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文化评论:黛玉“裸死”若能升温国学功大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7月14日 09:08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黛玉香销玉殒,紫鹃给黛玉擦洗。但擦洗到一半,贾母来了,紫鹃就放着黛玉在床上,玉体横陈,身上仅覆一张薄被,面无血色,大半香肩裸露,玉臂下垂……

  新版《红楼梦》中,黛玉之死如此“赤裸裸”,当真惊吓了众人,对“黛玉裸死”的围观和围剿也就迅速展开——

  对黛玉“裸死”的围剿方式首先是考据原著。原著这样描写——黛玉死后,紫鹃哭得六神无主,李纨说:“傻丫头,这是什么时候,且只顾哭你的!林姑娘的衣衾还不拿出来给他换上,还等多早晚呢。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叫他赤身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李纨的意思是要给黛玉换上入殓时的头面衣服,这才算是死人穿了衣服,才算不“光着身子”。

  略懂一点国学也好

  清代《寒夜从谈·谈礼》记述:“古所谓小敛者,尸沐浴著衣毕,乃韬之以冒,不使人见其形,再用布绞束之,缩者一,横者三,裹以复衾。”古人死后要擦身换上寿衣,称之为小殓(大殓是放进棺材),但是无论大殓还是小殓,都绝不能让尸体的身子裸露,特别是裸露在亲属面前。

  众人围观与围剿的最终结论是——作为美和悲剧象征的林黛玉,她的死竟然如此香艳,这是对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的误读,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亵渎,是对民族精神食粮的意淫,是对民俗的不尊重。

  一言以概之,新版《红楼梦》让黛玉“裸死”的目的就是吸引眼球。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呀。

  炒作虽然令人生厌,但是,从网友对“黛玉裸死”的围剿路线图——引发如此多人的讨论、考据、甚至联想,我们不得不承认,经典重拍的最大好处便是带动了对经典的重新阅读——没看过的可能在话题的指引下马上去看,没看懂或有异议的,则可以再次阅读。这可以说是“黛玉裸死”的唯一积极意义。

  传播经典,弥补国学热背后的常识缺乏和精神缺失。诚如某些红学家所言,新版《红楼梦》起到了向海内外传播红楼文化的效应。有很多网友拿着老版骂新版,称老版是“经典”。但1987版《红楼梦》当年甚至被要求停播,理由是“不能糟蹋文化瑰宝”。80后、90后在这样的论争中看新版《红楼梦》,相信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新《三国》热播,易中天教授在答某周刊记者提问时提出《三国演义》迎合了中国人的三个梦:“‘三国’的走样变形,来自‘两股力量三个梦’,结果是‘曹操变脸,诸葛升坛,孙权下课,关羽成神’。”经典常读常新,它对民族心灵的滋养也就绵绵不绝。

  笔者有幸,在上世纪90年代人文思潮风起云涌的时候,就读于某高校人文科学试验班(现在很多高校的国学院、国学班,皆肇源于此),以思维活跃和心灵激荡著称。现如今,很多同窗都成了社会中坚力量。国学不是实用科学,但对人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从众学友给孩子的起名中可见一斑:何田田(《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陈苇杭(《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王依仁(《论语》“依于仁,游于艺”)……

  对于很多经典,我们并没有时间细细阅读,但即使只停留在“什么都略懂一点”的程度,也会让“人生更多彩一些”。

  作者: 张素芹

稿源: 广州日报  编辑: 沈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唐骏身陷“学历门”
2010南非世界杯
美俄“间谍”大战
日本首相鸠山辞职菅直人当选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