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这也使一直高热不退的名人故里之争再度升级,引发公众对文化旅游“低俗”之风的担忧。
“西门庆”成为旅游招牌
历史文化开发“变味”
记者4日下午来到阳谷县城,在狮子楼旅游城“王氏茶坊”内堂看到,正中摆着一张旧式大床,左侧木桌旁为“西门庆”与“潘金莲”幽会的塑像,右侧衣架上搭着十几件古装衣物。店铺负责人说,游客可以租借古装,扮作西门庆、潘金莲拍照。
据了解,占地30亩的狮子楼旅游城,再现了《水浒传》、《金瓶梅》故事部分场景。正施工的狮子楼旅游城二期项目,主要是西门庆几房妻妾的住所等,将于5月下旬向游客开放。一名施工人员说,届时将请专人扮演《金瓶梅》中各色人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扮演西门庆,体验一把“人间极乐”。
在距离阳谷县约80公里的临清市,也在谋划“金瓶梅”旅游。在临清政务网上,记者看到一份今年4月15日公布的“金瓶梅文化旅游区项目简介”,正公开招商引资。其中表示:“临清是文学名著《金瓶梅》主要故事背景地,《金瓶梅》文化资源在全国具有垄断性,具有开发《金瓶梅》文化的最好条件。”该旅游区项目投资概算约3亿元,将建设西门庆院落、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并恢复原有老字号和娱乐场所。
对此,当地部分群众表示愤慨。阳谷县一位三轮摩的师傅感叹说:“现在吃得好了,喝得好了,但一些人的心却孬了。打着旅游开发的幌子,净弄些不三不四的东西,怎么叫孩子去看?”临清市“金瓶梅文化旅游区”项目选址在老城区福德街。对此,福德街宋姓居民对记者说:“景点附近就是学校,搞这种乌烟瘴气的项目还不把孩子们带坏了?”
北京交通大学文化教育中心主任颜吾芟教授说,通过打造西门庆这种遭鞭挞的文学人物来提升地方形象,发展旅游经济,不可取。
针对外界的批评和质疑,阳谷县旅游局副局长徐保章对记者说:“我们打的是水浒牌,不是金瓶梅牌,跟临清不存在竞争。”但记者查阅《阳谷县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水浒传》、《金瓶梅》历史巨著利用文章。”
“三大怪象”愈演愈烈
文化旅游业亟待规范
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一些地方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中暴露出诸多“怪象”。
怪象一:争打“低俗牌”。去年5月,重庆一处“性主题公园”被责令拆除。此外,湖南一家企业将“屈原”注册为猪饲料商品、山东一个景区建设“奸臣纪念馆”等,均受到舆论的批评。
怪象二:给本地“争名人”。去年,湖北安陆、四川江油争夺“李白故里”,今年,河北正定县、临城县在争“赵云故里”。算上之前曹雪芹、西施、老子等故里之争,“争名人”俨然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界的闹剧。
怪象三:“人造景”贪大求洋,“真遗产”遭受冷落。在争夺“赵云故里”的河北正定县,一处重点历史文物竟被开发成餐厅。人口不足13万的陕西凤县,曾规划投入6.5亿元开发五大景区建设5个公园,并在县城周边山体上设置2700余盏灯以打造“月光之城”。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旅游文化产业中出现的诸多“怪象”,表面上是在“争文化”,实质上是在“争形象”、“争利益”、“争政绩”,折射出的是一种畸形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国家有关部门不能听之任之,应尽快实行相关认定批准制度。
“文化旅游开发应该有道德准入原则。”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何佳梅指出,文化旅游业为群众提供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社会效果是第一位的。政府部门有必要在规划和立项等环节,对“社会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审核。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等专家说,文化旅游启动时必须专家论证、科学规划,严防变成政府领导的“拍脑袋”工程。同时,应引入群众监督机制,防止旅游文化项目成为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垃圾工程”。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王海鹰、胡星)
“西门庆”成为旅游招牌 文化开发岂容低俗化
稿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05-18 19:07:53
最近,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这也使一直高热不退的名人故里之争再度升级,引发公众对文化旅游“低俗”之风的担忧。
“西门庆”成为旅游招牌
历史文化开发“变味”
记者4日下午来到阳谷县城,在狮子楼旅游城“王氏茶坊”内堂看到,正中摆着一张旧式大床,左侧木桌旁为“西门庆”与“潘金莲”幽会的塑像,右侧衣架上搭着十几件古装衣物。店铺负责人说,游客可以租借古装,扮作西门庆、潘金莲拍照。
据了解,占地30亩的狮子楼旅游城,再现了《水浒传》、《金瓶梅》故事部分场景。正施工的狮子楼旅游城二期项目,主要是西门庆几房妻妾的住所等,将于5月下旬向游客开放。一名施工人员说,届时将请专人扮演《金瓶梅》中各色人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扮演西门庆,体验一把“人间极乐”。
在距离阳谷县约80公里的临清市,也在谋划“金瓶梅”旅游。在临清政务网上,记者看到一份今年4月15日公布的“金瓶梅文化旅游区项目简介”,正公开招商引资。其中表示:“临清是文学名著《金瓶梅》主要故事背景地,《金瓶梅》文化资源在全国具有垄断性,具有开发《金瓶梅》文化的最好条件。”该旅游区项目投资概算约3亿元,将建设西门庆院落、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并恢复原有老字号和娱乐场所。
对此,当地部分群众表示愤慨。阳谷县一位三轮摩的师傅感叹说:“现在吃得好了,喝得好了,但一些人的心却孬了。打着旅游开发的幌子,净弄些不三不四的东西,怎么叫孩子去看?”临清市“金瓶梅文化旅游区”项目选址在老城区福德街。对此,福德街宋姓居民对记者说:“景点附近就是学校,搞这种乌烟瘴气的项目还不把孩子们带坏了?”
北京交通大学文化教育中心主任颜吾芟教授说,通过打造西门庆这种遭鞭挞的文学人物来提升地方形象,发展旅游经济,不可取。
针对外界的批评和质疑,阳谷县旅游局副局长徐保章对记者说:“我们打的是水浒牌,不是金瓶梅牌,跟临清不存在竞争。”但记者查阅《阳谷县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水浒传》、《金瓶梅》历史巨著利用文章。”
“三大怪象”愈演愈烈
文化旅游业亟待规范
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一些地方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中暴露出诸多“怪象”。
怪象一:争打“低俗牌”。去年5月,重庆一处“性主题公园”被责令拆除。此外,湖南一家企业将“屈原”注册为猪饲料商品、山东一个景区建设“奸臣纪念馆”等,均受到舆论的批评。
怪象二:给本地“争名人”。去年,湖北安陆、四川江油争夺“李白故里”,今年,河北正定县、临城县在争“赵云故里”。算上之前曹雪芹、西施、老子等故里之争,“争名人”俨然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界的闹剧。
怪象三:“人造景”贪大求洋,“真遗产”遭受冷落。在争夺“赵云故里”的河北正定县,一处重点历史文物竟被开发成餐厅。人口不足13万的陕西凤县,曾规划投入6.5亿元开发五大景区建设5个公园,并在县城周边山体上设置2700余盏灯以打造“月光之城”。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旅游文化产业中出现的诸多“怪象”,表面上是在“争文化”,实质上是在“争形象”、“争利益”、“争政绩”,折射出的是一种畸形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国家有关部门不能听之任之,应尽快实行相关认定批准制度。
“文化旅游开发应该有道德准入原则。”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何佳梅指出,文化旅游业为群众提供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社会效果是第一位的。政府部门有必要在规划和立项等环节,对“社会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审核。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等专家说,文化旅游启动时必须专家论证、科学规划,严防变成政府领导的“拍脑袋”工程。同时,应引入群众监督机制,防止旅游文化项目成为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垃圾工程”。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王海鹰、胡星)
编辑: 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