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重拳频出,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从2001年开始在房地产市场翻云覆雨的温州炒房团是如惊弓之鸟,正在快速撤离,还是伺机潜伏,等待又一个良机?
“附近的某某新盘都已经4.2万元一平米了,所以我这个房子4万元一平,一分不让。我在这个小区还有一套130平米、朝向更好的房子,低于5万元一平不卖。”温州炒房客张女士在交易北京东二环某高档公寓的一套房子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报出了比同一小区同样户型的房子贵30%的价格,且丝毫不让价,没有抛售离场的迹象。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温州、上海和北京等热点城市调查发现,如今的温州炒房团早已不是10年前温州人集体出动、四处买房的样子,更多地是指具有温州资金背景的房地产投资群体。目前,除了那些个人炒房客,温州炒房团主要分化为三大群体:笼罩着炒房团的神秘光环而与开发商一唱一和的房托、披着“咨询公司”的幌子而神秘运作的地下炒房团、进入开发领域而饕餮上游丰厚利润的二三线城市开发商。
在新一轮调控的重压之下,部分温州炒房客在稳步出货,但没有大幅降价抛售的迹象;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温州中介公司再次受到各地开发商的青睐,生意好了许多;神秘的温州炒房公司在想方设法规避调控政策,伺机潜伏守候良机;立足于二三线城市的温州开发商则看好当地房地产市场,力图深耕。
变形房托 大演双簧戏
多位温州炒房客表示,目前高调见诸报端的温州炒房团以房托居多。这些房托收取的是房产商的“出场费”,每人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视促销业绩而定
“国家调控政策越紧,我的生意就越火。新‘国十条’出台后,登门拜访的外地开发商都快把我的门槛踩破了,他们请我们帮助向温州客户推介促销。我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7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发商。”温州百盈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和平最近忙得不亦乐乎。
张和平的公司专门为温州人提供二三线城市异地楼盘投资代理服务。2001年,他跟随温州第一批炒房团到上海购房。见识了温州人的资金实力之后,他马上转行干起来了房地产中介。“去年市场火爆,房子不愁卖,开发商都很牛。今年调控从紧,销售遭遇寒流,开发商找上门的生意明显多了起来。我现在同时操作十多个楼盘。来温州推介项目请炒房团捧场的开发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发项目总盘子很大,而当地的消费能力有限,一种是房子不好卖。”
“现在的炒房团和我们最初做的完全不一样了,有点变味,更像是房托。”作为温州炒房团第一任团长,李女士回忆说:“2001年到2004年,我们几乎天天组织温州本地人去购房,每次都能组织100-200人,经常包机、包车,集团行动。温州人像蚂蚁一样有明确的分工合作,集中资金、信息优势‘攻城略地’。走到哪里都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头等贵宾。”
多位温州资深房地产投资客也表示,目前高调见诸报端的温州炒房团以房托居多。这些房托收取的是房产商的“出场费”,每人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视促销业绩而定。
温州第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创办者陈先生,现在是陕西一家有温州资金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副总经理。多次组织过炒房团的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温州炒房团的购房路线已经成了房价上涨的“风向标”,不少开发商和温州炒房团合伙演起了双簧。温州炒房团现身某某楼盘,出手阔绰地将多少套房子收入囊中的报道,大多是双方一唱一和的“杰作”。
陈先生说:“我们高调现身的目的是配合开发商楼盘销售炒作。开发商对炒房团的要求很简单———买不买无所谓,只要到场就行。我们负责把人召集起来,交通、招待和劳务费用由开发商买单。这感觉有点像明星走穴,我们到开发商的楼盘露个面,然后拿完钱和礼品就走,一般半天就结束。剩下的事情就是开发商发动媒体大肆炒作‘温州炒房团出手了’!这种炒作手段屡试不爽,且投入小产出大。有时候,我们回温州的飞机刚落地就听说我们去过的楼盘卖了几个亿。我们一直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眼中的红人。生意忙的时候我们两天之内要赶5个场,就是要到5个楼盘,平均每场每人几千到万把块钱收入不等。”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也有相同的经历。“前不久,我组织温州中小企业老板去武汉考察几个楼盘,刚下飞机当地就有20多家媒体举着‘长枪短炮’冲上来。事后,当地报纸报道称‘狼来了!温州炒房团大举进军武汉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告诉我们,我们考察过的楼盘每天比平时多了二三百个看房人。其实,在武汉经商的10多万温州人才是当地真正的炒家,他们手握重金且对市场了如指掌。”
新“国十条”出台后,很多开发商专程到温州登门找周德文帮助促销。“以前是北京、上海和杭州的开发商找上门的多,今年主要以沈阳、长春、长沙、武汉、大连等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为主。”
温州炒房团乱象调查:变身房托 与开发商大演双簧
稿源: 中国证券报 2010-04-23 09:56:05
调控重拳频出,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从2001年开始在房地产市场翻云覆雨的温州炒房团是如惊弓之鸟,正在快速撤离,还是伺机潜伏,等待又一个良机?
“附近的某某新盘都已经4.2万元一平米了,所以我这个房子4万元一平,一分不让。我在这个小区还有一套130平米、朝向更好的房子,低于5万元一平不卖。”温州炒房客张女士在交易北京东二环某高档公寓的一套房子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报出了比同一小区同样户型的房子贵30%的价格,且丝毫不让价,没有抛售离场的迹象。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温州、上海和北京等热点城市调查发现,如今的温州炒房团早已不是10年前温州人集体出动、四处买房的样子,更多地是指具有温州资金背景的房地产投资群体。目前,除了那些个人炒房客,温州炒房团主要分化为三大群体:笼罩着炒房团的神秘光环而与开发商一唱一和的房托、披着“咨询公司”的幌子而神秘运作的地下炒房团、进入开发领域而饕餮上游丰厚利润的二三线城市开发商。
在新一轮调控的重压之下,部分温州炒房客在稳步出货,但没有大幅降价抛售的迹象;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温州中介公司再次受到各地开发商的青睐,生意好了许多;神秘的温州炒房公司在想方设法规避调控政策,伺机潜伏守候良机;立足于二三线城市的温州开发商则看好当地房地产市场,力图深耕。
变形房托 大演双簧戏
多位温州炒房客表示,目前高调见诸报端的温州炒房团以房托居多。这些房托收取的是房产商的“出场费”,每人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视促销业绩而定
“国家调控政策越紧,我的生意就越火。新‘国十条’出台后,登门拜访的外地开发商都快把我的门槛踩破了,他们请我们帮助向温州客户推介促销。我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7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发商。”温州百盈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和平最近忙得不亦乐乎。
张和平的公司专门为温州人提供二三线城市异地楼盘投资代理服务。2001年,他跟随温州第一批炒房团到上海购房。见识了温州人的资金实力之后,他马上转行干起来了房地产中介。“去年市场火爆,房子不愁卖,开发商都很牛。今年调控从紧,销售遭遇寒流,开发商找上门的生意明显多了起来。我现在同时操作十多个楼盘。来温州推介项目请炒房团捧场的开发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发项目总盘子很大,而当地的消费能力有限,一种是房子不好卖。”
“现在的炒房团和我们最初做的完全不一样了,有点变味,更像是房托。”作为温州炒房团第一任团长,李女士回忆说:“2001年到2004年,我们几乎天天组织温州本地人去购房,每次都能组织100-200人,经常包机、包车,集团行动。温州人像蚂蚁一样有明确的分工合作,集中资金、信息优势‘攻城略地’。走到哪里都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头等贵宾。”
多位温州资深房地产投资客也表示,目前高调见诸报端的温州炒房团以房托居多。这些房托收取的是房产商的“出场费”,每人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视促销业绩而定。
温州第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创办者陈先生,现在是陕西一家有温州资金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副总经理。多次组织过炒房团的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温州炒房团的购房路线已经成了房价上涨的“风向标”,不少开发商和温州炒房团合伙演起了双簧。温州炒房团现身某某楼盘,出手阔绰地将多少套房子收入囊中的报道,大多是双方一唱一和的“杰作”。
陈先生说:“我们高调现身的目的是配合开发商楼盘销售炒作。开发商对炒房团的要求很简单———买不买无所谓,只要到场就行。我们负责把人召集起来,交通、招待和劳务费用由开发商买单。这感觉有点像明星走穴,我们到开发商的楼盘露个面,然后拿完钱和礼品就走,一般半天就结束。剩下的事情就是开发商发动媒体大肆炒作‘温州炒房团出手了’!这种炒作手段屡试不爽,且投入小产出大。有时候,我们回温州的飞机刚落地就听说我们去过的楼盘卖了几个亿。我们一直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眼中的红人。生意忙的时候我们两天之内要赶5个场,就是要到5个楼盘,平均每场每人几千到万把块钱收入不等。”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也有相同的经历。“前不久,我组织温州中小企业老板去武汉考察几个楼盘,刚下飞机当地就有20多家媒体举着‘长枪短炮’冲上来。事后,当地报纸报道称‘狼来了!温州炒房团大举进军武汉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告诉我们,我们考察过的楼盘每天比平时多了二三百个看房人。其实,在武汉经商的10多万温州人才是当地真正的炒家,他们手握重金且对市场了如指掌。”
新“国十条”出台后,很多开发商专程到温州登门找周德文帮助促销。“以前是北京、上海和杭州的开发商找上门的多,今年主要以沈阳、长春、长沙、武汉、大连等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为主。”
编辑: 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