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此前曾说:“看了《唐山大地震》,不哭不是正常人。”昨天,《唐山大地震》在蓉举行媒体看片会,记者提前感受了几枚“催泪弹”。
1号催泪弹
李元妮(徐帆饰)
片中年龄:30多岁到60多岁
催泪指数:☆☆☆☆☆
冯小刚说,妻子徐帆扮演的李元妮,撑起了这部电影的魂。关于她,感人的戏很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片尾面对失而复得的女儿时,她沧然下跪。影片情绪再也压抑不住,她把一个母亲积压了32年的委屈、自责都宣泄了出来。“这么些年你都去哪了……”这次下跪,令电影结尾有了些“神来之笔”的亮点,徐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剧本里也是没有的,自己演着演着,就跪下了。“因为现实生活中我如果觉得这么对不住人,不管她是女儿还是朋友,我都会跪下去道歉的。”
徐帆甚至说,自己已经足够控制、压抑自己,不会刻意地进行煽情性的表演。“地震只是一个引子,地震之后,那个大爱的母亲和不能原谅母亲的孩子,这个矛盾冲突才真正是让人为当时的灾难痛心的源头。其实我没有刻意要把《唐山大地震》塑造成一部催泪电影,只是当时那种情绪,会自然而然地吸引人到那个情景里去。”
2号催泪弹
小方登(张子枫饰)
片中年龄:7岁
催泪指数:☆☆☆☆☆
全片最能打动人的三个角色之一,7岁,大眼睛,杀伤力超强。她没来成都,本报记者在唐山采访了她,小姑娘已经凭借片中出色表现成为华谊旗下年龄最小的签约明星。
她最打动人的一幕戏是和弟弟被压在石板的两端,两个只能救一个,弟弟还能嘶哑着声音求救,她却只能用石头敲打着地面。口不能言,耳朵却还听得见,她亲耳听到了妈妈说:“救弟弟!”肿得像小馒头的眼睛里,一串眼泪悄然滑落。
小姑娘在谈到这段戏时,已经只记得好玩的部分了。“给眼睛化妆这一部分特别好玩,有点像鲸鱼,肿了,就觉得挺好玩的。我还从来没当过肿鲸鱼呢!”躺在石板下面是什么感受?她说:“压在石头底下的时候我会唱歌,玩土,玩游戏,还跟我弟弟玩石头剪子布,瞎玩着的时候就忘了眼睛睁不开了,也忘了水泥板还在上面压着。”
3号催泪弹
养父(陈道明饰)
片中年龄:30多岁到60多岁
催泪指数:☆☆☆☆☆
如果说徐帆是母爱的象征,那么陈道明代表的符号就是“父爱”。虽然只是方登的养父,但是他演绎的军人父亲是片中令人感触最多的一位,这不得不归功于陈道明本身强大的气场和他炉火纯青的演技。
他自幼对养女方登疼爱有加,但是养女却一直若即若离,大学时因为怀孕,一声不吭地退学,都没给他打过一个电话。他找到学校,找到那个抛弃女儿的男人(陆毅饰),狠狠地一巴掌下去。若干年后,女儿带着外孙女来看他,他在大礼堂和战友们唱着《走进新时代》,缓缓地站起来,不可置信地转身,逆光的镜头下,一个老人沧桑的身影,留了满地的静默。其实客观地讲,成年方登的扮演者张静初在这部片中的表现不差,但是她对于这位养父的冷漠和无情,令观众对成年方登的印象减分不少,反而是这位沉默的养父,每每一个小画面都让人揪心不已。陈道明说起这个角色也是相当欢喜,自言为其等了很多年。“这部电影我很感动。我经历过唐山地震,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情结。而且我也住过三到四年的临时建筑,整个过程和唐山一样。”
4号催泪弹
成年方登(张静初饰)
片中年龄:17岁到39岁
催泪指数:☆☆☆
“不是我不记得,而是我忘不掉。”片中张静初在若干年后对养父敞开心扉的这句话最令人感触。因为忘不掉那种被母亲抛弃的伤痛,她在32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想过去唐山寻找失落的亲人。直到最后母女相见,体会到母亲当年的不易,她才在自己的衣冠冢前,和母亲抱头痛哭,痛悔不已。“妈,对不起,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呀,女人这辈子有多少个30年呀……”这一段,可能是最能让人想到自己母亲,并去拥抱自己母亲的一场戏。冯小刚说她是一个“体验型”的女演员,她的表现可圈可点,看似普通的外表下面是一个被困32年始终不得爆发情感的“囚徒”。
○记者手记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晃,汶川地震两周年过去了,对着电视新闻痛哭流涕的那些日子也越来越远。然后,《唐山大地震》来了,换了个方式,变成对着大银幕泪如泉涌。
仿佛武侠小说里写的,“哭穴”被点中了,地震、亲情、国难、伤痕……煽情的细节那么圆润,即使是人工打造,磨着磨着,你的眼眶也就湿润了。
或许,感动你的并不一定是电影本身,但是通过这个故事的若干温情细节,我们自然地从自身的人情和感伤本能出发,用自己的悲情去代入,看着银幕里的妈妈,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有人说,该片感人却不伟大,一部电影能感动人就够了,为什么非要伟大呢?难道只有伟大的电影才有资格让你感动吗?作为亲历2008年那场大灾难的我们来说,两年后为那些死难的同胞再哭一次又何妨?对于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中国民众来说,再为父母的养育深情流一次泪,又有什么好排斥的呢?个人认为,《唐山大地震》对于中国大众来讲,和《阿凡达》一样,就是一部影评失效的电影。任媒体评论,观众还是会走进电影院去看。有句话说得实诚:“2010年7月,冯小刚会用《唐山大地震》‘绑架’中国的电影观众进影院,‘赎金’是——5亿人民币。”
那就甘心被绑架吧。像陈道明说的那样,他演这部戏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来看这部电影,也可以抱着简单的目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像罗兰巴特说的那样,眼泪,将是冲刷和终止一切评论的洗涤灵药。
(成都晚报)
盘点《大地震》“催泪弹”:为了忘却的纪念
稿源: 成都晚报 2010-07-22 15:34:37
冯小刚此前曾说:“看了《唐山大地震》,不哭不是正常人。”昨天,《唐山大地震》在蓉举行媒体看片会,记者提前感受了几枚“催泪弹”。
1号催泪弹
李元妮(徐帆饰)
片中年龄:30多岁到60多岁
催泪指数:☆☆☆☆☆
冯小刚说,妻子徐帆扮演的李元妮,撑起了这部电影的魂。关于她,感人的戏很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片尾面对失而复得的女儿时,她沧然下跪。影片情绪再也压抑不住,她把一个母亲积压了32年的委屈、自责都宣泄了出来。“这么些年你都去哪了……”这次下跪,令电影结尾有了些“神来之笔”的亮点,徐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剧本里也是没有的,自己演着演着,就跪下了。“因为现实生活中我如果觉得这么对不住人,不管她是女儿还是朋友,我都会跪下去道歉的。”
徐帆甚至说,自己已经足够控制、压抑自己,不会刻意地进行煽情性的表演。“地震只是一个引子,地震之后,那个大爱的母亲和不能原谅母亲的孩子,这个矛盾冲突才真正是让人为当时的灾难痛心的源头。其实我没有刻意要把《唐山大地震》塑造成一部催泪电影,只是当时那种情绪,会自然而然地吸引人到那个情景里去。”
2号催泪弹
小方登(张子枫饰)
片中年龄:7岁
催泪指数:☆☆☆☆☆
全片最能打动人的三个角色之一,7岁,大眼睛,杀伤力超强。她没来成都,本报记者在唐山采访了她,小姑娘已经凭借片中出色表现成为华谊旗下年龄最小的签约明星。
她最打动人的一幕戏是和弟弟被压在石板的两端,两个只能救一个,弟弟还能嘶哑着声音求救,她却只能用石头敲打着地面。口不能言,耳朵却还听得见,她亲耳听到了妈妈说:“救弟弟!”肿得像小馒头的眼睛里,一串眼泪悄然滑落。
小姑娘在谈到这段戏时,已经只记得好玩的部分了。“给眼睛化妆这一部分特别好玩,有点像鲸鱼,肿了,就觉得挺好玩的。我还从来没当过肿鲸鱼呢!”躺在石板下面是什么感受?她说:“压在石头底下的时候我会唱歌,玩土,玩游戏,还跟我弟弟玩石头剪子布,瞎玩着的时候就忘了眼睛睁不开了,也忘了水泥板还在上面压着。”
3号催泪弹
养父(陈道明饰)
片中年龄:30多岁到60多岁
催泪指数:☆☆☆☆☆
如果说徐帆是母爱的象征,那么陈道明代表的符号就是“父爱”。虽然只是方登的养父,但是他演绎的军人父亲是片中令人感触最多的一位,这不得不归功于陈道明本身强大的气场和他炉火纯青的演技。
他自幼对养女方登疼爱有加,但是养女却一直若即若离,大学时因为怀孕,一声不吭地退学,都没给他打过一个电话。他找到学校,找到那个抛弃女儿的男人(陆毅饰),狠狠地一巴掌下去。若干年后,女儿带着外孙女来看他,他在大礼堂和战友们唱着《走进新时代》,缓缓地站起来,不可置信地转身,逆光的镜头下,一个老人沧桑的身影,留了满地的静默。其实客观地讲,成年方登的扮演者张静初在这部片中的表现不差,但是她对于这位养父的冷漠和无情,令观众对成年方登的印象减分不少,反而是这位沉默的养父,每每一个小画面都让人揪心不已。陈道明说起这个角色也是相当欢喜,自言为其等了很多年。“这部电影我很感动。我经历过唐山地震,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情结。而且我也住过三到四年的临时建筑,整个过程和唐山一样。”
4号催泪弹
成年方登(张静初饰)
片中年龄:17岁到39岁
催泪指数:☆☆☆
“不是我不记得,而是我忘不掉。”片中张静初在若干年后对养父敞开心扉的这句话最令人感触。因为忘不掉那种被母亲抛弃的伤痛,她在32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想过去唐山寻找失落的亲人。直到最后母女相见,体会到母亲当年的不易,她才在自己的衣冠冢前,和母亲抱头痛哭,痛悔不已。“妈,对不起,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呀,女人这辈子有多少个30年呀……”这一段,可能是最能让人想到自己母亲,并去拥抱自己母亲的一场戏。冯小刚说她是一个“体验型”的女演员,她的表现可圈可点,看似普通的外表下面是一个被困32年始终不得爆发情感的“囚徒”。
○记者手记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晃,汶川地震两周年过去了,对着电视新闻痛哭流涕的那些日子也越来越远。然后,《唐山大地震》来了,换了个方式,变成对着大银幕泪如泉涌。
仿佛武侠小说里写的,“哭穴”被点中了,地震、亲情、国难、伤痕……煽情的细节那么圆润,即使是人工打造,磨着磨着,你的眼眶也就湿润了。
或许,感动你的并不一定是电影本身,但是通过这个故事的若干温情细节,我们自然地从自身的人情和感伤本能出发,用自己的悲情去代入,看着银幕里的妈妈,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有人说,该片感人却不伟大,一部电影能感动人就够了,为什么非要伟大呢?难道只有伟大的电影才有资格让你感动吗?作为亲历2008年那场大灾难的我们来说,两年后为那些死难的同胞再哭一次又何妨?对于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中国民众来说,再为父母的养育深情流一次泪,又有什么好排斥的呢?个人认为,《唐山大地震》对于中国大众来讲,和《阿凡达》一样,就是一部影评失效的电影。任媒体评论,观众还是会走进电影院去看。有句话说得实诚:“2010年7月,冯小刚会用《唐山大地震》‘绑架’中国的电影观众进影院,‘赎金’是——5亿人民币。”
那就甘心被绑架吧。像陈道明说的那样,他演这部戏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来看这部电影,也可以抱着简单的目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像罗兰巴特说的那样,眼泪,将是冲刷和终止一切评论的洗涤灵药。
(成都晚报)
编辑: 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