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挖掘”到“再质疑”--曹操墓“挖”出的科学精神
继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当选“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近日随着考古发掘重新启动,论辩之声再次响起。
新一轮的激辩,超越了简单的“名实之争”,娱乐和恶搞的色彩也渐渐淡去,双方都强调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待这次重要发现。“新华视点” 记者分别采访了激辩双方的代表人物——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和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就公众关心的问题探求双方说法。
曹操墓有没有“挖”清楚?
[背景]“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刚一公布,就有媒体披露了本次评选终评会上徐苹芳评委对曹操高陵的质疑。徐苹芳坦言自己投了反对票。
记者:你为什么投反对票?
徐苹芳:参评十大发现有一个重要原则,必须是经过科学发掘、能揭示历史真相的重要新发现,它首先要具备真实性。
这个大墓几乎被盗空,真实性到底如何?这事儿根本没弄清楚!墓都没有“挖”清楚,求证墓主人更是难上加难。这个墓多次被盗,破坏成这样,丧失了学术性,不够格了。历史上被盗掘严重的墓都不能列入考古十大发现。
记者:曹操墓“挖”清楚了吗?
潘伟斌:曹操高陵虽多次遭盗掘破坏,但其墓葬结构保存完整,经过一年半的考古发掘,陵园布局也基本搞清,出土文物300多件,具有很高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曹操高陵保存下来的遗迹、遗物,为研究魏晋时期丧葬制度提供了诸多重要历史信息,对判断这一时期墓葬的年代具有标尺性作用。
曹操高陵是合法的考古发掘项目,其考古发掘严格履行了相关报批手续并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完全符合参评标准。墓葬被盗与能否参评并无关系,历年来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中,湖南长沙国王后“渔阳”墓、河南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安徽六安双墩墓地等10个项目均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盗掘破坏。
出土文物有没有研究清楚?
[背景]2号墓出土的陶猪圈、长犀盾等文物,引起了专家和网友热议,认为这些文物相互矛盾,恰恰不应该同时出现在曹操墓中。出土文物有没有研究清楚,也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记者:“曹操生前还养猪?”有人以夸张的形式表达心中的疑问。出土陶猪圈到底意味着什么?
徐苹芳:之前从未听说该墓出土陶猪圈。考古中一碰到陶猪圈,就说明不是最高等级的墓葬了,因为帝王陵里从未有过这种东西。陶猪圈是一般墓中必备的、反映地主庄园生活的随葬明器。
2号墓还出了别的东西,这非常意外。参评十大发现的项目,出土文物应该全部展示出来,不能有所隐瞒。据报2号墓发掘完了,为什么一会儿拿出来一个,变戏法呢?太不严肃了。
墓中还出土很多画像石碎片,它是什么?发掘者至今说不清楚。出土的碎片要尽可能地修复,复原后才能看出来。工作都没有做完,怎么能下结论呢?
潘伟斌:曹操墓中出土的应该叫陶圈厕,汉代厕所与猪圈大多合一。远的例子不举了,仅东汉时期和曹操墓时代相近、级别相似的大墓中,就出土过不少这种东西。安徽马鞍山朱然家族墓中出土马圈、猪圈、厕圈,南京上坊孙吴大墓出土青瓷鸡舍、畜屋、羊圈。这两座墓葬级别很高,距曹操时代最近,最能说明问题。
据此可见,东汉诸侯王墓葬中随葬陶猪圈并非罕见。曹操下葬时身份为魏王,也属诸侯王级别,并非当时最高级别墓葬,随葬猪圈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我还注意到,新出土的长犀盾也引起热议。长犀盾和大刀、大戟、短矛等是一组兵器组合,既有攻击性武器,又有防御性武器,是合情合理、不可分割的。这些出土文物为曹操墓定性补充了新证据。
关于画像石,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拼接粘对工作,相信随着整理工作的进行,会还其一个本来面目的,其功用会最终确定。墓中出土的其他重要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也一直在进行,这需要时间。
曹操高陵定性有无“硬伤”?
[背景]没有曹操的私人图章出土,是曹操墓定性之争的焦点所在。
记者:8块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被认为是认定曹操高陵的重要证据。你怎么看这些石牌?
徐苹芳:这些石牌恰恰说明墓主人不是曹操,而是曹氏集团内部的某位重要人物。文献中的“常所用”,是指最高统治者赏赐给臣子或者亲属的珍贵纪念品,如果墓主人是曹操,反而不大可能随葬这样的石牌。
西高穴大墓定性为东汉大墓没有问题,但认定为曹操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证据要落实到曹操本人身上,没有排他性“铁证”的出现,过多的推测不是科学的态度。
洛阳刚刚发现了曹休墓,它的出现使我更加坚信西高穴大墓绝不可能是曹操墓,因为二者形制、规格基本一样,说明是同一个级别的,也就是侯这一级的,而不是王或帝王级的。
潘伟斌:刻铭石牌的出土,为判定墓葬性质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专家确认曹操高陵有六大理由,考古认证需要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而不是孤立地看某方面,需要时空关系、死者身份地位、所处时代、墓葬的规格和形制、出土文物及重要文献记载等一系列证据,彼此之间还不能有矛盾。
赏赐别人或自己用,关键在有没有“赐”字。曹操墓中出土的石牌无一块带有“赐”字,足以说明石牌上标明的东西是曹操自己生前经常使用的。魏武王是曹操的谥号,曹丕在曹操葬高陵8个月后“代汉自立”,建立曹魏政权,追尊其父亲为武皇帝,此后人们提起曹操一般都称魏武帝了。因此,魏武王正是曹操死后至曹丕称帝这短短的8个月中所用的称呼,他死后也不可能再赐东西给别人了。
专家们认真对比过洛阳曹休墓和安阳曹操墓的情况,二者有许多共同特点,但又有明显不同,曹操墓的级别明显高于曹休墓。
曹操墓“挖”出的科学精神?
[背景]从曹操墓“再挖掘”到“再质疑”,新一轮论辩中,除了学术争论,依然有人担心考古被别的什么东西牵着走,甚至是又一个“周老虎”。但一个共识逐渐形成:质疑是一个社会的活力,也是科学精神的基础,正是质疑,引发了对文化遗产的全民关注,也是曹操墓“挖”出的宝贵社会财富。
记者:保持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的独立性,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徐苹芳:过去河北磁县湾漳村发掘出一个高等级壁画墓,很有可能是北齐皇帝的墓,出土材料很丰富了,到目前考古人只是说湾漳大墓,这就是科学!
考古成果的获得需要一个过程,学术面前应该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容不得半点马虎,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做过多的推测,因为在新的证据下结论随时可以更改。
潘伟斌:曹操高陵考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件好事,反映出公众对考古发现的兴趣越来越深厚,公众已经不满足于被告知考古成果,而是更想知道具体的发掘过程和论证过程。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参与,今后将更加重视公众的参与热情,尊重公众的话语权,并有义务给予更加专业的引导,倡导对历史怀有敬畏之心、尊重祖先尊重文化遗产的社会风尚。
从学科的角度看,曹操高陵的发掘和认定工作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这都是严肃的学术问题,希望更多地从科学角度加以关注,一定程度上,正是有价值的质疑推动了曹操墓科学发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但为质疑而质疑、甚至为炒作而质疑的做法,只会伤害到科学的根基。我们欢迎有价值的质疑和监督,因为它们就像磨刀石,科学精神将会被越磨越亮。
(“新华视点”记者 桂娟)
国家文物局专家质疑曹操墓挖掘 引新一轮激辩
稿源: 新华网 2010-06-19 11:26:37
“再挖掘”到“再质疑”--曹操墓“挖”出的科学精神
继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当选“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近日随着考古发掘重新启动,论辩之声再次响起。
新一轮的激辩,超越了简单的“名实之争”,娱乐和恶搞的色彩也渐渐淡去,双方都强调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待这次重要发现。“新华视点” 记者分别采访了激辩双方的代表人物——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和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就公众关心的问题探求双方说法。
曹操墓有没有“挖”清楚?
[背景]“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刚一公布,就有媒体披露了本次评选终评会上徐苹芳评委对曹操高陵的质疑。徐苹芳坦言自己投了反对票。
记者:你为什么投反对票?
徐苹芳:参评十大发现有一个重要原则,必须是经过科学发掘、能揭示历史真相的重要新发现,它首先要具备真实性。
这个大墓几乎被盗空,真实性到底如何?这事儿根本没弄清楚!墓都没有“挖”清楚,求证墓主人更是难上加难。这个墓多次被盗,破坏成这样,丧失了学术性,不够格了。历史上被盗掘严重的墓都不能列入考古十大发现。
记者:曹操墓“挖”清楚了吗?
潘伟斌:曹操高陵虽多次遭盗掘破坏,但其墓葬结构保存完整,经过一年半的考古发掘,陵园布局也基本搞清,出土文物300多件,具有很高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曹操高陵保存下来的遗迹、遗物,为研究魏晋时期丧葬制度提供了诸多重要历史信息,对判断这一时期墓葬的年代具有标尺性作用。
曹操高陵是合法的考古发掘项目,其考古发掘严格履行了相关报批手续并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完全符合参评标准。墓葬被盗与能否参评并无关系,历年来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中,湖南长沙国王后“渔阳”墓、河南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安徽六安双墩墓地等10个项目均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盗掘破坏。
出土文物有没有研究清楚?
[背景]2号墓出土的陶猪圈、长犀盾等文物,引起了专家和网友热议,认为这些文物相互矛盾,恰恰不应该同时出现在曹操墓中。出土文物有没有研究清楚,也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记者:“曹操生前还养猪?”有人以夸张的形式表达心中的疑问。出土陶猪圈到底意味着什么?
徐苹芳:之前从未听说该墓出土陶猪圈。考古中一碰到陶猪圈,就说明不是最高等级的墓葬了,因为帝王陵里从未有过这种东西。陶猪圈是一般墓中必备的、反映地主庄园生活的随葬明器。
2号墓还出了别的东西,这非常意外。参评十大发现的项目,出土文物应该全部展示出来,不能有所隐瞒。据报2号墓发掘完了,为什么一会儿拿出来一个,变戏法呢?太不严肃了。
墓中还出土很多画像石碎片,它是什么?发掘者至今说不清楚。出土的碎片要尽可能地修复,复原后才能看出来。工作都没有做完,怎么能下结论呢?
潘伟斌:曹操墓中出土的应该叫陶圈厕,汉代厕所与猪圈大多合一。远的例子不举了,仅东汉时期和曹操墓时代相近、级别相似的大墓中,就出土过不少这种东西。安徽马鞍山朱然家族墓中出土马圈、猪圈、厕圈,南京上坊孙吴大墓出土青瓷鸡舍、畜屋、羊圈。这两座墓葬级别很高,距曹操时代最近,最能说明问题。
据此可见,东汉诸侯王墓葬中随葬陶猪圈并非罕见。曹操下葬时身份为魏王,也属诸侯王级别,并非当时最高级别墓葬,随葬猪圈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我还注意到,新出土的长犀盾也引起热议。长犀盾和大刀、大戟、短矛等是一组兵器组合,既有攻击性武器,又有防御性武器,是合情合理、不可分割的。这些出土文物为曹操墓定性补充了新证据。
关于画像石,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拼接粘对工作,相信随着整理工作的进行,会还其一个本来面目的,其功用会最终确定。墓中出土的其他重要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也一直在进行,这需要时间。
曹操高陵定性有无“硬伤”?
[背景]没有曹操的私人图章出土,是曹操墓定性之争的焦点所在。
记者:8块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被认为是认定曹操高陵的重要证据。你怎么看这些石牌?
徐苹芳:这些石牌恰恰说明墓主人不是曹操,而是曹氏集团内部的某位重要人物。文献中的“常所用”,是指最高统治者赏赐给臣子或者亲属的珍贵纪念品,如果墓主人是曹操,反而不大可能随葬这样的石牌。
西高穴大墓定性为东汉大墓没有问题,但认定为曹操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证据要落实到曹操本人身上,没有排他性“铁证”的出现,过多的推测不是科学的态度。
洛阳刚刚发现了曹休墓,它的出现使我更加坚信西高穴大墓绝不可能是曹操墓,因为二者形制、规格基本一样,说明是同一个级别的,也就是侯这一级的,而不是王或帝王级的。
潘伟斌:刻铭石牌的出土,为判定墓葬性质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专家确认曹操高陵有六大理由,考古认证需要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而不是孤立地看某方面,需要时空关系、死者身份地位、所处时代、墓葬的规格和形制、出土文物及重要文献记载等一系列证据,彼此之间还不能有矛盾。
赏赐别人或自己用,关键在有没有“赐”字。曹操墓中出土的石牌无一块带有“赐”字,足以说明石牌上标明的东西是曹操自己生前经常使用的。魏武王是曹操的谥号,曹丕在曹操葬高陵8个月后“代汉自立”,建立曹魏政权,追尊其父亲为武皇帝,此后人们提起曹操一般都称魏武帝了。因此,魏武王正是曹操死后至曹丕称帝这短短的8个月中所用的称呼,他死后也不可能再赐东西给别人了。
专家们认真对比过洛阳曹休墓和安阳曹操墓的情况,二者有许多共同特点,但又有明显不同,曹操墓的级别明显高于曹休墓。
曹操墓“挖”出的科学精神?
[背景]从曹操墓“再挖掘”到“再质疑”,新一轮论辩中,除了学术争论,依然有人担心考古被别的什么东西牵着走,甚至是又一个“周老虎”。但一个共识逐渐形成:质疑是一个社会的活力,也是科学精神的基础,正是质疑,引发了对文化遗产的全民关注,也是曹操墓“挖”出的宝贵社会财富。
记者:保持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的独立性,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徐苹芳:过去河北磁县湾漳村发掘出一个高等级壁画墓,很有可能是北齐皇帝的墓,出土材料很丰富了,到目前考古人只是说湾漳大墓,这就是科学!
考古成果的获得需要一个过程,学术面前应该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容不得半点马虎,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做过多的推测,因为在新的证据下结论随时可以更改。
潘伟斌:曹操高陵考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件好事,反映出公众对考古发现的兴趣越来越深厚,公众已经不满足于被告知考古成果,而是更想知道具体的发掘过程和论证过程。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参与,今后将更加重视公众的参与热情,尊重公众的话语权,并有义务给予更加专业的引导,倡导对历史怀有敬畏之心、尊重祖先尊重文化遗产的社会风尚。
从学科的角度看,曹操高陵的发掘和认定工作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这都是严肃的学术问题,希望更多地从科学角度加以关注,一定程度上,正是有价值的质疑推动了曹操墓科学发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但为质疑而质疑、甚至为炒作而质疑的做法,只会伤害到科学的根基。我们欢迎有价值的质疑和监督,因为它们就像磨刀石,科学精神将会被越磨越亮。
(“新华视点”记者 桂娟)
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