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诸葛亮故里争夺持续数百年 三地全力推旅游项目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 2010-05-18 14:22:0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一篇《出师表》使得诸葛亮“智圣、忠臣”的美名深入人心,名垂千古。而其本人适逢乱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处处玄机,变化无穷,更让杜甫赞叹“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如今,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现代经济故事的演绎,也如八阵图一般,扑朔迷离,异象环生,具体涉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古襄阳所在地)和山东临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里之争中唯一一桩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旧案,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三地越争越复杂微妙,旁观者越看越疑惑丛生。

  争夺持续数百年

  湖北襄樊、河南南阳两地全力争夺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上可追溯数百年。“躬耕地”为诸葛亮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并无寻根旨趣,襄樊和南阳明里暗里含糊其辞,对诸葛亮攀亲附会,引为同乡,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9年9月30日,南阳市文化局一领导在作客某门户网站时讲到,“躬耕在南阳的一代智圣诸葛亮,是出自我们南阳。”

  而且,两地在历史上的争夺更是在巧合中充满趣味。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其时,襄阳人和南阳人打官司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阳,又不愿触怒南阳,情急之下,满头大汗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但顾知府和稀泥并未消融纷争,反而让两地更加理直气壮地争抢诸葛亮,且“对联门”之后,两地的芥蒂越积越深。

  到了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这无意中又触动了襄樊和南阳的历史旧怨,两地激烈争夺该组邮票的首发地,“邮票门”由此爆发。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让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已经删除十年的《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举强烈刺激了南阳上下,“教材门”爆发,南阳市方面甚至举行了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

  2008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樊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是为“广告门”。

  当然,这含糊其辞的“躬耕地”其实有着巨大的潜在收益。2003年9月,襄樊招商团随省代表团访问日本,大力向日方推介本地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正好某家日企的常务董事志贺俊之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甚至给儿子取名为“亮”,以仰赖诸葛亮的在天之灵。后来,该企业和“东汽”合资到襄樊投资建厂。

  亦敌亦友的争夺

  “卧龙岗·智慧之岗”是河南南阳的城市名片之一。今年1月公布的《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建设和大力培育南阳中心城区文化产业集聚功能,以做大做强和做宽做深南阳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业”。

  在所谓“中心城区”,南阳要打造“一山一水一卧龙”,即独山旅游观光区、白河城市景观带、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其中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以诸葛亮武侯祠为试点,集聚娱乐、影视、餐饮、住宿、时尚消费等众多产业。具体项目包括:1、把汉画像、诸葛亮等列为重要原创题材的影视产品开发项目;2、卧龙岗“三国文化源”,三国文化古战场遗址;3、四个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12个文化产业园区等。(数据来源:南阳市政府门户网站,《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摘要,2010年1月22日发布。)

  按照规划,预计2012年,集聚区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4.15亿元;2015年,将达到14.35亿元。规划期末,集聚区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将达到两万人,带动社会就业8万人。(数据来源:南阳市政府门户网站《南阳市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解读,2010年1月25日发布。)2010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提出“启动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

  湖北襄樊对诸葛亮的热爱,丝毫不亚于“老冤家”南阳市。以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是襄樊“十一五”时期旅游优先发展区域和项目,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到2010年,预计接待旅游者100~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10亿元。还有两个工程名列“十一五”时期襄樊市旅游精品系列工程:1、演绎三国古城再造工程,占地50公顷,投资总额3亿元;2、名人文化系列主题园提升工程 ,占地80公顷,投资总额3亿元,包括诸葛亮名人文化园、三国军事计谋殿、三国历史影视城等。(数据来源:《襄樊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一)》,2006年1月1日发布。)

  襄樊计划最迟到2013年,把古隆中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

  有意思的是,诸葛亮的出生地比其躬耕地逊色了不少,这让很多人只知隆中,不知山东临沂,躬耕地的争夺盖住了出生地的风头。但山东临沂围绕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早就展开,重点打造“诸葛亮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包括卧龙山、北寨汉墓群、武侯双阙、智慧桥、诸葛宗祠、诸葛茅庐等,总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收入2562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为8年。(数据来源:临沂市人民政府网《诸葛亮文化旅游区》项目介绍)

  此外,临沂大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仅在2007年的文化旅游节就签约项目32个,吸引累计投资额达24.616亿元,(数据来源:临沂市招商局网站),利用诸葛亮捆绑推介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农业、旅游等多个产业。故里经济的吸金能力由此亦可窥知一斑。

  当然,与一些“名人故里争夺战”中出现的激烈冲突场面不同,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争夺,就像一座八卦阵,产业布局颇为玄妙,三地关系复杂,亦呈现亦敌亦友的迹象。

  数百年来,南阳和襄樊时不时地老账新账一起算,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热火朝天,但南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鼓励旅行社与重点客源地搞好对接,加强与洛阳、平顶山、襄樊等周边城市的合作”。一语惊醒梦中人,尽管两地在争夺诸葛故里的过程中,对外当仁不让,而实质却已悄然“合流”,说明故里之争完全可以走向合作与共赢。临沂在纷争中应对沉着,这也说明故里经济的核心还是务实发展,绝无捷径可言。 裴钰

  裴钰:南开大学人文学者、作家,天津历史学学会理事,致力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和文化产业研究。代表作有《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等。

【编辑:范敬英】

诸葛亮故里争夺持续数百年 三地全力推旅游项目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10-05-18 14:22:0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一篇《出师表》使得诸葛亮“智圣、忠臣”的美名深入人心,名垂千古。而其本人适逢乱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处处玄机,变化无穷,更让杜甫赞叹“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如今,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现代经济故事的演绎,也如八阵图一般,扑朔迷离,异象环生,具体涉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古襄阳所在地)和山东临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里之争中唯一一桩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旧案,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三地越争越复杂微妙,旁观者越看越疑惑丛生。

  争夺持续数百年

  湖北襄樊、河南南阳两地全力争夺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上可追溯数百年。“躬耕地”为诸葛亮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并无寻根旨趣,襄樊和南阳明里暗里含糊其辞,对诸葛亮攀亲附会,引为同乡,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9年9月30日,南阳市文化局一领导在作客某门户网站时讲到,“躬耕在南阳的一代智圣诸葛亮,是出自我们南阳。”

  而且,两地在历史上的争夺更是在巧合中充满趣味。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其时,襄阳人和南阳人打官司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阳,又不愿触怒南阳,情急之下,满头大汗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但顾知府和稀泥并未消融纷争,反而让两地更加理直气壮地争抢诸葛亮,且“对联门”之后,两地的芥蒂越积越深。

  到了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这无意中又触动了襄樊和南阳的历史旧怨,两地激烈争夺该组邮票的首发地,“邮票门”由此爆发。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让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已经删除十年的《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举强烈刺激了南阳上下,“教材门”爆发,南阳市方面甚至举行了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

  2008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樊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是为“广告门”。

  当然,这含糊其辞的“躬耕地”其实有着巨大的潜在收益。2003年9月,襄樊招商团随省代表团访问日本,大力向日方推介本地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正好某家日企的常务董事志贺俊之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甚至给儿子取名为“亮”,以仰赖诸葛亮的在天之灵。后来,该企业和“东汽”合资到襄樊投资建厂。

  亦敌亦友的争夺

  “卧龙岗·智慧之岗”是河南南阳的城市名片之一。今年1月公布的《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建设和大力培育南阳中心城区文化产业集聚功能,以做大做强和做宽做深南阳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业”。

  在所谓“中心城区”,南阳要打造“一山一水一卧龙”,即独山旅游观光区、白河城市景观带、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其中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以诸葛亮武侯祠为试点,集聚娱乐、影视、餐饮、住宿、时尚消费等众多产业。具体项目包括:1、把汉画像、诸葛亮等列为重要原创题材的影视产品开发项目;2、卧龙岗“三国文化源”,三国文化古战场遗址;3、四个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12个文化产业园区等。(数据来源:南阳市政府门户网站,《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摘要,2010年1月22日发布。)

  按照规划,预计2012年,集聚区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4.15亿元;2015年,将达到14.35亿元。规划期末,集聚区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将达到两万人,带动社会就业8万人。(数据来源:南阳市政府门户网站《南阳市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解读,2010年1月25日发布。)2010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提出“启动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

  湖北襄樊对诸葛亮的热爱,丝毫不亚于“老冤家”南阳市。以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是襄樊“十一五”时期旅游优先发展区域和项目,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到2010年,预计接待旅游者100~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10亿元。还有两个工程名列“十一五”时期襄樊市旅游精品系列工程:1、演绎三国古城再造工程,占地50公顷,投资总额3亿元;2、名人文化系列主题园提升工程 ,占地80公顷,投资总额3亿元,包括诸葛亮名人文化园、三国军事计谋殿、三国历史影视城等。(数据来源:《襄樊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一)》,2006年1月1日发布。)

  襄樊计划最迟到2013年,把古隆中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

  有意思的是,诸葛亮的出生地比其躬耕地逊色了不少,这让很多人只知隆中,不知山东临沂,躬耕地的争夺盖住了出生地的风头。但山东临沂围绕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早就展开,重点打造“诸葛亮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包括卧龙山、北寨汉墓群、武侯双阙、智慧桥、诸葛宗祠、诸葛茅庐等,总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收入2562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为8年。(数据来源:临沂市人民政府网《诸葛亮文化旅游区》项目介绍)

  此外,临沂大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仅在2007年的文化旅游节就签约项目32个,吸引累计投资额达24.616亿元,(数据来源:临沂市招商局网站),利用诸葛亮捆绑推介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农业、旅游等多个产业。故里经济的吸金能力由此亦可窥知一斑。

  当然,与一些“名人故里争夺战”中出现的激烈冲突场面不同,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争夺,就像一座八卦阵,产业布局颇为玄妙,三地关系复杂,亦呈现亦敌亦友的迹象。

  数百年来,南阳和襄樊时不时地老账新账一起算,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热火朝天,但南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鼓励旅行社与重点客源地搞好对接,加强与洛阳、平顶山、襄樊等周边城市的合作”。一语惊醒梦中人,尽管两地在争夺诸葛故里的过程中,对外当仁不让,而实质却已悄然“合流”,说明故里之争完全可以走向合作与共赢。临沂在纷争中应对沉着,这也说明故里经济的核心还是务实发展,绝无捷径可言。 裴钰

  裴钰:南开大学人文学者、作家,天津历史学学会理事,致力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和文化产业研究。代表作有《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等。

编辑: 范敬英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