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目的一:营造环境
从信任危机到举国同心
这是世界杯战略第一步。借用申办世界杯,改善中国足球的环境。足球属于典型的注意力经济,南非世界杯期间,全球观看世界杯的电视观众就达到数百亿人次。亲临南非世界杯现场的韦迪更是感同身受。中国足球的振兴,一个衡量标杆就是被大众所关注并接纳。但注意力经济有个道德前提,就是被大众所关注的行业一定是健康运行,具备诚信度,社会评价以正面为主。否则,即使这个行业再受关注,也难以发展起来。而这恰恰是中国足球的最大软肋,多年的假赌黑以及各种积弊,不仅让中国足球远离费厄泼赖,还成了社会抨击的反面典型。扫赌打黑固然成效巨大,但要让公众改变长期形成的对中国足球的思维定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种思维定式改变之难就在于全方位的信任危机:公众对足协的行业管理能力,对职业联赛的真正健康运行,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对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都持怀疑态度。
如此一来,要解决信任危机,改善大众对中国足球的注意力取向,韦迪想到了申办世界杯这个“外力”。应该说,韦迪这个设想还是很有见地的。一旦申办世界杯成功,世界杯的魅力足以让社会大众形成东道主的角色意识,于是形成全社会性的当好东道主的角色扮演,这将促成公众与中国足球统一在举办世界杯、当好东道主的大目标下,舆论风向自然会掉头,从消极冷漠转向积极性的关注和建设性评价。通过申办世界杯,实现注意力转换,改善社会评价,从而为中国足球的复苏营造持久的社会环境。
真实目的二:资源倾斜
世界杯战略启动足球举国制
这是第二步。搞联赛、搞国字号球队,是足协的事情;但申办一届世界杯,毫无疑问是整个国家的事情。
可以预见的是,世界杯战略形成后,举国制将全面启动。关于举国制,韦迪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曾说,举国制是实现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的手段。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不仅存在于体育界,还广泛运用于其他行业。韦迪坚持认为,举国制是中国体育的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举办世界杯给了韦迪在足球领域推行举国制的充足理由。其实,因为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世界杯作为世界三大赛会之一,早就变成一项政府主导的国家行为,从申办到举办世界杯的过程,世界各国都实行了举国制。否则,就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然而,韦迪动用举国体制并非为了世界杯,而是在申办和举办的过程中,让举国制真正对中国足球发挥系统效用。如果下决心申办世界杯,以下的情况是不难预见的:一、一旦中国决定申办世界杯,并申办成功,中国体育就会形成与奥运战略比肩的世界杯战略。二、在世界杯战略形成后,就是各类政府主导的资源向足球领域倾斜。首先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将加大投入,这些加大的投入将在场馆建设上立竿见影,举办世界杯的一些城市将涌现大量新建或者翻建的足球场馆,足球设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其次是政策上的倾斜。有了世界杯战略后,政府层面一定会有确保战略实现的各类足球发展规划、实施细则,而绝非流于形式。这正是韦迪所想要达到的最大目的。
真实目的三:确立目标
将中国足球纳入良性轨道
这是第三步。韦迪借用举办世界杯推动中国足球振兴的战略思维,最终诉求还是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应该说,韦掌门的设计很周全。
首先申办2026年世界杯是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明确的导向。其次,从他提出申办的意向到2026年世界杯还有16年的时间,即使中国足协三年后递交申办2026年世界杯的申请,也还有超过10年的时间。中国足球有充分的时间全方位地提高自己。
再次是国字号建设得到保障。以往在四年一度的足球出线的短期指标下,足协负责人只关注任内的政绩,急功近利,动不动就换教练推卸责任,这种只图升迁政绩的结果就是国字号球队建设在技战术风格、保障体系方面缺乏连贯性。如果有了2026年世界杯这个大目标,无论在这期间国字号成绩如何,国字号建设起码能做到连贯性。
最后就是青少年足球这块中国足球最大的短板,有了2026年世界杯这个长期目标后,青少年足球培养至少有超过10年的培育期,足够重新搭建已经荒芜的青少年足球基础。不仅如此,有了世界杯战略后,韦迪所设想的校园足球、专业体校、留学计划就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参与,进而全面开花。
其实,从韦迪日前在足协内部提出的足协职能全面转型,由“联赛为本”变化为“放弃联赛为本”,主抓国字号和青少年足球就可以看出,韦迪的“变法”已经为申办世界杯提前做准备了。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梁军 采写
韦迪申办世界杯藏三目的 摆脱信任危机迫在眉睫
稿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7-21 15:52:37
真实目的一:营造环境
从信任危机到举国同心
这是世界杯战略第一步。借用申办世界杯,改善中国足球的环境。足球属于典型的注意力经济,南非世界杯期间,全球观看世界杯的电视观众就达到数百亿人次。亲临南非世界杯现场的韦迪更是感同身受。中国足球的振兴,一个衡量标杆就是被大众所关注并接纳。但注意力经济有个道德前提,就是被大众所关注的行业一定是健康运行,具备诚信度,社会评价以正面为主。否则,即使这个行业再受关注,也难以发展起来。而这恰恰是中国足球的最大软肋,多年的假赌黑以及各种积弊,不仅让中国足球远离费厄泼赖,还成了社会抨击的反面典型。扫赌打黑固然成效巨大,但要让公众改变长期形成的对中国足球的思维定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种思维定式改变之难就在于全方位的信任危机:公众对足协的行业管理能力,对职业联赛的真正健康运行,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对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都持怀疑态度。
如此一来,要解决信任危机,改善大众对中国足球的注意力取向,韦迪想到了申办世界杯这个“外力”。应该说,韦迪这个设想还是很有见地的。一旦申办世界杯成功,世界杯的魅力足以让社会大众形成东道主的角色意识,于是形成全社会性的当好东道主的角色扮演,这将促成公众与中国足球统一在举办世界杯、当好东道主的大目标下,舆论风向自然会掉头,从消极冷漠转向积极性的关注和建设性评价。通过申办世界杯,实现注意力转换,改善社会评价,从而为中国足球的复苏营造持久的社会环境。
真实目的二:资源倾斜
世界杯战略启动足球举国制
这是第二步。搞联赛、搞国字号球队,是足协的事情;但申办一届世界杯,毫无疑问是整个国家的事情。
可以预见的是,世界杯战略形成后,举国制将全面启动。关于举国制,韦迪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曾说,举国制是实现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的手段。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不仅存在于体育界,还广泛运用于其他行业。韦迪坚持认为,举国制是中国体育的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举办世界杯给了韦迪在足球领域推行举国制的充足理由。其实,因为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世界杯作为世界三大赛会之一,早就变成一项政府主导的国家行为,从申办到举办世界杯的过程,世界各国都实行了举国制。否则,就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然而,韦迪动用举国体制并非为了世界杯,而是在申办和举办的过程中,让举国制真正对中国足球发挥系统效用。如果下决心申办世界杯,以下的情况是不难预见的:一、一旦中国决定申办世界杯,并申办成功,中国体育就会形成与奥运战略比肩的世界杯战略。二、在世界杯战略形成后,就是各类政府主导的资源向足球领域倾斜。首先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将加大投入,这些加大的投入将在场馆建设上立竿见影,举办世界杯的一些城市将涌现大量新建或者翻建的足球场馆,足球设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其次是政策上的倾斜。有了世界杯战略后,政府层面一定会有确保战略实现的各类足球发展规划、实施细则,而绝非流于形式。这正是韦迪所想要达到的最大目的。
真实目的三:确立目标
将中国足球纳入良性轨道
这是第三步。韦迪借用举办世界杯推动中国足球振兴的战略思维,最终诉求还是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应该说,韦掌门的设计很周全。
首先申办2026年世界杯是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明确的导向。其次,从他提出申办的意向到2026年世界杯还有16年的时间,即使中国足协三年后递交申办2026年世界杯的申请,也还有超过10年的时间。中国足球有充分的时间全方位地提高自己。
再次是国字号建设得到保障。以往在四年一度的足球出线的短期指标下,足协负责人只关注任内的政绩,急功近利,动不动就换教练推卸责任,这种只图升迁政绩的结果就是国字号球队建设在技战术风格、保障体系方面缺乏连贯性。如果有了2026年世界杯这个大目标,无论在这期间国字号成绩如何,国字号建设起码能做到连贯性。
最后就是青少年足球这块中国足球最大的短板,有了2026年世界杯这个长期目标后,青少年足球培养至少有超过10年的培育期,足够重新搭建已经荒芜的青少年足球基础。不仅如此,有了世界杯战略后,韦迪所设想的校园足球、专业体校、留学计划就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参与,进而全面开花。
其实,从韦迪日前在足协内部提出的足协职能全面转型,由“联赛为本”变化为“放弃联赛为本”,主抓国字号和青少年足球就可以看出,韦迪的“变法”已经为申办世界杯提前做准备了。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梁军 采写
编辑: 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