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惊心动魄的分分秒秒 ———访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现场援救技术组组长游浩
“看到115名工友成功获救,我们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回忆起4月5日的援救情景,游浩无法抑制自己的心情。
游浩是山西焦煤集团总工程师,也是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现场援救技术组组长。3月28日下午5时许,接到事故电话的游浩火速赶到现场。
游浩告诉记者,“发生透水事故后,传统的做法就是恢复或加大排水,但这次不同,王家岭煤矿是个在建矿,地质结构、瓦斯浓度等很多数据我们还没掌握,这更需要在最短时间里,拿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争分夺秒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让游浩感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
5日晚8时许,山西焦煤集团技术部副部长耿明超赶到事故现场。“老耿搞了30年的地质勘探,发生事故后我首先想到了他。”游浩说,在协调各方技术力量的同时,一场对援救科学性的严峻考验也由此展开———
组织技术人员,即时测量地下水位与标高,掌握井下巷道的断面、坡度等准确数据,密切监测涌水量状况;
及时对地下水样进行化验,通过对其酸碱度、含氧量等技术指标理化分析,判断水的来源、水流方向;
利用现有资料,借助通讯卫星实现GPS定位,对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位置基点进行精准定位,并将数据引导到地上……
正是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判断,援救技术组在最短时间里确定了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并一举打通了井上井下的生命联系。4月2日,2号垂直钻井处从地下巷道传来清晰的敲击声,为下一步展开营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利用气体分析仪,我们测定了2号垂直钻井下的含氧量、瓦斯浓度,根据当天工作台岗位记录可以判断,井下绝对有生还的人员!”游浩颇为感慨地说。
然而,井下的状况远比想象的还要复杂。“这是最新的一张事故抢险排水援救路线图。”在活动板房搭建的办公室,游浩指着墙上的路线图告诉记者,根据前方反馈的数据,路线图随时进行调整,技术组每2小时,甚至每1小时、每半小时都要向指挥部报告最新的动态,为下一步科学援救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游浩介绍说,在制定援救技术方案的同时,井下排水一分钟也没停止过。由于井下透水来的突然且水量巨大,再加上设备、人员、施工条件的限制,排水问题一直阻碍着援救工作的推进。
怎么办?游浩与技术组团队一起果断调整技术方案,确定了“排水三步走”的方案,排水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排水管径从最初的4寸到后来的6寸,以及到现在的8寸、10寸各一套,排水量达到了每小时1500立方米至2000立方米的目标。在强化排水能力的同时,增加了辅助排水的3个水平孔和2个垂直孔,为大规模援救赢得了时间。”
与很多救援人员一样,从3月28日以来游浩一直吃住在援救现场,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115名被困人员的获救,给包括游浩在内的每一个救援人员带来了信心、鼓舞和感动。
“救援还在紧张进行。积极援救,永不放弃,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不离开!”游浩语气坚定地说。(记者 顾阳 刘存瑞 万建民)
王家岭援救技术组长:难忘那惊心动魄的分分秒秒
稿源: 经济日报 2010-04-09 15:01:58
难忘那惊心动魄的分分秒秒 ———访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现场援救技术组组长游浩
“看到115名工友成功获救,我们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回忆起4月5日的援救情景,游浩无法抑制自己的心情。
游浩是山西焦煤集团总工程师,也是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现场援救技术组组长。3月28日下午5时许,接到事故电话的游浩火速赶到现场。
游浩告诉记者,“发生透水事故后,传统的做法就是恢复或加大排水,但这次不同,王家岭煤矿是个在建矿,地质结构、瓦斯浓度等很多数据我们还没掌握,这更需要在最短时间里,拿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争分夺秒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让游浩感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
5日晚8时许,山西焦煤集团技术部副部长耿明超赶到事故现场。“老耿搞了30年的地质勘探,发生事故后我首先想到了他。”游浩说,在协调各方技术力量的同时,一场对援救科学性的严峻考验也由此展开———
组织技术人员,即时测量地下水位与标高,掌握井下巷道的断面、坡度等准确数据,密切监测涌水量状况;
及时对地下水样进行化验,通过对其酸碱度、含氧量等技术指标理化分析,判断水的来源、水流方向;
利用现有资料,借助通讯卫星实现GPS定位,对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位置基点进行精准定位,并将数据引导到地上……
正是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判断,援救技术组在最短时间里确定了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并一举打通了井上井下的生命联系。4月2日,2号垂直钻井处从地下巷道传来清晰的敲击声,为下一步展开营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利用气体分析仪,我们测定了2号垂直钻井下的含氧量、瓦斯浓度,根据当天工作台岗位记录可以判断,井下绝对有生还的人员!”游浩颇为感慨地说。
然而,井下的状况远比想象的还要复杂。“这是最新的一张事故抢险排水援救路线图。”在活动板房搭建的办公室,游浩指着墙上的路线图告诉记者,根据前方反馈的数据,路线图随时进行调整,技术组每2小时,甚至每1小时、每半小时都要向指挥部报告最新的动态,为下一步科学援救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游浩介绍说,在制定援救技术方案的同时,井下排水一分钟也没停止过。由于井下透水来的突然且水量巨大,再加上设备、人员、施工条件的限制,排水问题一直阻碍着援救工作的推进。
怎么办?游浩与技术组团队一起果断调整技术方案,确定了“排水三步走”的方案,排水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排水管径从最初的4寸到后来的6寸,以及到现在的8寸、10寸各一套,排水量达到了每小时1500立方米至2000立方米的目标。在强化排水能力的同时,增加了辅助排水的3个水平孔和2个垂直孔,为大规模援救赢得了时间。”
与很多救援人员一样,从3月28日以来游浩一直吃住在援救现场,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115名被困人员的获救,给包括游浩在内的每一个救援人员带来了信心、鼓舞和感动。
“救援还在紧张进行。积极援救,永不放弃,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不离开!”游浩语气坚定地说。(记者 顾阳 刘存瑞 万建民)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