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形成“规模大、结构优、辐射强”的都市产业体系,区委区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将更加注重产业素质提高和能级提升,更加注重产业的关联互动和功能辐射,全面促进都市产业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打下扎实基础。
1、做大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强区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以“六大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和辐射力。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围绕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南翼副中心的目标,着力吸引沪上大型金融机构和配套服务机构;合理规划金融产业、要素空间布局,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各类金融产业协同互促的金融生态圈,推进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新兴业态发展,成为金融机构集聚最多、金融服务平台最宽、金融生态环境最优、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区。提升发展航运物流和会展贸易业。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业,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第四方物流为重点,航运行业协会和功能性机构为依托,发展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融资、海事法律等中高端航运业,集聚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报关服务等配套产业,打造宁波市航运资源配置中心。大力发展会展贸易业,培育集产品展示、经贸洽谈、商务会议、专业论坛于一体的国际会展的综合平台;放大世博会主题论坛的品牌效应,依托高端星级酒店,打造“东展西会”的发展格局;吸引国内外商品销售、采购、配送机构,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体系,实现会展促进贸易、贸易繁荣会展的产业联动局面。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中介服务和科技信息业。依托和丰创意广场,引进和培育设计服务、影视动漫、都市旅游等文化创意业,打造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地。推动发展法律服务、会计税务、检验检测、决策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形成与服务强区建设相匹配、门类全、辐射广的中介服务体系。顺应“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发展软件产业、信息服务、智能建筑等科技信息业。
2、培育新兴商贸业。大力发展商业业态新、组织形态新、经营模式新的新兴商贸业,进一步提升商贸业品牌效应和市场辐射力。发展商圈经济。打造集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集建筑形态立体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产权多元化于一体,集名街、名店、名品于一体的复合型、组合式商圈,扩大江东商业的整体影响力。发展站点经济。利用轨道交通站点、火车东站等枢纽型平台,结合客流、物流规模特点,开展沿线、地下及周边商业物业布局,促进商业、交通、市政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站点人流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发展品牌餐饮、精品餐饮和特色餐饮,创新连锁、集团化等经营方式;推动专业市场向商场、物流中心转型,提高产出水平;引进高端汽车品牌,开展汽配附加增值服务,打造区域汽配贸易中心;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彰显特色与综合配套并举,打造若干条全面展示江东形象的“金橱窗”。发展综合贸易。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推进商品电子交易和期货交易;推广全供应链管理,深化信息、物流、资本运营等综合功能,引导规模企业向综合贸易方向转型。
3、优化都市工业。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增长潜力大、资源消耗低的都市工业,着力拓展产业链,延伸空间链,实现价值链的整体增值。推进产业链高端化。推动都市工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提高研发设计、品牌服务、贸易营销能力,鼓励企业分离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专业配套等服务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开拓工业发展虚拟空间。推进产业集聚化。利用矮柳等原有工业小区,通过改造、升级、扩容,形成改造型产业基地;依托和丰创意广场等重点区块,打造平台型产业基地。推进企业结构梯队化。培育一批领袖级、行业龙头企业为“第一梯队”,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为“第二梯队”,培育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为“第三梯队”,形成结构合理、进展有序、支撑有力的企业梯队。
4、提升楼宇经济。积极构建楼宇资源充足、功能完善、效益凸显、总部集聚的发展格局,打造楼宇经济的新高地。促进楼宇资源优化开发。加快从单体开发向整体开发转型,对区域内楼宇资源进行定位布局,在东部新城等条件成熟的区块,打造规模大、布局优、配套全、特色强、服务精的高品质现代化楼宇群,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业态合理配比。以产业联动、产业互补为主导,引导同一行业、功能相近的企业在楼宇内集聚,培育主题特色楼宇;完善大型停车场、酒店宾馆、购物休闲等配套设施,强化商务商业联动。促进总部经济有序集聚。依托高端商务楼宇,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以及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以及连锁企业总部,引导企业向总部大楼集聚。
5、拓展开放型经济。把更高层次的“引进来”和更大步伐的“走出去”结合起来,增强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全方位拓展。提高内外资利用水平。推动引资促引税,确立以税源为中心的政策导向;推动引资促引智引技,促进招商引资向引进高端智力、技术和资源拓展。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坚持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并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进口比重;坚持外需市场与内需市场并举,稳步提升欧美等传统市场份额,加大开拓南非、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扶持力度,加快国内营销网点建设;坚持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举,在软件服务、研发设计等特色领域形成服务外包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企业通过独资、合作、参股、并购等方式赴境外创办研发机构、设计中心、直销窗口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外上市扩大融资领域。深化区域大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积极对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探索与中西部主要城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增强与粤港澳闽台交流合作,深化实施“山海合作”。
江东区都市产业体系发展路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5:19:05
为加快形成“规模大、结构优、辐射强”的都市产业体系,区委区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将更加注重产业素质提高和能级提升,更加注重产业的关联互动和功能辐射,全面促进都市产业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打下扎实基础。
1、做大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强区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以“六大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和辐射力。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围绕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南翼副中心的目标,着力吸引沪上大型金融机构和配套服务机构;合理规划金融产业、要素空间布局,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各类金融产业协同互促的金融生态圈,推进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新兴业态发展,成为金融机构集聚最多、金融服务平台最宽、金融生态环境最优、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区。提升发展航运物流和会展贸易业。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业,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第四方物流为重点,航运行业协会和功能性机构为依托,发展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融资、海事法律等中高端航运业,集聚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报关服务等配套产业,打造宁波市航运资源配置中心。大力发展会展贸易业,培育集产品展示、经贸洽谈、商务会议、专业论坛于一体的国际会展的综合平台;放大世博会主题论坛的品牌效应,依托高端星级酒店,打造“东展西会”的发展格局;吸引国内外商品销售、采购、配送机构,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体系,实现会展促进贸易、贸易繁荣会展的产业联动局面。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中介服务和科技信息业。依托和丰创意广场,引进和培育设计服务、影视动漫、都市旅游等文化创意业,打造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地。推动发展法律服务、会计税务、检验检测、决策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形成与服务强区建设相匹配、门类全、辐射广的中介服务体系。顺应“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发展软件产业、信息服务、智能建筑等科技信息业。
2、培育新兴商贸业。大力发展商业业态新、组织形态新、经营模式新的新兴商贸业,进一步提升商贸业品牌效应和市场辐射力。发展商圈经济。打造集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集建筑形态立体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产权多元化于一体,集名街、名店、名品于一体的复合型、组合式商圈,扩大江东商业的整体影响力。发展站点经济。利用轨道交通站点、火车东站等枢纽型平台,结合客流、物流规模特点,开展沿线、地下及周边商业物业布局,促进商业、交通、市政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站点人流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发展品牌餐饮、精品餐饮和特色餐饮,创新连锁、集团化等经营方式;推动专业市场向商场、物流中心转型,提高产出水平;引进高端汽车品牌,开展汽配附加增值服务,打造区域汽配贸易中心;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彰显特色与综合配套并举,打造若干条全面展示江东形象的“金橱窗”。发展综合贸易。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推进商品电子交易和期货交易;推广全供应链管理,深化信息、物流、资本运营等综合功能,引导规模企业向综合贸易方向转型。
3、优化都市工业。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增长潜力大、资源消耗低的都市工业,着力拓展产业链,延伸空间链,实现价值链的整体增值。推进产业链高端化。推动都市工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提高研发设计、品牌服务、贸易营销能力,鼓励企业分离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专业配套等服务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开拓工业发展虚拟空间。推进产业集聚化。利用矮柳等原有工业小区,通过改造、升级、扩容,形成改造型产业基地;依托和丰创意广场等重点区块,打造平台型产业基地。推进企业结构梯队化。培育一批领袖级、行业龙头企业为“第一梯队”,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为“第二梯队”,培育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为“第三梯队”,形成结构合理、进展有序、支撑有力的企业梯队。
4、提升楼宇经济。积极构建楼宇资源充足、功能完善、效益凸显、总部集聚的发展格局,打造楼宇经济的新高地。促进楼宇资源优化开发。加快从单体开发向整体开发转型,对区域内楼宇资源进行定位布局,在东部新城等条件成熟的区块,打造规模大、布局优、配套全、特色强、服务精的高品质现代化楼宇群,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业态合理配比。以产业联动、产业互补为主导,引导同一行业、功能相近的企业在楼宇内集聚,培育主题特色楼宇;完善大型停车场、酒店宾馆、购物休闲等配套设施,强化商务商业联动。促进总部经济有序集聚。依托高端商务楼宇,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以及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以及连锁企业总部,引导企业向总部大楼集聚。
5、拓展开放型经济。把更高层次的“引进来”和更大步伐的“走出去”结合起来,增强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全方位拓展。提高内外资利用水平。推动引资促引税,确立以税源为中心的政策导向;推动引资促引智引技,促进招商引资向引进高端智力、技术和资源拓展。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坚持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并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进口比重;坚持外需市场与内需市场并举,稳步提升欧美等传统市场份额,加大开拓南非、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扶持力度,加快国内营销网点建设;坚持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举,在软件服务、研发设计等特色领域形成服务外包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企业通过独资、合作、参股、并购等方式赴境外创办研发机构、设计中心、直销窗口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外上市扩大融资领域。深化区域大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积极对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探索与中西部主要城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增强与粤港澳闽台交流合作,深化实施“山海合作”。
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