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指出一个定律: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科长张章宝就被当地干部群众比喻为司法水源的保护者,他像清泉一样把法律的公正、社会的正义流淌进老百姓的心田。
农民利益的保护者
张章宝办理的上访案件,90%以上是为农民维权。
2010年5月中旬,美岱召镇毛岱村10多位村民走进了土右旗检察院,慕名找张章宝科长,反映村委会财务不公开,集体土地被一企业占用不付租金等问题。村民表示如果不查个水落石出,将继续上访直到问题解决。
做完心脏支架手术不到两个月的张章宝,立即带着同事们深入毛岱村展开调查。他放弃周六、日休息时间,召集新旧两届村委会班子、会计等知情人员就村民反映的事项逐一查证。就村民反映的水工队和乳泉奶业公司占用村集体土地没有付清承包费的问题,张章宝多次进行沟通、协调、说合,最终签订了调解方案。水工队以帮扶的形式给该村无偿提供价值30多万元的自来水配套材料,并免费派出技术人员安装,让农民喝上自来水。乳泉公司补足拖欠的承包费5万多元。村民王小牛回忆说,占地的企业很“牛”,以前根本不理农民。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5年了,没有解决。真是要感谢张科长!
“我出身农民,最知道农民的辛苦、农民的困难,他们没有门路,不太懂法律,也没多少知识。只要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再苦再累也值得。”张章宝说,只要群众进了检察院的门,就不能把他们往外推,让他们到处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因上访把地荒了,苦的是百姓,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在农村调查案件,张章宝常常是白天在村委会查账,晚上挨家挨户地去村民家核实情况。张章宝说,村民白天要在地里干活,等日头落了,吃过饭、喂过牲口了,他们才有时间去配合工作。跟着张章宝下乡查账的旗检察院控申科科员王永乐还记得,为了查清工程的真实造价,张章宝到煤窑数过窑柱,一块一块数过小学校围墙的红砖。
在农村办案子,蜻蜓点水不行,一定要沉下去,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了解到真实情况。从事检察工作29年来,张章宝走遍了全旗298个行政村,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农村度过。
化解社会矛盾的“好郎中”
张章宝在控申岗位上处理的400多起矛盾纠纷中,村民集体上访就占了一半,而且很多都是久拖不决的棘手问题。
2003年3月初,沟门镇后湾村的百余名农民,因为占地补偿款问题集体上访。旗里7个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由于村民不满处理意见,就连夜租了两辆大客车去自治区上访。
旗委将这一案件交给检察院,点名要张章宝带队处理。到了村里,老张先稳定村民情绪,然后说服大家选出代表对话。老张耐心地与36名代表进行了长达10多个小时的对话,然后一户户地向村民了解情况,最后归纳整理出21个问题。办案的同志连续工作了十几天,将村里小山似的账目和单据全部进行了清理,最终将一名挪用公款的村干部绳之以法,对其他问题也一一澄清。村民的怨气消解了,一起人数多、影响大的群体越级上访事件被顺利解决。
一位乡干部这样评价张章宝:老张接访查案,就像中医看病,号得准脉,下得对药,能药到病除。这些年来,张章宝接待的上访群众不计其数。对待当事人,张章宝总是和颜悦色,耐心倾听,仔细接待。海子乡山格架村村民娄钢柱对记者说,张科长待人和气,没有官架子,看着就亲切,咱们庄户人家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
张章宝认为,解决农村的纠纷问题必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在长期接访的过程中,张章宝总结了一个“五字工作法”,那就是“迎、疏、导、快、督”。他说,当事人来访时,判断上访原因是第一步,要通过观察、对话,准确把握当事人心理,搞清当事人的诉求,对有越级上访苗头的当事人做好思想沟通,因势利导,消除怨气,化解矛盾。
多年来,张章宝接待来访群众4300余人次,处理各类来信来访案件414余件,件件做到案结事了,没有发生一起越级访、重复访。
公正无私的乡村检察官
张章宝常说:“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每天都与基层群众打交道,要想真正履行好职责,就要有一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拳拳之心;就要有一种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就要通过执法办案,把公平正义传递给每一个来访者,让他们从经历的每一起案件、接触的每一件事情上,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温暖。”
在他的办公桌上写着这样几句话:“诱惑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犯罪就在瞬间。”他说,每天上班之后他都会默念一遍,以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
虽然张章宝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多年来,他严于律己,拒贿十几万元。不论是同学、朋友、战友还是亲戚,他都一视同仁,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讲后果,绝不拿原则徇私情。虽然他因公正执法得罪了一些人,但却赢得了更多人的理解与尊重。
熟悉老张的人都知道,每当他办案时,总会莫名地“失踪”一段时间。张章宝的一位战友说:“一个亲戚让我找张章宝办事,可是打了整整两天电话都联系不上他。”原来,张章宝为了减少办案干扰,每逢办案时都用一个只有院里领导才知道的电话号码。
张章宝在查办一名乡干部贪污案时,一天晚上,这个与老张熟悉的乡干部来到老张家里说:“你知道我干到这个位子上不容易,事情也不算大,就放我一马,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说完放下一个信封出了门。信封里装着2000元钱,相当于当时他半年的工资。第二天,张章宝将钱交到了院里并向领导做了汇报,这个乡干部最终被依法查处。
张章宝的妻子杨培华说:“老张经常嘱咐我们家里人,要时时注重自律,绝不能接受别人的请客送礼,因为你们都是检察官的家属!”为此,张章宝与家人约法三章:不得参与和案件有关的活动,不得谈论与案件有关的话题,不得收受任何礼物。
张章宝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还给科里同事的言行制定了许多“规矩”:“不准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和亲友打探案情”;“不准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代理人和亲友”;“不准接受案件当事人的宴请和提供的其他消费活动”等,“条条框框”很多。
张章宝在下乡接访及办案过程中,从不接受涉案当事人的宴请。有一次下乡办案,张章宝和同事整整忙乎一夜,凌晨两点还没有吃晚饭。其中一位新参加工作的检察官开玩笑说,减肥到控申科,比去专业机构还管用。
领教过张章宝“铁面”的海子村农民陈海军,代表村民给张章宝送锦旗时说:“送东西您不收,请您吃饭,您不去,只有送上一片心意了。”(记者 高平)
记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章宝
稿源: 《光明日报》 2010-06-28 10:55:07
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指出一个定律: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科长张章宝就被当地干部群众比喻为司法水源的保护者,他像清泉一样把法律的公正、社会的正义流淌进老百姓的心田。
农民利益的保护者
张章宝办理的上访案件,90%以上是为农民维权。
2010年5月中旬,美岱召镇毛岱村10多位村民走进了土右旗检察院,慕名找张章宝科长,反映村委会财务不公开,集体土地被一企业占用不付租金等问题。村民表示如果不查个水落石出,将继续上访直到问题解决。
做完心脏支架手术不到两个月的张章宝,立即带着同事们深入毛岱村展开调查。他放弃周六、日休息时间,召集新旧两届村委会班子、会计等知情人员就村民反映的事项逐一查证。就村民反映的水工队和乳泉奶业公司占用村集体土地没有付清承包费的问题,张章宝多次进行沟通、协调、说合,最终签订了调解方案。水工队以帮扶的形式给该村无偿提供价值30多万元的自来水配套材料,并免费派出技术人员安装,让农民喝上自来水。乳泉公司补足拖欠的承包费5万多元。村民王小牛回忆说,占地的企业很“牛”,以前根本不理农民。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5年了,没有解决。真是要感谢张科长!
“我出身农民,最知道农民的辛苦、农民的困难,他们没有门路,不太懂法律,也没多少知识。只要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再苦再累也值得。”张章宝说,只要群众进了检察院的门,就不能把他们往外推,让他们到处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因上访把地荒了,苦的是百姓,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在农村调查案件,张章宝常常是白天在村委会查账,晚上挨家挨户地去村民家核实情况。张章宝说,村民白天要在地里干活,等日头落了,吃过饭、喂过牲口了,他们才有时间去配合工作。跟着张章宝下乡查账的旗检察院控申科科员王永乐还记得,为了查清工程的真实造价,张章宝到煤窑数过窑柱,一块一块数过小学校围墙的红砖。
在农村办案子,蜻蜓点水不行,一定要沉下去,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了解到真实情况。从事检察工作29年来,张章宝走遍了全旗298个行政村,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农村度过。
化解社会矛盾的“好郎中”
张章宝在控申岗位上处理的400多起矛盾纠纷中,村民集体上访就占了一半,而且很多都是久拖不决的棘手问题。
2003年3月初,沟门镇后湾村的百余名农民,因为占地补偿款问题集体上访。旗里7个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由于村民不满处理意见,就连夜租了两辆大客车去自治区上访。
旗委将这一案件交给检察院,点名要张章宝带队处理。到了村里,老张先稳定村民情绪,然后说服大家选出代表对话。老张耐心地与36名代表进行了长达10多个小时的对话,然后一户户地向村民了解情况,最后归纳整理出21个问题。办案的同志连续工作了十几天,将村里小山似的账目和单据全部进行了清理,最终将一名挪用公款的村干部绳之以法,对其他问题也一一澄清。村民的怨气消解了,一起人数多、影响大的群体越级上访事件被顺利解决。
一位乡干部这样评价张章宝:老张接访查案,就像中医看病,号得准脉,下得对药,能药到病除。这些年来,张章宝接待的上访群众不计其数。对待当事人,张章宝总是和颜悦色,耐心倾听,仔细接待。海子乡山格架村村民娄钢柱对记者说,张科长待人和气,没有官架子,看着就亲切,咱们庄户人家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
张章宝认为,解决农村的纠纷问题必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在长期接访的过程中,张章宝总结了一个“五字工作法”,那就是“迎、疏、导、快、督”。他说,当事人来访时,判断上访原因是第一步,要通过观察、对话,准确把握当事人心理,搞清当事人的诉求,对有越级上访苗头的当事人做好思想沟通,因势利导,消除怨气,化解矛盾。
多年来,张章宝接待来访群众4300余人次,处理各类来信来访案件414余件,件件做到案结事了,没有发生一起越级访、重复访。
公正无私的乡村检察官
张章宝常说:“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每天都与基层群众打交道,要想真正履行好职责,就要有一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拳拳之心;就要有一种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就要通过执法办案,把公平正义传递给每一个来访者,让他们从经历的每一起案件、接触的每一件事情上,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温暖。”
在他的办公桌上写着这样几句话:“诱惑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犯罪就在瞬间。”他说,每天上班之后他都会默念一遍,以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
虽然张章宝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多年来,他严于律己,拒贿十几万元。不论是同学、朋友、战友还是亲戚,他都一视同仁,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讲后果,绝不拿原则徇私情。虽然他因公正执法得罪了一些人,但却赢得了更多人的理解与尊重。
熟悉老张的人都知道,每当他办案时,总会莫名地“失踪”一段时间。张章宝的一位战友说:“一个亲戚让我找张章宝办事,可是打了整整两天电话都联系不上他。”原来,张章宝为了减少办案干扰,每逢办案时都用一个只有院里领导才知道的电话号码。
张章宝在查办一名乡干部贪污案时,一天晚上,这个与老张熟悉的乡干部来到老张家里说:“你知道我干到这个位子上不容易,事情也不算大,就放我一马,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说完放下一个信封出了门。信封里装着2000元钱,相当于当时他半年的工资。第二天,张章宝将钱交到了院里并向领导做了汇报,这个乡干部最终被依法查处。
张章宝的妻子杨培华说:“老张经常嘱咐我们家里人,要时时注重自律,绝不能接受别人的请客送礼,因为你们都是检察官的家属!”为此,张章宝与家人约法三章:不得参与和案件有关的活动,不得谈论与案件有关的话题,不得收受任何礼物。
张章宝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还给科里同事的言行制定了许多“规矩”:“不准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和亲友打探案情”;“不准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代理人和亲友”;“不准接受案件当事人的宴请和提供的其他消费活动”等,“条条框框”很多。
张章宝在下乡接访及办案过程中,从不接受涉案当事人的宴请。有一次下乡办案,张章宝和同事整整忙乎一夜,凌晨两点还没有吃晚饭。其中一位新参加工作的检察官开玩笑说,减肥到控申科,比去专业机构还管用。
领教过张章宝“铁面”的海子村农民陈海军,代表村民给张章宝送锦旗时说:“送东西您不收,请您吃饭,您不去,只有送上一片心意了。”(记者 高平)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