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近四分之一货运船舶处于停航和半停航状态。面对严峻形势,镇海区航运业不但创造了“零停航”佳绩,还实现了迅猛发展。2009年,全区新增海运企业5家,总运力达到85万吨,猛增了25万吨,总运力继续稳居宁波首位,全省前三。航运业全年共投资13.1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2.5%。全区拥有各类沿海运输船舶87艘(其中21艘为万吨级以上船舶),船队平均规模为4.25万吨,船舶平均吨位达到9770吨,均创历史新高。
一、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保障行业持续发展。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区的航运业紧紧围绕保增促调这个经济工作的主题,继续优化投资环境,依托港口和腹地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运力结构优势,加强经营管理,应对金融危机给航运业带来的冲击,使我区的航运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
一是加强动态跟踪,分析金融危机冲击。镇海区委、区府加强了对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航运企业经营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分析,抓住航运企业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加强对新情况的研究分析,航运企业融资以及投资的相关性影响等方面的跟踪分析。区委政策研究室和区港航处主动调研,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航运业的影响,对航运企业生产经营中实际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判断。通过调研,向区委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我区航运业面临困难及解困渡难情况》等2篇调研报告,为区领导作出支持航运业解困渡难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二是加强统一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现代航运的管理涉及交通、财政、税务、工商、贸易、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为此,镇海区政府管理部门成立了镇海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发展航运业等物流行业的统一领导,建立了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为了鼓励航运企业渡过难关,区委办、区府办组织了航运业座谈会和银企合作洽谈会,区领导先后出席了2次会议,一如既往地支持航运业发展,并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共同促进航运业的平稳较快发展。经过区领导的协调,相关部门在优惠政策兑现、市场调研、信息提供和行业管理上坚持优质服务,为航运业渡过危机保驾护航。
三是加强走访企业,管理部门排忧解难。镇海区港航处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坚决贯彻落实保增促调这个经济工作主题,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处制定了《镇海区港航处全员优质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辖区16家航运企业为责任服务企业。通过走访企业,初步解决了一些企业提出的11个困难和问题。如帮助企业整理资料并上报给区财政部门,提前兑现2008年航运业发展优惠政策等等。还有一部分困难和问题,我处难以解决的,上报给上级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使太平洋、天盛、盛泽等公司的融资难问题得以解决,为航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金融危机以来,我处还联合其他政府部门,采用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航运企业存在的困难,了解需服务的要求,并以务实的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和航运企业经营者共同研讨的方式,与企业经营者一起寻找热点、难点问题的症结,共商应对之策,并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知企情、排企忧、解企难、助企兴的航运业发展环境,使我区的现代服务业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航运企业积极自救,实现行业逆势发展。
在区委区府、行业主管部门扶持的同时,镇海航运业还主动自救,巧打三张“特色牌”,积极化“危”为“机”,实现了迅猛的逆势发展。一是巧打“小船变大”牌。2004年以来,镇海区顺应船舶大型化、新型化发展的趋势,依靠运力的增加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区政府为促进产业升级,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镇海区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新增运力以吨位进行奖励,万吨以下部分奖励40元/吨,万吨以上部分奖励60元/吨;并且按年营运额设立首次突破奖,对首次突破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经营者最高50万元的奖励。鼓励航运企业做大作强。
受政策激励和镇海港航处的积极引导,镇海区的航运业率先转身,开始实行船舶大型化。据业内人士分析,船舶大型化有三大好处,一是船员配备精简,二是油耗少,三是大吨位带来大效益。如一艘1万吨级船与一艘巴拿马型7万吨级船相比,其主机功率仅增加3倍不到,而运力却增加6倍,两船最低船员配置一样,船员工资等方面开支几乎相同。再加上企业本身追求利润的内因和水运市场对中小船舶的不利冲击,为此,各水运企业纷纷仿效跟进,力求船舶做大,企业做强。如今,镇海区的船舶大型化已经有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已达21艘计69.9万吨,占总运力的82.2%,万吨级船舶占全省万吨级船舶总运力10%强。
二是打“争揽客源”牌。政府的扶植将为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迈进铺平道路,然而企业自身经营理念的更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真正取得客户的信任,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谋求共同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现代物流的中流砥柱。镇海港航处引导航运企业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谋求共同发展。我区的天盛、太平洋、合众、众茂和港通等海运(船务)公司,与省电煤集团等大单位签订了长期煤炭和集装箱运输合同,当运价一路飙升时,这些公司信守合同,以低于市场运价的价格承运,从而争揽了众多长期客源,保持了运营稳定。目前,当运价跌至低谷时,长期合同运输虽然难免出现运量减少和运价变动,但相比较而言,这种运输“旱涝保收”的特性得到了彰显,仍能基本保持经济效益的稳定。
在保持国内市场的同时,镇海有实力的航运企业逐步放眼国际市场。从运价上看,国际航线率先回暖,尤其是运输矿砂、煤炭等资源性物资的航线运价回升了些,平均利润比国内航线高出30%。今年8月,宁波天盛海运的“天盛15”投入国际航线,是宁波目前最大的一艘参与营运国际航线的万吨级散货轮。太平洋海运等企业也在积极筹措开辟这项业务。
三是巧打“双重身份”牌。与单一船东身份为主的温州、台州等地航运企业不同,在金融危机撂倒一大片的情况下,镇海民营航运企业还有一个特殊的避险招数—“货主+船东”的双重身份,这一身份在镇海的民营航运企业中普遍流行,20家企业中有80%的企业过去大多从事煤炭、钢铁以及化工品的贸易。这些企业进入航运业后,并未放弃过去的业务,为他们现在依旧挺立风头浪尖加码不少。这种“货主+船东”的产业链模式,在市场行情乐观时,能通吃更多货源;而在市场行情不景气时,也因自主掌握货源,起着互补和抵御风险的作用,较容易生存。
三、各方争取多管齐下,促进行业继续发展。
在2009年实现逆势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金融危机下,航运企业至今还没完全走出困境。以第三季度为例,辖区仍有个别企业出现亏损,另有不少处于微利状态。因此,要居安思危,重点做好下面三个工作。
一是扩大行业融资渠道。目前航运业最主要的是欠缺资金来源。区委、区府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将航运业列入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重点。必要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推行“船舶按揭”贷款方式,启动在建船舶抵押贷款,依照《海商法》、《担保法》有关规定,实施在建船舶抵押贷款分期还本付息。
二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使镇海物流园区和航运企业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我区的航运企业提供运输货源。近几年镇海发展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液化品、再生资源、煤炭等市场,是镇海港装卸的大宗主力货种。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我区有能力承运的水运企业参与到物流枢纽港的货物运输当中,实现本地利益的最大化。要促进水企、港口与专业市场的有机衔接,加快物资在船舶(水企)—港口—园区之间的流通,充分发挥船舶(水企)在物流环节中的关键作用。
三是建立水运行业协调组织。以协会或商务信息港为纽带,建立管理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协调机制,促使企业与企业信息共享,增加企业抵抗风险能力,构筑一个航运产业信息平台,同行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可以在运价、航线上进行调配,形成了一个示范效应。
镇海航运业化危为机 逆势发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5:19:06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近四分之一货运船舶处于停航和半停航状态。面对严峻形势,镇海区航运业不但创造了“零停航”佳绩,还实现了迅猛发展。2009年,全区新增海运企业5家,总运力达到85万吨,猛增了25万吨,总运力继续稳居宁波首位,全省前三。航运业全年共投资13.1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2.5%。全区拥有各类沿海运输船舶87艘(其中21艘为万吨级以上船舶),船队平均规模为4.25万吨,船舶平均吨位达到9770吨,均创历史新高。
一、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保障行业持续发展。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区的航运业紧紧围绕保增促调这个经济工作的主题,继续优化投资环境,依托港口和腹地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运力结构优势,加强经营管理,应对金融危机给航运业带来的冲击,使我区的航运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
一是加强动态跟踪,分析金融危机冲击。镇海区委、区府加强了对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航运企业经营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分析,抓住航运企业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加强对新情况的研究分析,航运企业融资以及投资的相关性影响等方面的跟踪分析。区委政策研究室和区港航处主动调研,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航运业的影响,对航运企业生产经营中实际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判断。通过调研,向区委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我区航运业面临困难及解困渡难情况》等2篇调研报告,为区领导作出支持航运业解困渡难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二是加强统一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现代航运的管理涉及交通、财政、税务、工商、贸易、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为此,镇海区政府管理部门成立了镇海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发展航运业等物流行业的统一领导,建立了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为了鼓励航运企业渡过难关,区委办、区府办组织了航运业座谈会和银企合作洽谈会,区领导先后出席了2次会议,一如既往地支持航运业发展,并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共同促进航运业的平稳较快发展。经过区领导的协调,相关部门在优惠政策兑现、市场调研、信息提供和行业管理上坚持优质服务,为航运业渡过危机保驾护航。
三是加强走访企业,管理部门排忧解难。镇海区港航处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坚决贯彻落实保增促调这个经济工作主题,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处制定了《镇海区港航处全员优质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辖区16家航运企业为责任服务企业。通过走访企业,初步解决了一些企业提出的11个困难和问题。如帮助企业整理资料并上报给区财政部门,提前兑现2008年航运业发展优惠政策等等。还有一部分困难和问题,我处难以解决的,上报给上级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使太平洋、天盛、盛泽等公司的融资难问题得以解决,为航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金融危机以来,我处还联合其他政府部门,采用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航运企业存在的困难,了解需服务的要求,并以务实的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和航运企业经营者共同研讨的方式,与企业经营者一起寻找热点、难点问题的症结,共商应对之策,并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知企情、排企忧、解企难、助企兴的航运业发展环境,使我区的现代服务业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航运企业积极自救,实现行业逆势发展。
在区委区府、行业主管部门扶持的同时,镇海航运业还主动自救,巧打三张“特色牌”,积极化“危”为“机”,实现了迅猛的逆势发展。一是巧打“小船变大”牌。2004年以来,镇海区顺应船舶大型化、新型化发展的趋势,依靠运力的增加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区政府为促进产业升级,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镇海区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新增运力以吨位进行奖励,万吨以下部分奖励40元/吨,万吨以上部分奖励60元/吨;并且按年营运额设立首次突破奖,对首次突破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经营者最高50万元的奖励。鼓励航运企业做大作强。
受政策激励和镇海港航处的积极引导,镇海区的航运业率先转身,开始实行船舶大型化。据业内人士分析,船舶大型化有三大好处,一是船员配备精简,二是油耗少,三是大吨位带来大效益。如一艘1万吨级船与一艘巴拿马型7万吨级船相比,其主机功率仅增加3倍不到,而运力却增加6倍,两船最低船员配置一样,船员工资等方面开支几乎相同。再加上企业本身追求利润的内因和水运市场对中小船舶的不利冲击,为此,各水运企业纷纷仿效跟进,力求船舶做大,企业做强。如今,镇海区的船舶大型化已经有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已达21艘计69.9万吨,占总运力的82.2%,万吨级船舶占全省万吨级船舶总运力10%强。
二是打“争揽客源”牌。政府的扶植将为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迈进铺平道路,然而企业自身经营理念的更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真正取得客户的信任,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谋求共同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现代物流的中流砥柱。镇海港航处引导航运企业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谋求共同发展。我区的天盛、太平洋、合众、众茂和港通等海运(船务)公司,与省电煤集团等大单位签订了长期煤炭和集装箱运输合同,当运价一路飙升时,这些公司信守合同,以低于市场运价的价格承运,从而争揽了众多长期客源,保持了运营稳定。目前,当运价跌至低谷时,长期合同运输虽然难免出现运量减少和运价变动,但相比较而言,这种运输“旱涝保收”的特性得到了彰显,仍能基本保持经济效益的稳定。
在保持国内市场的同时,镇海有实力的航运企业逐步放眼国际市场。从运价上看,国际航线率先回暖,尤其是运输矿砂、煤炭等资源性物资的航线运价回升了些,平均利润比国内航线高出30%。今年8月,宁波天盛海运的“天盛15”投入国际航线,是宁波目前最大的一艘参与营运国际航线的万吨级散货轮。太平洋海运等企业也在积极筹措开辟这项业务。
三是巧打“双重身份”牌。与单一船东身份为主的温州、台州等地航运企业不同,在金融危机撂倒一大片的情况下,镇海民营航运企业还有一个特殊的避险招数—“货主+船东”的双重身份,这一身份在镇海的民营航运企业中普遍流行,20家企业中有80%的企业过去大多从事煤炭、钢铁以及化工品的贸易。这些企业进入航运业后,并未放弃过去的业务,为他们现在依旧挺立风头浪尖加码不少。这种“货主+船东”的产业链模式,在市场行情乐观时,能通吃更多货源;而在市场行情不景气时,也因自主掌握货源,起着互补和抵御风险的作用,较容易生存。
三、各方争取多管齐下,促进行业继续发展。
在2009年实现逆势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金融危机下,航运企业至今还没完全走出困境。以第三季度为例,辖区仍有个别企业出现亏损,另有不少处于微利状态。因此,要居安思危,重点做好下面三个工作。
一是扩大行业融资渠道。目前航运业最主要的是欠缺资金来源。区委、区府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将航运业列入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重点。必要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推行“船舶按揭”贷款方式,启动在建船舶抵押贷款,依照《海商法》、《担保法》有关规定,实施在建船舶抵押贷款分期还本付息。
二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使镇海物流园区和航运企业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我区的航运企业提供运输货源。近几年镇海发展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液化品、再生资源、煤炭等市场,是镇海港装卸的大宗主力货种。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我区有能力承运的水运企业参与到物流枢纽港的货物运输当中,实现本地利益的最大化。要促进水企、港口与专业市场的有机衔接,加快物资在船舶(水企)—港口—园区之间的流通,充分发挥船舶(水企)在物流环节中的关键作用。
三是建立水运行业协调组织。以协会或商务信息港为纽带,建立管理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协调机制,促使企业与企业信息共享,增加企业抵抗风险能力,构筑一个航运产业信息平台,同行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可以在运价、航线上进行调配,形成了一个示范效应。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