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北京8年来最热一天考验多方
稿源: 中国广播网  | 2010-07-06 14:05:24

  中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记者白宇 白杰戈 王娴 实习记者邓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4分报道,昨天是7月5号,距离农历小暑节气还有两天,全国上下却迎来一场实实在在的“大暑”考验,热浪席卷南北。在北京,昨天下午4点,反映北京市平均温度的南郊观象台监测到自1951年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7月上旬的最高值——40.3摄氏度。

  老人幼儿做好防暑工作

  7月上旬从未有过的高温让北京这座城市发起了烧,为了降温,游泳池人满为患,菜市场里用来保鲜的冰袋供不应求。对于普通人来说,高温更成了生活工作的考验。

  80岁的杜大爷有晨练的习惯,可这个早晨却把他送进了医院,经过三个小时的急救,昏迷、高烧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老伴也没有料到天热会出这样的状况。老奶奶:今天上午到公园玩,温度太高了,回家的时候倒在胡同口。在北京人民医院的过道里,临时病床挤得满满当当,急诊科主治医生杨靓说,老人是伏旱天气的高危人群,医生:中暑的病人比前段时间增加了三四成,一般来的都是老年人居多。老人出门一定要选早上,晚上,中午不建议老人出门。孩子们也是高温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在北京儿童医院,家长们排着队领取用于冰敷降温的医疗袋,院子里有限的树荫,拼满了废纸、塑料袋,家长们在热浪中席地而坐。家长:中午十二点就来了,热也没有办法啊。因为放假了,看病的人很多。

  中暑、高温并发病症、野泳增多

  根据北京急救中心统计,上周7天明确因为中暑的求助电话有25例,高于上上周的9例和去年同期的6例,而从7月3号8点到7月5号18点两天半的时间,中暑的求助电话就有29例,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中暑的人包括天安门、故宫的游客、小区保安和饭馆顾客。除了中暑,高温天气也让心脑血管疾病持续高发。中老年人需要警惕中风的危险。

  在北京急救中心的记录中,因为天热游野泳溺水的求助,也在上升。

  天安门广场的祖国第一哨

  按照医生的建议,大家应当尽量避免在酷暑中进行户外活动,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岗位来说,酷暑却是躲不开的。在天安门广场,国旗下的哨兵王永鹏来自吉林,今年刚满20岁,他的值勤时间是一天中最热的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执勤时,他身着礼服,头顶烈日,因为有风,遮阳伞并没有撑开。记者在国旗边的机动车里见到他时,被换下来的礼服还在有些烫手。

  哨兵:天气比较热,感觉浑身不自在,烫脚。记者:烫脚?

  哨兵:对,地表温度太热了。记者:我看看你的脚行吗?

  哨兵:这地方,泡时间长都白了,天热,出的汗,像一些比较严重的,一走,旁边的泡往出流的都不是血了,而是流脓了。

  王永鹏说,这么热的天,站半个小时就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而这种会持续1小时左右的不适,在国旗护卫队哨兵看来却是“一会儿就好了”。

  哨兵:现在站时间长了有点晕晕的感觉。记者:站多长时间以后觉得自己不太适应?

  哨兵:半个多小时吧。记者:最难受的时间能够有多长?

  哨兵:也就一个小时左右,一会就好了。记者:头晕的时候,你当时心里会想什么呢?

  哨兵:站好自己的岗位,毕竟是祖国第一哨,守好自己的岗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在国旗护卫队排长彭凯看来,“冬不穿棉,夏不穿单”是对哨兵毅力的考验:

  彭凯:我们普通的哨兵能够穿短袖,而我们国旗哨的哨兵为了保持礼宾的形象,是里面穿了白衬衣,外面穿的礼服,扎着腰带,穿着皮鞋,带着大檐帽,一班哨下来两个小时,不夸张的说,里面的衬衣能够拧出水来,皮鞋里面也是泡的脚底泛白流血,疼的不敢着地。“冬不穿棉,夏不穿单”说起来很轻松,但是真正要做到,却要付出很多的毅力。

  19岁的黄博波的哨位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正对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和小黄并排站立,广场地面反射的强光让人睁不开眼睛,灼热的阳光烤透衣服后深深刺进皮肤:

  记者:这个岗站了几个小时了?哨兵:快到一个小时了吧。

  记者:出了不少汗,是不是?哨兵:还行吧。

  记者:后背有没有湿?知道吗?哨兵:没有,我们值勤里面都穿背心,不让湿。

  记者:里面的背心会湿透吗?哨兵:会。

  记者:但里面湿透了,外面的衣服是透不出来的。哨兵:对,会流到腰上去。

  记者:流到腰上,那你的腰现在是什么感觉?哨兵:湿漉漉的,潮潮的。

  记者:能够感觉到衣服和皮肤的摩擦吗?哨兵:感觉粘在一起。

  记者:难受吗?哨兵:习惯了,没什么的。

  7月5日,行人和清洁工穿过烈日下的北京莲石路。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一天5次洒水,一车80吨

  马路上的行人大多脚步匆匆,也有些步伐格外缓慢,给这个发烧的城市降温。

  加满一车80吨水,梁军生师傅跳上一米高的驾驶室,开始一天中第5次洒水作业。进入高温天气,他所在的洒水车班组取消了每天中午的休息,不间断高频度行驶在从西四到宣武门这条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上。

  梁军生:如果人多的时候,油门不要加得太大,如果太大的话,洒水出水量就特别大,水可能会喷到人的身上,可能会喷到驾驶室里。

  三公里的路程,梁师傅把车速严格控制在15公里每小时以下,每开两圈就要用掉整整一箱水。隔着车窗,室外40度的高温被屏蔽了不少,而洒水车经过的地方,尽管水迹不出五分钟就会干透,但带来的地面降温仍然明显。

  梁军生:大家伙儿过去的时候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就像下过雨的感觉,特湿润,让人心情也特别好,不会烦躁。

  最近8年最热一天 周四气温将下降

  昨天的高温已经给了大家十足的考验,今天,高温还将持续,入伏之初的高温还要走得结结实实,中国之声气象分析师信心告诉我们,此时高温虽然难耐,但只要耐心等待几天,我们对未来的凉爽还是应该多点信心。

  信心:确实进入七月以后,天气一下子变得非常炎热,不过各地热的感受并不相同,在华北是典型的干热,就像是一个大烤箱,而在江南、华南,是天气很闷热,就像是桑拿室,今天,北京下午五点的时候,气温达到了40.6度,这个温度确实比较少见,应该说是最近八年以来最热的一天,而历史上北京最高的气温出现在1942年的42.6度,如果我们把北京以往这时候的气温比作是普通人的身高,那么昨天的身高就好像是姚明的身高,虽然没有创最高记录,但也很少见,预计华北这一带的高温在今明两天还会继续,周四有望减少,但是因为空气湿度不断加大,所有周四的时候显得很闷热,周五一场降雨到来之后,天气才会变得彻底凉爽起来,因此这两天也是建议大家,在上午11点和下午5点这段时间中,尽量不要外出,出汗比较多的时候喝一点盐水。

【编辑:沈严】

北京8年来最热一天考验多方

稿源: 中国广播网 2010-07-06 14:05:24

  中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记者白宇 白杰戈 王娴 实习记者邓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4分报道,昨天是7月5号,距离农历小暑节气还有两天,全国上下却迎来一场实实在在的“大暑”考验,热浪席卷南北。在北京,昨天下午4点,反映北京市平均温度的南郊观象台监测到自1951年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7月上旬的最高值——40.3摄氏度。

  老人幼儿做好防暑工作

  7月上旬从未有过的高温让北京这座城市发起了烧,为了降温,游泳池人满为患,菜市场里用来保鲜的冰袋供不应求。对于普通人来说,高温更成了生活工作的考验。

  80岁的杜大爷有晨练的习惯,可这个早晨却把他送进了医院,经过三个小时的急救,昏迷、高烧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老伴也没有料到天热会出这样的状况。老奶奶:今天上午到公园玩,温度太高了,回家的时候倒在胡同口。在北京人民医院的过道里,临时病床挤得满满当当,急诊科主治医生杨靓说,老人是伏旱天气的高危人群,医生:中暑的病人比前段时间增加了三四成,一般来的都是老年人居多。老人出门一定要选早上,晚上,中午不建议老人出门。孩子们也是高温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在北京儿童医院,家长们排着队领取用于冰敷降温的医疗袋,院子里有限的树荫,拼满了废纸、塑料袋,家长们在热浪中席地而坐。家长:中午十二点就来了,热也没有办法啊。因为放假了,看病的人很多。

  中暑、高温并发病症、野泳增多

  根据北京急救中心统计,上周7天明确因为中暑的求助电话有25例,高于上上周的9例和去年同期的6例,而从7月3号8点到7月5号18点两天半的时间,中暑的求助电话就有29例,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中暑的人包括天安门、故宫的游客、小区保安和饭馆顾客。除了中暑,高温天气也让心脑血管疾病持续高发。中老年人需要警惕中风的危险。

  在北京急救中心的记录中,因为天热游野泳溺水的求助,也在上升。

  天安门广场的祖国第一哨

  按照医生的建议,大家应当尽量避免在酷暑中进行户外活动,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岗位来说,酷暑却是躲不开的。在天安门广场,国旗下的哨兵王永鹏来自吉林,今年刚满20岁,他的值勤时间是一天中最热的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执勤时,他身着礼服,头顶烈日,因为有风,遮阳伞并没有撑开。记者在国旗边的机动车里见到他时,被换下来的礼服还在有些烫手。

  哨兵:天气比较热,感觉浑身不自在,烫脚。记者:烫脚?

  哨兵:对,地表温度太热了。记者:我看看你的脚行吗?

  哨兵:这地方,泡时间长都白了,天热,出的汗,像一些比较严重的,一走,旁边的泡往出流的都不是血了,而是流脓了。

  王永鹏说,这么热的天,站半个小时就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而这种会持续1小时左右的不适,在国旗护卫队哨兵看来却是“一会儿就好了”。

  哨兵:现在站时间长了有点晕晕的感觉。记者:站多长时间以后觉得自己不太适应?

  哨兵:半个多小时吧。记者:最难受的时间能够有多长?

  哨兵:也就一个小时左右,一会就好了。记者:头晕的时候,你当时心里会想什么呢?

  哨兵:站好自己的岗位,毕竟是祖国第一哨,守好自己的岗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在国旗护卫队排长彭凯看来,“冬不穿棉,夏不穿单”是对哨兵毅力的考验:

  彭凯:我们普通的哨兵能够穿短袖,而我们国旗哨的哨兵为了保持礼宾的形象,是里面穿了白衬衣,外面穿的礼服,扎着腰带,穿着皮鞋,带着大檐帽,一班哨下来两个小时,不夸张的说,里面的衬衣能够拧出水来,皮鞋里面也是泡的脚底泛白流血,疼的不敢着地。“冬不穿棉,夏不穿单”说起来很轻松,但是真正要做到,却要付出很多的毅力。

  19岁的黄博波的哨位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正对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和小黄并排站立,广场地面反射的强光让人睁不开眼睛,灼热的阳光烤透衣服后深深刺进皮肤:

  记者:这个岗站了几个小时了?哨兵:快到一个小时了吧。

  记者:出了不少汗,是不是?哨兵:还行吧。

  记者:后背有没有湿?知道吗?哨兵:没有,我们值勤里面都穿背心,不让湿。

  记者:里面的背心会湿透吗?哨兵:会。

  记者:但里面湿透了,外面的衣服是透不出来的。哨兵:对,会流到腰上去。

  记者:流到腰上,那你的腰现在是什么感觉?哨兵:湿漉漉的,潮潮的。

  记者:能够感觉到衣服和皮肤的摩擦吗?哨兵:感觉粘在一起。

  记者:难受吗?哨兵:习惯了,没什么的。

  7月5日,行人和清洁工穿过烈日下的北京莲石路。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一天5次洒水,一车80吨

  马路上的行人大多脚步匆匆,也有些步伐格外缓慢,给这个发烧的城市降温。

  加满一车80吨水,梁军生师傅跳上一米高的驾驶室,开始一天中第5次洒水作业。进入高温天气,他所在的洒水车班组取消了每天中午的休息,不间断高频度行驶在从西四到宣武门这条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上。

  梁军生:如果人多的时候,油门不要加得太大,如果太大的话,洒水出水量就特别大,水可能会喷到人的身上,可能会喷到驾驶室里。

  三公里的路程,梁师傅把车速严格控制在15公里每小时以下,每开两圈就要用掉整整一箱水。隔着车窗,室外40度的高温被屏蔽了不少,而洒水车经过的地方,尽管水迹不出五分钟就会干透,但带来的地面降温仍然明显。

  梁军生:大家伙儿过去的时候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就像下过雨的感觉,特湿润,让人心情也特别好,不会烦躁。

  最近8年最热一天 周四气温将下降

  昨天的高温已经给了大家十足的考验,今天,高温还将持续,入伏之初的高温还要走得结结实实,中国之声气象分析师信心告诉我们,此时高温虽然难耐,但只要耐心等待几天,我们对未来的凉爽还是应该多点信心。

  信心:确实进入七月以后,天气一下子变得非常炎热,不过各地热的感受并不相同,在华北是典型的干热,就像是一个大烤箱,而在江南、华南,是天气很闷热,就像是桑拿室,今天,北京下午五点的时候,气温达到了40.6度,这个温度确实比较少见,应该说是最近八年以来最热的一天,而历史上北京最高的气温出现在1942年的42.6度,如果我们把北京以往这时候的气温比作是普通人的身高,那么昨天的身高就好像是姚明的身高,虽然没有创最高记录,但也很少见,预计华北这一带的高温在今明两天还会继续,周四有望减少,但是因为空气湿度不断加大,所有周四的时候显得很闷热,周五一场降雨到来之后,天气才会变得彻底凉爽起来,因此这两天也是建议大家,在上午11点和下午5点这段时间中,尽量不要外出,出汗比较多的时候喝一点盐水。

编辑: 沈严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