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仑区在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调结构、促转型。特别是去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区仍将力拓经济平稳上行与调结构、促转型并重,既确保量的增长,又着力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调结构、促转型工作成效
(一)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大幅提升
一是临港工业的集聚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全区产值排名前50位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产值897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4.3%;实现利润73.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3.1%。台塑台化、宝新不锈钢、吉利汽车、逸盛石化、海天集团、申洲集团等20家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台塑台化产值超160亿元,4家企业产值超50亿元,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6家。
二是工业利润创历史新高。在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全区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工业经济效益、质量同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07.5亿元,实现利润88.4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利润总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工业增加值增幅、工业用电量居全市首位。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逆势增长。2009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7.5亿元,同比增长11.1%。我区64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13%,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亿元、销售收入139.2亿元、出口交货值3.65亿美元、利税总额20.4亿元,分别占全区规上企业的11.8%、11.8%、10.8%和17.4%;高新技术企业亏损面为12.5%,低于规上企业1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实现正增长的比例为56.25%,高出规上工业企业2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好于其他规上工业企业。
同时,我区注塑机整机及相关产业已成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北仑注塑机产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73.52亿元、销售收入72.67亿元,同比增长6.91%、10.47%,我区注塑机产业基地还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二)工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传统优势产业技改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去年,我区完成工业投资95.8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8.9亿元。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32.4亿元,同比增长29.1%,高档模具行业累计完成投资2.55亿元,同比增长34.5%。
二是工业企业技术攻坚、新产品开发能力取得新突破。去年,我区132项新产品列入2009年度宁波市工业新产品试产计划,其中19项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2项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110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和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Z系列吉利自动变速器,成为我市仅有的2项国内首台(套)产品。大港意宁液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吊管机双卷筒组合式液压绞车被确认为省内首台(套)产品。
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去年,获准立项国家级科技项目12项、省市级105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居全市首位;贝发集团、东方电缆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北仑注塑机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浙大北仑技术转移中心挂牌运行,全市首批5家企业院士工作站有3家落户北仑;新培育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全年共申请专利1784件,比去年增长65.2%,专利授权111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0%。我区还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三)节能降耗工作继续领跑全市
华东地区重要能源、材料工业基地的特殊定位,让我区万元GDP综合能耗远高于其他县(市)区。2005年以后,随着临港大工业项目的相继投产,我区节能降耗工作压力逐年增大。尽管如此,我区在节能工作举措上,仍是重拳频出,多项工作领跑全市。被授予“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区”称号,中央、省市的多家媒体对我区的“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模式进行了大篇幅专题报道。
一是大力开展能效对标工作。在钢铁、能源、石化、造纸四大行业的24家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工作,该24家企业占全区规上企业能耗总量的91%。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标杆,寻找差距,从而推动我区的节能降耗工作。对标初步数据显示,北电三期、开发区热电、宝新不锈钢、亚洲浆纸、逸盛石化、台塑聚苯乙烯等多家企业的产品单耗已经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北仑电厂脱硫石膏及煤灰综合利用、宁波钢铁炉渣综合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全省规模最大的岩东再生水厂向台塑台化、宁波钢铁等企业正式供水,北仑电厂脱硫工程全面完工,江南、小港、春晓等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宁波热电厂正式关停,直接利用北仑电厂三期发电后余热蒸汽供应现有热网,每小时最大可供800吨蒸汽。按目前宁波热电公司供热规模和现有用户需求,该方案实施后可实现年节约标煤3万余吨。北仑电厂的供电煤耗也将由320g/KW.h进一步降低到300~310g/KW.h。
三是加快推进节能技改项目建设。09年全区共计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18项,较去年增加35项,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年节约标煤25万吨,同比增加6万吨。今年截至3月底,已安排第一批重点节能项目94项,项目总投资额22.94亿元,全部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节约标煤48万吨,预计全年将完成重大节能项目150项。去年,共为我区企业争取各级节能补助资金2694万元。开发区热电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改造项目获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占当年宁波市中央预算投资资金的50%以上,岩东排水有限公司的处理能力10万吨/日再生水项目,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40万,明耀热电的污泥干化焚烧项目被列入2009年中央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获补助金额344万元。
二、调结构、促转型工作难点
(一)工业技改热情不高、投资后劲不足。去年,我区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0.1%,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下降17.7%。特别是部分临港大工业如钢铁、能源、石化、造纸行业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如黑色金属冶炼、电力生产供应行业等同比分别下降55.9%、58.6%。主要原因有:临港工业产品以出口为主,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让部分企业投资更加谨慎;随着电厂三期、亚浆白纸板等项目的竣工,后备储蓄项目缺乏,工业投资增长的后劲不足;用地、拆迁、资金、用工等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二)临港大工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临港大工业主要是依靠规模、资金推动发展的企业,凭借其相对的垄断地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与中小型企业相比,其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方面往往缺乏内在动力,突出表现在R&D投入比例不高,专利申请量较少。我区的专利申报、授权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2009年,全区规上企业仅16.93%的企业拥有授权专利。部分临港大工业和以台资、日资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对专利的申请热情不高。
除宝新不锈钢、吉利汽车、海天塑机3家企业专利申报积极性较高外,大部分临港大工业对专利申报的积极性不高,如宁波钢铁、台塑台化关系企业、逸盛石化、申洲集团、亚洲浆纸业、三星重工等龙头企业。以日资、台资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中,除敏实集团、台晶电子等少量企业外,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在国内(大陆)申请专利仍处于观望状态。主要原因有:一些企业受母公司控制,以母公司名义在国内申请专利,如大和缝纫机、生方横店、飞利浦灯饰等;一些企业不愿意在中国国内(大陆)申请专利,如嘉彰电子、高林银箭、铝台精机、永祥铸造、韩华磁电、太平洋化学、赫革丽等企业。
(三)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惠及面和支持力度尚需加强。在对我区32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19家企业表示希望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有3家企业表示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任何优惠政策,占比9%,该3家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许多政策以税收返还形式实行且设置门槛较高,导致不少资金投向主要落在了大型企业上,中小企业的惠及面不够。特别是许多“苗子型”企业受到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的制约,发展壮大面临较大困难。
(四)节能降耗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临港工业的特殊定位,让我区节能降耗压力巨大。据测算,要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2010年我区能耗必须控制在360万吨,而仅宁钢能耗就在295万吨左右。根据对比分析推测,2010年我区能耗将达668万吨,剔除宁钢能耗,仍有13万吨的能耗缺口。
北仑区转型升级工作情况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5:19:07
近年来,北仑区在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调结构、促转型。特别是去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区仍将力拓经济平稳上行与调结构、促转型并重,既确保量的增长,又着力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调结构、促转型工作成效
(一)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大幅提升
一是临港工业的集聚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全区产值排名前50位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产值897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4.3%;实现利润73.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3.1%。台塑台化、宝新不锈钢、吉利汽车、逸盛石化、海天集团、申洲集团等20家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台塑台化产值超160亿元,4家企业产值超50亿元,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6家。
二是工业利润创历史新高。在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全区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工业经济效益、质量同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07.5亿元,实现利润88.4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利润总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工业增加值增幅、工业用电量居全市首位。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逆势增长。2009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7.5亿元,同比增长11.1%。我区64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13%,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亿元、销售收入139.2亿元、出口交货值3.65亿美元、利税总额20.4亿元,分别占全区规上企业的11.8%、11.8%、10.8%和17.4%;高新技术企业亏损面为12.5%,低于规上企业1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实现正增长的比例为56.25%,高出规上工业企业2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好于其他规上工业企业。
同时,我区注塑机整机及相关产业已成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北仑注塑机产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73.52亿元、销售收入72.67亿元,同比增长6.91%、10.47%,我区注塑机产业基地还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二)工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传统优势产业技改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去年,我区完成工业投资95.8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8.9亿元。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32.4亿元,同比增长29.1%,高档模具行业累计完成投资2.55亿元,同比增长34.5%。
二是工业企业技术攻坚、新产品开发能力取得新突破。去年,我区132项新产品列入2009年度宁波市工业新产品试产计划,其中19项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2项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110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和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Z系列吉利自动变速器,成为我市仅有的2项国内首台(套)产品。大港意宁液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吊管机双卷筒组合式液压绞车被确认为省内首台(套)产品。
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去年,获准立项国家级科技项目12项、省市级105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居全市首位;贝发集团、东方电缆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北仑注塑机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浙大北仑技术转移中心挂牌运行,全市首批5家企业院士工作站有3家落户北仑;新培育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全年共申请专利1784件,比去年增长65.2%,专利授权111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0%。我区还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三)节能降耗工作继续领跑全市
华东地区重要能源、材料工业基地的特殊定位,让我区万元GDP综合能耗远高于其他县(市)区。2005年以后,随着临港大工业项目的相继投产,我区节能降耗工作压力逐年增大。尽管如此,我区在节能工作举措上,仍是重拳频出,多项工作领跑全市。被授予“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区”称号,中央、省市的多家媒体对我区的“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模式进行了大篇幅专题报道。
一是大力开展能效对标工作。在钢铁、能源、石化、造纸四大行业的24家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工作,该24家企业占全区规上企业能耗总量的91%。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标杆,寻找差距,从而推动我区的节能降耗工作。对标初步数据显示,北电三期、开发区热电、宝新不锈钢、亚洲浆纸、逸盛石化、台塑聚苯乙烯等多家企业的产品单耗已经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北仑电厂脱硫石膏及煤灰综合利用、宁波钢铁炉渣综合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全省规模最大的岩东再生水厂向台塑台化、宁波钢铁等企业正式供水,北仑电厂脱硫工程全面完工,江南、小港、春晓等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宁波热电厂正式关停,直接利用北仑电厂三期发电后余热蒸汽供应现有热网,每小时最大可供800吨蒸汽。按目前宁波热电公司供热规模和现有用户需求,该方案实施后可实现年节约标煤3万余吨。北仑电厂的供电煤耗也将由320g/KW.h进一步降低到300~310g/KW.h。
三是加快推进节能技改项目建设。09年全区共计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18项,较去年增加35项,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年节约标煤25万吨,同比增加6万吨。今年截至3月底,已安排第一批重点节能项目94项,项目总投资额22.94亿元,全部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节约标煤48万吨,预计全年将完成重大节能项目150项。去年,共为我区企业争取各级节能补助资金2694万元。开发区热电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改造项目获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占当年宁波市中央预算投资资金的50%以上,岩东排水有限公司的处理能力10万吨/日再生水项目,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40万,明耀热电的污泥干化焚烧项目被列入2009年中央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获补助金额344万元。
二、调结构、促转型工作难点
(一)工业技改热情不高、投资后劲不足。去年,我区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0.1%,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下降17.7%。特别是部分临港大工业如钢铁、能源、石化、造纸行业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如黑色金属冶炼、电力生产供应行业等同比分别下降55.9%、58.6%。主要原因有:临港工业产品以出口为主,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让部分企业投资更加谨慎;随着电厂三期、亚浆白纸板等项目的竣工,后备储蓄项目缺乏,工业投资增长的后劲不足;用地、拆迁、资金、用工等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二)临港大工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临港大工业主要是依靠规模、资金推动发展的企业,凭借其相对的垄断地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与中小型企业相比,其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方面往往缺乏内在动力,突出表现在R&D投入比例不高,专利申请量较少。我区的专利申报、授权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2009年,全区规上企业仅16.93%的企业拥有授权专利。部分临港大工业和以台资、日资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对专利的申请热情不高。
除宝新不锈钢、吉利汽车、海天塑机3家企业专利申报积极性较高外,大部分临港大工业对专利申报的积极性不高,如宁波钢铁、台塑台化关系企业、逸盛石化、申洲集团、亚洲浆纸业、三星重工等龙头企业。以日资、台资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中,除敏实集团、台晶电子等少量企业外,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在国内(大陆)申请专利仍处于观望状态。主要原因有:一些企业受母公司控制,以母公司名义在国内申请专利,如大和缝纫机、生方横店、飞利浦灯饰等;一些企业不愿意在中国国内(大陆)申请专利,如嘉彰电子、高林银箭、铝台精机、永祥铸造、韩华磁电、太平洋化学、赫革丽等企业。
(三)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惠及面和支持力度尚需加强。在对我区32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19家企业表示希望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有3家企业表示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任何优惠政策,占比9%,该3家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许多政策以税收返还形式实行且设置门槛较高,导致不少资金投向主要落在了大型企业上,中小企业的惠及面不够。特别是许多“苗子型”企业受到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的制约,发展壮大面临较大困难。
(四)节能降耗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临港工业的特殊定位,让我区节能降耗压力巨大。据测算,要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2010年我区能耗必须控制在360万吨,而仅宁钢能耗就在295万吨左右。根据对比分析推测,2010年我区能耗将达668万吨,剔除宁钢能耗,仍有13万吨的能耗缺口。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