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见证辉煌、记录历史,这是党报神圣的使命。复刊三十年以来,《宁波日报》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不断创新,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30多年来,是宁波发展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这30多年,全市人民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进科学发展,使宁波从资源小市向经济大市阔步迈进,从商埠小城向现代大都市阔步迈进。从内河小港向国际大港阔步迈进,人民生活从温饱型向宽裕型小康阔步迈进,宁波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也为《宁波日报》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80年6月2日,《宁波报》复刊次日,就突出报道了鄞县邱隘镇邱二村刚刚建立的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并配发短评《势在必行》,反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发展新趋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宁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幕,也让啼声初试的《宁波日报》迈出了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的第一步。
从“慈溪养蜂联合体”,到各地涌现的“种粮大户”、“养猪状元”、“笋王”、“鸭司令”,《宁波日报》挖掘出一个又一个专业户勤劳致富的事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推动着农村改革。
1984年,宁波被列为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宁波日报》迅速开辟“在改革中前进”、“锐意改革、阔步前进”、“开放绽新蕾、改革结硕果”等栏目,不断推进城市改革。这一年,《宁波日报》334个头条新闻中,有关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占259条。
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宁波日报》紧扣时代脉搏,对北仑港、开发区、北仑工业区等“一港两区”进行了重点报道,随后又推出了“宁波人形象大讨论”、“喜看开放十周年”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系列报道。
上个世纪末,宁波在国内率先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宁波日报》以“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再创改革开放新业绩”、“企业改革访谈录”等专栏为载体,报道改革典型,阐述理论问题,梳理改革经验,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宁波日报》深入报道省委“八八战略”、市委“六大联动”和“六大提升”、“文明城市创建”、“中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决策,在主题报道的规模、深度、影响力上取得新突破。
“十六大代表杨凌娜手记”、“全面小康大家谈”,以民生视角报道重大政治活动,群众喜闻乐见;“聚焦百亿项目”等重大经济报道,跳出碎片化弊端,深度剖析,气势宏大,鼓舞人心……
特别是最近几年,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宁波日报》就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自主创新、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宣传、“六大联动”和“中提升”战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主题进行了报道,亮点纷呈,精品迭出。其中《宁波285万外来工免费享受五大保险》、《宁波放水养鱼活了十万民企》两篇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
一个个重大主题报道,好比一个个宁波发展的坚实脚印,忠实地记录着这座城市前行的步伐,彰显着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案例回放记者亲历一次终身难忘的采访:党的十七大
2007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地方党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和报社另外两名同事赴京参加党的十七大报道,感到十分荣幸,终身难忘。在为期10天的采访过程中,有压力,有责任,有艰辛,也有欣喜,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作为国内国际高度关注的党的十七大,受到正式邀请的国内外记者就有上千名。而作为地方媒体,想要采访会议及与会的党代表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在大会开幕的第二天,就采访到了宁波籍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近半小时的采访中,路甬祥副委员长谈得最多的是家乡的发展,提及中科院与宁波共建的材料所、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港以及宁波的民营企业、宁波的创新环境等。他和蔼可亲的态度,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采访结束后,有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首长平时就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每年都要回宁波一两次。听说家乡的记者要求采访,首长当即就应允了。听后,我们深受感动。
除了报道会议本身外,我们更关注宁波在首都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中有着什么样的印象。记者去正在建设中的奥运会场馆采访时,了解到奥克斯空调、滕头村苗木等都被采用,难怪奥运场馆的一位项目负责人见到我们就忍不住夸了起来:“宁波人的‘生意经’不是一般的厉害。”
记者还在北京街头做过一次随机调查。10名被访者当中有9人知道宁波这座城市,有6人曾经到过宁波,还有6人能说出宁波三种以上的特产,对宁波总体感觉满意的有8人。他们对宁波的总体印象是:江南水乡,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富有爱心。
在那些日子里,我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重大报道活动,远离本土“作战”,有着诸多不便,只好想方设法寻找新闻素材,千方百计挖掘新闻线索,白天忙着采访,晚上赶着写稿,紧张而充实。在参与中得到锻炼,也更加加深了我们对宁波这座城市的热爱。
记者亲历党的十七大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5-30 12:21:13
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见证辉煌、记录历史,这是党报神圣的使命。复刊三十年以来,《宁波日报》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不断创新,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30多年来,是宁波发展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这30多年,全市人民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进科学发展,使宁波从资源小市向经济大市阔步迈进,从商埠小城向现代大都市阔步迈进。从内河小港向国际大港阔步迈进,人民生活从温饱型向宽裕型小康阔步迈进,宁波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也为《宁波日报》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80年6月2日,《宁波报》复刊次日,就突出报道了鄞县邱隘镇邱二村刚刚建立的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并配发短评《势在必行》,反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发展新趋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宁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幕,也让啼声初试的《宁波日报》迈出了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的第一步。
从“慈溪养蜂联合体”,到各地涌现的“种粮大户”、“养猪状元”、“笋王”、“鸭司令”,《宁波日报》挖掘出一个又一个专业户勤劳致富的事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推动着农村改革。
1984年,宁波被列为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宁波日报》迅速开辟“在改革中前进”、“锐意改革、阔步前进”、“开放绽新蕾、改革结硕果”等栏目,不断推进城市改革。这一年,《宁波日报》334个头条新闻中,有关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占259条。
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宁波日报》紧扣时代脉搏,对北仑港、开发区、北仑工业区等“一港两区”进行了重点报道,随后又推出了“宁波人形象大讨论”、“喜看开放十周年”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系列报道。
上个世纪末,宁波在国内率先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宁波日报》以“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再创改革开放新业绩”、“企业改革访谈录”等专栏为载体,报道改革典型,阐述理论问题,梳理改革经验,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宁波日报》深入报道省委“八八战略”、市委“六大联动”和“六大提升”、“文明城市创建”、“中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决策,在主题报道的规模、深度、影响力上取得新突破。
“十六大代表杨凌娜手记”、“全面小康大家谈”,以民生视角报道重大政治活动,群众喜闻乐见;“聚焦百亿项目”等重大经济报道,跳出碎片化弊端,深度剖析,气势宏大,鼓舞人心……
特别是最近几年,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宁波日报》就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自主创新、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宣传、“六大联动”和“中提升”战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主题进行了报道,亮点纷呈,精品迭出。其中《宁波285万外来工免费享受五大保险》、《宁波放水养鱼活了十万民企》两篇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
一个个重大主题报道,好比一个个宁波发展的坚实脚印,忠实地记录着这座城市前行的步伐,彰显着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案例回放记者亲历一次终身难忘的采访:党的十七大
2007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地方党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和报社另外两名同事赴京参加党的十七大报道,感到十分荣幸,终身难忘。在为期10天的采访过程中,有压力,有责任,有艰辛,也有欣喜,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作为国内国际高度关注的党的十七大,受到正式邀请的国内外记者就有上千名。而作为地方媒体,想要采访会议及与会的党代表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在大会开幕的第二天,就采访到了宁波籍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近半小时的采访中,路甬祥副委员长谈得最多的是家乡的发展,提及中科院与宁波共建的材料所、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港以及宁波的民营企业、宁波的创新环境等。他和蔼可亲的态度,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采访结束后,有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首长平时就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每年都要回宁波一两次。听说家乡的记者要求采访,首长当即就应允了。听后,我们深受感动。
除了报道会议本身外,我们更关注宁波在首都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中有着什么样的印象。记者去正在建设中的奥运会场馆采访时,了解到奥克斯空调、滕头村苗木等都被采用,难怪奥运场馆的一位项目负责人见到我们就忍不住夸了起来:“宁波人的‘生意经’不是一般的厉害。”
记者还在北京街头做过一次随机调查。10名被访者当中有9人知道宁波这座城市,有6人曾经到过宁波,还有6人能说出宁波三种以上的特产,对宁波总体感觉满意的有8人。他们对宁波的总体印象是:江南水乡,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富有爱心。
在那些日子里,我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重大报道活动,远离本土“作战”,有着诸多不便,只好想方设法寻找新闻素材,千方百计挖掘新闻线索,白天忙着采访,晚上赶着写稿,紧张而充实。在参与中得到锻炼,也更加加深了我们对宁波这座城市的热爱。
编辑: 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