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保税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功能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管委会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不仅克服了新世纪以来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而且化危机为机遇,把金融危机的压力转化为调结构、促转型的动力,区域经济呈现全面好转的可喜势头。今年1-2月,保税区共实现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9.2%;工业产值76.1亿元,同比增长77.1%;外贸进出口额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6%。
一、在拓展保税功能中促转型
面对区域空间要素不足的短板,保税区加快功能拓展和创新,确定发展定位从“经济区”向“功能区”转变,发展模式从依靠土地资源发展“存量经济”转变为依靠功能优势发展“流量经济”,实现了贸易物流与加工制造的良性互动。
一是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借助成为首批获准开展保税物流等功能试点单位的机遇,将出口加工区功能由原来单一的保税加工向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售后服务于一体转变。投资近2亿元建成了物流中心、检测中心、维修中心等运作平台,其中检测中心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了丹麦马士基、德国DHL、日本阿尔卑斯物流、韩国LG-泛韩物流等10多家著名跨国物流服务商落户,为区内和周边近千家企业提供物流分拨、维修、检测、“一日游”等业务。1-2月宁波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业务实现货运量9447.7吨,同比增长167.4%,货运值20163.8万美元,同比增长69.9%。,加工区已成为辐射省内外的区域性大宗货物分拨基地。
二是拓展进口分拨功能,培育进口保税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保税区进口分拨、保税仓储和展示交易等功能效应,优化贸易便利、成本最低、交易安全的贸易服务环境,建立了化工品、船舶、金属、矿砂等资源性商品交易市场和进口葡萄酒、进口水果、医疗器械等高端消费品交易市场,同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交易市场会员利用专业贸易平台做大做强进口分拨业务。去年各专业市场新引进会员项目160个,注册资本9亿元,是上年的2倍。各类市场共实现交易额357亿元,同比增长340%,纳税2.2亿元。特别是进口葡萄酒市场,去年共进口50万升,占全市进口总量的41%,今年1-2月份全区进口葡萄酒进出仓量100万升,超过了2009年全年进出仓总量;水果市场进口量每月突破100个标箱、10多个品种;船舶市场去年交易船舶13艘,交易额2亿元。目前,各类市场集聚会员企业50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15亿元,成为区域拓展保税功能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一大亮点。保税区已成为宁波打造长三角南翼国际贸易基地的重要平台。
三是推进区域功能联动,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统一管理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三区功能联动试点。成功开发了“三区合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顺利投入运行,实现了三区功能政策互补和联动发展,大大节约了区内外企业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了物流速度和通关效率,得到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充分肯定。充分发挥宁波保税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特殊监管区的业务合作优势,率先建立了便捷的异地关区货物结转机制。目前保税区已与昆山出口加工区合作,两地关区间货物结转实行“分批进出、按月集中申报”便捷模式,货物流转由逐笔报关简化为“分送集报”模式,有效提高了通关效率。据奇美电子测算,该模式为公司每月节省3万多元报关费和300多个小时作业时间,帮助企业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影响。
二、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促转型
面对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危机,保税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依托临港优势和出口加工功能优势,提升制造业价值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引进电子信息项目200多个,形成了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三大主体产业群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光电产业已形成了液晶模组6200万片,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200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去年4月获批为宁波市液晶光电产业基地。目前奇美电子正与台湾另一家液晶产业龙头企业鸿海公司强强联手,将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世界级液晶制造企业,预计2010年我区奇美电子将生产各类液晶模组超过8000万件,从而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液晶产品制造基地。
二是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发展。整合淘汰一批效益低下、成长性差的项目,去年以来回收土地14万平方米,厂房3.8万平方米,为优势企业布局创造条件。大力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奇美电子、技嘉科技、立立电子等一批技术实力强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区内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保税区新能源汽车电池芯片生产基地建设,引进了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总投资3亿元的半导体大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扩产项目启动建设。
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出台10多项孵化政策扶持资助高新企业发展,单项最高补助达350万元;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扶持成果转化,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专利240余件。依托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软件园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创建了4块国家级研发牌子、3个人才培养基地、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设立省内首家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形成了三级孵化模式和六大服务体系,孵化场地达13.7万平方米。去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贡献度日渐壮大,技工贸收入增长20%以上。其中理工监测成为省第二批创新型示范和试点企业并成功上市;立立电子率先实现8英寸硅片产业化,实现我国8英寸硅片正片供应零的突破。
四是推动仓储物流业特色化发展。为突破传统业务模式增长瓶颈,保税区引导企业在逆境中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仓储物流业发展转型。比如兰羚公司结合市场需求,提升仓储设施水平,发展特色仓储业务。高新物流公司拓展配套增值服务,向综合型物流服务转型,今年成为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浙金仓储公司发挥贸易优势,改造多层仓储成为全市最大的进口红酒仓储分拨基地,同时拓展钢材贸易业务实现年利润4000多万元。港龙仓储依托专业市场拓展专业物流,利用保税冷藏仓优势建立了水果交易市场,为客户提供通关、冷藏、展示、配送服务。目前一批企业已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浙金钢材等企业开始涉足第四方物流业务,今年1-2月份宁波保税区仓储货运总量19.15万吨,货运总值4.9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8倍和3倍。
宁波保税区大力推进功能创新和结构调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5:19:06
近年来,宁波保税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功能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管委会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不仅克服了新世纪以来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而且化危机为机遇,把金融危机的压力转化为调结构、促转型的动力,区域经济呈现全面好转的可喜势头。今年1-2月,保税区共实现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9.2%;工业产值76.1亿元,同比增长77.1%;外贸进出口额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6%。
一、在拓展保税功能中促转型
面对区域空间要素不足的短板,保税区加快功能拓展和创新,确定发展定位从“经济区”向“功能区”转变,发展模式从依靠土地资源发展“存量经济”转变为依靠功能优势发展“流量经济”,实现了贸易物流与加工制造的良性互动。
一是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借助成为首批获准开展保税物流等功能试点单位的机遇,将出口加工区功能由原来单一的保税加工向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售后服务于一体转变。投资近2亿元建成了物流中心、检测中心、维修中心等运作平台,其中检测中心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了丹麦马士基、德国DHL、日本阿尔卑斯物流、韩国LG-泛韩物流等10多家著名跨国物流服务商落户,为区内和周边近千家企业提供物流分拨、维修、检测、“一日游”等业务。1-2月宁波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业务实现货运量9447.7吨,同比增长167.4%,货运值20163.8万美元,同比增长69.9%。,加工区已成为辐射省内外的区域性大宗货物分拨基地。
二是拓展进口分拨功能,培育进口保税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保税区进口分拨、保税仓储和展示交易等功能效应,优化贸易便利、成本最低、交易安全的贸易服务环境,建立了化工品、船舶、金属、矿砂等资源性商品交易市场和进口葡萄酒、进口水果、医疗器械等高端消费品交易市场,同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交易市场会员利用专业贸易平台做大做强进口分拨业务。去年各专业市场新引进会员项目160个,注册资本9亿元,是上年的2倍。各类市场共实现交易额357亿元,同比增长340%,纳税2.2亿元。特别是进口葡萄酒市场,去年共进口50万升,占全市进口总量的41%,今年1-2月份全区进口葡萄酒进出仓量100万升,超过了2009年全年进出仓总量;水果市场进口量每月突破100个标箱、10多个品种;船舶市场去年交易船舶13艘,交易额2亿元。目前,各类市场集聚会员企业50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15亿元,成为区域拓展保税功能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一大亮点。保税区已成为宁波打造长三角南翼国际贸易基地的重要平台。
三是推进区域功能联动,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统一管理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三区功能联动试点。成功开发了“三区合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顺利投入运行,实现了三区功能政策互补和联动发展,大大节约了区内外企业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了物流速度和通关效率,得到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充分肯定。充分发挥宁波保税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特殊监管区的业务合作优势,率先建立了便捷的异地关区货物结转机制。目前保税区已与昆山出口加工区合作,两地关区间货物结转实行“分批进出、按月集中申报”便捷模式,货物流转由逐笔报关简化为“分送集报”模式,有效提高了通关效率。据奇美电子测算,该模式为公司每月节省3万多元报关费和300多个小时作业时间,帮助企业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影响。
二、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促转型
面对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危机,保税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依托临港优势和出口加工功能优势,提升制造业价值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引进电子信息项目200多个,形成了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三大主体产业群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光电产业已形成了液晶模组6200万片,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200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去年4月获批为宁波市液晶光电产业基地。目前奇美电子正与台湾另一家液晶产业龙头企业鸿海公司强强联手,将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世界级液晶制造企业,预计2010年我区奇美电子将生产各类液晶模组超过8000万件,从而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液晶产品制造基地。
二是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发展。整合淘汰一批效益低下、成长性差的项目,去年以来回收土地14万平方米,厂房3.8万平方米,为优势企业布局创造条件。大力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奇美电子、技嘉科技、立立电子等一批技术实力强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区内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保税区新能源汽车电池芯片生产基地建设,引进了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总投资3亿元的半导体大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扩产项目启动建设。
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出台10多项孵化政策扶持资助高新企业发展,单项最高补助达350万元;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扶持成果转化,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专利240余件。依托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软件园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创建了4块国家级研发牌子、3个人才培养基地、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设立省内首家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形成了三级孵化模式和六大服务体系,孵化场地达13.7万平方米。去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贡献度日渐壮大,技工贸收入增长20%以上。其中理工监测成为省第二批创新型示范和试点企业并成功上市;立立电子率先实现8英寸硅片产业化,实现我国8英寸硅片正片供应零的突破。
四是推动仓储物流业特色化发展。为突破传统业务模式增长瓶颈,保税区引导企业在逆境中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仓储物流业发展转型。比如兰羚公司结合市场需求,提升仓储设施水平,发展特色仓储业务。高新物流公司拓展配套增值服务,向综合型物流服务转型,今年成为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浙金仓储公司发挥贸易优势,改造多层仓储成为全市最大的进口红酒仓储分拨基地,同时拓展钢材贸易业务实现年利润4000多万元。港龙仓储依托专业市场拓展专业物流,利用保税冷藏仓优势建立了水果交易市场,为客户提供通关、冷藏、展示、配送服务。目前一批企业已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浙金钢材等企业开始涉足第四方物流业务,今年1-2月份宁波保税区仓储货运总量19.15万吨,货运总值4.9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8倍和3倍。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