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月5日专电 历史名人皇甫谧的归属地之争近日在宁夏甘肃两省区吵得沸沸扬扬。这位在医学、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华“针灸鼻祖”的医学大师来自何地?宁甘两地政府和媒体各执己见,就此争论发表文章数日内屡见报头,两地网民为争论这位医学宗师的归属地更是频频发帖,“吵”得不可开交。
近年来,类似的文化资源之争屡见不鲜,浙江萧山、诸暨和绍兴争抢西施,安徽涡阳和河南洛邑争抢老子,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争抢诸葛亮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长眠于地下已是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文化名人,转而成为现代人眼里的“香饽饽”呢?
名人效应背后的经济利益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宁甘两地就皇甫谧的出生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宁夏媒体一连发表了《甘肃下手争夺宁夏人文旅游资源》《皇甫谧是咱宁夏人》《皇甫谧出生地被“移植”》《朝那鼎佐证皇甫谧是宁夏人》等一系列文章。甘肃媒体也不示弱,先后发表了《皇甫谧今年变成宁夏人?可笑!》《甘宁掀起皇甫谧“争夺”战各执一词难辨其究竟》《宁夏要“抢走”皇甫谧?出生地“安定朝那”是两省区争论焦点》等文章,争夺一度出现“白热化”。一些政府领导甚至亲自挂帅,投巨资开发保护皇甫谧历史文化遗产。
甘肃灵台县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公开向媒体表示,“皇甫谧文化”是一块“金字招牌”,对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和知名度有着巨大作用。皇甫谧之争其实是双方都想把历史文化名人请到自己的地盘上来,以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宁夏文史专家张怀武说,各地历史名人对当地来说就是一笔文化财富,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对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能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很明显,名人之争的实质就是资源之争、品牌之争。若名人之争无此意义,只是学术圈里文人间的笔墨官司的话,那么这些争论必定会缺少后劲儿,而当名人成为资源后,名人之争便成为古往今来罕见的资源争夺大战了。
争抢名人谨防“形象工程”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一位讲师在谈到名人之争现象时说,名人之争确实能带来社会效益,但是,一些地方领导不根据本地区发展的优劣条件,就制定发展规划。为争夺一个历史名人的故里称号,不惜高薪聘请专家论证,甚至与邻近地区打官司,闹得九泉下的古人也不得安宁。
有专家曾对各地争抢历史名人的表现进行概括:利用当今社会名人争历史名人,成立名人研究学会等机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论证会,而后编辑会刊,出版文集;不惜投资巨款大兴土木,修复所谓古迹或无中生有建仿古建筑,造人文景观,以期造成既成事实;通过新闻媒介大造舆论,企图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有的地方为制造声势,甚至搞有偿新闻,不择手段地骗取舆论的配合和支持。
一些确实没有什么历史名人的地方,为突出当地特色,一味琢磨着如何去“抢”出一个历史名人,说白了,就是希望在文化领域搞出一项“政绩工程”。这种劳民伤财的举动和备受批评的“形象工程”殊途同归,又能给地方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提高带来多少好处呢?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否需要你争我夺?皇甫谧归属地之争至今尚未得出结论。中华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董书尧向记者介绍,对历史名人籍贯的考证绝非易事,首先是资料收集不易;其次籍贯观念也在变化;再者行政区划不断变更,辖境也经常变化。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做法及其引起的争论,表明了人们对历史名人地位及其作用认识的提高,以及通过“名人效应”提高当地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急切心情。同时,争论也活跃了学术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物保护。
针对皇甫谧之争,宁夏一些学者认为,“皇甫谧文化”属于全国乃至人类。皇甫族后人离开故里,分居于各地是正常的事,迁移,分居后,为了纪念祖先,表达思乡情结,在新居地立祠、修坟、建庙,甚至把新居地的地名改成家乡故里的老名,也是历史上常有的现象。宁夏彭阳县和甘肃灵台县都把皇甫谧视为乡贤人物,本是好事,但一定要争论皇甫谧的故里是彭阳还是灵台,则没有多大必要。
有网民发帖评论到:“无论皇甫谧是宁夏人还是甘肃人,他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都属于整个民族。相比口舌之争,我们更应该去做的是思贤念祖,继承和发扬他们思想的精髓。”
宁夏社会科学院一位社会学家说,名人之争最重要的是发扬相关的传统文化。各地考据领域的学术之争,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使之成为一种提高文化品位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措施,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新华社记者张晨、刘晓莉
“抢夺”历史名人 打地方品牌还是建形象工程?
稿源: 新华社 2010-05-18 19:07:53
新华网银川1月5日专电 历史名人皇甫谧的归属地之争近日在宁夏甘肃两省区吵得沸沸扬扬。这位在医学、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华“针灸鼻祖”的医学大师来自何地?宁甘两地政府和媒体各执己见,就此争论发表文章数日内屡见报头,两地网民为争论这位医学宗师的归属地更是频频发帖,“吵”得不可开交。
近年来,类似的文化资源之争屡见不鲜,浙江萧山、诸暨和绍兴争抢西施,安徽涡阳和河南洛邑争抢老子,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争抢诸葛亮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长眠于地下已是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文化名人,转而成为现代人眼里的“香饽饽”呢?
名人效应背后的经济利益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宁甘两地就皇甫谧的出生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宁夏媒体一连发表了《甘肃下手争夺宁夏人文旅游资源》《皇甫谧是咱宁夏人》《皇甫谧出生地被“移植”》《朝那鼎佐证皇甫谧是宁夏人》等一系列文章。甘肃媒体也不示弱,先后发表了《皇甫谧今年变成宁夏人?可笑!》《甘宁掀起皇甫谧“争夺”战各执一词难辨其究竟》《宁夏要“抢走”皇甫谧?出生地“安定朝那”是两省区争论焦点》等文章,争夺一度出现“白热化”。一些政府领导甚至亲自挂帅,投巨资开发保护皇甫谧历史文化遗产。
甘肃灵台县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公开向媒体表示,“皇甫谧文化”是一块“金字招牌”,对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和知名度有着巨大作用。皇甫谧之争其实是双方都想把历史文化名人请到自己的地盘上来,以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宁夏文史专家张怀武说,各地历史名人对当地来说就是一笔文化财富,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对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能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很明显,名人之争的实质就是资源之争、品牌之争。若名人之争无此意义,只是学术圈里文人间的笔墨官司的话,那么这些争论必定会缺少后劲儿,而当名人成为资源后,名人之争便成为古往今来罕见的资源争夺大战了。
争抢名人谨防“形象工程”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一位讲师在谈到名人之争现象时说,名人之争确实能带来社会效益,但是,一些地方领导不根据本地区发展的优劣条件,就制定发展规划。为争夺一个历史名人的故里称号,不惜高薪聘请专家论证,甚至与邻近地区打官司,闹得九泉下的古人也不得安宁。
有专家曾对各地争抢历史名人的表现进行概括:利用当今社会名人争历史名人,成立名人研究学会等机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论证会,而后编辑会刊,出版文集;不惜投资巨款大兴土木,修复所谓古迹或无中生有建仿古建筑,造人文景观,以期造成既成事实;通过新闻媒介大造舆论,企图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有的地方为制造声势,甚至搞有偿新闻,不择手段地骗取舆论的配合和支持。
一些确实没有什么历史名人的地方,为突出当地特色,一味琢磨着如何去“抢”出一个历史名人,说白了,就是希望在文化领域搞出一项“政绩工程”。这种劳民伤财的举动和备受批评的“形象工程”殊途同归,又能给地方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提高带来多少好处呢?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否需要你争我夺?皇甫谧归属地之争至今尚未得出结论。中华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董书尧向记者介绍,对历史名人籍贯的考证绝非易事,首先是资料收集不易;其次籍贯观念也在变化;再者行政区划不断变更,辖境也经常变化。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做法及其引起的争论,表明了人们对历史名人地位及其作用认识的提高,以及通过“名人效应”提高当地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急切心情。同时,争论也活跃了学术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物保护。
针对皇甫谧之争,宁夏一些学者认为,“皇甫谧文化”属于全国乃至人类。皇甫族后人离开故里,分居于各地是正常的事,迁移,分居后,为了纪念祖先,表达思乡情结,在新居地立祠、修坟、建庙,甚至把新居地的地名改成家乡故里的老名,也是历史上常有的现象。宁夏彭阳县和甘肃灵台县都把皇甫谧视为乡贤人物,本是好事,但一定要争论皇甫谧的故里是彭阳还是灵台,则没有多大必要。
有网民发帖评论到:“无论皇甫谧是宁夏人还是甘肃人,他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都属于整个民族。相比口舌之争,我们更应该去做的是思贤念祖,继承和发扬他们思想的精髓。”
宁夏社会科学院一位社会学家说,名人之争最重要的是发扬相关的传统文化。各地考据领域的学术之争,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使之成为一种提高文化品位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措施,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新华社记者张晨、刘晓莉
编辑: 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