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张掖退出“申遗”行列祸兮,福兮?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月18日 09:15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8月17日《中国经济周刊》刊发的一则甘肃张掖因缺乏资金退出“申遗”行列的消息激起了网友的热议。与专家深表遗憾的心情大不一样的是,众多网友则对此大加赞赏。

  张掖错失这次机会,固然失去了一次成规模开发保护的机会,但未尝不是一桩好事,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从现实来看,很多成功“申遗”的后续保护并不太好:“三江并流”建大坝问题,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警告;丽江古城、西藏布达拉宫被要求整顿……毋庸讳言,各地政府热衷于“申遗”,名为保护,实质是借开发提高景区收入,促进GDP增长。如此说来,让原址原貌的张掖丹霞地貌保留在那儿,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保护。

  其二,“申遗”成功并不能保证一定能促进GDP增长。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平遥古城深陷“公务接待”之困,一年最多公务接待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元,以至不能不靠再次提高门票价格来维持现状。

  其三,从各地“申遗”欠下的巨额债务看,张掖退出“申遗”十分明智。以湖南崀山为例,此次虽然“申遗”成功,但其所在的新宁县承担的4.5亿元“申遗”费用,对于这个年财政收入在2008年才刚刚突破2亿元的小县城而言,意味着欠下了一笔巨额债务。

  因此,与其背一屁股债去“申遗”,获得一块“金字招牌”,还不如将有限的资金实实在在用到改善民生上,等以后财力允许了再去发展旅游经济也不迟,反正那536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仍在,发财机会有的是。这不是观念落后与否的问题,实乃为官者的执政理性使然,张掖市的领导没必要为此感到遗憾。

  浙江王学进媒体人

稿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编辑: 吕机明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ATM同城跨行取款手续上调
中国足协欲申办2026年世界杯
聚焦美韩黄海联合军事演习
香港音乐家戴思聪病逝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