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福建泰宁20天两遇洪水 洪灾前无任何警报
稿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 2010-07-27 16:49:51

  环球网7月27日报道 福建泰宁,这个解放后从未进过洪水的小城,却在20天内两度陷入汪洋。

  洪水来临前,居民没有接到任何通知,预警系统似乎瘫痪了。突袭的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9.1亿元——相当于泰宁县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8倍。而这,还仅仅是第一次洪灾的统计数字。

  在同等的降雨量下,群众质疑,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植被破坏是否是洪水涨势迅猛的根源?城区两次进水与下游百竹园小水电的建设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是,当地政府对这些问题并未作出任何解释

  灾后的泰宁县城几乎整个儿成了黄色的了。消防车在路上来回地冲刷,由于阳光炽烈,才刚冲到街尾,街头的尘土又飘了起来。人们纷纷戴着口罩出行,大大小小的商店、宾馆都把被洪水泡湿的家具被褥拿出来晾晒,一股腐潮的味道在阳光下四处散逸。

  6月18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遭受今年第一次洪灾;7月7日,洪水再次来袭。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赶到泰宁县——这个解放后从未进过洪水,而今年却在20天内两度陷入汪洋的旅游名城。

  平日安静流淌在城下的杉溪突然如此暴虐,似乎把这座小城的居民吓坏了。洪水肆虐过后的满目疮痍刺痛着人们的眼睛,各种流言、传闻的散布更是深深地在人们心里埋下了恐慌。

  这样的灾难纯粹只是天灾吗?有没有人祸的成分?“6·18”洪水来临之前,为什么没有任何预警?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植被破坏是否是洪水涨势迅猛的根源?城区两次进水与下游百竹园小水电的建设是否有直接关联?两次洪灾过后,泰宁县的居民一直在追问这几个问题。但是,没有任何部门、任何人对这些追问作出任何解释。

  “以前一出现大暴雨,政府的工作人员和警察就会在河边布置警戒线,而且有防洪警报,还会通过人员或者短信通知我们撤离,但这次我们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泰宁县,地势中部低四周高,县城沿杉溪而建,南北城区由四座大桥连接。县城下游不到10公里,即是杉溪被拦截而成的著名旅游景点大金湖。

  今年6月18日,已经被雨水冲刷数日的泰宁迎来了最大一波降雨。据泰宁县防汛指挥中心通报,当天泰宁县9个乡镇均出现短时强降雨,全省最高的1小时、3小时、6小时降雨都在该县,24小时内平均降雨量达到了233毫米,而泰宁县的上青乡更是达到了建国以来最高的303毫米。

  当天中午12时30分左右,在杉溪南岸开电器店的许忠听说县城北部已经进水了,他惦记着住在那里的妹妹,匆忙赶到对岸探望。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到达妹妹家不久,下午两点,杉溪水位突然开始猛涨,仅一个多小时后就挣脱河道,倒灌入城。

  此时,许忠的店铺已陷入了汪洋,但他已经回不去了。“以前一出现大暴雨,政府的工作人员和警察就会在河边布置警戒线,而且有防洪警报,还会通过人员或者短信通知我们撤离,但这次我们没有收到任何通知。”许忠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这一说法得到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十几位居民的证实。而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次洪灾前不久,县里还拉响过警报进行防空演习。

  “关键时候怎么就瘫痪了?”住在泰宁县尚书古街的老人周根不解。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由于没有提前预警,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明代古建筑“尚书第”中很多文物都来不及转移。

  “沙发,洗衣机,饮水机……那都是儿媳妇的嫁妆,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被洪水冲走。”住在古宅里的周泉带着记者走到自家大堂左边一扇门前,打开门锁——那原本是他儿子媳妇的新房,摆着儿媳妇陪嫁的电器家具,而如今记者所见,却只有一堆埋着垃圾的土和一张被水泡坏了的木沙发。房间的墙已经倒了三面,只剩几根歪斜的柱子勉强支撑着2层——69岁的周泉和老伴还住在上面。

  记者了解到,位于杉溪北岸地势较低的几条主要街道大多都被这场洪水“打”得措手不及,财、物损失巨大。

  在泰宁县城,对当地政府没有任何防洪预警的质疑在坊间四处流传。然而记者搜遍了泰宁县政府网站,并未见任何关于此事的解释和说明。泰宁县政府只在灾情报告中称,这场洪灾雨量之强、水势之猛、成灾之快、损失之重等均前所未有,为“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

  灾后的泰宁城一片狼藉,满城的垃圾和淤泥厚达数十公分,主要交通桥梁之一水南桥被冲垮,公共设施损毁严重,交通瘫痪,中考推迟,旅游景点严重损毁,水电中断长达6天……

  然而,这还只是灾难的开始。

  “现在一看到下雨,听到打雷就怕。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雷阵雨,我们都不敢睡觉”

  6月19日7时许,洪水刚刚退下街面。突然有人在街上大喊:“上游新桥水埠水库垮坝了,大家快跑!”

  消息迅速传遍全城,惊魂未定的人们纷纷跑出家门,冒着大雨拼命往城南地势高的地方奔逃;住在地势较高地方的居民则争相前往店铺抢购矿泉水、食品。整个县城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上午9时,泰宁县政府发布辟谣公告,称新桥水埠水库分别在2003年和2009年进行了除险加固,并经过省、市各级部门的验收,运行情况正常,可以经得起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公安部门随后开始疏散群众、广播辟谣公告,并于当晚11时许将散布谣言者刘某抓获,混乱的局面得以平息。

  恐慌甫定,泰宁县的居民开始灾后自救。

  然而,天违人愿。7月7日,又一场特大洪灾降临泰宁,将这19天中所有的灾后工作全部冲毁。大金湖官方网站发文《我县20天不到两次遭遇洪灾 旅游恢复生产工作功亏一篑》,字里行间难掩无奈和沮丧。

  周根老人向记者回忆,7月7日当天凌晨4时多,他起床准备外出锻炼身体,结果突然下起了雨,他只好放弃。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8时左右,县城上空突然响起了防空警报。他以为只是个演习,“才下了4个小时雨,谁会想到洪水要进城呢”?又过了近一个小时,防空警报再次拉响,这次他已经无法不相信了,因为水已经涌到了脚下。

  虽然7月7日的水位仅到“膝盖这么高”,比前一次低了许多,但第二次洪灾却彻底把泰宁城里的人们吓坏了。

  “现在一看到下雨,听到打雷就怕。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雷阵雨,我们都不敢睡觉。”记者在泰宁县城采访时,恰逢了这场天气预报中所说的“雷阵雨”。事实上,只是淅淅沥沥地下了几滴,但人们纷纷站在家门口,紧张的神情超出了记者的想象。

  一直以来,泰宁县城凭借着大金湖这个巨大的蓄洪工程,从未有洪水进过县城。泰宁县的老人们告诉记者,2002年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但对县城没有任何威胁,人们安心地站在河岸上看河水奔腾而去。但这次,20天内洪水两次进城,且第二次仅下了6个多小时的雨,这些反常的现象让泰宁的各个网络论坛上流传着这样的恐惧:“是不是以后每次雨稍大一些,洪水就要进城?”

  在同等降雨量的情况下,如果洪峰更大,那就说明根源是植被被破坏了。泰宁县的居民认为,植被遭到破坏,与泰宁县长期以来发展的木材加工产业和卷烟种植有直接关系

  “在同等降雨量的情况下,如果洪峰更大,那就说明根源是植被被破坏了。”曾经在泰宁县一所中学教过多年地理的李老师对记者说,植被覆盖率降低了,河流含沙量就会增大,常年累积之下会导致河床淤高。

  泰宁县的居民认为,植被遭到破坏,与泰宁县长期以来发展的木材加工产业和卷烟种植有直接关系。

  据知情者透露,2008年以前,泰宁县每年的林木砍伐指标均在20万立方以上,加上盗砍、超指标砍伐,实际砍伐林木量可能在40万立方以上;2009年后,泰宁提出旅游二次创业,每年林木砍伐指标下调至10万立方,但实际砍伐量远远超过指标。

  这位知情者说,2008年借雪灾之名,泰宁阔叶林惨遭大规模、大范围砍伐。仅2008年,全县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1358份、面积8.7万亩、采伐量(蓄积)51.75万立方米、审批生产木材29.18万立方米。实际上,当年砍伐木材量近百万立方米,是武夷山、婺源等地砍伐指标的20倍。

  记者从今年4月份的《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名为《福建泰宁县林木产业实现首季“开门红”》的文章这样写道:“近年来,泰宁县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狠抓林业生产……今年一季度,全县林产加工行业实现开门红,29家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企业完成产值3.61亿元,同比增46%。”

  泰宁县的多位居民也告诉记者,泰宁县今年发展的几个工业区,大多引进的是木材加工企业。2008年刚开工的大洋坪工业集中区,引入的7个项目中就有6个项目与竹木加工有关。

  除大肆砍伐林木外,薪柴烤烟也被认为是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初,泰宁县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烟草一直是当地的主产之一。20年中,泰宁县烟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5万亩。单烤烟一项,全县每年要被砍伐掉3至4万立方木材,而烟农们砍伐的薪柴大部分是中幼成长林,对生态破坏尤其严重。

  在百竹园水电站闸门全部打开的情况下,上下游水位还有较大落差,这意味着大金湖的蓄洪功能被大大地削弱了,也意味着在此河段设立一个小水电在规划设计上就是失误

  “上游水土流失,水流含沙量大,如果下游的排沙渠道不畅通将加重河床的淤高。”李老师告诉记者,杉溪下游的小水电肯定会加快河沙的淤积。

  而记者从泰宁县一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泰宁县城下游的百竹园水坝和风洞大坝客观上都导致了河沙的淤积。而且,风洞大坝排沙闸门的控制杆早已断裂,至今无人修复,导致排沙孔严重堵塞,大金湖淤泥年年增高,这将成为日后洪灾的一大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人认为,位于泰宁县下游的百竹园水电站没有及时开闸或存在建设规划失误是洪水倒灌入城久久不退的罪魁祸首。

  百竹园电站位于泰宁县城与大金湖中间,是杉溪流域最后一级开发的河床式水电站。对于网友们所质疑的“水电站当天未开闸”的问题,水电站控股方泰宁县亿友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经理周响荣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是否开闸均由县防汛指挥中心操控,水电站只负责执行。“事实上,6月18日上午9时,我们就打开了5个闸门,一个小时后我们又将剩下两个闸门都打开了”。

  记者在百竹园水库现场查看时发现,水库上游的公路上积满了淤泥,而水库下游的公路却干干净净。这表明,洪灾当天,水电站上游的水位远远高于水电站下游。

  在百竹园水电站下游的大金湖景区,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18日大金湖水位为272.8米,远未达到警戒水位276米。而同期百竹园水电站上游的水位为277.3米,水电站上下游水位相差了4.5米。7月7日,泰宁县曾组织官员前往百竹园水库查看,由于闸门一直打开着,上下游水位相差有所减小,但调查结果显示至少仍有70厘米的落差。

  在闸门全部打开的情况下,上下游水位还有较大落差,那是否意味着在此河段设立一个小水电在规划设计上就是失误?

  据周响荣介绍,百竹园水电站共有7个泄洪闸,泄洪闸之间有6个闸墩,每个宽1.5米左右,发电厂房还向河中延伸了近5米。所以,河流的宽度就至少缩减了14米,这将大大影响河流的过洪量。

  “这意味着大金湖的蓄洪功能被大大地消弱了。实际上,大金湖的最初设计目的就是蓄洪,旅游只是后来衍生的功能。”对泰宁水系颇有研究的李老师告诉记者。

  而记者从泰宁县政府网站上一条消息得知,建设百竹园水电站的最初目的是为“改善城区沿河两岸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网友们纷纷质疑,难道为了“城市景观”就可以置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吗?

  “如果电站真没有问题就请相关部门把当时的设计资料拿出来让有资质的单位复核一下,这样也好让大家知道真相,就算不是电站的问题也可以还百竹园一个清白,让老百姓安心;如果是电站的问题就要及时改正,以防止下一次的灾难发生。”在百度贴吧上,有网友如是说。但记者了解到,尽管已有商铺经营者联名向政府反映百竹园水电站问题,但至今当地政府仍未作出任何表态。

  “灾情触目惊心,损失无比惨重。”这句话是对泰宁灾情再恰当不过的描述了。各种迹象都表明,泰宁人民所受的伤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上的创伤

  泰宁三中的操场上,堆积的淤泥几乎过膝,树苗多数已经枯死。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内墙被洪水浸泡后纷纷开裂,课桌椅、床铺等损毁严重,两栋楼之间的绿化带更是完全被埋在了淤泥之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位于泰宁城地势最低的地方,两次洪水都最早漫进校园,“6·18”洪灾过后已经清理了一次淤泥,这次又要重新清理。

  泰宁县城最中心的水南桥和东洲桥完全被洪水冲垮,市民出行必须绕行城郊的两座桥。上下班高峰时,桥两边往往都要排起长长的车龙。

  “良田被毁,水利、交通、通讯、供电、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业生产遭受劫难,工商业界影响重大,旅游经济遭受重创,社会事业破坏严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这是官方对灾后泰宁的描述。

  记者从泰宁县政府网站上看到,截至6月24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受灾人口10.1万人,重灾人口4.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9.1亿元——这相当于泰宁县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8倍。

  国务院救灾工作组组长、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视察泰宁时感慨说:“灾情触目惊心,损失无比惨重。”

  这句话已是对泰宁灾情再恰当不过的描述了。然而,这还只是针对第一次洪灾过后的泰宁。第二次洪灾损失统计数据虽然还没有发布,但各种迹象都表明,泰宁人民所受的伤害并不会比第一次轻,这种伤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上的创伤。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法制日报泰宁(福建)7月26日电

【编辑:沈严】

福建泰宁20天两遇洪水 洪灾前无任何警报

稿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0-07-27 16:49:51

  环球网7月27日报道 福建泰宁,这个解放后从未进过洪水的小城,却在20天内两度陷入汪洋。

  洪水来临前,居民没有接到任何通知,预警系统似乎瘫痪了。突袭的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9.1亿元——相当于泰宁县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8倍。而这,还仅仅是第一次洪灾的统计数字。

  在同等的降雨量下,群众质疑,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植被破坏是否是洪水涨势迅猛的根源?城区两次进水与下游百竹园小水电的建设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是,当地政府对这些问题并未作出任何解释

  灾后的泰宁县城几乎整个儿成了黄色的了。消防车在路上来回地冲刷,由于阳光炽烈,才刚冲到街尾,街头的尘土又飘了起来。人们纷纷戴着口罩出行,大大小小的商店、宾馆都把被洪水泡湿的家具被褥拿出来晾晒,一股腐潮的味道在阳光下四处散逸。

  6月18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遭受今年第一次洪灾;7月7日,洪水再次来袭。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赶到泰宁县——这个解放后从未进过洪水,而今年却在20天内两度陷入汪洋的旅游名城。

  平日安静流淌在城下的杉溪突然如此暴虐,似乎把这座小城的居民吓坏了。洪水肆虐过后的满目疮痍刺痛着人们的眼睛,各种流言、传闻的散布更是深深地在人们心里埋下了恐慌。

  这样的灾难纯粹只是天灾吗?有没有人祸的成分?“6·18”洪水来临之前,为什么没有任何预警?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植被破坏是否是洪水涨势迅猛的根源?城区两次进水与下游百竹园小水电的建设是否有直接关联?两次洪灾过后,泰宁县的居民一直在追问这几个问题。但是,没有任何部门、任何人对这些追问作出任何解释。

  “以前一出现大暴雨,政府的工作人员和警察就会在河边布置警戒线,而且有防洪警报,还会通过人员或者短信通知我们撤离,但这次我们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泰宁县,地势中部低四周高,县城沿杉溪而建,南北城区由四座大桥连接。县城下游不到10公里,即是杉溪被拦截而成的著名旅游景点大金湖。

  今年6月18日,已经被雨水冲刷数日的泰宁迎来了最大一波降雨。据泰宁县防汛指挥中心通报,当天泰宁县9个乡镇均出现短时强降雨,全省最高的1小时、3小时、6小时降雨都在该县,24小时内平均降雨量达到了233毫米,而泰宁县的上青乡更是达到了建国以来最高的303毫米。

  当天中午12时30分左右,在杉溪南岸开电器店的许忠听说县城北部已经进水了,他惦记着住在那里的妹妹,匆忙赶到对岸探望。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到达妹妹家不久,下午两点,杉溪水位突然开始猛涨,仅一个多小时后就挣脱河道,倒灌入城。

  此时,许忠的店铺已陷入了汪洋,但他已经回不去了。“以前一出现大暴雨,政府的工作人员和警察就会在河边布置警戒线,而且有防洪警报,还会通过人员或者短信通知我们撤离,但这次我们没有收到任何通知。”许忠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这一说法得到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十几位居民的证实。而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次洪灾前不久,县里还拉响过警报进行防空演习。

  “关键时候怎么就瘫痪了?”住在泰宁县尚书古街的老人周根不解。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由于没有提前预警,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明代古建筑“尚书第”中很多文物都来不及转移。

  “沙发,洗衣机,饮水机……那都是儿媳妇的嫁妆,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被洪水冲走。”住在古宅里的周泉带着记者走到自家大堂左边一扇门前,打开门锁——那原本是他儿子媳妇的新房,摆着儿媳妇陪嫁的电器家具,而如今记者所见,却只有一堆埋着垃圾的土和一张被水泡坏了的木沙发。房间的墙已经倒了三面,只剩几根歪斜的柱子勉强支撑着2层——69岁的周泉和老伴还住在上面。

  记者了解到,位于杉溪北岸地势较低的几条主要街道大多都被这场洪水“打”得措手不及,财、物损失巨大。

  在泰宁县城,对当地政府没有任何防洪预警的质疑在坊间四处流传。然而记者搜遍了泰宁县政府网站,并未见任何关于此事的解释和说明。泰宁县政府只在灾情报告中称,这场洪灾雨量之强、水势之猛、成灾之快、损失之重等均前所未有,为“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

  灾后的泰宁城一片狼藉,满城的垃圾和淤泥厚达数十公分,主要交通桥梁之一水南桥被冲垮,公共设施损毁严重,交通瘫痪,中考推迟,旅游景点严重损毁,水电中断长达6天……

  然而,这还只是灾难的开始。

  “现在一看到下雨,听到打雷就怕。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雷阵雨,我们都不敢睡觉”

  6月19日7时许,洪水刚刚退下街面。突然有人在街上大喊:“上游新桥水埠水库垮坝了,大家快跑!”

  消息迅速传遍全城,惊魂未定的人们纷纷跑出家门,冒着大雨拼命往城南地势高的地方奔逃;住在地势较高地方的居民则争相前往店铺抢购矿泉水、食品。整个县城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上午9时,泰宁县政府发布辟谣公告,称新桥水埠水库分别在2003年和2009年进行了除险加固,并经过省、市各级部门的验收,运行情况正常,可以经得起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公安部门随后开始疏散群众、广播辟谣公告,并于当晚11时许将散布谣言者刘某抓获,混乱的局面得以平息。

  恐慌甫定,泰宁县的居民开始灾后自救。

  然而,天违人愿。7月7日,又一场特大洪灾降临泰宁,将这19天中所有的灾后工作全部冲毁。大金湖官方网站发文《我县20天不到两次遭遇洪灾 旅游恢复生产工作功亏一篑》,字里行间难掩无奈和沮丧。

  周根老人向记者回忆,7月7日当天凌晨4时多,他起床准备外出锻炼身体,结果突然下起了雨,他只好放弃。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8时左右,县城上空突然响起了防空警报。他以为只是个演习,“才下了4个小时雨,谁会想到洪水要进城呢”?又过了近一个小时,防空警报再次拉响,这次他已经无法不相信了,因为水已经涌到了脚下。

  虽然7月7日的水位仅到“膝盖这么高”,比前一次低了许多,但第二次洪灾却彻底把泰宁城里的人们吓坏了。

  “现在一看到下雨,听到打雷就怕。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雷阵雨,我们都不敢睡觉。”记者在泰宁县城采访时,恰逢了这场天气预报中所说的“雷阵雨”。事实上,只是淅淅沥沥地下了几滴,但人们纷纷站在家门口,紧张的神情超出了记者的想象。

  一直以来,泰宁县城凭借着大金湖这个巨大的蓄洪工程,从未有洪水进过县城。泰宁县的老人们告诉记者,2002年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但对县城没有任何威胁,人们安心地站在河岸上看河水奔腾而去。但这次,20天内洪水两次进城,且第二次仅下了6个多小时的雨,这些反常的现象让泰宁的各个网络论坛上流传着这样的恐惧:“是不是以后每次雨稍大一些,洪水就要进城?”

  在同等降雨量的情况下,如果洪峰更大,那就说明根源是植被被破坏了。泰宁县的居民认为,植被遭到破坏,与泰宁县长期以来发展的木材加工产业和卷烟种植有直接关系

  “在同等降雨量的情况下,如果洪峰更大,那就说明根源是植被被破坏了。”曾经在泰宁县一所中学教过多年地理的李老师对记者说,植被覆盖率降低了,河流含沙量就会增大,常年累积之下会导致河床淤高。

  泰宁县的居民认为,植被遭到破坏,与泰宁县长期以来发展的木材加工产业和卷烟种植有直接关系。

  据知情者透露,2008年以前,泰宁县每年的林木砍伐指标均在20万立方以上,加上盗砍、超指标砍伐,实际砍伐林木量可能在40万立方以上;2009年后,泰宁提出旅游二次创业,每年林木砍伐指标下调至10万立方,但实际砍伐量远远超过指标。

  这位知情者说,2008年借雪灾之名,泰宁阔叶林惨遭大规模、大范围砍伐。仅2008年,全县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1358份、面积8.7万亩、采伐量(蓄积)51.75万立方米、审批生产木材29.18万立方米。实际上,当年砍伐木材量近百万立方米,是武夷山、婺源等地砍伐指标的20倍。

  记者从今年4月份的《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名为《福建泰宁县林木产业实现首季“开门红”》的文章这样写道:“近年来,泰宁县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狠抓林业生产……今年一季度,全县林产加工行业实现开门红,29家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企业完成产值3.61亿元,同比增46%。”

  泰宁县的多位居民也告诉记者,泰宁县今年发展的几个工业区,大多引进的是木材加工企业。2008年刚开工的大洋坪工业集中区,引入的7个项目中就有6个项目与竹木加工有关。

  除大肆砍伐林木外,薪柴烤烟也被认为是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初,泰宁县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烟草一直是当地的主产之一。20年中,泰宁县烟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5万亩。单烤烟一项,全县每年要被砍伐掉3至4万立方木材,而烟农们砍伐的薪柴大部分是中幼成长林,对生态破坏尤其严重。

  在百竹园水电站闸门全部打开的情况下,上下游水位还有较大落差,这意味着大金湖的蓄洪功能被大大地削弱了,也意味着在此河段设立一个小水电在规划设计上就是失误

  “上游水土流失,水流含沙量大,如果下游的排沙渠道不畅通将加重河床的淤高。”李老师告诉记者,杉溪下游的小水电肯定会加快河沙的淤积。

  而记者从泰宁县一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泰宁县城下游的百竹园水坝和风洞大坝客观上都导致了河沙的淤积。而且,风洞大坝排沙闸门的控制杆早已断裂,至今无人修复,导致排沙孔严重堵塞,大金湖淤泥年年增高,这将成为日后洪灾的一大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人认为,位于泰宁县下游的百竹园水电站没有及时开闸或存在建设规划失误是洪水倒灌入城久久不退的罪魁祸首。

  百竹园电站位于泰宁县城与大金湖中间,是杉溪流域最后一级开发的河床式水电站。对于网友们所质疑的“水电站当天未开闸”的问题,水电站控股方泰宁县亿友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经理周响荣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是否开闸均由县防汛指挥中心操控,水电站只负责执行。“事实上,6月18日上午9时,我们就打开了5个闸门,一个小时后我们又将剩下两个闸门都打开了”。

  记者在百竹园水库现场查看时发现,水库上游的公路上积满了淤泥,而水库下游的公路却干干净净。这表明,洪灾当天,水电站上游的水位远远高于水电站下游。

  在百竹园水电站下游的大金湖景区,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18日大金湖水位为272.8米,远未达到警戒水位276米。而同期百竹园水电站上游的水位为277.3米,水电站上下游水位相差了4.5米。7月7日,泰宁县曾组织官员前往百竹园水库查看,由于闸门一直打开着,上下游水位相差有所减小,但调查结果显示至少仍有70厘米的落差。

  在闸门全部打开的情况下,上下游水位还有较大落差,那是否意味着在此河段设立一个小水电在规划设计上就是失误?

  据周响荣介绍,百竹园水电站共有7个泄洪闸,泄洪闸之间有6个闸墩,每个宽1.5米左右,发电厂房还向河中延伸了近5米。所以,河流的宽度就至少缩减了14米,这将大大影响河流的过洪量。

  “这意味着大金湖的蓄洪功能被大大地消弱了。实际上,大金湖的最初设计目的就是蓄洪,旅游只是后来衍生的功能。”对泰宁水系颇有研究的李老师告诉记者。

  而记者从泰宁县政府网站上一条消息得知,建设百竹园水电站的最初目的是为“改善城区沿河两岸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网友们纷纷质疑,难道为了“城市景观”就可以置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吗?

  “如果电站真没有问题就请相关部门把当时的设计资料拿出来让有资质的单位复核一下,这样也好让大家知道真相,就算不是电站的问题也可以还百竹园一个清白,让老百姓安心;如果是电站的问题就要及时改正,以防止下一次的灾难发生。”在百度贴吧上,有网友如是说。但记者了解到,尽管已有商铺经营者联名向政府反映百竹园水电站问题,但至今当地政府仍未作出任何表态。

  “灾情触目惊心,损失无比惨重。”这句话是对泰宁灾情再恰当不过的描述了。各种迹象都表明,泰宁人民所受的伤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上的创伤

  泰宁三中的操场上,堆积的淤泥几乎过膝,树苗多数已经枯死。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内墙被洪水浸泡后纷纷开裂,课桌椅、床铺等损毁严重,两栋楼之间的绿化带更是完全被埋在了淤泥之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位于泰宁城地势最低的地方,两次洪水都最早漫进校园,“6·18”洪灾过后已经清理了一次淤泥,这次又要重新清理。

  泰宁县城最中心的水南桥和东洲桥完全被洪水冲垮,市民出行必须绕行城郊的两座桥。上下班高峰时,桥两边往往都要排起长长的车龙。

  “良田被毁,水利、交通、通讯、供电、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业生产遭受劫难,工商业界影响重大,旅游经济遭受重创,社会事业破坏严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这是官方对灾后泰宁的描述。

  记者从泰宁县政府网站上看到,截至6月24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受灾人口10.1万人,重灾人口4.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9.1亿元——这相当于泰宁县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8倍。

  国务院救灾工作组组长、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视察泰宁时感慨说:“灾情触目惊心,损失无比惨重。”

  这句话已是对泰宁灾情再恰当不过的描述了。然而,这还只是针对第一次洪灾过后的泰宁。第二次洪灾损失统计数据虽然还没有发布,但各种迹象都表明,泰宁人民所受的伤害并不会比第一次轻,这种伤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上的创伤。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法制日报泰宁(福建)7月26日电

编辑: 沈严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