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正文
 
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开幕式现场报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年05月20日 10:00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87100000

  首页 论坛简介 最新报道 精彩图片 日程安排 专题介绍 联系方式 出席嘉宾 ENGLISH

  第三届介绍:2010(第三届)中国开放论坛将于2010年6月6日-7日在宁波镇海九龙湖举办。本届论坛目的是客观评估世界经济环境,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分析中国城市在构筑世界经济新格局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新兴产业在对外开放中的新地位和新作用,探讨中国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新途径和新趋势,为政府、学界和企业搭建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查看交通地图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会务承办:宁波九龙湖会议公司

  战略合作伙伴:九龙湖旅游度假区搜狐财经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

  新闻报道

  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开幕式现场报道

  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背景,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探寻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研讨中国参与构筑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机遇与挑战。搜狐财经作为本次论坛的战略合作伙伴,对本次进行现场报道: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致开幕辞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尊敬的张玉台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去年6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开放论坛,时隔一年之后,我们再次相聚在美丽的港城宁波,隆重举行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

  这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举办的一个重要活动,这次活动目的是“创新开放思路、共谋开放大业,携手应对危机”的重要盛会。在这里首先我代表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对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世界看世界,中国有世界,成为当前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浙江省处在中国东南沿海,是我国综合经济势力,市场经济体制最活,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宁波作为我国的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华东地区的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自古以来通商世界,闻名中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改革开放以来开放性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加大了宁波的世界化、国际化的进程。推进宁波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是改革开放程度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目前,我市人均外贸突破一万美元,开放型经济拉动社会就业达到三百万人。外商直接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超过10%以上。涉外税收占全市税收也超过20%;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超过30%。可以说,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宁波的一个重要的发展优势、最强劲的发展动力。

  当前宁波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去年我市人均GDP突破了一万美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全市工业总产值土地一万亿元,同时又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各项任务,还是十分艰巨。我们要跨过金融危机这道坎,通过转型升级这一道关,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创新的发展优势,是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的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科学发展客观的体制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助手,在当前改革开放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权威,这次我们和再度携手举办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能够邀请国内外权威的专家、学者来聚会,这为我们进一步拓宽、开放视野,创新开放思路,推动对内外的开放,提供了一个新重要的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我们衷心的希望,中国开放论坛,能够长期的落户宁波,并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共同的培育下,成为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标志性的论坛。

  最后,我预祝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张玉台致辞

  尊敬的巴音朝鲁书记,毛光烈市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景色宜人并且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举办第二届开放论坛,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走势和影响,交流应对危机的经验和体会,深入探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开放、化危机为机遇的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论坛主办方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致以衷心的祝贺!

  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向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转变速度,及其对国际金融业造成的损失和对全球经济冲击的力度,屡屡超出预期。面对历史上罕见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自2007年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了周期性下降状态,GDP增速回调是正常现象,但出现2008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超过5个百分点的大幅度下滑,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周期性回调幅度。主要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急剧下滑,外向型企业出口减少,经营困难,外需下滑对内需和内向型企业的效益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初级产品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下跌,造成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利润下降,企业为应对需求收缩采取的“去库存化”措施,也加剧了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的下滑。党中央、国务院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判断准、决策快、出拳重、措施实、力度大、效果好,为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前五个月,我国经济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全社会预期明显改善。可以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经济已率先回暖。

  不过,从短期“回暖”向中长期经济增速“回升”,实现向好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从外部发展环境看,世界经济衰退的格局尚未改观,外需的提升尚需时日,我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外需收缩规模很大,在结构上与内需存在较大差别,短期内依靠扩大内需,难以全面替代或弥补外需收缩产生的需求缺口,如何稳定外需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挑战之一。从内需看,市场主导的企业自主投资尚未完全跟进,城乡居民增收难度较大,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根基尚不牢固。因此,在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增强信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密切观察经济运行中的新现象、新情况、新趋势,准确把握经济走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是一个要素秉赋很不均衡的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短缺,技术相对落后,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突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社会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以消除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与技术瓶颈,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过去的30年里,外需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与提升国际竞争力,推进技术进步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能成为阻碍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理由。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化的今天,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培育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要积极把握危机中的机遇,通过国际并购、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源、技术、品牌和国际营销渠道,为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实施的总额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形势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不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时滞,例如,很多投资项目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成前期的可行性评价、规划、设计等很多环节,才能进入建设阶段。项目实施后,对上下游产业形成拉动、并带动民间投资,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国家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已初显成效,情况比预期的要好。当前要继续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其充分发挥效应,同时要密切关注并研判经济走势,早作预案。我们要重视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内需与外需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目前,我国政府为应对外需收缩和经济增速下滑采取的刺激政策措施,对稳定内需已开始发挥作用,但基础尚不牢固。由于出口出现了近20%的负增长,出口部门及其上下游关联行业效益下降,企业破产、裁员增加,大量农民工下岗失业,导致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今后要坚持积极扩大内需与有效利用外需相结合的目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充实完善政策措施。一是落实扩大投资计划,积极引导市场自主性投资,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二是将扩大消费与消费结构升级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加大文化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和信息消费等;三是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不断增强我国出口竞争力,稳定外需,保出口份额、保出口企业、抓住机遇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四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就业、惠民生”的目标。加强农民转移就业的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第二,要将短期经济刺激与中长期结构优化升级目标相结合。不仅要避免在短期刺激计划中加剧结构性矛盾,而且要在刺激计划中高度重视对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民生工程等项目的投入,在应对危机中求得结构性问题的新突破。

  第三,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性审批,废除不合理的审批事项,尽可能将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那些必须进行审批的领域,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在放松经济性管制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竞争性领域的市场秩序。

  第四,要大力支持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新兴业态已经成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广告、会展、互联网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电子商务、法律服务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第五,要积极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转移。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提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也越来越高,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今后要针对国际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研究制订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吸引服务业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以及研发、结算、采购、服务中心。要通过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促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的引进,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浙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外向度高,民营经济比重超过了70%。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是最先感受到强烈冲击波的群体之一。2008年,浙江省及时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应对危机总体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2008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又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计划,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救助企业的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可以说,浙江坚决贯彻了国务院的经济刺激计划,走出了一条应对危机和经济转型之路。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浙江经济必将度过难关,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推进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相信,我国经济完全有条件克服当前的困难,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回升。

  最后,预祝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卢中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

  我发言的主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天的研讨我就更多的分析一下在危机冲击面前我们怎么样冷静地分析中国应对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比较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短期的政策我就不说了,刚才张主任做了深刻的阐述,而且国务院也会不断地出台一些政策。大家看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如果形势继续变化,继续严峻,温总理讲得很清楚,我们已经准备了充足的弹药。我就要讲讲面对危机,怎么样着眼中长期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做一些努力。

  一、我们这次面临的危机使我们内部的问题凸显。因此,中国经济需要进入修整期。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冷静,不宜把我们面临的困难过多的归罪于外部的冲击,首先是我们内部存在的发展粗放,转变不到位的问题,又遇到了周期性的回调,这是内在的原因,是第一位的。同时,遇到了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叠加在一起。从现在看我们遇到了困难更多来自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事实上它的根源在我们内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弱点。要这样冷静分析问题,我们可能就比较主动,以平常心来看待这样冲击,比如说如果我们把眼光过多的盯着外部危机,怎么样减缓它的影响,我们很多工作就比较被动,很多企业就会抱怨、等待,等政府来救市、拖市,救出口,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使我们就业压力减小,使我们短期宏观波动减小等等。我认为,这些方面短期政策政府都是高度关注的,而且在不断的落实。去年已经定下来的刺激计划,那么我们现在更要更多的分析,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需要进入修整期,我们面临的难题首先是我们的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在危机冲击下的暴露得更加的明显。

  我给大家分析了这么几条:

  一是周围性回落的指标在06年就已经分别出现了,主要是投资周期和企业的库存周期,同时回调,进入下行阶段,当时我们宏观经济分析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并且指出它的误差、滞后性大约是一年或半年之间。为什么没有在07年出现?我们外需条件还不错,当前GDP增长有两个点是进出口拉动的,它把我们下滑的势头抵消了,因此这一轮上升期长达六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上升期大约是三到四年就该回调,但这次长达六年。当然也有我们内部改革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回调余地扩大,一系列的机制变化和体制创新,创造了这种条件。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承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外需条件还是不错,尽管增速在回调,但是还是要进一步地努力。因此,外需条件的相对有利,弥补了我们内需回调的这种趋势,并不是说我们内在的回调没有出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是要冷静观察的。这是我们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先行指标,它是客观规律释然,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想延长到无限期就可以的,因此我们要做好这种准备,当回调期来的时候,我们的结构矛盾,甚至是体制矛盾等等,还有供需矛盾,各种矛盾会暴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冷静的去思考,应对举措。抓住机遇,加快优胜劣汰,否则的话一味指望政府把上升期延长,拖市,这是主观的想法,是做不到的。而且在经济增长的上升期,我说的不好听,啊猫啊狗都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这些淘汰掉。因此我说,我们应该有这种平常心来看待这次遇到的困难,首先要反思我们自己的内部问题,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进入修整期并不是躺着不动了,而是淘汰那些早就该淘汰,为下一轮增长培育领头羊,修整期是这个意思。两次战役之间,我们把打散的部队重新集合起来,准备新生军。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回调,你光说投资周期和库存周期是表面现象,深刻的原因一条是我们的要素成本上升了,长达30年年均9.8的增长速度,使我们地价、资源环境成本都要提升,企业行业的利润空间必然减少,这个时候增长速度放缓是应当的,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一个内部原因就是前些年出现了产能过剩,在经济上升期、扩张期,暴露并不明显,05年我们讨论经济形势的时候,有专家提出,06年要面临通货紧缩,主要依据就是产能过剩,当然通货紧缩一直没有出现,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一直处在上升期。那么,这种产能过剩,我们观察从04年三个行业,当时要控制局部投资过热,06、05年国家公布30个工业行业当中有十一个有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在上升期没有暴露。现在它暴露出来了,跟我们短期宏观经济变化也是有关系的。在07年中央提出两防,防过热、防通胀。在这个条件下,经济内部遇到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需求在收缩,供给过剩在凸显。这应该有一个冷静的分析。

  不能一味说是外部金融危机冲击导致我们的困难,现在看这是越来越明显,但是在不冲击之前,这个问题存在不存在,应该说是存在的。现在怎么样想办法,通过体制创新,结构升级来减少这个矛盾,就是中国发展阶段和结构特征带来的影响。我们中国现在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这些年大家听得比较多,就是工业化中期,有的说是工业化中后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工业要加速发展,而且重化工业还有自身的发展。首先是重化工业发展,然后是重原材料的发展。重化工业另外有一个特征就是内部自我循环,他跟下游产业链很长,西方经济学管它叫产业更加迂回曲折,就是产业链条很长。下游的变化对它来说,要传导很久,它的自我满足能源、运量、耗材等等需要。当形势变化的时候它还反应不过来,它还在运转,在扩张期它就加速扩展的特色,在下行期它反应得比较晚,但也加速下行。因此这种发展阶段和结构特征,带来中国这一轮的下调。大家看,中西部中重化工业高的地区反应比较慢,感觉到的困难也并不轻。这就是我们分析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回调,为什么会进入下滑比较猛的时期,当然是叠加的原因,外需下降的影响。我想这是中国进入修整期的认识,这是个人的分析,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二、在危机冲击和经济回调面前,我们需要对转变发展方式再做一番梳理,就是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第一条:我们要进一步审视发展方式的缺陷。我们前面讲到的,两个内在的原因,就是要素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产能过剩凸显,它的背后就是粗放发展的方式导致的。我们节能降耗的目标提出了很长时间,确实有一些成效,但是跟西部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家都趁势上去,怕失去机遇,因此该脱淘汰的确实很难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就逼着我们深刻的反思,原来这种方式我们怎么样加快转变的步伐,怎么样才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动荡中避险再出现这种覆辙。

  第二条:就是抓住机遇,推进结构优化和升级。结构优化并不是政府意志,是市场优胜劣汰,在回调期冷的时候,就容易淘汰掉,在这个时候容易出现什么矛盾,政府的“保就业、惠民生”和淘汰落后两者协调起来,也可能为了“保民生、保就业”把该淘汰的统统又保下来了,这怎么办?这是一个矛盾。所以我想,我们政府注意力应该放在哪里?钱应该花在哪里去?需要好好的琢磨琢磨。

  第三条:我们要抓住这次危机,争取吸引外国资源,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外国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战略储备资源。当然我们想吸引外部的战略资源也不是那么容易。最近我们知道,澳大利亚否决我们的中铝公司的合资协议。我们想吸引外国的人力资源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机会,我们有这种巨额的外汇储备,确实要想一想,怎么样更为灵活、更艺术地用来吸引外部的资源和智力资源。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

  第四条:抓住这次机遇,促进区域合作和合理布局。过去区域布局大家都知道,产业同构比较明显。最近这几年由于重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地方不顾资源承载能力,盲目的扩大重化工业。其实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发展这个东西。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使我们过去过于重复的、低水平重复、没有特色的地区布局,加快重组。比如说东部沿海城市,外向度比较高,它对世界经济冲击感受更为明显。那么我们怎么样扩大跟腹地经济合作?腹地他们的感受到比较晚,他们的发展阶段与东部不一样,这样的互补性是比较强的,我们怎么样通过这种区域重新布局,来增强我们的内需的潜力和回升余地,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五条:我们还要积极的思考和积累应对危机的经验。完善我们创新和监管机制。我们可能从美国的金融危机当中得到了很多教训,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市场与政府干预的关系。我想我们在这里应该以更加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吸取教训。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这次危机中,国家采取了大规模、速度、力度都很大、很快的刺激计划。但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仍然反映,主要的受惠者不是他们,而是大中型企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金融创新远远不够,我们的创新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当然不能盲目的搞美国衍生金融品的创新,首先要思考国内,金融机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有金融服务体系都不适应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说我们要保民生、扩内需,大量的民营小企业是吸纳就业,主要来源是创新主要的发动者,是承接大中型企业结构转型的承接者。我们怎么样创新金融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你怎么样应对危机,简单的加强监管就够了,显然不是的。因此我们应对危机的经验是创新和监管并举,甚至在我们的创新不足的领域要加大创新的力度而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

  第六条:加快关键领域的改革。现在关键领域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是政府配置资源的职能,包括考评体系。一个是财务体制,一个是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一个是土地管理体制。这四项是比较关键的,如果这方面我们有更大的突破,实质性地推进,我个人认为对促进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能够提供基本的体制上的保障框架。

  这个结论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我们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谨防在反周期背景下故态复萌和死灰复燃。

  第二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战略决策。

  十七大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三条:

  第一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投资、消费个出口协调拉动;

  第二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三产业转向第一、第二、第三协调拉动转变;

  第三条:主要依靠增长物资资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着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方向是比较明确。

  我认为在十一五期间,抓手还是节能减排,我们要按照,这些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期末达标,这是一个抓手。我个人认为节能减排是一个牛鼻子,我们需要短期政策和中长期的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体制保障。还有一条特别需要注意,就是在年度经济工作中,务求取得实效,避免因为短期经济波动,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这种教训是很深刻的,而且我们已经多次遇到了。

  到了“十一五”期末,我们看到经济是上来了,但是节能减排、控制耕地减少、环境质量改善一系列指标都没有完成任务。所以“十一五”规划又明确的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面的一系列要求,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跟“十一五”期末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在今年明年年度工作中,放松,转变崩法方式的,我估计这个发展方式的转变仍然是一纸空文。

  我想点一下题,我有这么几个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第二,改革以流转税为核心的财税体系转向资源环境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机制,同时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消费者来说,在垄断者面前来说永远是弱势群体,政府必须同时推进,资源价格机制改革,要努力减低成本,改善服务。

  第三,鼓励自主技术创新的综合配套政策。不光是供给政策,还有需求导向的政策,使产学研用各方都能够拉动技术创新。

  第四,完善功能引导性产业政策,不是部门区别对待的歧视性产业政策,也就是能源、技术、排放、安全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对所有部门和企业一视同仁,不能歧视,不能网开一面。没有所有制的区别,无论是国有企业、外企还是民营企业,不达标一律不可以进入这个市场,发现了一定要期限整改,整改不达标就要退出这个市场。不能是部门歧视,部门歧视就是对某一个部门优惠,对另外部门是歧视。

  第五,研究制订可持续发展贸易战略。在经济、社会、环境几方面都要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外贸发展的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方向或者是依托。

  最后还要完善有利于绿色消费、文明适度消费的政策。十七大指出要构建生态文明,就是有利于资源优越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包括消费者,不光是生产者、投资者、建设者还包括的消费者。国内的民营经济去收购通用悍马,与这一点是直接违背。它不符合绿色消费的导向,如此大排量、大消耗的,跟我们绿色文明有什么符合之处?这需要深刻的反思。

  最后我们企业如何应对危机?这是第三点部分。

  第一,要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机遇,加快设备更新改造,特别是要重视组合创新。就是产业链上下游要组合创新,过去是竞争对手我们可以结成战略同盟,共同规避创新的风险。

  第二,依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修订本企业发展战略。

  第三,跟进投资刺激方案开拓新的市场。如果过去我们的企业发展战略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四万亿中找市场。

  第四,利用产权交易所这个平台促进企业并购重组。

  第五,抱团实施“走出去”投资战略,自己形成小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到外国去开拓资源,规避风险。

  第六,抓住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机遇,完善合同,避险机制和内部的管理结构、管理人才、管理组织。把价格和汇率风险趁机锁定,然后培养适应这种要求的国际经贸和法律人才。

  最后是壮大独立品牌和合理配置生产布局。这是鄞州区民营企业给我们的启发。

  谢谢大家!

  哈继铭:刺激排近忧改革解远虑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师哈继铭:尊敬的张玉台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

  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来这里向大家汇报、交流,我本人已经我们中金公司对目前宏观经济的走势判断。刚才卢中原主任的报告精辟地分析了我国经济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并且从政策的层面做出了非常透彻的分析和很好的政策建议。我想从市场的角度对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做一些分析。

  我的题目实际上也说出了我的中心思想,在全球经济遇到这种百年一遇的危机下,刺激政策是各国政府必不可免都要使用的手段,来降低经济的风险,但是刺激之后,如何保持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平稳发展,可能最终在发展中国家来看,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经济体制来看,是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我想今天就这个主题思想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做一些分析:

  第一部分,短期的经济走势。

  然后谈一下中长期宏观经济判断。

  第三部分是谈一下改革,哪些领域可能是更大的进一步改革的空间。

  第四是大家都观察到股市、楼价在涨,但是实体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泡沫。

  一、近期经济走势。我们来看一下许多发达国家他们经济指标现在都出现见底回升的现象,无论是美国、日本、德国、还是英国,他们的PMI都从年初的底部向上走。尽管这些都在50以下,意味着经济还要进一步萎缩,但是萎缩的幅度和速度是明显的减少。(右边这个图)可以看到,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之差是在减少,这个之差的减少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开始有所增加,风险意识有所降低。说明资金在各国的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逐渐逐渐地对市场产生影响。原来前几月中央货币政策很松,但是钱在银行手里不愿意投到市场上去,现在风险的降低,会使银行里面的钱更多地回到市场上去,有的会流到实体经济中,有的会流到虚拟经济中,推高股价和楼价。

  再看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美国问题的根源是在于它的房地产。美国前一段经济发展的很好,但是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它的房地产回落了,就慢慢衰退,再加上一些经济和房地产价格是打包的,杠杆率很高,使得很多企业纷纷倒闭。目前,我们看美国房地产出现一些改善的迹象,比如说美国房地产的库存在高位出现了回落,而且库存与销售的比例也从之前的十几个月降到十个月以下。这都是见好的迹象。

  看到中国自己,大家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势朋友都知道,三四月份和一二月份相比,明显经济出新一些复苏的迹象,尽管四月份与三月有些指标还是出现一些波动,并且有些朋友现在看到每个星期的指数肯定会出现一些波动,不可能单调地往上走,在经济很热的时候,月与月之间的数据也不是单调地往上走。但现在无论是工业增加指标、发电、消费、PMI、投资这些之都出现一些转好的迹象。关键就是向前看,转好的迹象是不是在二三季度会不会扭头往先走,我认为这个可能性比较小,短期来看,经济在强大的政策刺激之下,可能增速还会进一步地加快。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了固定资产投资在30%左右,那么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领先指标就是新开工项目现在增长速度是90%,意味着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现在的30%还要快。另外就是我们看到PMI,最近五六个月都是往上走,而且保持了三四个月50%以上的水平。发电量尽管每周之间还有一些波动,但是总体来说,最近这几个月比前几个月有明显的改善。汽车销售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政策的推动下,汽车销售最近这几月非常火红,增速明显的加快,而且更重要的是,更大一个产业,就是房地产行业销售速度明显加快。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房价从底部上升的现象。房地产前期大家都说有泡沫,一年多来,经历一些调整,有些开发商也开始降价,二级市场价格有所下降,老百姓对房地产似乎又有一些看好,原因何在?是不是大家收入这段时间有明显的上升,是不是价格已经降到很降低,所有人都觉得便宜了?我觉得未必,关键我觉得是未来通货膨胀预期,使得人们要寻找一些金融资产来规避外来的通胀,把钱放在银行利率是很低的。如果未来通胀起来,钱是要缩水的,所以必须要寻找一些投资产品来保值。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上升,房地产交易量回升。现在交易量回升到什么程度呢?从这个图当中可以看到,(播放PPT)如果拿库存和月交易量做一个对比,去年十月份当时月交易量需要27个月把那时候的库存都消化掉,现在从27个月降到12个月。虽然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30%,但是房地产投资一到四月份增速只有4.9%。这是什么概念?前几年都是增速在30%以上,现在降得很低而且新开工项目是负的。这样大家对未来房地产的供给预期也产生一些担忧。可能会出现在需求比较强的地段供不应求,所以房价出现明显的上升。

  另外,市场关注的房价涨跟流动性也有关,中国一、二、三月份,贷款大幅上升,从三月份1.89万亿,降到5900亿,是不是接下来整个流动性没有了,价格就上不去。中国贷款跟政策、财政拨款有一些节奏方面的关系,我们四万亿在去年末公布之后,第一批拨款是一千亿在12月拨出的,随之带来银行贷款大幅上涨。接着我们又看到二、三月份贷款增幅大幅上升。四月份没有财政贷款。五月份又有700亿贷款。所以我判断,五月份,当然这个数据过两天就出来,五月份贷款未必低于四月份。财政拨款和贷款就像茶叶与开水的关系。你说将来会不会每个月一万亿左右?那是不可能,左边这个图可以看到,通常贷款是在一季度比较集中的释放,过去都显示一季度贷款占全年43%左右,接下来贷款增量会下降,但是存量还会进一步上升,所以我判断,今年贷款有可能突破八万亿,远远高于去年4.9万亿规模,高于40%,流动性不成问题。

  另外流动性不成问题可以从这张图看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需要货币的,经济增长快需要很多货币。通货膨胀高也需要很多的货币,所以人们常常把名义GDP增长速度和货币增长速度做一个对比,如果货币增速远远高于名义GDP增长的速度的话。名义GDP第一季度是3.6%,两者之差达到22个百分点,这在中国十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在97、98年的时候,那时候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那时候只差11个百分点,现在达到22个百分点,说明钱很多的,不差钱,市场不差钱,经济不差钱。经济增长速度,我们判断今年增长可能是7.6%到8%,其中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速在大幅上升,私人投资增速依然是大幅下滑。居民消费有一些短期的上升,但是未来是不是能够巩固还有待于观察,但是我们看到有一些短期因素是推动消费增长很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我刚才说的,政策在汽车、家电下乡等等方面推进比较大。另一方面我们收入增长,上半年是比较快的,但是到了下半年,有可能会放缓,其实目前企业并没有给职工加薪,收入是怎么增加的呢?是一种翘尾因素。年同比来,到半年这种翘尾因素就消失了。所以消费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从同比指标来看我觉得逐渐上升,一季度是2.1%,三月份达到8%,四季度接近9%,因此去年四季度实在是太差了,但是环比来看,我觉得是一个倒退的,一、二、三季度是上升,但四季度是下降,来自私人部门的投资依然比较疲软,但是政府刺激不可能长期下去,这种刺激的集中释放是在今年一、二、三季度,到四季度,和三季度相比力度会有所减弱。

  另外,眼前短期有一个现象,市场极为关注的就是政府高调推人民币国际化,包括跟各国进行地货币互换,用人民币结算贸易,还有打造上海两个中心,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显然是众所周知的,有五个重要意义:

  第一,使一个国家享受铸币税。美国为什么可以印美元,各国愿意拿物资跟他换。因为他的那一张绿证是国际储备货币,可以到别的国家买你所需要的东西,所以美国人就享受了这种用纸和别人换东西的优势。所以中国如果一旦人民币能实现国际化的话,我们这一张红纸也能跟别人换东西。

  第二,可以改善投资条件。美国大量发行债券,而且债券回报率很低,0%到2%。但是他拿别人的钱可以到别的国家搞直接投资,来温州投资,到宁波投资。他拿的回报率可能是百分之几十,还可以参与风险投资,拿到回报率可能是百分之几百,我们跟他正好相反,我们买他的债券拿到回报率是2%,而我们的企业接受他的投资,给他的回报率是百分之几十、几百。我们的贸易条件、投资条件很差,人们通常讲中国贸易条件差,其实我们的投资条件更差。改善投资条件,使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未来也可以对外发债,我们也可以去买资源、买技术,也可以得到更高的回报率。你想发人民币债券,但人民币没有国际化,就不可以发。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是要极力推进的。

  第三,可以降低汇率风险。许多出口企业原材料、投入品用人民币来支付,而他的销售则是用美元,这样有一个汇率风险。倘若某一天你对外出口收入也可以部分是人民币,显然就会降低你的汇率风险。

  第四,给经营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及收入。所谓人民币国际化说白了就是,第一要把人民币塞到境外个人手里;第二塞到企业手里;第三塞到他政府手里,当然不能白给,要拿东西换,如果给个人手里,允许境外个人拥有人民币存款,现在只有香港居民有人民币存款,而且每天是两万的限制。未来可以由更多境外个人有人民币存款,俄罗斯、越南这些边境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有人民币存款。第二步,要把钱塞到企业的手里,就是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让他们习惯于用人民币交易。最后要发行人民币债券,对外国的央行更多用人民币作为他们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没有人大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是不行的。要做到这三步,每一步都会国内金融企业带来新的业务,接受人民币存款,接受人民币结算,这些都是新的业务,市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展的推进,对给中国金融企业带来利好。

  最后是有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无论是当初二十年代美元国际化取代英镑过程中脱颖而出的纽约,还是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形成的东京,都是先例。

  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具备了条件?我觉得条件有两部分,一种是人不可为的条件,就是客观的宏观条件。比如很多国家他经济已经非常市场化,老百姓很富裕,但就不能让他货币国际化,因为他的货币太小。新加坡就是不让自己的货币国际化。而中国是一个大国,现在GDP占全球7%,这次危机结束以后,可以看到中国GDP占全球比重远远超过7%,我们现在是6%的增长。美国是负6%,日本是负两位数,德国也是负9%—10%。之后我们经济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第二是币值稳定。

  从这个表可以看到,中国过去十年,平均通胀是1.56%,低于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客观条件是必备的。

  但有一些政策层面上,人可为条件尚未不具备,人民币还没有完全自由兑换,汇率还比较僵硬,但这些是人们可以做的事,当然要掌握节奏。政府现在也在朝这个方向推进,比如说人民币在五个城市实行贸易结算试点,与许多国家进行了单边货币互换,中国也愿意更多购买国际基金组织发行的债券。现在的规模和日本对等。这些都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当然道路还是漫长的,我们在中间也要注意风险的控制。

  我们看到日本和美国当初进行本地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确实给他们国家带来了一些好处,我这里就不详细地展开。

  第二:本轮经济似乎见底往上走,但是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平均每年增长10%的宏观环境吗?美国还能回到每年平均增长3.4%的环境吗?我觉得很难。未来某一年由于政策力度很大,由于正好这个时候国际环境在复苏,超过10%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未来十年依然保持每年10%的增速,我觉得很难。为什么呢?经济增长有很多动力,但是最重要的两个动力,一个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这是一种客观的因素;第二个,是一个国家的债务水平。我们在这两个图中可以看到,右边图显示一个国家有劳动能力的人占比比较高的话,通常增长比较快,道理是显而易见。左边这个图显示一个国家债务比较高,通常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慢,因为国家债务高,意味他要用税收来偿还这个债务。这样的话,国家拿的多,企业和个人拿的少,动力就下降。这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左边这个图,发达国家很快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二战之后出生的婴儿潮,美国、英国、德国来看,2010年将逐步步入退休年龄,工作年龄的人口明显下降。美国GDP增速和其他国家的GDP增速未来将出现一个拐点性的下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他的经济增长速度-6、-5、-10,既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即使恢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十年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这一轮,全球经济的调整的形状来看,我觉得是一个下来的很深,但上来的话不可能再上到原来的水平(的幅度)。除了人口因素之外,在税收因素上,会对西方经济造成新的打击,在目前人口即将老化之计,按理说这些国家最不应该做是大量发债。但是出于无奈,美国要拯救经济大量发债。美国的国家债务从占GDP40%上升到70%,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债务这个比例将超过百分之百。中国有一句话是父债子还,但美国未来是儿子越来越少,父亲越来越多,这就难换。未来的纳税人难以承受这些高的税负,为他们的前辈偿还债务。这样美国不得已要让他的通货膨胀比过去高一些,使高债务率在未来两代人之间有一个比较公平的分配。你知道老年人不怕税收就怕通胀,他已经没有工作了。而青年人相反,不怕通胀就怕税收,所有未来美国一定会寻求高税率、高通胀的政策,对两代人各打五十大板。这样美国西方国家是我们出口最大的买家,他们出现拐点性下降,意味着我们的出口也有拐点性下降,如果我们内需没有拐点性上升的话,我们的经济就会出现拐点性下降,如果我们要想会到过去平均每年增长10%那是不可能。我们也要有更多的忧患意识,美国人会老,中国人也会老。在左边这个图当中,可以看到,我国人口结构在2015年将出现拐点,到那个时候,我们有工作能力人在社会占比达到巅峰,接着迅速下降。为什么说是迅速下降?跟我国人口政策有关,从49年到78年我们是鼓励多生多育,出生率很高,所以现在是计划生育,只生一个。现在工作的人一不是在多生多育的情况下出生的,等这些人逐步进入退休阶段,发现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80、90之后的独生子女,社会上能工作的人的占比明显下降。到那时候,经济增长的速度也难免出现结构性拐点。资产价格也会出现风险,设想未来两代老人把房子传给一对青年的人会是什么情况?他自己有一套,再上那两套他就是三套,他租给谁?别人也有三套,他卖给谁,别人也都想把房子卖给他。这样情况也有先例,日本二战以后,出生率也很高,所以他的七八十年代经济增长非常快,但他的人口增长是在90年出现拐点,日本人开始退休,发现很难把资产卖给下一代,因为下一代人数不多,必须要削价,所以那时候,股价跌,房价跌,一下子就进入低谷,再也没有起来过。

  (播放PPT)

  这个情况怎么办?未来跟过去十年相比我们会处在一个低增长、高通胀的环境当中,中国长期较快增长,我觉得还是靠改革。其实我们回想一下,98年中国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有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但是也有更深层次的改革,房地产改革就是一个例子,从1949年到1998年制度上是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子。这个限制在1998年打破了,这样就带动了上下游的产业发展。他们的上游是钢铁、铝、煤…还有下游的装修、家居等等。带动了经济发展,更何况是在2001年又加入了WTO,所以眼前我们看到三驾马车当中,出口这一驾马车将遭受结构性影响,我们必须推动另外两架,如果投资盲目增长太快,我们产能过剩会愈演愈烈,所以关键还是拉动消费,如果拉动消费,长期来看,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增长政府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投资非常重要,而且近段时间来,政府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努力,但是短期来看,要想拉动消费,是很困难的。因为现在老百姓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在国有企业工作,以后的退休非得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人照顾你。过去有些农民还指望生儿子,儿子照顾他,现在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能是生一个,没有人照顾他,有钱也不敢花,怎么办?除了社会保障这些要做的事情以外,关键是要把钱给老百姓,老百姓没有钱怎么花?过去几年,经济增长,10%以上,我们看一下,政府收入增长20%,企业利润增长30%多,家庭收入增长单位数。所以个人收入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企业和政府的速度,现在要还富于民,要减税,尤其是减少那些抑制消费的税。我们个人所得税45%与政府能所提供的社会福利不相称。这些税减了,短期减税容易,政府收入现在是负增长,怎么样减税,怎么样融资,如何负担这些减税?就是发债。这种债可以取一个名是经济转型债,这个债是为了减税,为了提高公共教育、医疗支出,这些政策都是鼓励消费,是有利于经济转型,可以叫经济转型债。这个债券用来融资的短期政策,短期保增长,长期调结构。消费占经济50%呢。发债的话,让老百姓去买,买的时候是把当时可以消费的钱买你的债券,他还怎么样消费?我觉得发债要有创新,不一定要发给老百姓。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们更多可以发给境外人士,美国发债让我们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发债让别人来买?我们也可以让政府来买,美国就是让联储买。人民币买债权,以后会不会通胀,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买完债券以后,我们不是有还多外汇储备吗?可以把这些债综合掉一部分,这样也许会引起汇率一定幅度的升值。正好我们也在鼓励企业走出去,而且我们也可以允许个人的资金流出去,允许境外企业来中国上市,可以让中国老百姓去买境外的股票,有的股票甚至是中国自己的股票,只不过是在境外上市。不然的话我们自己的价格就会越涨越高,老百姓不能享受到比较廉价的投资渠道。这些中国是可以考虑做,最后结果是外汇储备降低了,税收减少了,消费刺激,这难道不是外汇储备最好的用途吗?我想肯定比买美国债券好的。

  另外我觉得中国应该实行土地改革,而且越快越好。很多同志有这种认识,认为中国城市化是推动中国经济的一大动力,而且这个动力可以持续几十年,我认为这个观点有点乐观。设想一下,过几年,农村人口也老龄化了,老农进城怎么找工作?只有年轻力壮的时候才可以找到工作,2015年之后,中国整体人口结构将出现拐点,老龄化将从2015年开始,到那时候,农村再想有那么青年人进城那是不可能,只剩下老人了。我们看一下日本,当初他们城市化最快的是五、六十年代,而那时候正是人口红利迸发的时期。到了八十、九十年代,日本城市化率基本上停止了,因为人老了,不能再进城了。而且日本城市化是扎实的城市化,是农民卖掉土地进城。城里有了工作,有社会保障,把他当做城里人一样看待。但是中国人不一样,农民没有卖土地,到城里来就是租房子,而且孩子也没有跟来,因为这边要户籍制度,他没有城市户口也不来。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最后都要回去,最后中国可能要出现一批,去城市化的过程。这样眼前来看是推动,以后就是一个累赘。两代老人把把房子传给孩子,本来是想卖给农民工,可是农民工后来回家了,那怎么办?我觉得要有紧迫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把城市化推到最高点,城里人为什么买得起商品房,因为在改革的时候国有企业分给他一套房,他买掉以后,就有首付款,再上他有工作就可以支撑一个商品房。农民即使在城里有工作也买不起房,因为他没有首付款,其实他应该有,因为他农村有块地,只不过你不让他卖。所以,农村土地可流转以及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是必须要做的,如果不做的话,将来想到了再做可能时间就晚了,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将来你让农民卖地,他首付款有了,但是老了没有工作了。

  另外中国是需要进一步打破垄断,降低私人资金进入某些领域的限制和门槛。我非常同意卢主任刚才讲的,改革资源价格,我们很多领域依然是限制私人资金进入,有些另外表面上不限制,但是价格是扭曲的,谁介入谁亏本,就没有迅速介入。

  比如说我们的医疗教育、文化领域,完全可以让更多的私人基金介入。中国有很多收入者,他们希望享受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有一些高收入者只能是去境外求医。这种需求有了但是这种供给还有问题,但是这种供给全让政府做也不适合,政府办一个富人医院,其他是穷人医院,也不可以。这种工作可以让私人去做,还有一些领域,比如说我们铁路运输领域,私人资金也可以进去,但是票价不理顺的话,进去是要亏本的,所以要首先理顺价格。

  最后我想谈的就是警惕新兴市场泡沫重演的历史。新兴市场的泡沫在96、97年破灭了,但是在之前几年,就是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全球经济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就是美国刚刚跟伊拉克打仗,经济非常的萎靡。美国不得不大幅减息,利润从8%低到3%,于是美元大幅贬值。在那个时候,如果谁借了美元,来买新兴市场的股票的话,成本是负的。美元在九十年代上半期贬15%,但利率只有3%,你借它的钱等于是没有成本。所以大量的资金是涌入新兴市场,主要是韩国、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而且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美国和日本。今天我们看到有一些相似之处,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明显快与西方很多经济体,而且今天美国人已经把利率低到零。所谓借美买黄金、买铜、买石油、买印度股票,这种行为我认为会逐渐的滋生出来。加上美国现在自己的货币供给速度非常之快,当然中国自己的货币供给速度也很快。全球的垄断性就像一堆水位在上升,但是这个杯子不是水平的,而是向新兴市场倾斜的。我们看利差、流动性,美国名义增幅是负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已经观察到和当初一样的情景,美元也是在贬值,美元前个月在升值,现在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拿美元作为避风的需要在下降,美国开始贬值了,美国的利率又是零,现在谁借美元买一些新兴市场的股票,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美国组合资金不是实体经济的流入,现在也开始和当初一样出现同样的移动。

  当初有大量的资金涌入新兴市场经济,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他们的货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其他的货币面临贬值压力,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入,导致了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的股票,今天我们看到这种现象还有开始逐渐逐渐的显现出来。而且印度股票,三天内涨20%。现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也是在日益剧增,流入香港的资金也是大量增加。如果我们把全球股市排名,从今年一月一日到现在,第一是俄罗斯、第二是巴西、第三名印度,台湾、智利,接下来是我们中国。那么经济就的是那么好吗?这一场游戏什么时候才可能结束呢?我们想一下,当初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爆发的?美国九十年代上半年是不好的,而且美元贬值,逆差很大。但是到了94、95年的时候,美国进场债权利差已经降到非常合理,只有零了。九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占GDP3%,但逐渐这种失衡开始调整,调整到九十年代中期是零,而且房地产价格到那时候基本上是见底开始,开始稳定了,而且美国储油出现IT投资亮点,联储开始加息,这样美元开始升值。投资者发现美元会升值,他们就开始要平仓,要把美元还掉。这一抛,马上韩国、泰国股票不断的下跌,再加上他们自己的泡沫也很大,金融机构也不稳健,资金就大量流出,到97年爆发金融危机。那时候,大量资金流出,不仅是利差交易的平仓也是美国有一个投资的亮点就是IT革命。我们设想美国进场利差是占4%多,也是从7%逐渐改善到现在的,再下去的话,美国逐渐的通胀预期起来,美国也要加息,只不过不太可能是今年,甚至不太可能是明年,那么现在美国自己的一些政策对新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动,逐渐也可能会使美国产生新的投资亮点,而美国节能减排占的量很大。别人将来科技革命、股价上涨跟我们没有什么事,对我们来说不是福音而是一个灾难。所以这种水位现在是在上升,并且向新兴市场倾斜,有可能将来会出现逆转,我们对这种风险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谢谢大家!

  张小济:探索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之路

  张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谢谢主持人,张主任、毛市长,大家下午好!这个主题是讲城市的开放和合作,有幸作为第一个发言人,今天下午是讲开放与合作,探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之路。我在这里首先很抱歉跟大家讲,我并不是城市化问题的专家,我是研究对外经济的。但是今天这个主题是讲城市开放与合作,所以我试着就这个谈一些个人的想法。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第一个问题:我国的现代化道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们刚刚庆祝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在过去三十年里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一步一步实现的。从时间上看,我们经济学是很重视时间,我们讲价值的创造、讲劳动生产率、讲长期的增长,往往从时间的概念来阐述。那么,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释放,经济总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人均收入从不到三百美元提高到三千美元。小平同志提出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十六大提出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战略目标,我们都提前实现了。所以从时间概念来讲我国的经济知道很大很大的发展。换一个角度,我们的经济发展从空间上来看,城市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方针、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重要依托。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沿海地带的开放,到九十年代浦东新区,沿江城市和沿边城市以及省会城市的开放,在空间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进入本世纪以来,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当中,城市经济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着越来越的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东部崛起、滨海地区的开放等等。这些在新世纪里我们推出的重大区域发展政策。所以我想,我们离开了城市的发展,离开了空间结构经济的腾飞,很难准确地描绘我们过去三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展望未来,未来十年里城市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去年的45.7%。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按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未来十年里,我们将迎来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转折。上午哈继铭博士提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长期增长的动力。其中提出特到,城市化的问题,在本世纪初的时候,中国只有香港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按人民币来算是这样,但是2008年也就是去年,上海和北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万亿元,未来十年里,中国将有五到十个,超过万亿元的大城市。但是我们希望宁波也在其中之一。当年小平同志曾经讲,中国要再造几个香港,他的这个愿望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我们刚才讲的大城市,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中小城市。三年前我国超过千亿元的城市不到50个,2008年达到88个,未来十年我个人推算按各地经济增长速度推算,至少还会再增加50个年均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元的城市。我想把这暂定为中等城市,我国有2003个县,包括县级市,目前这些城市经济实力排名前一百个,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平均在四百亿元左右。总体上来看,我国县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目前比较弱,当然也意味着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也有必要得到更大的提高。

  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未来的十年可能是中国城市化一个高潮。

  第三个问题:以市场为纽带为更多的城市创造发展的空间。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情。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一条新路。作为一个经济大国,需要有若干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需要有国际商业中心的城市,从目前在全球以及在东亚亚洲地区的地位来看,中国确实需要建立一些超大型的国际商业中心。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更需要数以百计乃至千计的中小城市的经济大发展。目前按户籍人口统计,我国有一百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人均年收入超过五千元的城市有170个。其中收入最高的前20个城市与最低的20个城市相比,差距是三到四倍。人均收入偏低,意味着城市商业机会缺乏,公共服务财力不足,难以吸纳和承载更多的人口。

  我国人口数量大,城市化不可能仅仅靠少数大城市的发展来现实。因此,如何加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布局,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是未来我国的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上午哈博士也提到了,未来工业化、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其中也提到了,如果我们不能更快的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那么长期的增长就会面临一个后劲不足的问题。我想这是确实是摆正我们大家面前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加快城市化对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四个问题:城市的发展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

  一个城市的发展,要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成为国际商业中心,或者是枢纽,成为投资、经营、就业和居住的乐土,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之地,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从全球范围来看,一个国家靠市场封闭起来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一个城市更不可能靠市场分割来获得发展。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竞争是必不可免的。目前,在招商引资方面,在各种各样的城市开放化的过程中,城市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个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合作势头正在兴起。以城市为主体的各种展会、洽谈会越来越多。特别值得注意是一些城市开始出现制造业往外转移的迹象,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群现象正在中西部地区得到复制。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以市场为纽带的合作,需要政府开放发展思维和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各个城市应该大力提倡。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因为在座的很多市长,我也是向大家请教。

  一个概念我想是应该提倡的“物尽其用”。所谓物尽其用就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等等。我们讲比较优势的时候,其实在经济学里面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静态是动态的比较优势。各地还可以通过开放、通过对外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新的优势,也就是说实现动态的优势。比如说,刚才我听到宁波原来教育是比较落后的,那么通过开放的方式,通过引进来的方式,把自己原来不足的方面,听说是跟诺丁汉大学合作,把国际的大学办到宁波来,这是很好的做法。通过创新的思维,通过创造优势来弥补自己的原来的不足。

  第二个是物畅其流,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体系,建立广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做到这一点也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涉及中央部门行业准入、特别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各个地区城市之间所谓出现的壁垒,和中央政府行业准入政策审批制度是有关系的。当然各个城市也有必要主动的降低门槛,打破观点,做到进出自由。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有一些企业跟我们讲,到一个地区去投资,大家都欢迎,但是我们想换一个地方,想把投资撤出去到另外的地方去,那就比较难了。如果你说利税大户的话,地方政府会千方百计挽留你。所以我想开放的意思,不光要人家来,也要允许人家走,这才能一个真正的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才有更多人来选择你。

  第三是做到人尽其才。现在各地都非常重视引进人才,招贤纳士。但是我想,首先一个城市能不能吸引到优秀人才,关键是自己有没有一个好的用人机制,能够让更多的人找到适合的岗位,让更多的人能够有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很多城市,在对外对内投资当中,非常需要重视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实行本地化。我们确认,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我们开明的政策,一种高效的管理,整合当地的优质人才,可能我们的投资可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这特别是对我们一些走出去的到海外投资的企业,更要重视如何利用当地的人才,对内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我是班门弄斧,在座有很多市长,你们可能有更多的高见,我只是谈一些自己浅薄的一些看法。最后我想讲的是: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正在吸引全球的资源,国内资源则更多向大城市集聚。

  值得注意的是,当人民正在关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协调性问题的时,包括哈博士讲到我们面临城市化问题的挑战,我们注意到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我国的二线城市,特别是内陆城市。

  从长期来看,我个人对我国的发展需求拉动作用是充满信心的,就讲城市化这一问题,如果说未来十年里头我们有一亿人到城里来买房,一套房按35万计算,就是35万亿,这是一个多大的需求!今年政府拉动四万亿,我们就说买一亿套房,当然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家乡盖一栋小楼,也可以选择在城市里买房子。但是我想对整个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这也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机遇。

  未来十年,我们将迎来城市人口超越农村人口伟大历史转折,新型制造业、新型服务业向内陆河中小城市扩散,成百上千城市崛起,将源源不断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中国长期快速发展。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毛光烈:强化内外对接的开放体系建设

  毛光烈(浙江省宁波市市长):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了外向为主的开放性经济面临着考验,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业面临着考验,对外开放作为发展动力,我们一直讲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也面临着考验。以至于有的人对对外开放是否还要作为国家的国策来坚持也产生疑问。针对这个问题,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强化内外对接的开放体系建设,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首先,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发展动力和我国的国策是正确的,开放筑就了宁波的辉煌和发展的优势。从三十年来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宁波的港口得到的巨大的发展,优势得到巨大的发挥,集装箱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20万标箱,世界港口排位只排前二十位,当时宁波排第67位。到08年我们的集装箱达到了1084万标箱,我们的增幅居世界港口连续十年增幅第一位,成为了世界港口发展当中的神话,有人说是一匹黑马。去年集装箱已经成为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和枢纽港,排位第八位。货物吞吐量就不说了。形成了港口发展的新优势。近十年,宁波的出口平均年均增长31%,这个31%的增速带动民营投资不断的扩大,块状制造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块状经济在浙江省里面都有一些名气的,当时块状经济最多也是宁波市。外向型民营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很多人说我们是一个民营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但是说实在话,民营企业也是外向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外资投资也急剧增加,比如说宁波在这里占45%的投资就投在宁波,造就了我们开放性经济当中,块状经济的优势,民营企业的优势,临港大工业的大优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航运服务业等等这五、六个方面的明显优势。这些优势的发挥也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大发展。近十年,宁波GDP年均增长13%。98年的时候,超过一千亿,2000年的时候大概是一千四百亿左右,到08年大概是四千亿,这是讲大数。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金,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超过25000人民币,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1000元,可以说外向开放型经济促进了宁波全面发展、人民的富裕、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稳定。

  这是我想首先介绍一下,肯定一下开放确实发挥了优势,确实是一个动力。

  其次,必须看到当前外向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确面临着考验。外向开放经济优势面临着挑战。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宁波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宁波08年GDP占全国比例1.3%,而出口占全国3.24%的比重,去年宁波出口外向度是81.6%,而浙江省是50%。我们高于浙江省31个点多,外贸依存度去年是118%,浙江大概接近80%,我们要高于浙江大概40个点。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出口,第一产业和服务业也主要依赖出口,宁波有四千家进出口外贸企业,一万多家国际航运。当然也有内陆航运、仓储服务企业,这样的结构造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是全面的。一、二、三产业都受到到冲击。可以说优势从目前的情况看,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优势现在成了劣势。今年前几个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需求不足,订单大幅下滑,宁波的出口一至四月份下降21%,因此产生了三个问题。最突出的矛盾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市场需求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工业产能过剩,我们有的企业三条生产线现在可能开一条或者是两条,虽然企业还稳在这里。95—98%还是在正常运转,但是规模在缩小。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效益下滑,企业亏损面增加。业带来了我们财政收入的下降,造成了经济的下滑,现在还处在下行区间。这样一个趋势,从发展的情况来讲,他的优势确实不明显,现在看起来还有问题了。我们说现在面临的情况,原来是我们的拿手戏,但是碰到了新坎坷,原来我们唱豫剧唱的很好,但现在爱听的人少了,都是不懂得的人过来听的。我们每五个就业人员当中就有一个是直接或间接跟外贸出口有联系。这些整个情况变了,老经验遇到了新问题,原来只要出口好全部都好。原来的优势遇到了新形势,也遇到了新的趋势。所以大家有点疑虑,现在开放还是不是发展动力,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现在也是表现不充分了。

  第三,对原有的优势动态地进行正确的评价,要完善思路,再创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应该承认原来外来出口为主的开放经济优势是在变化,有的在削弱,有的不那么完善了,有的甚至出现了许多毛病。如何再创新优势,需要我们重新修复。如何来完善再创开放经济新优势呢?我想有五点:

  第一,树立宁波之外都是外的理念。完善内外对接,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开放思路。这个开放思路要完善,要调整。首先要全面评价和认识新的优势,要调整思路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存在的现有优势。确实,从外向型目前来看,出口为主的经济优势产生了一些问题,我想引用一句话,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如果说过去的十年国际市场外销为主的优势是打一百分的话,那么今年到现在为止,我们外向型出口为主的优势可能只有打20分了,没有一百分,变成了一种削弱的优势。但是在金融危机以后,我们评估一下,这个优势又能打多少分?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想可能还能打60分。一百分变成20分,20分再跳到60分,但肯定跳不到100分。那怎么办?另外四十分怎么弥补呢?可能要通过内销来弥补。我们希望金融危机以后,以外贸出口为主60分,再加上内销40分,重新恢复100分。再创60分+40分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这是一个全面评估的问题。

  既然是这样评价,就要进一步完善开放的思路,就是要树立内外对接的开放思路,再创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要全面正确。这个新优势和老优势,我们不能讲空话,我想对六个优势要全面正确的进行评估和修复完善,修复完善港口的自然资源优势、浙江口岸优势、块状经济优势、外向为主的民营企业优势、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为主的服务业的优势,要立足培育好、利用好。我的情况是什么,金融危机以后,年均31%没有了,能不能有15个增长,国内能不能10点左右的增长。当然这不是算命先生,这是大体的估计,15+10这样年均增长的需求来拉动宁波今后的发展。这样每年大概增25个点,过去年均GDP增13%,以后可能还能保持10%左右的增速。这样可能五年十年以后,也许有一年GDP也超过一万亿。

  第二,强化口岸和腹地的对接,重组内外连接的物流新优势。对四千家进出口企业,一万家航运副业企业通过市外对接,市内重组和二、三产业分设、建设投资。内外对接的跨国、跨省、跨市的营销物流的大集团。我认为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中国现在没有跨国集团,可能五年十年以后,会出现跨国大集团,乱世出英雄,金融危机确实是一个乱世,可能会培育出新的英雄,成就中国的跨国公司。内外对接,都市运输一体化运输物流大网络,在宁波建设集聚内外对接的商业集聚基地,大力发展口岸物流新优势。现在国务院已经批准调整和振兴物流规划,把宁波明确定位全国现代物流节点城市,我们应该把口岸城市发展为全国物流的节点城市。

  第三,强化转型提升,再创面对国内外市场生产的制造业新优势。首先要从面对外国生产转向国内外市场的生产,两个市场来生产,再创内外市场制造业新优势。块状制造、中小企业的民营经济的优势,原有的优势要通过面临国内外市场来进行生产,和面向外国市场进行修复、整合、提升。通过调结构、促转型、强提升,形成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的制造优势。其次,在宁波要大力发展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组装总部和品牌标准总部的经济。发展走出宁波发展宁波的制造加创造的新优势。刚才张部长在演讲中也说了,有的企业到这里投资就不让他走,宁波是鼓励他们走出去,确实我们制造成本在提升,只要总部留在宁波,其他都可以出去,而且鼓励他们跟我们战略合作的城市,到那里去发展。再次,大力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性生产服务业,再创技术性、知识型新优势。现在有大量的铸造和汽配企业,汽配都是跟国外大企业配套的,现在没有优势了,今年是下滑得最厉害,怎么办?再跟外国汽车配套,肯定不行了,必须要调整方向,能不能跟先进的装备制造业配套?来发展技术性、知识型的经济。

  第四,强化战略的合作,再创内外政府联合服务的新优势。对国内,我们宁波要把腹地城市和国家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服务工作做好。比如说宁波现在是华东地区海铁联运最具优势的一个城市,我们的港口是通铁路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和南昌、重庆、成都、武汉等内陆城市的海铁联运、海铁集装箱联运。把海铁联运做起来,就要跟南昌、武汉、重庆、成都这些城市加强合作,还要跟铁道部、商务部、海关、国检加强合作。在他那里如果说集装箱上去以后,他一检测,就等于是进入口岸,提高服务效率。推动海铁集装箱物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市场一体化和贸易的自由化。在外国的城市我们主要是抓好发展一批友好城市的战略合作,到外国去开展宁波周活动。去年我们搞了“新加坡宁波周”,现在新加坡的需要企业包括他们的政府部门非常看好宁波,纷纷来到宁波考察,希望合作和投资。我们希望跟他建立战略的合作,希望是五年、十年的。既有政府层面的,双向服务推进的合作关系。

  第五,强化改革创新,再创开放的政策体制机制等环境的新优势。比如说,要建设鼓励再创开放性经济政策体系。形成内外开放政府服务工作的推进新体系。原来开放办主要是对海外开放,国内开放这块不够,所以我们整合力量形成这样的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开放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基地和一流的平台,推动服务业内外开放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再创开放性经济的新的体制和机制。总之,要努力创造内外开放型的经济发展环境新优势。

  我想相信,虽然我们现在遇到了冬天的严寒考验,但是我们调整思路,把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建立起来,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走出下行的区间。迎来今后更长更有前景的发展空间。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蔡国华:城市开放与城市合作

  蔡国华(山东省烟台市副市长):尊敬的张主任,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对外开放的交流和体会。烟台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比邻渤海、宦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向望,面积是1.37万平方公里,651万人口。08年实现GDP3434亿元,同比增长13.6%。财政收入348亿,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作为对外开放最大受益者之一,烟台全面实施全面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对外开放,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的发展对外合作,也使我市出现了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发展最协调的一个好的势头和好的时机。

  下面跟各位介绍几个情况:

  一是关于我市对外开放基本情况。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来源和领域进一步拓宽,质量水平也明显提高。到08年底,我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1万亿,合同外资额是3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开业投产外资企业3300家。香港、韩国、日本、美国、台湾成为我市利用外资主要来源地。国际上著名的通用、大宇、三菱、本田等四十多家世界五百强和著名的跨国公司来烟台落户。我们引进到大宇造船这些龙头项目构筑起烟台市汽车、手机、电脑、造船四大产业集群的脊梁。08年全年注册外资16.7亿美元,实际到债外资10.6亿美元,分别增长7.2%和12%。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出口商品的结构、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全方位出口格局基本的形成,08年我国完成外贸进出口350.3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其中进口增长46%。出口增长46.5%,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总量22.2%。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有13家。出口产品的档次也不断的提升,机电产品成为我市第一出口商品,位列山东省第一位。高新技术产品占总额22.5%,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快速发展,合作领域由单纯的劳务发展到工程承包到海外投资,到08年底,累计对外工程承包。外派劳务人员6.9万人次,境外投资的企业和办事机构达到142。境外投资额达到两亿美元。我们这些项目直接抢占市场,为大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探索了很多路子。烟台一家公司中标成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拥有了相当于烟台三分之一土地面积的四五千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公司。标志着我国在境外有了国家级开发区,这个项目规划总投资15亿美金。

  第二关于金融危机以来,烟台市对外开放情况及下一步工作的想法。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经贸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从今年我市外经贸发展来看,主要面临五大挑战:一是外需下降,出口下行。全市出口下降的企业已经有1533家,占总数43%。去年10月份当月,全市进出口总额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今年一至四月份下降18%。二是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很多企业出口规模缩小,效益下降,利润空间压缩。有的订单不足,小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说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困难,甚至一些骨干企业也出现了减产、轮休的现象。三是国际资本流动乏力,外资的困难也加大。我们谈在欧美日韩项目70%受到制约。一批在建项目外商推进的速度明显放缓,有的甚至中止。四是境外合作难度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加,特别是欧美国家需求下降,使我们境外投资的企业经营受到困难。有些企业走出去,包括南山,到澳大利亚包括到俄罗斯这些并购项目,现在也受到了当地企业或者是其他各界的影响,现在也出现了延缓的趋势。五是我们自身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外资当中一、三产比重比较低,二产业多一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企业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受影响比较小的是食品,去年食品行业达到过一千亿。这一块影响相对少一些,但是机电产品影响相当的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的蔓延,外经贸工作、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做了,我们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一方面我们还要坚定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头脑冷静,不能盲目,要沉着应对。怎么样化解危机,还是要看自己。一个是要国际社会对这场金融危机是高度重视,纷纷采取了一系列降息、注应急措施,我相信这些措施肯定会有作用。二是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的措施,现在大家对市场的信心,包括股市和楼市最近有上升的趋势,最关键是大家的信心是有关系的。这离不开我们的政策。山东省也出台21条措施,搞了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和20几个具体的产业振兴细则,在逐步的实施。烟台市也制定了八大产业振兴规划,结合我们特色,推出我们的重点。争取三年后,我们工业销售收入超万亿。三是清醒的看到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地区之一,对外资来讲,进入中国是非常大的吸引力,对我们招商引资是非常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市场萎缩,不是没有市场。需求下降但不是没有需求,同时也谈到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工业产能既存在过剩也存在不足的问题,我们一些低端产品特别是普通装备制造业是存在一些产能过剩。但是一些高精端的产品,特殊行业的产品还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比如说生物领域、海洋工程等等这些方面我们的产能是不足的。四是为了应对危机,我市启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工业项目一年之内启动399个,其中十过亿元的项目有19个,过亿元项目有150个,我们也出台了扶持企业发展的减税减负政策,一年减少120项收费,为企业减少1.2个亿左右。

  第五,经过这么年的发展,我们奠定的一定的发展经济。通过这次金融危机,也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调整的好时机。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讲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危机中要捕捉商机,在逆境中进一步培育我们的竞争优势:一是突出国内发展与外国共同发展,内需外需并重。不能因为欧美市场不好而放弃开放,而轻视开放,二是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这次增长的过程把我们的产业进行升级,三是外贸外经协调发展,既注重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协调发展。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三大战略,为对外开放搭建新平台,这三大战略就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山东半岛集聚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胡锦涛总书记到山东考察时提出的要求,山东省高度重视,马上成立了规划领导小组,拿出初步的规划,初步设想全力推进烟台西岗区为龙头的港口建设,大力发展港口群、物流网的壮大。还有海洋支柱产业,培育打造海洋新兴产业,滨海旅游、造船、海洋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崛起。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成长,使海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下决心在909平方公里的海面上要拓出一片新天地。我们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海洋经济要突破两千亿,与陆域经济并翼起飞。在建设山东半岛产业集聚区方面,要发挥好科技引领,项目支撑,龙头带动和园区聚集的四大作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重点园区为依托,以北部沿海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支撑,以莱州为桥头堡,这个有希望晋升为国家战略。突出抓好五个一批项目:

  一是抓好一批在谈项目,手头上有51个在谈千万项目。我们有14个正在报批的项目;一批在建项目,我们有一批在建的项目争取早投资,早建成;要抓好一批增资项目;要抓好一批后备项目,我们要筛选好20个后备项目在近期在全球进行招商。围绕我市确定的汽车、手机、电脑、黄金、葡萄酒等特色,从我们的优势:核电、船舶、现代化工、新型冶金等新兴产业,逐步研究招商的重点和招商战略,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瞄准全国五百强,全世界五百强,高等院校。二是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推进烟台港港区,石化产业等二十个项目的推介。对外招商集中力量推介,力争年内有所突破。

  在服务外包、基金并购、股权投资、境外上市这些领域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三,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年年贸易的比重达到30%以上。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以提高自主创新为主。力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65%和35%。重点扩大电脑、手机、汽车零部件、船舶等出口规模,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基地。四,加强出口品牌的建设,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品牌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品牌来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我们有一个企业在意大利收购了四家品牌企业,一下子就进入了服装业尖端。五,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新型双向开放格局。具一般是调整对外投资结构,继续组织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重点推动俄罗斯木材、蒙古印尼铅锌矿、土地矿等项目。有些企业开始进驻,有的已经签订合同。顺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想办法促进。刹车盘、服装、玩具等逐步生产环节向境外互补性强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也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置加工项目和工业园区,促进南山等地产业的成熟度较高的企业到境外设立工厂。我们也鼓励支持企业抓住发达国家经济危机这个时机,鼓励有条件企业到海外有步骤的进行海外并购,海外参与。作为企业层面,作为地方政府,我们支持自己的企业,一是并购同行业当中研发中心,比如市船舶、核电、汽车,并购他的研发中心;二是并购知名品牌企业,三是并购参与在同行业当中具有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国际一流技术的企业。我们选择了一批目标,现在已经开展行动。

  二是扩大对外承包工程,三是促进劳务健康发展。

  五、全面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产业基地的发展优势高地。充分发挥烟台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利用好国家级生态园区的品牌和优势,在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辐射带动方面发挥更大8886的作用。

  进一步释放烟台出口加工区和区港联动的能量,加大保税港区的工作,加快建设,烟台高新区建设,重点承接海洋科技等方面的产业。

  六、创新发展环境,打造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开展服务外商的系列活动,在寒冬的时候外商更需要的是政府给他温暖和服务。建立企业一种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企业超强防范风险。研究出台特殊政策,围绕大项目、企业境外投资、境外并购等方面,出台政策,突破瓶颈制约,开辟美国和欧美的航运,突破远洋航运的制约。满足企业的要求。同时高度重视外商投资的工作,努力为外资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谢谢大家!

  邓中翰:自主创新与城市开放与合作

  邓中翰(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局主席):尊敬的张玉台主任,尊敬的毛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我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开放论坛,本来我所准备是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的,但是由于明天有一个突然的事情,所以今天提前做这样一个发言。感谢主委会的协调。企业的发展意志力不开城市的开放和发展,所以我想根据今天这个主题,结合中星微、中关村发展高科技这个角度来谈谈我对开放的论坛的想法。

  城市是人类生活企业运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我们每个人与城市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城市开放与合作可以有效的促进各种资源整合,增强凝聚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国民经济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发展。中星微电子是在北京中关村创建的,我讲三个方面来讨论一下与城市开放有关的:

  我们是1999年,当时要打造中国半导体产业,特意去美国寻找各方面的人才,他非常鼓励我们这些在美国留学青年人回国创业,创业的时候在国家信息产业部论证引导之后,在这个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下,我们在中关村成立了。可能大家记得98年、99年国内和纳斯达克、硅谷都形成了对高科技创业和自主创新的一股热潮,我回来以后有很多著名的企业家开始在北京落户,把自己的产业从外国来到国内。也有很多国内的创业者在北京开始创业,那是一个高潮时期。我们一开始拿到国家的钱就在想,这个钱能放在哪里,但一定要放在中关村,这里的大学资源、科研环境和创新环境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当时我们一个顾问,钱校长,他说中关村是中国未来硅谷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我在外国我只知道中关村有联想、方正这样的企业。就像硅谷一样知道有微软。所以我相信,一个城市的开放,所建立起来的这种名片,所吸引的国际投资也好,技术转移也好,还是人才的迁移也好都是非常关键。城市的开放在创业之初,从中关村对我们的吸引力而言就体现了这样一个重要性。当时也有很多企业,因为中关村没有那么多办公条件,很多大学、街道都是非常落后。我也看到很多企业注册在嘉里中心、国贸那一带,很多企业离开了中关村这个土壤,在很强金融环境的区域里面发展之后,又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当时我也找不到特别的地方,我特别选择在一个公司的地下仓库里面开始了创业,我就不想离开中关村这个区域,因为对我们来说,高科技创业离不开大学院校。所以尽管在仓库开始非常的困难,冬天的时候因为仓库没有很好的暖气,我们的员工都生冻疮,很多人感冒。虽然人不多,但是我跟大家说,如果我们回国创业过不了第一个的冬天,就不可能经历未来的创业。就迎不来春天、夏天、秋天。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要给国家领导看,我们国家给我们投资的每一分钱我们都很珍惜,另外我们回国创业不是要到嘉里中心,去给那些外国投资者看,而是真正要做一番事业。所以,这种文化秉承着中关村一种艰苦创业的文化。大家都知道联想也是从一个科学院的一个门市部一个小房间里创业出来的。城市的开放里面,也秉承着他古老的传统,如何结合传统来发展,也是我在自己创业经验总结中,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块。后来我知道有很多企业在内地创业,烧钱,做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纷纷的倒闭,没有经2000年之后的危机,很多公司都破产倒闭了。很多留学回国的创业者又回去了。所以我想,这也是我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与城市开放建设相关联的一个因素。

  第二个,我想讲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还是要集中他的优势,在广泛的推动乃至全球的事业,来关注这个城市的特色发展。这方面非常的重要。我讲第二个例子,索尼推广我们第一个“星光一号”产品的时候,相关部门跟他们约好跟他们见一个小时的面,能够将我们的技术展示给他们。进去以后,他们三位工程师和一位主管跟我们见了五分钟。我们讲了我们是来自中关村做芯片,特别是多媒体芯片,将来要索尼笔记本上上网可以看到对方,这种多媒体的应用。他们主管说,来自中关村的,中关村有自主知识产权吗?我们马上跟他解释,我们过去曾经在硅谷留学,在美国IBM公司工作过。他说中国的企业来这里如果想要学习多媒体的技术,我们索尼是数字多媒体鼻祖,从电视台摄像机到家里用的个人摄像设备、摄像机、数码相机都是他们发明,他们有上千项专利,上百中产品,可以去展览会看他们的产品。所以一个小时的见面五分钟就结束了,出门的时候我也跟大家说,我们会再回来的。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把自己芯片打入索尼的笔记本电脑。包括苹果、惠普、索尼、戴尔等等。并且我们芯片在全球占了60%,我们也申请了1600多项专利,将我们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在笔记本电脑市场成功之后,又讲我们芯片打如到手机、安全监控摄像等这些新型的使用领域。中关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星微电子取得的成就宣传,不但在国内宣传,在外国很多活动中广泛让我们参与。使得中关村也成为中国高科技在国外的一张名片,我想十年之后的今天,无论是像我们还是百度、新浪、搜狐这些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推动中国自主创新新型高科技企业的品牌的发展。十年之后,我相信再去推芯片,拿中关村企业的名片就是我们最好的名片。而且外国人的会认为这是未来世界的硅谷,未来世界最新技术的诞生地。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特的特色发展当中,要有这种开放的精神,可能开头是很艰难的,但是走出去,坚强的走出去,最后会吸引全球更多的注意,把未来的投资、技术以及人才的迁移与这个地区联系起来。

  这十年来,我们发展过程中,在中关村这样的发展,可以说我们感受到与城市发展一直是离不开的,我们知道今年国务院批准将中关村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宁波、威海等等这一系列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何将自己的特色打造好,以开放的胸怀把自己城市的特色展示给全人类。可能对我们国家总体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今天中星微电子已经在上海、深圳、南京、天津、香港等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并且在台湾、韩国、日本、以及美国都建立了国际子公司,并且建立了全球16个销售网点,从而将中关村这样一个品牌和中星微工程技术推向全球。

  下面我想结合国际金融危机下开放的政策谈两点想法:

  首先,我想讲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或者美国金融风暴所带来这一场危机,它的本质在美国和在中国表现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加减乘除来看这个问题,美国的金融风暴出现的问题是几家银行和一些企业。他总体的经济能力仍然是很强的,经过这一场风暴之后,他的软实力应该说在这个经验和教训之后是上升了。所以奥巴马救市方案也是用加减法一样,这个问题加起来怎么样用减法来处理好一个银行的问题,企业的问题。而这一场由美国金融风暴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来讲却是一个乘除法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结构调整这方面、自主创新上、核心实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国家出台政策一下子就是四万亿,除13亿,每个人就是三千块,对一个城市,平均15000的人均收入,和农村4500元的人均收入来讲,这三千块并不多。这么大力度的来推,是国家把我们所遇到的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和美国个别行业、个别企业出现的问题带来的经济危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像美国解决个别银行、企业,我们一下子是振兴十个行业的规划出台。这些方面都表明着,这一场危机对美国和中国而言是不同性质的,而且我们处理方法也是不一样,尽管我们听到都是数字和钱。但是做法是非常不一样的。在这之后,我们不仅要在短期内应对危机,更重要是长期能不能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升到更好更快的新水平,自主创新就非常重要的。我想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包括随着外贸出口的下滑、国内相关产业受到的影响,迫使企业做终端市场的调整,特别是针对自己的技术、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进行的调整,我想对我们来讲,长期是一个好的事情,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包括有些企业提出到外国收购、兼并技术和人才,包括我国提出的千万海外留学人才引进机会,短期内在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才方面能够快速的提升。而对我们这些企业而言,更重要是如何在危机的时候,与国家和整个民族共度时艰,把自主创新这个长期的任务在短期内加强解决,应该说在2000年的时候,如果我们以史为鉴,中星微电子也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创业,在各方面的诱惑下我们依然是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一点点打造、积累我们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金融危机对一个勇于创新、坚持创新的企业来讲,在长期来讲是更好的受益。我想结合今天的话题和明天的话题,谈谈自己几个小故事和几点感受,供大家参考。

  不对之处,请大家指点。

  谢谢各位!

  隆国强:中国在未来十几年能否快速可持续发展很重要因素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副部长):尊敬的张玉台主任,毛市长、曹主席,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并且向大家做汇报,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大家对未来开放战略调整有很多讨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新的形势,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准确判断内外形势,结合中国情况,调整中国开放战略,是决定中国在未来十几年能否可持续快速发展很重要的问题。

  我讲三方面:

  一对我国中国对外开放的回顾;

  第二是对当前面临的新的形势;

  最后是关于对外开放调整的方向。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被称之为中国奇迹,在这里面对外开放起到关键性作用,这里有很多数据就不一一说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利用外资大国。从一个出来产品的出口国变成了一个制成品出口大国,中国制造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标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有效的利用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利用了外需,加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开放有利于推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我们通过吸引外国的资源、技术、设备、管理,消除了制约我们工业化所谓的双缺口,就是资金和外汇的缺口。通过开放我们增加了就业,发挥了中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也保障了中国工业化所需要的海外资源,实际上就是弥补我们的发展的短版,还通过开放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的经济运行的效率。

  正是因为开放,使得中国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变成的一个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开放型经济,这一场危机之后,大家真正看到的,我们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在很多国际经济金融事物中,中国有了很多的发言权,我们也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发展得很好。这个法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特别是开放战略的正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开放的战略在过去二十几年里面,我们是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一个目标是以一口创汇为核心目标,是当时整个发展战略是出口导向和进口代替相结合,在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我们实行是进口替代部门,到现在也是这样。在劳动密集部门,我们出行了出口导向的战略,通过实行出口导向的战略,发挥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通过创汇引进整个工业化发展需要的资金、技术、资源等等。出口导向部门要实现出口创汇核心目标,主要是在两个领域采取政策。一个我们通俗的讲就是让别人来帮我们创汇,让谁来呢?就是实行了利用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93年以后,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外资长期都是有选择的,我们欢迎的是出口导向型外资,这就是90%左右的外资是布局在我们的沿海地区,我们沿海地区通过吸引这种出口导向型外资,成功地参与了全球分工体系,也加快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为了实现利用外资的政策,我们实行了经济特区的政策、各种开发区的政策和种种鼓励外资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另外一个主线就是增强我们本土企业的出口能力,就是自己来创汇,在过去几十年我们增强出口竞争力,我们实现了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政策,汇率政策在94年之前一直贬值,还有出口退税、外贸改革、出口补贴、出口奖励等等一系列政策。应该说这两个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会看到国际环境在变,我们发展战略也在变,所以我们开放战略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们现在准确的判断,危机国际环境是有难度,但是有一个基本判断,一是世界经济会阶段性放缓他的增长速度,美国不会再用超前消费来带动全球贸易、全球经济的发展。美国新型技术革命前景不明,新型经济体受外部拖累。再一个世界金融体系会有限的进行改造,更多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但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不会根本的动摇。

  再一个跨境投资,在危机来的时候,跨境投资会减少,但是一方面庞大的产能还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减速,竞争压力会更大,竞争压力带来的就是逼着这些跨国公司重新在全球布局。重新布局就是跨国产业的转移,进一步深化全球的分工,相应地会带来全球或者是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过去三十年,国际贸易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全球的跨国产业转移,背后是市场竞争的压力,逼着跨国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全球化动力来自于制度层面的贸易投资制度自由化、便利化,来自于生产的要求,竞争的压力,来自于IT技术带来的产业内部分工的模块化,也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运输技术,大幅降低了物流的成本,这些东西应该说都不会改变。所以说危机改变了一些东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二月份,中央政治局开会,总结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潮流,全球经济面临的调整和重组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个就是危机以后,我们对未来外部环境的一个新的总体的判断。

  那么在不断深化的全球分工过程中,我们说形成了一个所谓全球生产价值链,不同国家在这一条价值链上处在不同的地位,而中国现在目前为止总体来说,处在最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组装阶段。所以在全球分工中所获取的利益不如我们希望得那么多。另外,中国对外经济关系面临很多突出的问题,有些已经凸现出来了,比如说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带来的来自美欧更强的外国压力,要求你开放市场,要求你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也在持续的上升,中国是95年以来被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处在低端,使得我们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分工地位面临很多约束,从传统的贸易壁垒到新型的比如说知识产权的壁垒、技术性贸易的壁垒,还有一些技术封锁,还有受到我们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因素。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尽管我们这些年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我们依然会看到,未来挑战是十分严峻。在这一场危机中,我们要进一步看到,开放会带来风险,金融危机会在不同的经济体之间传染,那么这就意味着说,随着我们开放的扩大,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强防范金融危机,防范开放带来的风险的能力,这方面对我们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之间,是中国和平崛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处理以前没有面临的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那么怎么样处理好,怎么样为我们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我们未来更好的发展,是我们要应对的重大挑战。

  第三方面,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三十年我们说是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化,所以我们以出口创汇作为开放领域的核心目标,成功的实现这个任务,使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将近两万亿,从一个外汇短缺的国家变成一个外汇富裕的国家。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国内发展战略到了一个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家说要把转变发展方式,把过去粗放的低质量的发展方式,调整为一个靠技术创新、集约型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发展,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下,我们需要利用全球的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所以,结合这些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对外关系的变化,和中国发展战略的变化,那么中国的开放战略需要调整。新的开放战略我想一是要从以往的各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的开放战略变成两个核心目标,一个是对外,就是提升中国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处理好我们和外部关系,从而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在人类历史上有几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能够和平地处理好这些矛盾。两次世界大战都跟这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中国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恐怕是对中国人也是换世界人民智慧的挑战。

  第二是充分发挥全球资源,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新的战略下有几个重点,一个是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求中国在多边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双边关系能有一个全新的思路,能够真正贯彻互利共赢的理念,在全球组织里面,发挥一个更具影响力建设性的作用,我们还需要有更多手段,包括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对外合作等等,来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要提升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积极承接高端制造业的转移,扩大服务领域的发展。

  第三是充分发挥全球资源,促进我们自主创新。

  第四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外贸在经济的可持续性,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渠道等等,这场金融危机应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机遇。

  第二是实现外贸社会发展的社会可持续性,同时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继续保持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方面就是要实现外贸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引进技术,优化我们的出口结构来实现。

  第五方面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全球化是跨国公司的集聚,他的推动力和最大的受益者是跨国公司,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和配置资源。中国之所以是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是因为我们缺乏主导的跨国公司,培育跨国公司是整个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

  第六方面就是要优化我们的开放布局,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承担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重任,在东部欠发达地区要着力发展工作和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在内陆地区要积极的加大开放承接市场寻求性的投资,加速经济的发展。

  第七个方面就是要保障海外资源安全、稳定的供给。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开放型经济的管理水平来有效的应对完善风险防范的机制,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那么在今天这个单元要讨论的特殊经济区,在前三十年中国的开放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大家可以随便看一下,每个城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平台就是本地的,或者叫开发区或者是高新区,就是这些特殊经济区。那么,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这些特殊经济区的发展,可能需要实现四个转变:一个是从原来出口导向转向创新导向;第二是依靠优惠政策转向优化环境;我们的投资硬环境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在宁波这种地区,投资硬环境可以跟发达经济体相比,但是在投资的软环境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和很多做得好的地区相比有很大欠缺;第四方面就是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从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从打造产业集群来适当地做选择。最后一个就是不同的地区之间,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从恶性竞争转变为良性的互动。

  谢谢大家!

  张燕生:对外开放城市的区域整合和提升方向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尊敬的张玉台主任,尊敬的毛市长,曹理事长,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很高兴有机会就目前对外开放的区域整合和提升方向发表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意见。

  第一个问题,向讲一下基本情况,大家知道,从开放区域的发展来讲,我们最早是由五个经济特区,88年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立我们建设了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0年我们建设了上海浦东,同时90年六月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以后,全国一共设立了15个保税区,现在转型为61个出口加工区。并且从05年开始,我们还进行了天津开发区区域的发展和试点。三十年,从开发区的角度来,也就是五个经济特区都取得了高速的经济发展。这个地方就给了出五个经济特区的数据,我们会发现五个特区增长的业绩最显著是深圳。(播放PPT)从基本的数据来看就可以看到取得明显的增长业绩,我们会发现,从最初的特区一直到后来形成的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我们会发现出现了很多明星城市。在这个地方我们会发现这些明星城市,从深圳的角度来讲,也就出现了一批国内不太多见创新型城市,涌现了一批像华为、中信通讯等这些创新型企业。前段时间在深圳做了一次演讲,我惊奇的发现,一所理工大学有三千多毕业生,在那里建了一大批科技型小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会发现从三十年的开放,尤其是从经济特区一直到现在各种形式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在技术的创新在经济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来讲,从开放的区域中,其中一个亮点也是说综合保税区及。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这些目前成为国内无论是市场化还是开放程度都是走在前面的。在明星城市——宁波,应该在开放区域方面在国内也是走在前面的。包括宁波的梅山保税港区以及所形成的整个出口加工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形成的支撑宁波发展的各个特殊的区域。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发展。这是08年贸易顺差的结构,08年对外贸易总顺差2970亿美金;加工贸易顺差2968亿美金。对我们来讲,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从对外贸易差额来看,加工贸易的顺差等于或者大于总顺差。而对加工贸易这种贸易方式,我个人来讲,是中国低成本劳动力和国际资本有效结合的一种方式。因此,这种加工贸易发展以及贸易顺差的产生和来源,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我们的开发区实现。并且我们会发现,从08年我们的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来看,三架马车中,国企、外企、民企。民企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内生性的增长因素,在过去这么多年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而且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我们会发现,表现最卓越的,努力程度最高是民营企业。也就是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民营企业在经历危机的考验方面,应该讲是表现得最为显著。而且我们会发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引资大国,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会发现实际上从中国来讲,一个方面引资在全球是发展中国家连续十多年的第一大国,美国金融危机这种打击,我们招商引资工作对我们经济发展仍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这一条曲线我们会发现,也就是说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有两方面,通过这个曲线我们会发现,对欧美的出口实际上,我们的调整是早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目前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实际上是两方面,07年年底到08年中期我们的调整主要是国内政策调整;从08年9月份开始,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方面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工作对三十年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调整时期。

  那么调整期也就是我要讲第三个问题,就是下一步我们调整的方向。目前调整有三个长期性的因素,影响到对外开放,也包括开放区域下一步的发展。这三个因素第一是我个人预计2010年到2025年,中国低成本的优势将发生很大变化。我估计2025年未来15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现在还有1.2亿剩余劳动力,可能需要15年才能把他们转移出来。15年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或者是便宜的劳动力、低成本的劳动力基本上转移完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加工贸易和以加工贸易为基础的招商引资体系会不会出现重大的结构性调整。我们知道,印尼现在人均GDP大致上是我们三分之一,印度青年劳动力是我们的一倍。如果印度在未来15年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他们的招商引资的环境和贸易投资便利条件,那么加工贸易这种贸易方式会不会转移到那边去?会不会转移到周边其他地区去?如果转移了,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就是说加工贸易的顺差基结束的话。我们贸易还会不会有这么大顺差?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来讲,未来15年是加工贸易和以加工贸易为基础的招商引资体系的过渡和调整时期,只有15年。那么15年以后,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了,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提升和投资。

  第二个长期性因素,未来15年,2010年到2025年,过去三十年依靠进口设备、依靠招商引资、依靠购买外国技术特许权的方式,模仿和干中学的模式,将转向为自主创新驱动的模式过渡。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企业基本上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的环境基本上不支撑自主创新。那么未来15年作为过渡期,能不能完成这项重大调整,对我们未来得发展来讲我认为是一个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个因素,也就是毛市长讲的60+40,也就是前30年一切为了出口,一切为了招商引资的外向型模式,将向经济国际化过渡。在未来15年能不能完成人才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产业的国际化、产品的国际化。能不能完成这个过渡,我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下一步我们的开放区域转型发展,一是从外向型的模式,通过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这么一个过渡,向经济国际化战略调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方向。包括人才全球化或者是人才的国际化,也包括刚才讲的产品链或者是产业增值链,它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整个链条的国际化,最重要因素取决于人才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提升。而大家知道,人力资本尤其是全球性的高端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后的城市。像宁波、深圳、天津等许多大城市,我们城市功能下一步的国际化和下一步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发展。我记得当年我来宁波调研和讨论的时候,当时宁波只有37个博士,没有一个院士。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应该说宁波在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吸收全球顶尖人才,就像朋友们讲的,能不能把宁波打造成浙江的华尔街,长三角的华尔街,中国的华尔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功能下一步的变化。无论是信息、宜居、绿色,还是人才等各个方面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个,就是要更新发展的思维。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道提了三个创新型思维:其中有一个创新思维也就是人才有一个特性,就是人才是喜欢扎堆的,也就是集聚。有人才的地方越有人才,没有人才的地方人才越不会去。因此怎么能够打造一个人才高地。第二就是地方不在大,集聚就行。到目前为止,全球的趋势仍然是集中,因此城市功能怎么样把核心区打造成城市中最耀眼的亮点我认为这是下一步的重点。也包括我最近在日本进行的调研,到今天还会发现,日本三大城市带,也就是东京、京都和大阪。因此怎么样进一步增加集聚效果。

  第三,运输和通讯科技革命会增加本地化和国际化的关系。怎么样打造处理好本地化和国际化的关系,我觉得对一个城市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创新,自主创新。我们的研究表明,目前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很弱,目前支撑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存在着很多的瓶颈,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中发现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研发创新投入。全国研发创新产出,也就是发明专利有将近四分之一是集中在一家企业,也就是华为。这样一来,怎么样能够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怎么能够创造自主创新的环境?怎么样能够从的角度来讲,共同的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很好地解决。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为生产中间增值的生产服务型,提升高生活品质的消费型服务业,和政府最应该做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比如说教育、卫生这种知识型服务业,这些是我们下一步开放区域整合提升的基础。目前我们会发现,在宁波、上海、南京、深圳、广州,在越来越都会,也就是省会城市我们会发现,谈得最多是总部经济以及总部经济相关的功能性分支,比如说研发中心、培训中心、采购中心、物流和配送中心等等。那么这些中心都对我们下一步城市功能,对下一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谢谢大家!

  董洪运:欠发达地区的压力和选择

  董洪运(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本来没有准备发言,所以也没有准备。我去忻州担任书记是59天,正在渐入情况。一开始说参加这个会议,我是来学习的,所以没有准备发言,我准备的题目是“欠发达地区的压力和选择”。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忻州市的市情特征。忻州市在山西省东北部,可能忻州大家不知道,可能说五台山大家都知道,就在忻州境内。我们一共有310万人口,有14个县市区。忻州市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地区之一,按照新的贫困人口标准1196元,截至去年年底还有七十万贫困人口。到去年年底GDP是311.2亿元,财政总收入72亿,一般预算收入也只有30个亿。

  第二个特征,革命老区。忻州有很多彭德怀、毛泽东、邓小平等等一大批革命老同志都在这里活动过,抗战中有几十万人参加了革命,牺牲了13650人。

  第三是资源丰富区,地上地下都有宝贵的资源,野生资源非常的丰富,有两百多种植物,两百多种鸟类,兽类36种,野生资源有四百多种,其中中药材有300多种,蕴藏量比较大是煤炭、铁矿石、金矿、钼

  矿等等,许多矿藏多具有开采的价值。

  第四是旅游热区。我们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四个,国家级资源保护区一个。五台山申遗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08年接待国内游客810万,接待海外游客11万人,外汇收入35041美元。

  第五个特征是文化大区,忻州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这里同时也有草原游牧文化和汉文化的交融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曾经出现过元曲四大家等等、杨家将等等有名的人物及故事。民间文化非常的丰富。

  第六个特征是发展新区,虽然总量很小,但是这几年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现在我们正在抓的两百个重点项目投资一千多个亿,正在推进之中,许多大集团、大项目也正在纷纷进入忻州境内,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个问题我们面临六大压力:

  第一发展不足,总量偏小,人均偏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压力。

  第二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粗放采掘业比重达,这是我们面临结构性问题。

  第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亟待提高。

  第四发展动力、活力不足,支撑条件不够,人才机构等条件匮乏。

  第五在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导致50%企业减产,半停产,带来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的阀门出口产业80%处于停产和半停产。

  第六农民工返乡,学生就业以及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六方面的压力对我们来说是很大,可以说是六座小山。

  第三个问题,我们的选择:

  第一、开放引进开放拉长,多元做大,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开放,开放对我们欠发达地区来讲更重要。既要大力做对外开放同时要大力做好对内开放,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起使用,通过开放的手段,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人才,引进理念,引进机构。总之,通过开放的办法,引进我们发展过程中所缺少一切要素。开发拉长就是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把地下资源挖掘出现,实现产业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多元做大就是把当前只有五个支柱产业比较单一,在这种矛盾下,我们正在重新培育新的五个支柱产业,走出一条多元做大,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道路。

  选择之二: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应用金融资本手段,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些区域里面投资严重不足,强度太弱,使这些区域实现快速发展和出口的矛盾。现在要加大投资,依靠传统的模式,显然是不行。所以我们要创新金融工具,实现投融资多元化,打造更多平台,实现重新融资,在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推动跨越式发展。

  第三的选择优化布局,调整结构,集聚要素,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园区化发展的路子。我们准备把新培育的产业通过园区的方式把他集聚起来。

  选择之四,抓住文化产业反周期的特征。走出一条具有文化特色的产业的路子,提升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把悠久灿烂的文化做成产业,把文化产业的属性扩大。既是转型调结构的需要,又是一种绿色GDP。

  通过走出这样四条路子的选择,我们努力把忻州市建设成为一个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谢谢大家!

  曹秀荣:天津滨海新区整合提升文化产业

  曹秀荣(天津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尊敬的主办方,张玉台主任,尊敬的毛市长,还有尊敬的各位嘉宾,我是从天津来的。今天我来参加这个会议我想说说为什么要来参加,天津市对参加这个会非常的重视,我们一行来了五个人,因为天津市自己也有好几论坛在举行,有一些中央领导同志也在那里,所以领导同志委托我来参加,一来表达学习的愿望,二是跟大家交流的迫切的心情。

  这次会议是国发中心,国家发展中心应该说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发展,特别是把滨海新区由地方的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天津港保税港区的建设,替我们说了很多话。另外一个主办方就是浙江省,再加上这个会议题目非常的好,而且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当然属于开放的区域,这个开放的区域怎么样跟别人合作,怎么样整合提升自己,这都是我们当前遇到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天津人就和北方所有人一样,当然别人比我们强,我们更差一点,就是比较保守。过去大家都说我们是醒得早,起得晚,就是胆小。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在一个大的城市和港口之间有一片滩涂,这是天津最大的优势,可是天津听完以后拉倒,没有当一回事。就说你们可以贷一百亿的贷款,外国想通过他们来给天津,给钱人都不怕你还不了,你还怕什么呢?这样说了以后,我们只贷了十亿的贷款,就这样慢慢滚动的发展。现在想想是一个很傻的事情。干部之间调整,新国(音译)书记到了以后,对我们有很大帮助,讲了很多“借鸡生蛋,借船出海,无中生有”这样的话。这些话是不好的话,但解释起来是非常的好。所以我们是带着这样的愿望来这里学习的,但是我想大家今天都开了一整天的会,时间也到了这个时候,大家肯定很疲劳,很困倦。我就不念这个稿子,我就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滨海新区最主要一个观点就是,现在正处于要整合和提升的关键时期,滨海新区大家都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大家不知道在滨海新区这个区域里面,不同于浦东。浦东当时是做加法,往里面加内容。天津目前滨海新区要做减法,难就难在这。所以天津从06年国家专门下了一个文件,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若干意见,把天津定位于综合改革配套的实验区域,但是没有再给天津任何减免税政策,只是给了一年十个亿建设资金,连续给十年,同时给了一个政策可以先试先施。其实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滨海新区有八个功能区全部都是正局级的单位,还有三个完整地市级的单位。干部之间自己都互相竞争了,自己都恶性竞争了。再说谁领导谁呀?现在我们急于做的,也是很多领导指出的,就是率先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样中央给我们派过来一个副书记,他做了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又兼这个核心区的书记,慢慢把这些都并在一起,首先要消化这么多干部,十来个、二十来个局级干部,不然的话,管理体制永远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整合和提升。

  再有滨海新区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天津是一个工业重镇,是制造业、生产制造研发转化中心,定位当时是这样定的,当我们往中央报的时候,要写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时候,八个功能区都是功能制造,顶多是有高科技制造研发。但主要是生产制造。当政协在调研这个问题的时候,本来调研写这个国家发展战略观是全国政协贾庆林等等领导帮我们很大的忙。这样温总理才批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当时急于报,有什么算什么,有什么就报什么,报了八个功能区全部是制造业。写进去以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调研的这个地方一点文化都没有,这就是一头沉,我本身是天津大学的,我是学理工的,我本身也是没有文化,正在学文化。滨海新区没有人调查,你去调查文化,根本没有人分管,就没有这个部门。我们就跟领导建议,建议很快得到批示,说08年09年工作要点里面,特别给国家报的,国家要天津要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你不能光实验加工、制造,应该是全面,包括生态等,因为天津是提了三个定位。包括宜居、生态、环境是全面发展的一个实验区。那么,就必须是要有文化的。而且很明显,天津的差距在哪里?制造业是特别的强,而且一路领先,这跟别人的省市来比都是最前面的,但是比第三产业,完了,一下子就滑下来了。跟别的区、跟别的省,特别是开放地区差距特别的大,我们服务业一直都没有上过,才三十几。我们指出这个问题,如果现代服务业占不到75、80以上就别想成为经济中心,说也是白说,根本不可能。我听他们讲课,在制造过程中,从创意制造再卖出去,制造走是占很小。因此我们提出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组长就是黄金国同志(音译)这样在滨海新区里面增加了大量服务业,八个功能去现在调整为九个甚至是十个服务区,这样就增加出休闲度假旅游,金融商贸,CBD这样的区域就开始增加了。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我觉得文化产业应该属于现代服务业这个范畴。我们现在就提出一个口号,一个核心区,2270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应该是很大的,是法律通过的面积。这里面还有155海岸线。天津还有一条海贯穿全市,70多公里长,有一半都在滨海新区里面。它还有1214平方公里的没有开发的,可利用的可建设开发的用地,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很多人比我们好得多,就是因为我们落后,就剩下的地很多,变成了后发先致了。这样有很多比较大的项目就到这里注册发展了。所以天津给我们政策,在土地使用权上就说,不要因为没有用地指标而使任何一个项目落不了地,张高丽说再好的项目到别的地方去落不了地,但是天津就可以落。天津正在做的像产权交易、贵金属交易、污染指标的交易,这些是最新的交易是和美国合资做的。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科技成果转化,其实这是属于知识产权的交易,另外我们现在要把它加起来,就是文物艺术品交易,还有版权授权交易。最新政协提出一个建议,现在正在研究之中,可能这两天国土资源部会去天津。就是农民宅基地和他承包耕种的土地,农民贷款没有任何抵押,所以老是出卖廉价劳动力,所以我们想买一个这样一个交易中心,交易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耕地的使用权,在网上或者是现场进行交易。反正是先行先试嘛!包括黄金,我们也在做。在我们滨海新区是我们经过努力,大家刚才发言张所长也问,你整合的方向是什么?你前进的方向是什么?你往哪里提升?我想说这个问题,我们正在做什么样的提升呢,就是把天津这样一个纯制造业的地方,把滨海新区提升为依靠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这两个翅膀,这两翼。过去是一个翅膀飞,另外一个翅膀没有,文化创意是一翼,科技创新是一翼,这样带动传统的产业增值发展,使它有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增加它的竞争力,增加它的科技含量,包括他的文化含量等等。天津市的目标要把天津市建成独具魅力,富有活力文化强市,不甘心制造的重镇。这个国家非常的支持我们,文化部对我们这个定位还要高,要在天津滨海新区里面,把原来的八个工业功能区,现在又增加了中新生态城,在这个生态城里不让有工业就是现代服务业,也变成文化产业的带子。国家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天津滨海去配套改革方案,方案里有一句话:“要建设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示范区,整合、开发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示范区”。

  我理解为什么是这样,不是说天津这方面不好,而是说天津这方面很差,唯一天津的优势是有地,可以做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示范区。打造新型文化创意,我理解应该是高科技支撑,现代金融执政支撑,文化产品是新的投资方向,是新的金融产品,被大家投资,被大家所注目。我想这个新区的打造,这是我们正在考虑的怎么样提升,怎么样整合。

  所以这个会对我们至关重要。今年下半年我们要召开一个经济社会理事会和中国友协、外交部联合会召开一个会,给我们以战略支持,就是国际友好城市的论坛,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所以很多外事部门也很支持。中国友好城市的城市,对外县级以上一共有三百个城市有友好城市,这个会呢,我们邀请外国的友城,国家也建议我们请国内有友城的城市来参加,这个会怎么办,我们就来学学这个会是怎么办的。这里写到城市怎么样开放,怎么样合作,和我们的题目是一致的,中心城区在区域发展中作用和地位,这是这么一个主题,我也邀请各个城市来的代表,能够去参加我们这个会。

  今天这个会确实应该说使我们也受益匪浅,所以我就想借这个机会,谈这么一个观点,提升、整合开放区域,一定别忘了,文化创意,就是文化创业和科技创新,两个翅膀一起振动,这样我们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飞得长。谢谢。

  马诗经:开放区域的整合提升

  马诗经(上海浦东新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尊敬的张主任、毛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参加这个论坛,觉得收获特别的大,各位专家领导的思路、观点和做法对新浦东的新发展特别具有指导意义,为什么说新浦东,新发展,因为浦东现在面临两大背景,一个是国务院关于推进两个中心的文件,明确要建设以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匹配国际金融中心,要建设配送国际航运资源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一个机遇;第二个机遇是两区合并的机遇,就是浦东区和南汇区合并这么一个大机遇,合并以后,我们的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大概占全上海市五分之一,常住人口达到430万口,占全上海22.8%,经济总量大约是3700亿元,占全市26.8%。这个要求就是合并以后,新的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区。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先不说,我们的发展势头跟滨海等各个地方的差距,因为我们今年一季度只增长三点几,滨海是22%,我们仅仅就这两个机遇来说,我们也感到很大的压力,就是机遇太大、太多,怕做不好,抓不住。比如,建设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它的突破口、抓手在哪里?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因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很多是中央决策的,地方能做什么?这也是我们很难把握的,当然我们说要做市场,做环境,要先行先试。上午各位专家讲到,国际贸易结算、A股国际化、债券市场国际化,这非常好,有利于金融中心建设。但是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就是要把环境做好。再比如说管理体制怎么样弄?滨海的领导也讲了,实际上浦东也很难也很困惑。合并以后,我们是人口最多的区,滨海的面积是我们的两倍。我们340万常住人口,中央要求管理体制扁平化,这也是一个很大难题。作为一个区,区下面不能设区,管理体制怎么弄,这也是很难把握的。再比如功能和产业怎么样配置,原来南汇区种黄瓜、水稻。合并之后还是种黄瓜、水稻。这个功能产业怎么样配置,但是功能产业的配置跟管理体制又紧密相关,我们有海港、空港、深水港…光这个管理机构就有六个,这个特殊区域怎么样整合,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些难题。当然上午很多专家思想观点对我们启发很大。

  参加这个会议,我个人觉得有三点体会:

  第一、不管困难再大,还是要在努力抓住国内发展机遇的同时,努力抓好国际机遇。比如专家讲到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对我们就有很启发,我们感觉到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央会出台这么推进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实际上还是表明了中央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金融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以经济实力人民币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中心,配置国际资源的航运中心,这是一个体会。

  第二,要从金融先行提升到金融指挥产业。要从金融资本以土地资本的融合,提升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科技资本、人力资本的融合,要把金融和贸易、航运、自主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体会自主创新很大一个核心问题,是在金融配套怎么样发挥资本的动力。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第三,要从信息技术经济开始拓展,使用新能源的成本非常高,专家估计,只有石油价到两百美元一桶才会用新能源,这是一个方向,我们也是加大探索的力度。

  总的来说,浦东开发开放一直得到国家和部委全力支持,也是各类企业投资发展的结果。在新的格局下,推进浦东开发开放,我们要继续学习兄弟城市和地区的经验,努力为各类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作为开发区我们小承担起先行先试的使命,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经验。

  谢谢大家!

  孙国伟: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

  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孙国伟:提到新加坡这是一个很小的岛国,没有淡水也没有石油,但是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在整个发展中,工业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工业发展的一些经验。

  我的介绍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业化的历程。新加坡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的风貌,从建国出1965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发展,才有今天的成就,新加坡的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到2008年新加坡总人口484万,创造了国内生产总之1790亿美元的水平,人均达到36390美元,去年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变成负数,但是新加坡已经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经济体,从建国开始,工业化比例不断增长,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到25%之间。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历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各个阶段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从建国初期的六十年代为了创造就业机会,主要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力求最大限度的解决就业,实行全民就业。到七十年代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如电子业和造船业等等。同时也开发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和厂房。到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政府开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型,到了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比如市化工产品、芯片、生物医药产业。从九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增长政府投下巨资支持研发以及创新。新加坡工业发展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工业不断提升的过程,推动工业主要的部门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贸工部下面有四件法定机构,其中包括国家科技研究所、国家企业发展局,经济发展局、裕廊集团、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我们裕廊集团主要角色在参加新加坡总体规划、配合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国家长远工业发展计划,土地需求以及分配。我们也负责新加坡所有工业园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

  成立四十多年来,裕廊集团在新加坡已经开发了45个工业园区,六千六百公顷的工业地产,以及为七千多家跨国与国内企业建设了工业厂房以及450万平方公里的标准厂房。

  裕廊集团下面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包括裕廊港、裕廊国际、腾飞。也参与了很多开发和建设,在中国早期我们参与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到目前在中国有六十多个城市参与了三百多个项目。

  第二部分主要是讲新加坡工业化的主要经验。

  新加坡工业化成功是吸取了教训不断提升的结果。在四十多年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缺乏、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理念就是通过有限资源来实现无限创造。具体有七大对策:因为新加坡土地稀少,没有土地就无法发展工业,所以土地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对策一:有效的征用土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我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增加土地的供给,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为了更好的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工业,新加坡政府给予裕廊集团强制征用土地的权利,在规划中被确定征用的土地业主是无权反对,只可对赔偿的款额提出上诉。九十年代是有选择性回购一些比较低附加值的土地,作为以后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预留足够的空间。

  对策二:创造更多的土地和发展空间,一方面通过填海造地,规划成东部和西部不同的工业园区,我们填海计划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开始。另一方面我们还通过建设堆叠式厂房向空中拓展,建设地下储油库,创造更多的空间。虽然这些造价比较高,但是相对于土地价格还是值得。再一个现代建筑强调多功能,垂直整合,我们裕廊开发的维一科技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策三:通过土地集约化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对长期工业用地的需求和供给评估,使得集约后的土地需求和供给更加的平衡。同时也明确了远期重点发展的战略,在新加坡做分析的时候,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我们重点发展的工业主要是劳动生产力和土地生产力都比较高的一些产业。

  对策四:打造世界一流的工业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新生水厂、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等,其中重点是大力建设港口、机场这些交通设施。

  对策五:打造产业空间载体,也就是工业园区。与单独的工业开发相比,制订整体规划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序平衡,提升土地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对远期产业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新加坡我们工业园的开发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实现土地最高利用价值,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综合、全面、可操作的规划,并且严格执行这个规划,这点是新加坡比较成功的一面。

  除了强调硬件方面的打造,新加坡也注重软件设施。

  对策六:制订完善的产业政策,是以亲商为原则,提供简单快捷透明的服务;第一是政策,第二是产品,包括工业用地和厂房、设施;第三是价格,也就是产品要有物有所值,第四是程序,强调一站式快捷服务。

  对策七:普通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增加投入以及教育体制及结构的改革,普及提高教育水平,为工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具体的做法是政府常常和企业家一起探讨人才的需求,在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特别是发展的初期,培养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比较多,科学家比较少。因为当时科学家是不容易找到工作的,结果到2000年我们发展科技的时候,会发现新加坡缺少科研方面的人才,结果就不得不从外面大量的引进人才,所以现在政府在教育方面比较重视科研方面的投入。第三个部分工业化的载体和平台。工业园区是新加坡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在新加坡主要的工业园区遍布了大部分的地区,主要是裕廊集团开发的,比如裕廊工业区、裕廊化工岛、裕廊港和科学园等等。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基本过程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业研究和战略定位;通过定位和研究,明确园区发展的方向;第二是空间规划,配套设施,协调城市环境;第三阶段是具体的建筑设计,设计是要严格依照空间规划来进行开发和建设的;第四阶段是开发完毕以后,进行园区的管理。目前裕廊在中国主要是前三部分的工作,但是我们在中东和其他地区这四阶段的工作都会做。

  工业化的历程中的,为了配合不同的阶段发展策略,工业园区的发展也会有所侧重。在早期我们迅速实现,工业化,使企业尽早投产,我们以建造一般的工业园区地产为主,为了配合工业的提升,以及专业工业园区和提高高科技产业园为主,目前以发展科技型产业为主,重点是发展科技型产业园区。还有一个商务高科技园区,另外一种是专业化工园区。裕廊岛是一个比较典型专业化工业园区,由四个小岛通过填海完成的。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因为裕廊岛是很多去新加坡参观的人都必去的地方,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和化学品中心,因为新加坡本身不产石油,但是目前石化产业却占整个工业的三分之一。

  最后就是知识城,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新加坡目前正在向知识型产业发展,纬一科技城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代表,他的理念就是集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为一体,根据知识型产业为特点,以研发为主题,人的需求为想到,打造开放型的环境和高质量的设施。

  最后我总结一下:刚才讲的都是新加坡工业发展经验,但是不同的国家国情不一样,资源不一样,所以重点也会不一样,不过我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第一:战略性产业发展要由正确来主导;

  第二:产业发展中战略规划必须先行;

  第三:工业园区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平台;

  第四:工业园区规划和设计要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五:工业园区的发展要严格执行规划方针。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以上新加坡工业园区的经验对大家有所借鉴。

  谢谢大家!

  梁平:开放区域的整合提升美国西密西成功案例解析

  美国西密西根合作联盟执行董事梁平:尊敬的领导,主席,大家好!快要结束了,希望很快地把我们西密西根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共享一下。

  我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来参加这个盛会,所以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大家都知道,现在因为全球的财经危机在美国造成了很大很大的困难。

  在西密西根,美国经济情况不好,失业率最高是美国西密西根,为什么今天要把这个经验讲一下,是因为我非常爱中国,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是希望把西密西根学到一些经验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如果我今天讲的什么你都不记得,但我希望你记住一点,很多领导已经提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太单一化,大家都知道西密西根最重要的工业是什么?我问了很多人对西密西根有什么印象,很多人都讲到底特律。它在西密西根的东边,我是来来自西边。为什么底特律有这么多问题,在全美国的失业率达到11.9%,现在在美国汽车工业有三个公司,第一个是通用公司,第二是福特,还有克莱斯勒。

  很多领导都提到每一个地区都有战略,我也很高兴大家都注意到这一点,多元化。除了我将多元化之外,我还要讲一下多元化的情况,最重要是什么?私人的企业,成功之后跟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尤其是地区政府,像中国我们来比较的话,无论是天津市或者是宁波或者是上海,各个公共部门都有一个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个合作的关系是很长期性的合作关系,为什么我要提到私人企业,成功的私人企业在西密西根有一些例子我跟大家讲一下,这个地方我们回顾一下,西密西根,我把它叫做是美国的心脏。这个地方过渡于依赖汽车工业,所以造成危机的打击他承受不了,整个制造业已经在转型的时候,大家也知道,听说通用汽车公司破产,为什么在管理层并没有预期制造业的转型,并没有去早期做一些准备。所以造成他今天吃苦的情况。我跟大家讲一下他的弱点是这些地方。

  在西密西根有什么不同点?西密西根非常注重研发、创新。我这里有一些数据。

  这些数据在稿子里面都可以看到。知识经济需要这些排名都是非常顶尖的,在西密西根因为我刚才讲他的那些顶尖的研发和创新,所以他的经济基础除了所谓的汽车业以外,有那么多企业,我这里就不一一讲了,但是我讲一些现在比较注重的,大家可能知道,在全世界第一办公家家具的领先者,前三家都是在西密西根。因为汽车工业我们那个地方有很多零配件,所以有很多精密制造业,这些精密制造业并不完全做汽车行业。他也在转型想跟其他行业配套。所谓的先进的制造业可以应用到航空方面。我刚才说研发很重要,生命科学是西密西根很注重的,这是早期研发、投资,所以我讲私人企业成功以后,像安利公司在我们那里贡献非常多,还有辉瑞制药公司,还有做早餐麦片的公司(嘉乐市公司)。还有做洗衣机的(惠尔普公司),这些公司做成功以后就开始做创业基金。如果你没有听说别的,我就希望大家记得,一个地方经济的成长,长期的成长必须要有成功的企业来贡献他当地的社区急需的经济发展,政府也要跟他们合作,想怎么样创新,我们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大家今天在讲策略,我是亲身体验,所以我是非常的赞同,在这里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刚才说过了,怎么样做策略?你要经济成长一定要做长期的策划。一般来说我们那有一种机构,这个机构是非营利性的,是由私人机构捐款和政府给的补助金,到各个国家去介绍我们那个地区产点。邀请各个国家的企业到我们那去投资。为什么呢?他是希望制造很多就业机会,然后也鼓励一些创新。也希望能够发展一些新型的行业,像生物科学,现在有很多中国科学家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以后,常常会被引到我们那里做癌症的研究或者是药物的发展。我现在就是要跟讲,我们在那个地方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我在文件里有提到两个例子。你们可以看一下他们有很多成绩,就不一一讲了。另外一个地方是密西根的西南角,有一个西密西根大学,这个地区有几个很特别的方式,第一,这个地方我们叫做社区资本主义。这是现在已经得到全美国的认可,所谓社区资本主义,其实这个名称我刚才听到很多领导在讲,他们的想法,将来怎么去做,很类似。他为什么会成功,是有私人企业捐了很多钱,辉瑞制药公司捐了很多钱他要把总部移到纽约去。有很多科学家喜欢住在西密西根,因为哪里有很多湖,很多水,那里很适合度假。所以他们就不愿意跟着这个公司到纽约,当地的方式就是这样,如果你这个公司总部要搬家,没有关系,你只要捐一笔钱出来,这样做成创业基金,还有叫天使基金。新加坡他们也介绍了,他们有经验做工业区。在西密西根西南角这个地方,他们想,我们以前是做很小的企业,因为手工做吉他。还有计程车,不是很了不起的企业,因为那些企业慢慢下滑了,没有竞争力,它就做成了纸业。结果纸业没有了,森林了没有了,做不了了。结果他们说做制药,结果(辉瑞)说我们要搬家。所以他们就说,我们要想办法,我们有很多科学家,我们要帮他创业,所以他们现在就做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比制药业广泛很多。我为什么要讲?因为这个社区性的资本主义,它有这个基金来提供给这些科学家,鼓励你说,你以前是帮大公司做事的,因为他们可能有一些专利,就说你出来创业,无论是做服务业,或者是做制药,或者是研发,我们政府跟我们的大学,都来协助你们。另外,还有一家私人企业,他们匿名捐了很大一笔钱,刚才的领导说了,教育非常的重要,培训非常的重要,所以这个地区他把这笔钱捐出来,任何人在那个地方把大学读完。如果你愿意得到大学文凭的话,我们就付你这个奖学金,任何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承诺。从各个方面来讲,他的成绩已经有很好进展。有他们所谓的工业区。他们的策略讲到我们要做生命科学,所以他们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我去看了这个研发中心,为什么说研发中心很重要,你要做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要有一个环境让大家工作,而且生活很舒适,所以他有这个情况,然后在办公的地方有很多走廊,可以有自己的实验室,可是他鼓励你出来跟大家交流,彼此能够影响彼此之间脑力的思想,进行一些思想的碰撞。政府的协助也是开门式,无论是任何方面的协助,都是非常有效率的帮助。

  我给大家做一个总结,我们哪里有两个成功的例子,第一点我刚才说了,创业的话一定要有一个办公的地方。所以你这个地方是不是很适合居住,而且适合工作、创业。另外,如果你要创业,要资金,这个资金从哪里来?成功的企业跟当地的政府,无论你口袋多紧,我们把钱募在一块,帮助这些创业者。另外你在这个地方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像中国是造港口、机场、工业园区。另外就是教育机构,他们非常的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帮助很多的科技方面或者是服务方面,都能够参与经济发展的贡献。另外我刚才讲过,怎么样制造人才?他的成长、他的培育非常的重要。还有一点,再教育、再培训,现在我们知道是一辈子的事,不能说你拿到一个文凭就够了,如果说经济在转型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让你的居民都有这个能力去准备经济环境的改变。

  最后一点就是我刚才讲过的,有这个空间、环境之后,鼓励大家怎么样去创新,大家要共同的携手创建他们的未来。所以在西密西根,我们的经验是,这是真正已经实行了。所以在西密西根,我跟大家也介绍了,工业是非常的分散,分散之后,你的风险就能够比较容易控制住。

  我今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西密西根的经验,希望给大家一个启示,也希望大家能够避免西密西根洲错误。不要单一化的成长。所以希望大家事业成功!

  谢谢大家!

  王子先:外部危机下“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与开放选择

  王子先(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外部危机下“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与开放选择。我这个题目既是企业界面临的问题,也是下一步整体开放战略和经济模式选择的重大问题。我的结论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制造开放发展在全球内取得了成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我们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制造下一步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但是我们的道路还是坚持开放式的发展道路,而且我最后的结论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是不能也不会发生改变的。先简要的对三十年中国制造开放发展做一个回顾:

  大家都知道过去三十年中国制造企业的成功创造了很多奇迹。这里的数据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在全球制造业所占的份额,06年已经占到8%,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大国,有172类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也参与大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形成了。这是我们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制成品的出口已经名列世界第一,占的份额到06年已经占到10.8%,超过美国的10%。我们在出口第一的品种已经在04年已经有700多种,占世界的14.6%。这个表是我们在世界出口的排名。开放式工业化路径是怎么走的呢?主要是我们抓住了三次大的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了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有几个方面,总体上我们是实现了从封闭式发展向出口导向、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它不仅弥补了我们内省力的不足也缓解我们资源要素的瓶颈,打破了制造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路径一个是引进外资是最成功的方面,另外是技术引进,三十年我们技术引进接近三千亿美元。另外是加工贸易是我们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大量的指标说明了加工贸易是符合国情的成功。

  最后贸易开放和自主开放到多边开放,释放出巨大的效益。然后到加入了WTO成功实现了对外开放。

  中国已经有全方位的比较优势,中国九十年来以后,实现的顺差决定是产业比较优势不断增强的结果,我们的产业结构实行了一系列的转型,从轻纺产品到农产品为主在到机电产品为主,到高科技产品为主。我们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也进行了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我们从低端劳动产品到终端机电产品再到高端的高科技产品,说明低端到高端我们都培育了比较优势,而且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创造了一条独特的出口模式。而且持续顺差从九十年代以后,打破了至今仍然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外汇和进口的瓶颈。这也反映了我们比较优势的变化。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比较优势。这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当然,中国制造确实在外部危机下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加快转型升级也是必然的选择。这里面有很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实际政策和战略问题,需要研究探讨。

  首先简单看看中国制造,面临的外部形势: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世界制造业,已经出现了制造业的危机。去年四季度世界制造业出现了4%以上的负增长,今年一季度世界工业还是10—20%的衰退,而且从汽车制造业开始,整个制造业链条的延伸的这种危机。最近三个月的数字,美国、英国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3.8%、16.4%。三月份欧元区工业增长都是下降20%,日本降幅更大,更糟糕的是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越来越大的影响,一季度韩国下降13.5%,新加坡三月份下降33.9%,全球制造业危机表现的方面:一是产能过剩危机,第二是制造业跨国贸易与投资遭遇寒冬,三是制造业正面临大洗牌,大重组;四是大批制造企业在危机中破产,通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制造业带来重大的影响,首先看出口,从去年十月份开始负22.6%的下降,然后今年一到四五月也是差不多,都是两位数的下降,一到四月份下降20.5%这也是三十年来前所未有的。98年金融危机期间,出口也是单位数的下降,没有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下降,在外部的环境下,出口增加值也是在逐步的下滑,一到二月份只有3.8%。三月份好一点是8.3%,但四月份又有所下滑。最糟糕的是以IT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也遇到了冲击,从一到四月份,高薪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3.1%,高于全国出口降幅2.6个百分点,IT和消费类电子产业受到更大的打击。

  二,中国制造面临的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和隐忧。中国制造告别低成本,竞争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最新的研究,中国制造成本优势从过去比美国低40%,现在只低5.5%。对于印度来讲,我们已经没有优势,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人民币的升值,第二是工资水平上升,第三是中国制造面临资源环境越来越严重,第四是周边国家都对我们形成越来越大竞争。但是即使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我们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的转型升级,仍然要坚持开放式的发展路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制造存在着这些问题的不足,都是前进中的问题,跟整个工业化、现代化阶段相关联的症结,不仅仅在制造业本身,更多是在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包括我们的出口产品结构,市场营销能力的薄弱,过渡依赖于供应商,缺少核心技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整个产业链的问题,而不单单是制造业的问题。整个产业链的问题就是郎咸平说的制造环节是以交易、流通环节出现了问题。所以,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是整个现代化前进过程中的问题。

  最重要一个现象,现在经济全球化已经从制造业全球化进入到服务业全球化。跨国公司前面的服务业跨国公司转型,这是新的趋势。生产业、服务业跟制造业在专业化过程中又全面的融合,打造全新的产业链,服务业跨国转型、外包成为下一步的重点。我们要改变整个产业链的差距、问题。还必须要通过加强双边贸易合作,加强全球产业链合作中去,加强产业升级的步伐,才能缩小跟发达国家的差距,真正改变我们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且危机中“口红的效应”也是我国中低端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今年一到四月份,我们在传统市场上占有率在上升,特别是中低端产品。同时,危机之后,世界贸易投资长期来看是是发生改变的,经济全球化虽然对遇到一些调整,但是大的趋势是不会改变。而且世界经济产业的发展还在出现新的亮点。

  下一步开放式路径怎么走,我们觉得就是要从简单的贸易为主,下一步走到参与全球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生产要素、资本双向流通水平,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是简单地扩大对外投资的问题。

  下一步开放式发展提高国际化水平也是有很多选择,最新机遇就是在世界制造业大重组、大洗牌的时候,我们积极的开展海外并购,提高投资合作水平,在海外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这几方面,下一步要作为重点。另外企业层面,整个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也是面临很大的重大选择,当然政府层面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战略选择更多。特别是服务方面,将会创新,打破垄断。参与全球的服务业分工,同时要顺应全球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新趋势。特别要抓住服务业跨国转移、服务外包、服务投资大发展新的趋势,以服务业开放推动服务业重组创新和发展。

  这是吸取制造业成功之后,实现整个服务业和产业链整体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选择。当然我们要在下一步整个产业链的服务环节,整体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产业规划、战略都面临一系列的新的选择。

  最后,我的判断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能也不会改变。首先第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现阶段的国情和要素结构13亿人口,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就业,未来一、二十年,人力资源仍然是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第二,金融危机反复的证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的。制造业发展业面临一定的困难,但这条路子是必须要走下去的。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国制造业作为世界工厂中心,已经积累了一系列的优势,这个优势是不能改变的,而且中国制造跟过去先进工业化相比,我们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高度开放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发挥沃勒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所以有强大的基础。

  从这些方面都可以证明不会改变,一个是我们已经国际产业重点区,二,比较优势仍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下,第三中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第四中国出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会改变。五、随着我国迈向更加成熟的开放型经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必然更加开放。

  世界经济总量55万亿美元,是我们GDP13倍,这么大的市场,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中国家不能放弃,不能重新走封闭式的发展道路,那是没有希望,而且对世界也不是有利的选择,虽然有些国家挑我们的毛病,但是中国制造走开放式路子确实是互利共赢的。我们贸易便利化还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不会往会走,不会往回升,而是不断的开放。

  谢谢!

  张文魁:跨国并购是馅饼还是陷阱?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主持人,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的演讲题目是跨国并购是馅饼还是陷阱?这个星期以来这个话题炒得很热,一个是中铝并购受到了挫折,还有四川一个民营企业去收购悍马。这个大家都非常的关注。这是一个开放论坛,但是我们对开放要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以前讲开放大家认为就要把技术、商品、人才、资金引进来,我们开放三十多年,现在不仅是进来,而且是要出去,所以开放的话,另外一个意思,也是意味着资本、货物可以出去。我们在这方面还不太够,王子先先生也讲到,促进出口和引进外资很多,但是我们走出去投资还是不多。可喜的是,从去年金融海啸以来,很多企业都跃跃欲试,而且政府非常的鼓励。我们看到,实际上过去几年我们到外国去并购越来越大,不但有大量国有企业出去买企业,有很多民营企业也走出去,包括浙江万象集团已经出去收购了几个企业;还有华丽(音译)他们在外国也有收购,有的效果还不错。在这一轮金融危机,特别是国际制造业受到很大打击,对中国来讲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都想去出一口馅饼。

  我们来看一下,过去几年中国的统计数据,并购的一个数据。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出去并购是一个波浪式的曲线。可以看到,现在出去是非常多的的情况。馅饼到底能不能吃,或者是一个陷阱,我们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有一些亚洲企业跟我们有同样的文化,他们出去的并购对我们还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

  日本的企业在1960年和1970年处于大规模的出口阶段,那时候海外投资很少,到1980年迅速大规模在海外投资。你可以看到经过二十年快速的出口之后,然后是出去投资。为什么会这样?首先他有一个资本积累阶段,因为要大规模出口以后才会有外汇盈余,这样外汇要找出口。日本是这样的情况。70年代日本企业海外投资40亿美元左右,八十年代迅速突破一百亿美元,八十年代末就是六百多亿美元,增长非常的快,多数是海外并购。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日本买了很多美国的企业,包括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等地标性的建筑。他们也买了很多物业,但也不是很成功。

  我们再来看韩国的企业,也是经过二十年高度出口以后,然后进入了大规模海外投资,这是一个规律,有一定规模的外汇积累,这样就需要找出口,还有一个内部的动力,它的制造业经过大规模出口以后,跟我们现在一样,也有一个转型升级。这样也希望并购欧美的企业作为升级转型的一个路径。这是他们的并购阶段,先是大规模出口,然后是大规模的并购。

  韩国2004年并购是80亿美元,05年韩国海外投资占GDP4.6%,日本是8.5%,美国更高,因为美国海外投资一直占得很多是16.4%。中国现在我们的海外并购还是在GDP1%左右,按照目前这样一个来看是这样,07年是0.9%,随着我们上升非常得快,但是总的来说还不多。初步统计,08年中国海外投资是405亿美元,并购只有一百多亿美元,今年占GDP1%左右,但是跟日本、韩国比还是比较少的。

  他们的并购效果怎么样?既然他们出去并购但效果怎么样,日本海外并购很多是以失败而告终,成功率不足30%。他们政府也非常的鼓励,而且日本的企业也比较厉害,他们跟欧美的接触有历史的原因,战后被美军带领,他对欧美的企业非常的了解而且融合能力都比我们强,但他们也有这么多失败的,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特别是跟欧美企业并购以后,整合非常的难。这是很多海外并购开的花很香,结的果很苦,真的是这样。有一两年兴奋期,接下来就是痛苦期。

  可以看到,过去十年里,日韩企业不是更加的欧美化,而是更加亚洲化,很多企业在十几年前,亚洲的公司、日本公司、韩国公司都希望做跨国公司,他们跨国公司就是希望跨要到欧美去,行使欧美化十几年后的今天,日本韩国很多企业是亚洲化的企业,不是欧美企业。三星是这样,他们大部分投资是在中国,大部分业务在中国。最近日本有一个很有名机构他们统计,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2008年利润36%是来自于亚洲,是2007年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比十年前提高多少就不用说了。他现在更依赖于亚洲。所以日本、韩国很多企业在亚洲,包括在中国、越南、东亚其他地区来投资、并购,或者是设立分支机构,他们在美国、欧美的业务可以说非常的少,他们现在越来越亚洲化了。我们中国企业很希望欧美化,到欧美去并购,这是一个很大的反差。

  我们来看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后,我们来看看中国海外并购的例子。我们来看哪些类型更容易成功,中国企业去并购的热情非常高,但也要冷静的思考,提高成功率,比年日本的30%的成功率。目前中国海外并购的目标有几个类一个是买资源,像中铝购买力拓就是买资源,湖南的华凌(音译)买了澳大利亚一个企业,也是一个资源类企业,中石化、中石油他们都在资源方面去并购,主要是指自然资源。第二是买技术,我们去并购企业买他们的技术。浙江的(华丽、万象集团)(音译)他们买了欧美的企业,他们都有非常好非常先进的技术。第三是买品牌。像联想集团并购IBM—PC是想把IBM这个品牌买过来,尽管联想这个品牌在中国还可以,但是进入欧美地区人家就不认,那么美国IBM—PC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认同度比较高。还有去买渠道,买他的营销渠道。因为中国是制造大国不会改变,很多产品要出口,但是出口的话,我们渠道被别人控制。我们很难进入渠道,特别是高端产品,他的渠道有很强的封闭性,或者是很强的稳定性。一种商品和渠道已经形成很长时间,你要想把他挤开是很难的。

  我们企业做海外并购,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哪一种目标,无论是买技术、买资源、买品牌都有成功的的情况出现,也有失败的情况出现,都有。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发现,出口导向型的并购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进口替代性并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这个词不是很严谨,这是我们自己说的,因为我找不到更好的词语。出口导向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到国外去并购,买这样一个企业,目标企业生产的产品买过来以后,还是在外国销售,在当地销售或者在欧美、发达国家销售。你并购这个企业本身并不是为了进口这个产品,而是买了以后在当地销售,把这个企业盘活,提高我这个企业在某一个行业里面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提高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或者是改变我的低端产品的结构,跻身高端产业。

  比如说IBM—PC有很多电脑,买了之后,并不是说IBM—PC这个品牌电脑要来中国销售,实际上中国电脑很多,中国电脑还要出口。它是为了在本地或者是在欧美国家销售,那么,进口替代跟并购不一样,这个并购是我们买了这个目标企业以后,目标企业生产的产品再中国就已经有销售,只不过现在这个销售是通过一般贸易的形式我们进来销售,以后呢,中国这个市场还会存在,还会增长,只不过我买它之后,不是说通过中国进口商来进口了,而是买过来以后成为我的下属企业,通过内部配送的方式或者是内部加工贸易的方式进到中国,到中国来卖。我们买很多资源类企业恰恰是这样,比如说铁矿石、原油,中国是需要的,原来是外国的企业卖给中国,现在我们买了之后,就不是外国企业卖给中国,我们可能是内部配送,也可能是买了以后还在中国销售,但这是我自己控制了。这是进口替代型。

  除了我说的自然资源以外,我们有很多制造业产成品也有这种情况在中国销售,配备是高端的产品,有很高技术产量的产品。你可以看出来,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这两种是非常分明的。不管是出口导向型还是进口替代型都有可能将并购后的生产和研发迁移到国内,我刚才讲的,目标企业在外国,并购以后你还是继续在外国运营。还有一种并购,无论是出口导向型还是进口替代,很多中国企业都希望并购以后,我把它的生产搬到国内来,把生产、加工、组装部分搬到国内来,这样可以节约制造成本。甚至很多想把研发搬到中国来,中国有很多工程师、研发人员成本、工资、福利待遇比外国低很多。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成本。比如说上汽并购双龙就是这样,他想把双龙的研发搬到国内来。北京有一个“金东方”并购韩国LCD也是这么做的。有些尽管在国内,目标企业产品在中国并没有很多的销售,搬到中国以后想扩大在中国的销售。比如说这次四川民营企业并购悍马,也是想悍马在中国有一定销售,但是销售量很小,搬到中国来以后,生产部分或者是研发部分搬到中国来,扩大在中国的销售,这样成本很低。还有的话,搬过来只有做一些消化吸收,推出类似的产品。但是品牌还是自己的,比如说上汽收购罗孚以后推出了荣威。像这种战略意图,这样一种做法如果成功的话,就会增加并购成本,如果你把生产研发搬到中国来,这样可行的话,会增加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因为你在外国什么都控制不了,搬到国内来都是自己说了算,自己不行的话找政府,政府帮你搞定。但是对于这种战略意图的并购需要做具体的可行性研究,你的想法很好,如果做好了也能成功,但是要做具体的可能性研究。但是,这种战略意图容易受到抵触。但是你这样做,国外的目标企业或者是目标企业的所在地、政府和老百姓都会抵触。这个就不多讲了,像上汽并购双龙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可能还会引起别的问题,比如说说你偷技术,我们有的企业买了以后,把他的技术拿掉以后,把这个企业关掉,甚至把他法人都注销,你这样做会引起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强烈的抵触情绪,会反抗。另外还有研发迁移成本。

  做一个总结,与日本,韩国对比,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整合能力明显要低得多,我们的整合能力比他们差,他们有很强的整合能力。中国企业也有优势,我们有一个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有庞大的中国市场,使进口替代型并购提高成功率。像悍马并购这个事,如果在中国,现在积累销售不过百十辆,并没有存在一个市场,你把他买过来,即使迁移到中国也不能说是进口替代,像这种并购还是需要注意。我前面讲的目标,不管是资源、技术、品牌,他是投入品,而不是产出品。这种国际化程度并不会形成国际性的企业。我们以前是以市场换技术,现在要转向以并购买技术、买品牌、买资源、买渠道,以市场换技术这个以前并不是走得通。但是现在以并购来买技术、买品牌买资源这个路子能不能通,还需要时间。现在买资源可能是最可靠,那也不一定,比如中铝买力拓,他去年就已经拿了40%的股权,但他们也有话语权,他们最基本一个出发点,我通过成为他最大的单一股东来进行合并,这个基本的他们也没有达到,要并购吸收再消化,作为一个真正的创业人而不是购买人。并购中小企业比并购大企业更容易成功,大企业是一个独立大国,很难被吸收消化。中小企业比较容易被吸收。

  谢谢大家!

  王志乐:在经济危机中推进企业改革与开放

  王志乐(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开发论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来探讨怎么样开放,我的题目是在金融危机中推进企业改革与开放。

  我觉得要了解这个情况应该了解一下全球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92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一年冷战结束,出新了全球市场,这样一个新的局面,使得跨国公司、全球大企业做了非常深刻的调整。按照我们研究所的跟踪调查,他们在这个十多年出现了三大变化:一个是全球性战略。过去叫跨国经营,现在实际上形成了全球范围的思路,全球的经营战略。管理模式也变了,从过去以一个某国为总部,中心辐射的管理转变为全球的网络。理念也变了,从过去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到现在强调的是全面包括社会、环境责任和全球的,不光在自己的国家还在投资所在国承担责任。我们到外国投资,如果光想把东西拿回来,不为当地负责,在当今世界是要被排斥的。另外我们发现,也有一个变量,就是一些全球化的公司他们的全球化指数,或者是跨国指数越来越大,甚至于超过了一半。也就是说,他的营业额、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海外。这样一种情况,现在出现了很多典型的公司,比如说像IBM,他三分之二的员工,将近三分之二营业收入来自于美国以外,他在全球最好的最适合的地点设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采购中心放在深圳,中国的产品便宜,而且质量越来越好。他的研发实验室分布在全球有八个,他是在全球配置资源,而不是局限于我是哪一个国家。所以在统计中发现,这十多年,全球最大的一百个跨国公司,他们在海外资产比例从四分之一左右,就是从92年开始出现的时候,都不高于40%左右地。到现在都是接近60%。我就感觉到这十多年,静悄悄地发生了一种革命,跨国公司正在走向全球公司。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公司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全球性的产业,很多重要的产业现在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自成体系的发展,而是在全球布局,吸纳全球资源,进行全球整合。所以这样一种深刻的变化,使我们过去传统的一些理念,企业理念、产业理念面临着挑战。

  而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全球公司、全球产业由于他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所以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市场、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效率和价值。比如说我这里有一个统计,91年变革之前,全球商品出口量是3万四千多亿美元,到07年达到将近14万亿,08年14.5千亿。全球五百个最大公司的利润,91年时候大概就三千多亿美元,美国仅仅六百多亿美元,到07年高峰的时候,一万五千九百亿美元。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力重新开发,是这十多年出现的一个大的变化。但是这种跨国管理、协调却远远落后了,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的管理或者说金融协调或者是经济的协调,远远落后于全球的生产力的发展。那么,显然一个结果,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不可能要求这些生产力退回来,要求全球化退回来,只能是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国家的企业或者是我们的政府,我非常赞同刚才几位讲的,不但不应该退回来,而且要坚持改革开放来应对全球的经济危机。

  那么企业层面,要迎接这种进一步改革开放,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扩大开放,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全球化。刚才讲到的现在跨国公司正在走向全球公司,各个民族国家的产业正在变成一个全球产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不能想用一个国家的资源跟全球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国的企业全球化水平还相当低。世界联合国每年公布发展中国家当中有100个进入最大跨国公司的水平,中国有九家进入了这一百家,意味着我们在全球吸纳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低,人家是用全球的资源进入他的链条进行生产,我们仅仅是用本内的资源这是一个反差。所以为什么坚持要在开放中定位金融危机,我们在这个历史条件下,要加大我国企业吸纳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引进来,积极参与并购。

  这两年研究我发现,我国对并购境内企业抵制能力非常强。但也有成功的案例,浙江的苏泊尔,他成功引进了全球最大的小家电公司,在16个领域全面的整合,这个老总跟我说,整合的效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现在他的品牌、他的产品可以进入SEP的全球市场。像杉杉集团也成功把伊藤忠引进来,通过引进股份进行整合。这种模式我们前两年研究的不够。因为没有真正的引进来的并购,我们怎么可能有走出去的并购能力呢?

  第二积极走出去,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我的感觉,中国多数企业开始是国内企业,对外贸易变成国际公司,现在面临一个挑战,你能不能从国际对外贸易公司走向跨国公司到海外投资。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跳跃,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但是最厉害的公司要考虑怎么样进一步发展变化全球性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提升,而不可能像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反而抵制全球化,我认为是不对的。要进入全球产业链,在这当中提升。这是第一个问题,面对全球产业、全球公司、全球化的大发展,我们还是要坚持开放,开放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引进来参与并购,再一个是走出去参与并购。再一个要深化改革,促进各类企业竞争合作。

  老子有一个重要的话,他说“祸莫大于无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没有竞争对手。我们搞企业的时候,有些管理部门甚至有些企业总是想独大,这不行。按照中央这些年的正规文件,我认为思想是很清楚的,要积极促进非公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05年国务院出台非公经济26条,对外资也有很多提法,98年中央就明确提出,依法设立的外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到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但是实际中我们没有达到中央的要求。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很多明确的提法都是说国有资本对很多很多领域要保持绝对的控制力。实际上民营企业要进入非常的困难。这次刺激经济的计划,基本上民营企业也很难得到。有人开玩笑,国有企业拿到是真金白银,民营企业拿到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实际上没有得到实惠。外资企业我刚才已经提到了,这几年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他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有政府的管控,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但是有些人比较狭隘,抵制并购。我们对这进几年二十二个案例一个一个去落实,后来发现二十二个案例没有一个是真正影响国家安全的,而且发生争议本质上是中外企业利益的博弈,不是民族利益的博弈,最有名一个案例,达能和娃哈哈。他们是两个企业的利益博弈,不是民族利益的博弈。还有很多的案例,像杉杉、苏泊尔。在我们土地上学习并购的机会。所以我一段不要抵制外资并购,应该通过并购学习并购,这样我们才走出去才有可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思路上的混乱。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干了十多年,从92年以来日子好过了,又产生了一些动摇,92年关键是邓小平提出姓资姓社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以姓社姓资来排斥民营企业,也不能以姓中姓外来排斥外资企业。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新格局,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改革才能有可能走向更高的阶段。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如果我们用全球的视野看企业的发展,了解最新世界企业发展的阶段,从意识形态的约束中解放,从从民族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解放思想,使我们企业在金融危机以后,有一个新的高度,迎接新的挑战。

  谢谢大家!

  周纪安:政府的信用增加出口企业的信用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谢谢主持人,五分钟是对我一个考验。我也从金融危机谈起,这次金融危机直接的负面效益是出口的萎缩,不仅仅是订单的减少,更多是订单的条件恶化。最典型的就是欧美的进口商要求中国的出口商不断地延长付款期限。而我们的出口商拿到这样的订单又爱又恨。爱是有订单有生意可以开工,恨是这种单子不敢接。大家想想,如果让你放帐120天,不要说拉美的客户,欧美的客户你敢不敢放呢?俄罗斯更不用说,实际上南北放款要求360天,这样的话我们真不敢接,即便硬着头皮接下来,你的资金结不结的上,你回头找我们的银行说我有一个应收款,半年能回来,你能不能先给我钱?你这是无抵押贸易融资我们银行也不敢。现在讲有多少多少万亿贸易资金流出了,中国企业有多苦自己知道,有单子不敢接,接了做不下来,打破这个僵局的办法就是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

  从根上讲,就是用政府的信用增加出口企业的信用,让他们去接受他自己不敢接受的海外订单。就是我刚才说的,有单不敢接是现在出口遇到经济危机影响情况下一个典型的现象,打破这个僵局,就是要靠加大政策性的信用保险。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如果感兴趣,我这个PPT都在秘书处的电脑里,大家可以去要。

  去年,光电池组件出口在08年达到110亿美元,去年一下子没有了,因为进口商从预付款开信用证一下子要求三到六个月放帐,这样中国企业不敢接这个企业。还好他们企业跟我们当地的信用保险公司就快速的接洽,这样的话,到今年五月底已经承保了对欧美出口达5.2亿美元。中国信用保险加保单融资,支撑这样一个风险状况下的业务。所以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

  还有其他一些例子,我就不讲了。特别讲一下政府的作用。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很多国家都出台了扩大信用保险的作用,我这里讲一下日本,今年四月份在英国会议上,提出160亿美元,给日本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扩大他的承保能力。包括香港的特区政府也是这样,特区政府对香港信用保险局的最高责任承担额从150亿提到了300亿,中国政府也是一样,我在这里特意跟大家再提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温总理主持召开66次常务会议,信用保险今年覆盖面要大幅度扩大,对一般贸易覆盖量要达到840亿美元,还有大型成套设备要超过一千亿,同时降低保费由财政来补贴。在企业无法承担的时候,政府注入不仅是资金,还有信心和支持。

  相信在座的企业家特别是从事出口企业,很快就能领会到这条信息对他们出口的作用。

  谢谢!

  郑晓军:资本运作和实业运作是企业做强的必要途径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投资集团中心执行总经理郑晓军: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管理咨询公司,起了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诸葛亮的角色,我们为企业出谋划策,企业老板是主公,我们是诸葛亮。另外一个是华佗的角色,就是看病,在企业有什么问题的时候,需要管理咨询官司里帮他出一些主意,如何对企业进行重组和转型。今天演讲的主题比较简单,我们大概几千家咨询案例中总结出去的一些出来的一些经验,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德隆,很多人把它作为一个负面的例子,其实他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他的融资有一些问题,但是他做战略投资这一块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首先,他是通过战略投资来实现他的多元化,同时在通过横向的扩张,做产业整合。

  复星集团,他是通过战略投资,形成多元化产业集团。

  联想不一样,联想其实是比较典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它通过金融控股的方式,集中做好三个产业:一方面是IT、地产、投资。

  通用电器是零用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产业整合的方式来形成大的产业集团,通用有一个口号,任何一个产业部做世界前名都会把它丢掉。

  总结起来,企业如何做大呢?我认为战略为先。战略起什么作用呢?我们首先要对我们这个战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公司做什么,不做什么。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在短缺经济时代,发现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很多钱可以赚。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是怎么样控制你的欲望,只做哪些你能做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企业成败在战略,战略的成败在于定位。我感觉到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之所以失败是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他搞不清楚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这是中国企业最不能回答的。我见太多中国企业都是这种模式。

  假如说我们考虑战略定位的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我们俗称产业结构分式。哪一个产业能钱赚,哪个企业没有钱赚,很多企业投入以后,发现这个产业很深,自己玩不转,或者是这个产业根据不赚钱。在任何一个产业链中,我们有利润区也有非利润区。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比较多微笑曲线,微笑曲线中,应该是比较形象的反应。在一个产业链中哪一块赚钱,哪一个不赚钱,你要做,我究竟做哪一个产业?第二是究竟做产业链中哪一个环节。

  第三方面,做产业链环节中,如何取得核心竞争力,就是定位要解决三个问题,也是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举两个错误战略定位的案例。第一个是德隆,他的定位过快,过早,这也是一个错误。

  当企业有了定位以后,还需要对战略进行管理,战略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定位、竞争战略和战略评估、战略调整各方面都要做一系列的管理。中国企业如何转型,其实就对是你的战略进行管理,比如说原来是出口外向型,由于出口萎缩了,如何转到国内?如何做内销?这就存在战略转型的问题。

  我们讲战略管理中,三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是做垂直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企业本身在产业链利润区和非利润区之间进行自由的控制和游走。

  核心辐射战略,是通过控制产业链中一个环节。

  公司治理为本就不多讲了。大家都知道。

  资本运作为王,简单讲一下,其实对企业的运作来讲,资本运作和实业运作是两条胳膊,缺一不可。资本运作作为工具做大做强本业,还有一个利用实业作为工具,来通过资本运作来赚钱,就是买卖企业来赚钱。还有一种是两者结合。我认为中国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这种循环,通过战略规划,进一步改进竞争力水平。

  企业如何做强,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讲,所有产业所有产品都有成长期、衰退期,终结期,跟人的生老病死是一样。确实有企业长命,他不断地把旧的产业淘汰出去,不断地增强他的明星产业,做法是什么呢?很简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这就做大做强的根本问题。

  谢谢!

  郑永刚:跨越危机寻找转机

  杉杉集团董事长、总裁郑永刚: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特别是宁波的企业家和政府对杉杉的支持表示非常的感谢。上午几个学者、专家都谈了很多,大家都是积极的,我也比较占赞同。我就说一件事。

  我们最近跟世界五百强第16位的企业进行嫁接合资,到底有什么样的思考,在这里做一个分享。

  当前世界两种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美国的模式的特点就是突出自由经济,高度思考的商业模式。日本的模式保证双社式模式,银行、社团的财团模式。中国企业通常是学习美国的模式,为什么过去思考日本的模式呢?因为中国跟日本有家丑国恨,所以大家不太愿意去思考。其实日本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模式。美国模式呢?大家都知道,我也不按照这个说,因为时间太长了。

  美国模式是个人英雄,倡导不断的创新、上市,容易内部控制,像比尔盖茨都是企业领袖,企业英雄。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也是同样这种,其实这不是一个坏事,但是有弊病,比如说金融危机这次就是过渡创新,华尔街精英的贪婪。AIG美国政府在资助但是他们还上亿美元的奖励,这种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非常不合理的因素。日本的企业不追求领袖企业家,比如说三井,他曾经是世界五百强第一位,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有一本书是《三井帝国在行动》,大家去看看,它的子公司或者是关联公司,像索尼、汽车行业巨头丰田、松下都是他的子公司,他的子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但是它的社长,两届就到期。跟美国不一样。他是追求团队,团队协作、合力,精细化管理。

  我想我们既要学习美国的这种模式,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日本的这种企业管理的模式。杉杉集团跟日本的企业已经有多年合作关系,我们企业在日本企业或者是美国企业当中是比较有竞争力,在中国企业中也是3A级竞争力的企业,他们也能感觉到,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国是最好的一个经济体。因此他们自己到中国来发展,它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通过联合、通过合作,做强做大杉杉集团。我们也是同样,我们碰到什么问题,我们碰到了玻璃天花板。这个企业我经营了二十年,我是从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做到去年160个亿,做到企业,品牌、技术、管理,在国内企业应该是领先的。但是我们发觉到,我们的技术、品牌、管理都碰到了非常大的挑战。怎么说呢?这一轮金融危机结束以后,中国企业实实在在要面临全球化竞争,我想改革开放初期,以珠三角主要是低端加工产业作为发展的经济主体。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长三角发展,是先进制造业,这一轮金融危机已经基本见底,下一轮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机会就到了,同时我们也直接面对全球化,但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形式来面对,准备好了没有?从杉杉集团来讲,我们必须是和强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合作合资的关系。借船出海,土话叫傍大款。我们有两个大的产业,我们的锂电池材料,我们是中国第一,而且是制订行业标准。最近大家知道,我们不但是请进来,还走出去,我们在澳大利亚收购了一家镍矿,我们占他70%的股份。去年,我们用八亿人民币,我们上游用价格上来讲,最高的资源到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价格资源,另外来讲货币,货币贬值20%左右,我们感觉到这是一次好机会,我们以低姿态的进入,被澳洲政府认可。从产业链的上端获取资源。我们储备了三年动力电池,那需要世界级的技术,我们主要是跟世界里电池动力电池的研究技术,最高水平是日本,我们正在开始进行洽谈,技术合作和合资。这样的话,整个新能源高科技的材料就进行了合作。

  下一轮中国发展主要是拉动内需和农村、城乡接合部。我们不到半年时间,被商务部批准了两次,一个是跟伊藤忠合资,这次跟三井的合资又被批准。跟王教授所讲的一样,我们要让企业有一个好的宽松的环境非常的重要,但是作为企业一定要务实。为什么讲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没有做起来,我觉得做任何事不能高调,在没有批准之前,媒体大量报道,这就是失败的一个根本性原因。为什么宁波人做事经常会成功?我觉得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低调务实!我们在审批之前,我们跟各家媒体都打招呼,千万不要理我,你不理我就帮我大忙了。我们跟伊藤忠合资,如果反过来说的话,伊藤忠公司是老牌五百强,杉杉集团是民族品牌集团,如果从民族情节来讲,那郑永刚就成了汉奸。怎么说都有很多很多可说的东西。但是我想,企业的合作、合资它有发展战略上的一种需求,因为杉杉肯定要走出去,肯定要前进,肯定要成为全球化的企业,这是必然的。我们不仅仅服装领域要领军,我们肯定在中国民族企业当中也要领军,我们一定会成功成为跨国性企业。

  谢谢大家!

  安聪慧:战略转型实施新谋略破冰之旅开创新吉利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安聪慧: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我简单地讲两个方面:作为吉利来说我们认为金融危机是一个机会,吉利我们是民族企业,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创新造就了吉利,为什么说金融危机对吉利来说是非常好的一次机遇呢?我认为不仅是对吉利,对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应该说从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所有的经济情况急剧下滑,但是为什么说有的企业反而在增长,在这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传统性的制造业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对中国来说,不仅是民营企业,就是国有企业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金融危机以后,对全球消费者来讲他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传统制造业并不是非常的神秘,他在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就具备了很好的机遇和商机。吉利从08年在汽车行业中急剧增长,一到五月份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30%。在这么一个急剧增长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并不是一个非常高科技的行业,它也是传统创造业。汽车行业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它是一个传统制造业,中国很多民营企业也是这样,传统行业我们更有竞争力,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当然吉利一开始进入汽车行业就是创新,造轿车就是要创新。从简单的手工制造,到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制造都在吉利。金融危机是一个机遇,大家要珍惜这个机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可以让大家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的发展,它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

  第二方面,吉利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因为今天是对外开放的论坛,所以讲讲吉利在国际化并购过程中一些启示。吉利想要发展,要想有竞争力,不仅要请进来,要走出去,我想作为一个国际化公司必须要经过这个过程。吉利在两年前我们成功的收购了英国“蒙同”(音译)公司,他是全球最老牌的专业生产出租车的公司,大家去过英国,可以看到很多比较奇特的非常实用的出租车,吉利已经收购。而且它已经在吉利上海工厂已经成功的生产。我们一方面得到他的技术,专业出租车的技术,同时我们又得到了低成本的制造,同时又拥有了他原有的销售渠道。首批车已经交给奥运会在使用。最近我们又成功的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加工公司,自动变速箱对汽车来讲是一个核心的零配件,一来自动变速箱利润不夸张地讲,可能高于正台车的利润,现在已经具备了中小排量的自动变速箱的技术和生产,对一些大排量更加有用。先进的自动变速箱技术就是我们收购了这个DSI公司DSI市场主要在美国韩国市场,给全球主要几个汽车公司配套,金融危机以后他们产品急剧下滑,造成他们无法正常的运转。这样对中国市场来讲,是他们一个很好的市场。其实我们是利用市场进行成功收购DSI公司,同时我们在整个汽车领域里面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当然现在吉利还在运作一些各项事项,由于现在还没有正式的确定,没有成功,没有签约就不能讲。

  总之,我们需要什么,在收购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品牌、技术、渠道或者是资金等等。所以不能单独图一个大,关键是你需要什么。这里面的思想,尤其是金融危机情况下,是一个收购并购的很好的机遇。但是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只有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才能做合理的判断和收购。

  谢谢大家!

  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企业家互动

  主持人:感谢各位准时回到这里,我们继续论坛,这一节将会用演讲家对话的方式来进行,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台上四位嘉宾,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先生,掌声欢迎!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投资集团中心执行总经理郑晓军博士;

  这两位浙江的朋友很熟悉:

  杉杉集团董事长、总裁郑永刚先生;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安聪慧先生。

  我们这位嘉宾结构非常的好,两位实体经济的企业家,还有一位郑博士是给企业出谋划策,这位周先生出口保险公司是给企业保驾护航的。所以我们这样一个结构,一定可以讨论出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火花。

  首先有请每一位嘉宾做一个五分钟的主题演讲,剩下大约四十分钟围绕中国出口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有请周总进行主题演讲。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谢谢主持人,五分钟是对我一个考验。我也从金融危机谈起,这次金融危机直接的负面效益是出口的萎缩,不仅仅是订单的减少,更多是订单的条件恶化。最典型的就是欧美的进口商要求中国的出口商不断地延长付款期限。而我们的出口商拿到这样的订单又爱又恨。爱是有订单有生意可以开工,恨是这种单子不敢接。大家想想,如果让你放帐120天,不要说拉美的客户,欧美的客户你敢不敢放呢?俄罗斯更不用说,实际上南北放款要求360天,这样的话我们真不敢接,即便硬着头皮接下来,你的资金结不结的上,你回头找我们的银行说我有一个应收款,半年能回来,你能不能先给我钱?你这是无抵押贸易融资我们银行也不敢。现在讲有多少多少万亿贸易资金流出了,中国企业有多苦自己知道,有单子不敢接,接了做不下来,打破这个僵局的办法就是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

  (播放PPT)

  从根上讲,就是用政府的信用增加出口企业的信用,让他们去接受他自己不敢接受的海外订单。就是我刚才说的,有单不敢接是现在出口遇到经济危机影响情况下一个典型的现象,打破这个僵局,就是要靠加大政策性的信用保险。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如果感兴趣,我这个PPT都在秘书处的电脑里,大家可以去要。

  去年,光电池组件出口在08年达到110亿美元,去年一下子没有了,因为进口商从预付款开信用证一下子要求三到六个月放帐,这样中国企业不敢接这个企业。还好他们企业跟我们当地的信用保险公司就快速的接洽,这样的话,到今年五月底已经承保了对欧美出口达5.2亿美元。中国信用保险加保单融资,支撑这样一个风险状况下的业务。所以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

  还有其他一些例子,我就不讲了。特别讲一下政府的作用。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很多国家都出台了扩大信用保险的作用,我这里讲一下日本,今年四月份在英国会议上,提出160亿美元,给日本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扩大他的承保能力。包括香港的特区政府也是这样,特区政府对香港信用保险局的最高责任承担额从150亿提到了300亿,中国政府也是一样,我在这里特意跟大家再提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温总理主持召开66次常务会议,信用保险今年覆盖面要大幅度扩大,对一般贸易覆盖量要达到840亿美元,还有大型成套设备要超过一千亿,同时降低保费由财政来补贴。在企业无法承担的时候,政府注入不仅是资金,还有信心和支持。

  相信在座的企业家特别是从事出口企业,很快就能领会到这条信息对他们出口的作用。

  主持人:谢谢周总,他把一个精心的演讲压缩到五分钟,五分钟依然是非常的精彩。也传达出积极的信号,信心不仅仅是从勇气和胆量中来,而是需要信用保险这种在我们经营活动中支持我们往前走。

  接下来欢迎郑博士,也是五分钟。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投资集团中心执行总经理郑晓军: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管理咨询公司,起了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诸葛亮的角色,我们为企业出谋划策,企业老板是主公,我们是诸葛亮。另外一个是华佗的角色,就是看病,在企业有什么问题的时候,需要管理咨询官司里帮他出一些主意,如何对企业进行重组和转型。今天演讲的主题比较简单,我们大概几千家咨询案例中总结出去的一些出来的一些经验,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德隆,很多人把它作为一个负面的例子,其实他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他的融资有一些问题,但是他做战略投资这一块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首先,他是通过战略投资来实现他的多元化,同时在通过横向的扩张,做产业整合。

  复星集团,他是通过战略投资,形成多元化产业集团。

  联想不一样,联想其实是比较典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它通过金融控股的方式,集中做好三个产业:一方面是IT、地产、投资。

  通用电器是零用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产业整合的方式来形成大的产业集团,通用有一个口号,任何一个产业部做世界前名都会把它丢掉。

  总结起来,企业如何做大呢?我认为战略为先。战略起什么作用呢?我们首先要对我们这个战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公司做什么,不做什么。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在短缺经济时代,发现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很多钱可以赚。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是怎么样控制你的欲望,只做哪些你能做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企业成败在战略,战略的成败在于定位。我感觉到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之所以失败是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他搞不清楚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这是中国企业最不能回答的。我见太多中国企业都是这种模式。

  假如说我们考虑战略定位的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我们俗称产业结构分式。哪一个产业能钱赚,哪个企业没有钱赚,很多企业投入以后,发现这个产业很深,自己玩不转,或者是这个产业根据不赚钱。在任何一个产业链中,我们有利润区也有非利润区。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比较多微笑曲线,微笑曲线中,应该是比较形象的反应。在一个产业链中哪一块赚钱,哪一个不赚钱,你要做,我究竟做哪一个产业?第二是究竟做产业链中哪一个环节。

  第三方面,做产业链环节中,如何取得核心竞争力,就是定位要解决三个问题,也是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举两个错误战略定位的案例。第一个是德隆,他的定位过快,过早,这也是一个错误。

  当企业有了定位以后,还需要对战略进行管理,战略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定位、竞争战略和战略评估、战略调整各方面都要做一系列的管理。中国企业如何转型,其实就对是你的战略进行管理,比如说原来是出口外向型,由于出口萎缩了,如何转到国内?如何做内销?这就存在战略转型的问题。

  我们讲战略管理中,三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是做垂直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企业本身在产业链利润区和非利润区之间进行自由的控制和游走。

  核心辐射战略,是通过控制产业链中一个环节。

  公司治理为本就不多讲了。大家都知道。

  资本运作为王,简单讲一下,其实对企业的运作来讲,资本运作和实业运作是两条胳膊,缺一不可。资本运作作为工具做大做强本业,还有一个利用实业作为工具,来通过资本运作来赚钱,就是买卖企业来赚钱。还有一种是两者结合。我认为中国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这种循环,通过战略规划,进一步改进竞争力水平。

  企业如何做强,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讲,所有产业所有产品都有成长期、衰退期,终结期,跟人的生老病死是一样。确实有企业长命,他不断地把旧的产业淘汰出去,不断地增强他的明星产业,做法是什么呢?很简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这就做大做强的根本问题。

  主持人:谢谢郑博士。现在我们请杉杉郑总来做主题演讲。

  杉杉集团董事长、总裁郑永刚: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特别是宁波的企业家和政府对杉杉的支持表示非常的感谢。上午几个学者、专家都谈了很多,大家都是积极的,我也比较占赞同。我就说一件事。

  我们最近跟世界五百强第16位的企业进行嫁接合资,到底有什么样的思考,在这里做一个分享。

  当前世界两种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美国的模式的特点就是突出自由经济,高度思考的商业模式。日本的模式保证双社式模式,银行、社团的财团模式。中国企业通常是学习美国的模式,为什么过去思考日本的模式呢?因为中国跟日本有家丑国恨,所以大家不太愿意去思考。其实日本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模式。美国模式呢?大家都知道,我也不按照这个说,因为时间太长了。

  美国模式是个人艺术,倡导不断的创新、上市,容易内部控制,像比尔盖茨都是企业领袖,企业英雄。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也是同样这种,其实这不是一个坏事,但是有弊病,比如说金融危机这次就是过渡创新,华尔街精英的贪婪。AIG美国政府在资助但是他们还上亿美元的奖励,这种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非常不合理的因素。日本的企业不追求领袖企业家,比如说三井,他曾经是世界五百强第一位,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有一本书是《三井帝国在行动》,大家去看看,它的子公司或者是关联公司,像索尼、汽车行业巨头丰田、松下都是他的子公司,他的子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但是它的社长,两届就到期。跟美国不一样。他是追求团队,团队协作、合力,精细化管理。

  我想我们既要学习美国的这种模式,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日本的这种企业管理的模式。杉杉集团跟美国的企业已经有多年合作关系,我们企业在日本企业或者是美国企业当中是比较有竞争力,在中国企业中也是3A级竞争力的企业,他们也能感觉到,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国是最好的一个经济体。因此他们自己到中国来发展,它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通过联合、通过合作,做强做大杉杉集团。我们也是同样,我们碰到什么问题,我们碰到了玻璃天花板。这个企业我经营了二十年,我是从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做到去年160个亿,做到企业,品牌、技术、管理,在国内企业应该是领先的。但是我们发觉到,我们的技术、品牌、管理都碰到了非常大的挑战。怎么说呢?这一轮金融危机结束以后,中国企业实实在在要面临全球化竞争,我想改革开放初期,以珠三角主要是低端加工产业作为发展的经济主体。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长三角发展,是先进制造业,这一轮金融危机已经基本见底,下一轮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机会就到了,同时我们也直接面对全球化,但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形式来面对,准备好了没有?从杉杉集团来讲,我们必须是和强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合作合资的关系。借船出海,土话叫傍大款。我们有两个大的产业,我们的锂电池材料,我们是中国第一,而且是制订行业标准。最近大家知道,我们不但是请进来,还走出去,我们在澳大利亚收购了一家镍矿,我们占他70%的股份。去年,我们用八亿人民币,我们上游用价格上来讲,最高的资源到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价格资源,另外来讲货币,货币贬值20%左右,我们感觉到这是一次好机会,我们以低姿态的进入,被澳洲政府认可。从产业链的上端获取资源。我们储备了三年动力电池,那需要世界级的技术,我们主要是跟世界里电池动力电池的研究技术,最高水平是日本,我们正在开始进行洽谈,技术合作和合资。这样的话,整个新能源高科技的材料就进行了合作。

  下一轮中国发展主要是拉动内需和农村、城乡接合部。我们不到半年时间,被商务部批准了两次,一个是跟伊藤忠合资,这次跟三井的合资又被批准。跟王教授所讲的一样,我们要让企业有一个好的宽松的环境非常的重要,但是作为企业一定要务实。为什么讲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没有做起来,我觉得做任何事不能高调,在没有批准之前,媒体大量报道,这就是失败的一个根本性原因。为什么宁波人做事经常会成功?我觉得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低调务实!我们在审批之前,我们跟各家媒体都打招呼,千万不要理我,你不理我就帮我大忙了。我们跟伊藤忠合资,如果反过来说的话,伊藤忠公司是老牌五百强,杉杉集团是民族品牌集团,如果从民族情节来讲,那郑永刚就成了汉奸。怎么说都有很多很多可说的东西。但是我想,企业的合作、合资它有发展战略上的一种需求,因为杉杉肯定要走出去,肯定要前进,肯定要成为全球化的企业,这是必然的。我们不仅仅服装领域要领军,我们肯定在中国民族企业当中也要领军,我们一定会成功成为跨国性企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郑总。听说汇源又在跟百事可乐谈。低调的郑总做成了很多大事,现在的杉杉也不仅仅是一个服装品牌,郑总更像一个投资银行家,现在我们相信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杉杉一定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也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掌声有请吉利的安总。大家欢迎。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安聪慧: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我简单地讲两个方面:作为吉利来说我们认为金融危机是一个机会,吉利我们是民族企业,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创新造就了吉利,为什么说金融危机对吉利来说是非常好的一次机遇呢?我认为不仅是对吉利,对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应该说从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所有的经济情况急剧下滑,但是为什么说有的企业反而在增长,在这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传统性的制造业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对中国来说,不仅是民营企业,就是国有企业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金融危机以后,对全球消费者来讲他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传统制造业并不是非常的神秘,他在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就具备了很好的机遇和商机。吉利从08年在汽车行业中急剧增长,一到五月份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30%。在这么一个急剧增长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并不是一个非常高科技的行业,它也是传统创造业。汽车行业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它是一个传统制造业,中国很多民营企业也是这样,传统行业我们更有竞争力,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当然吉利一开始进入汽车行业就是创新,造轿车就是要创新。从简单的手工制造,到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制造都在吉利。金融危机是一个机遇,大家要珍惜这个机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可以让大家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的发展,它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

  第二方面,吉利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因为今天是对外开放的论坛,所以讲讲吉利在国际化并购过程中一些启示。吉利想要发展,要想有竞争力,不仅要请进来,要走出去,我想作为一个国际化公司必须要经过这个过程。吉利在两年前我们成功的收购了英国“蒙同”(音译)公司,他是全球最老牌的专业生产出租车的公司,大家去过英国,可以看到很多比较奇特的非常实用的出租车,吉利已经收购。而且它已经在吉利上海工厂已经成功的生产。我们一方面得到他的技术,专业出租车的技术,同时我们又得到了低成本的制造,同时又拥有了他原有的销售渠道。首批车已经交给奥运会在使用。最近我们又成功的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加工公司,自动变速箱对汽车来讲是一个核心的零配件,一来自动变速箱利润不夸张地讲,可能高于正台车的利润,现在已经具备了中小排量的自动变速箱的技术和生产,对一些大排量更加有用。先进的自动变速箱技术就是我们收购了这个DSL公司DSI市场主要在美国韩国市场,给全球主要几个汽车公司配套,金融危机以后他们产品急剧下滑,造成他们无法正常的运转。这样对中国市场来讲,是他们一个很好的市场。其实我们是利用市场进行成功收购DSI公司,同时我们在整个汽车领域里面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当然现在吉利还在运作一些各项事项,由于现在还没有正式的确定,没有成功,没有签约就不能讲。

  总之,我们需要什么,在收购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品牌、技术、渠道或者是资金等等。所以不能单独图一个大,关键是你需要什么。这里面的思想,尤其是金融危机情况下,是一个收购并购的很好的机遇。但是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只有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才能做合理的判断和收购。

  因为时间的原因,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前一些时间,大家都说是四川的黑马收购了美国的悍马。如果吉利收购悍马的话,大家一定会觉得很正常。很多业内专家在讨论,现在中国汽车是不是可以去收购大的跨国公司,不要说收购悍马,正是收购整个通用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

  张文魁老师在演讲中提到,现在出去收购到底是一个馅饼还是陷阱的问题,而刚才郑总和安总提到都是收购的话题,所以今天要讨论第一个问题,金融危机下我们出去抄底是一个机会还是隐藏很多风险,正好,张老师还在,我们台下台上可以进行沟通。不知道听完两位企业家演讲以后,郑博士和张先生有没有什么想法,尤其是郑博士,不光是给大家出主意,还是要给大家开药方。在这个情况下你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支持的建议呢?还是希望他们要小心谨慎一些。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投资集团中心执行总经理郑晓军:这个情况要看情况,我们在外国做收购兼并,归根到底是几个方面作用,从微笑曲线来看,首先一个是知识产权,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知识产权;第二品牌,你能知道什么样的品牌。第三,销售渠道,你能得到什么样的销售渠道。和你的产业有没有互补性。假如说我们用悍马来做例子,大家知道,悍马是很好的品牌。但是说到他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是油耗特别高,特别威猛的吉普车。从技术来讲跟现在经济发展趋势相违背了,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另外,它也是一种美国西部的一种感觉,非常威猛,具有挑逗性、好战性一个品牌形象。这跟中国人的形象(相违背),中国人温文尔雅,是比较爱好和平,悍马在中国的销售量微乎其微,非常的小,卖出不到几十辆吧。你把产品销到美国的话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个并购案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主持人:请张博士,请你再说,听说悍马在中国销售量最大都是浙江,不过也听说买的都是在浙江的山西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如果买悍马不光是企业不差钱,国家也不差钱。买来之后,可能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达产的问题。悍马去年销量只有两千多辆,在中国只有几十辆,如果要达产的话至少要五六万辆,才能达到平衡点。所以收购以后怎么样达到一定的量这是最现实的问题。什么类型的跨国并购都有成功也有失败,相对而言,进口替代型收购的话的成功可能性会大一点,你在中国有市场,有配套,跟自己的企业配套,或者是杉杉讲的DSL我们自己就需要这个变速箱,我有这样各市场,这样成功可能性会高一些。如果你达不到利润平衡点的话,你就会有财务上的压力。

  主持人:问一下安总,如果是你们的话,你会不会收购悍马?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安聪慧:根据我们发展战略第一点不会收购。第二从产品竞争性来讲也不会收购。吉利发展战略,一定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车。悍马不属于节能,现在大家都在研发更节能的汽车,在这个时候一百公里要消耗几十公斤的油来讲,是不节能的,所以我们吉利是不会选择的。

  主持人:你看看全世界伤痕累累的跨国公司,你准备收购谁呢?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安聪慧:这是一个收购非常好的机遇,可能花一个亿两个亿就能收购一两百个亿的公司。并不是要把他收购过来,关键是让这个企业正常的运行,使他的产品有竞争力,收购是容易的,将来的运行是非常困难的,到底是不是你所需要。中国企业缺品牌,悍马这个品牌确实好。四川这家公司无论是成功不成功,对这个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一次宣传。所以我觉得,对吉利来说是不会收购的。

  主持人:吃下去很容易,要想消化,而且消化完以后还要对你身体有好处,这是最重要的。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安聪慧:对。

  主持人:刚才讨论了很多,我们话题要再回到浙江来,其实我想,郑总是一位搞资本运作的高手,而且刚才安总之所以不肯透露下一步收购的计划,是郑总提醒,不能高调的做法,要务实低调。我想问一下郑总你想建议浙江中小企业或者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在资本运作上能够取得一些对企业更有好处的成绩?

  郑永刚: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从收购悍马这个观点来说。我觉得它是形式大于内容。那个企业一夜之间就出名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这是我自己的理解。第二个,走出去,确实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我不主张,我也比较害怕,我们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赚一些钱,尽量不要走出去,平安投资、富通巨亏,中投投了黑市也亏了,联想收购了IBM—PC以后也比较麻烦。TCL更不能说了,我们不能用失败来说,但也是艰难。中信泰富老总人也聪明,档次也高,它的家族也是赫赫有名,我们是世世代代的农民家庭,我谈不上投资家,他在澳洲基金方面也是亏了不少钱,而且还缠了一身官司。所以走出去特别的难。我是建议,要谨慎。但是又很诱惑,我的观点就是做自己熟悉的项目,比如说我们去年用了八个亿的(四氧化)。今年估计是十个意义上,我本身就是用户,我十年都用他的东西,他的价格就是这么高,突然之间金融危机了这是一个好机会,他的日子不好过,就就进去了,这个我很熟悉,他跑不了,这个事可以干,更重要的是,我的关键是进来比较好,比如说伊藤忠给我金钱而且他们给我人,我觉得这很重要的是我想要什么,比如我们的管理有缺陷,我们在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跟外国一些强企业相比。伊藤忠的管理确确实实非常好,这二十年当中,我自己就是学习了很多,所以把他请进来,他们财务副总监、内控总监都是日本伊藤忠的人。如果经营方面,他们死得很,大家脑子死的很,今天中午吃什么,吃肉吃鱼,如果变一下他就很麻烦。中国人就比较灵活,我脑子就比较活。谁有优势,就把它的优势充分的发挥,把别人的优势请进来,他还给你人,给你钱,他跑不了,而且你是有绝对控制权,这样的话,让他们享受杉杉集团未来蛋糕做大的增量。让他们去享受中国经济做大存量,你就享受他的品牌技术管理方面的存量,我就想要这个,所以就跟合作。如果我没有想好,就很难。一个女孩子一样,你没有想好要嫁什么样的,你就结婚,那你就等着离婚嘛!

  主持人:郑总恪守这个原则,巴菲特也不过如此,就是做自己熟悉的项目。我好奇的杉杉做是服装,你为什么做新能源,矿石这些,这些并不是你熟悉的。

  杉杉集团董事长、总裁郑永刚:做服装我是外行,我88年进杉杉的时候,所有衣服都是太太买的。大的大穿,小的小穿。虽然我是服装协会副会长,但我不是专家,我确实不内行。那么在初期阶段的时候,大家都在拼命做衣服的时候,我不会做衣服,我去研究衣服以外的东西,比如说品牌、市场网络。大家一看,郑永刚怎么懂这些东西,其实我是被逼出来,我是边学边干的。到亚洲金融危机时候,中国不是短缺经济市场,我要退出来,让专业的人去做,现在做服装的人。其实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做服装像联合国一样,澳大利亚人、意大利人、法国都在我们产业园区里面。但我们不报道,一大堆品牌都是我们控股我们做的。跟上海汽车集团做汽车通用别克一样,底特律的通用在倒闭,但是上海的通用在发展。但是品牌是在共享,杉杉品牌要卖到一万块一件的西装不可能,但是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我们跟中小企业不竞争,我们做高端,我们做北京的奔驰,只有把这些东西做好了,自然而然,民族品牌、自主品牌就有提升,未来我们还能走出来。但是你千万不要过于的民族情节化。杉杉为什么不走向世界?为什么做别人的品牌。我们现在不是单一的OEM,我们现在是ODM,我们现在不仅是制造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同时我们也参与了研发和设计,这是产业升级的过程。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没有大的影响,什么道理呢?意大利总经理就讲,我们新的研发在宁波。很多世界品牌打上制造设计就打上中国宁波。所以产业升级你准备好了没有,如果有准备,你的定位、战略我想就是有竞争力。

  主持人:中国服装企业不是不想收购阿玛尼,是时机不成熟?

  杉杉集团董事长、总裁郑永刚:所以最后我就去了上海,我不去碍事,我根本不懂得服装,当时是短缺经济,党的国家领导人都穿过杉杉服装,这是我们的骄傲。但是我们做杉杉品牌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现在到了上海以后我们开始做高科技,也是专业人士在做。我的观点是投资可以多元化,但是产业一定要专业化,专家专业人士来做,这样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并不是说我郑永刚又做这个,又做那个,而是专家来做。

  主持人:我们可以说,郑总虽然不懂服装业,但是他用一些熟悉服装的专家做杉杉这个服装。

  我想接下来谈一下浙江大量的出口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目前的这种形势,刚才我们也非常荣幸的听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周总专门谈到了国家的现在特别强调的一个新的政策,一个新的机制,那就是通过信用保险来为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保驾护航。虽然两位不是纯粹做出口的,但你们两位也是在做内外并举的事。吉利的熊猫到台湾去展示,准备占据台湾的市场,因为这种小型车在台湾非常受欢迎。我想问一下,对这种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出口信用保险能有多大作为,毕竟在这个时候,海外市场还没有明显的迹象在复苏。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我给大家一个数字,全世界在金融危机之前正常年纪,世界贸易额10—15%是受到到各国政府的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而中国的数字不足3%。换句话说,中国的一万多亿的出口,这当中风险是出口企业自己在扛着的,这当中的融资需求是企业自己在东磕头西作揖。在金融危机期间,贸易量在萎缩,但是另一方面各国政府支持的信用保险、覆盖面在上升。今年一到三月份,一季度韩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量是320亿美元。我记得韩国大概一年贸易额就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左右。但是我们中国今年一季度大概只覆盖了一百多亿。我刚才说的是韩国一季度是300多亿,是我们的三倍。说明什么呢?说明政府在逆潮流而动,在商业风险增高,全球信用违约率上升的时候,政府不能让企业自己去单打独斗,必须把政府信用拿出来,贴给企业。就是通过信用保险这个工具。而且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使企业度过眼前的难关,像我刚才说的,到手的订单不敢接,接了做不下来。而且确实可以在度过难关的过程中真正学会运用信用杠杆。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习惯于着眼两个要素,一个是产品一个是价格,产品包括品种、质量,价格就是我比你便宜就能卖出去,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很大教训,你只有这两条不一定能走出去,不一定能占有市场份额,必须要有第三个要素就是信用要素,他可以让你放账。比如说他有钱,没有信用,他要把你的给他米卖了以后,再给你钱,这样大家玩的不是产品,是信用。你给他货,然后120天收款这就是信用。金融危机造成的信用的空缺,政府一定要站出来。所以国务院66次常务会议大规模扩大政策性信用保险,就是弥补这种信用短缺,帮助企业利用第三个要素,产品价格之后的信用要素,来重新拿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主持人:你们服务的企业不是不是也包括杉杉这种企业?他们可能不太需要这种。你们服务是哪些企业?

  周纪安:我想安总的企业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主持人:现在是吗?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安聪慧:是的。

  主持人:合作模式是什么?对你们价值是什么?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安聪慧:周总讲的很对,企业想走出去,必须要有综合竞争力,光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谈不上综合竞争力,有政府的支持,出口信用保险代表政府,大家联合一起,共同使企业走出去,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我们几个大项目都在合作,但是项目具体还不能讲。

  主持人:也要保密,成功的商人保密成了习惯。可以相信,这种机制的改革对我们未来的出口,未来的出口增长应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也要规避一些风险,像VIG就是做信用保险最后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吸取他们的教训。

  时间关系没有办法再多讨论,今天是一个很好的场合,其实刚才我们做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但是今天上午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的各位应该有所收获,我也能深切的感受到,我们这种开放论坛,希望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在过去三十年里面,浙江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四个字,两个词就是改革开放;将来能不能继续引领中国前进的脚步,我想要给予六个字,就是继续改革开放。今天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光临。

  希望在明年第三届中国开放论坛的时候大家还能在这里,我们继续来讨论,希望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出阴霾,中国经济和企业一起来享受这个复苏后的世界经济。

  版权所有:© 2008-2009中国开放论坛组委会技术支持: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信息中心地址:宁波市灵桥路190号外经贸大厦4楼电话:0574-87178037 87178032传真:0574-87178160邮箱:forum@nbfet.gov.cn

稿源:   编辑: 论坛实习
[发表评论]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热点新闻
论坛·热评
在办公室里发生的一起灭门惨案!
天气热,怒火旺,公交车上又吵起来了!
谨慎凤凰山主题乐园停车场偷油的幕后黑手
[热评]杨百万:新行情即将到来
[热评]勇士沦为乞丐正义惨遭流放
[热评]为的哥减负增收是务实之举
风流戏王
满汉全席
免费电影 电影| 电视| 综艺| 纪实| 探案| 动漫
现代婚姻的镜子《新结婚时代》
央视热播 归亚蕾《活着真好》
讲述炮兵四十年 邵兵《天啸》
宁网电视
<对话〉巴音朝鲁书记与网民亲切交流
蔡依林新惊艳 富婆开车夜闯陵园 放歌嗑药狂舞
凶案现场惊现写给死人信 77名儿童被迫卖淫制毒
尹江岸社区惊现一恶霸将老太和孕妇打伤
车展的照片
狗狗的家谱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87100000
热线传真
0574-8710000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0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