特别突出。日前有调查显示,71.8%的人认为,当下“申遗”功利性太强:成功申遗的景区,门票价格都得到了大幅上涨,福建土楼,上调幅度从40%至300%不等;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等6处景点,淡旺季门票价格均涨了一倍;张家界、武陵源等,也贵了50%……在只为了挣钱而不是保护历史资源的情况下,不少申遗成功的地方屡被警告:“三江并流”建大坝问题,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警告;北京故宫、丽江古城、西藏布达拉宫被要求整顿;
武陵源只重迎客,无视保护,景区内宾馆等旅游设施泛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严肃批评;张家界更是因过度开发,被世遗委员会“黄牌警告”。为“摘黄保牌”,张家界当地政府为此又投11亿整治环境……如此“为‘申遗’涨价,为涨价‘申遗’”的恶性循环,实在令人痛心。
与国内物质化、商业化、功利化的申遗情况相反,国外不少申遗成功的景点不仅没有涨价,而且依然坚持“不收费”原则。而且,由于申遗要花费巨额费用,欧美等不少国家早已不再热衷于申遗,因为申遗本质上是反对商业开发的,政府为此要拿出巨额费用来补助这一费用。为此,英国甚至于2008年宣布不再申遗,因为它们发现每年世界遗产景点所带来的收入,远不及维护成本。而俄罗斯政府对“申遗”也并不不热衷,但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文物保护工作不遗余力……在这方面,正热衷于申遗的中国,实在是到了深刻反思的时候了。但问题是,在各地方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这轮“申遗热”,我们并没有看到国家或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对此提出类似忠告,只看到百姓或专家近期无奈之下的不断“呼吁”,这显然不能阻止真正的申遗热。
诚然,我们不是不要申遗,某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确实需要进行保护性的申遗,但是对于各地竞相开展的耗费上亿甚至十数亿元、为着提高门票价格的急功近利性的“申遗热”带来的“脑袋热”行为,显然应该理性地引导甚至是叫停才是,至少,应该泼上一盆的冷水来让地方部门清醒一下脑子,但问题是,在国家相关部门依然也对盲目的“申遗热”“不够清醒”的时候,这盆“醒脑”的冷水,由谁来泼?由谁来引导?
得给“申遗热”泼泼冷水了
稿源: 中国经济导报 2010-08-29 11:30:58
张东阳
耗资上百亿的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即将于10月1日开园,但部分已建成的建筑近期竟遭到拆除。事后西安大明宫保护改造办公室主任周冰回应称,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了适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而进行了景观调整,属于搬移,而不是拆除。
无独有偶,就在日前,媒体报道称,日前南岳大庙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举行,结果是南岳大庙门票成功地由目前的40元/人次调整到50元/人次。湖南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研队的一份报告指出,此次上调门票价格是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投入大量资金对古镇和大庙进行整修,管理成本逐年提高。
据了解,目前中国拥有40处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全球第三。据建设部统计,中国如今有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而随着日前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一时间各地再次掀起“申遗热”,但“申遗”的成本却越来越高。牵头中国丹霞地貌“申遗”的湖南新宁县,为这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中国丹霞”六地共花费了十几亿元。而2007年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贵州省荔波县,因“申遗”更是欠下两亿多元的债务。
而各地之所以在此情况下依然对“申遗”热情不减,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丰厚的历史资源,也不是为了出于保护历史资源的目的,而主要是为了提高景区知名度,进而提高门票收入,赢取更多经济效益,“申遗”的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目前体现得特别突出。日前有调查显示,71.8%的人认为,当下“申遗”功利性太强:成功申遗的景区,门票价格都得到了大幅上涨,福建土楼,上调幅度从40%至300%不等;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等6处景点,淡旺季门票价格均涨了一倍;张家界、武陵源等,也贵了50%……在只为了挣钱而不是保护历史资源的情况下,不少申遗成功的地方屡被警告:“三江并流”建大坝问题,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警告;北京故宫、丽江古城、西藏布达拉宫被要求整顿;
武陵源只重迎客,无视保护,景区内宾馆等旅游设施泛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严肃批评;张家界更是因过度开发,被世遗委员会“黄牌警告”。为“摘黄保牌”,张家界当地政府为此又投11亿整治环境……如此“为‘申遗’涨价,为涨价‘申遗’”的恶性循环,实在令人痛心。
与国内物质化、商业化、功利化的申遗情况相反,国外不少申遗成功的景点不仅没有涨价,而且依然坚持“不收费”原则。而且,由于申遗要花费巨额费用,欧美等不少国家早已不再热衷于申遗,因为申遗本质上是反对商业开发的,政府为此要拿出巨额费用来补助这一费用。为此,英国甚至于2008年宣布不再申遗,因为它们发现每年世界遗产景点所带来的收入,远不及维护成本。而俄罗斯政府对“申遗”也并不不热衷,但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文物保护工作不遗余力……在这方面,正热衷于申遗的中国,实在是到了深刻反思的时候了。但问题是,在各地方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这轮“申遗热”,我们并没有看到国家或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对此提出类似忠告,只看到百姓或专家近期无奈之下的不断“呼吁”,这显然不能阻止真正的申遗热。
诚然,我们不是不要申遗,某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确实需要进行保护性的申遗,但是对于各地竞相开展的耗费上亿甚至十数亿元、为着提高门票价格的急功近利性的“申遗热”带来的“脑袋热”行为,显然应该理性地引导甚至是叫停才是,至少,应该泼上一盆的冷水来让地方部门清醒一下脑子,但问题是,在国家相关部门依然也对盲目的“申遗热”“不够清醒”的时候,这盆“醒脑”的冷水,由谁来泼?由谁来引导?
编辑: 吕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