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傍晚,几名救援人员在井口附近的煤堆上待命。 4月5日零时30分,王家岭矿被困达8天8夜的首个矿工,从数百米的井下被救出,现场顿时掌声雷动,泪水在人们的脸上纵横。
这是一道万众瞩目的生命之门:1个,2个,3个……100个、101个……115个……,这扇升井大门一次又一次地开启,一个个被救工人从这里救出,见证着生命的奇迹。救援人员一次次欢呼鼓掌、相拥而泣。连日来,他们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排水送风钻孔,手抬肩扛安装水泵,抽水17万方。他们昼夜不息奋战的地方,低洼积水巷道长达500多米,运送排水设施巷道长达600多米,倾角25度斜坡作业,工作最大断面只有30平方米…… 有的救援人员在井下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随便吃点东西,就再次下井救人,每天记不清从井下井上往返了多少趟。然而,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夜以继日地投身于营救工作的救援队员们,却把所有的劳累和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他们平静地告诉记者:“我想不出不来的理由”、“出事了,来救人不是应该的吗?” 抢险还在进行,希望仍在延续。救援队员们最大的心愿,是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把余下的31名兄弟搜救上来。记者用镜头忠实记录下了一个个令人钦佩、令人感动的场景。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3月31日,几名救援人员在下井前商议方案。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他们,创造了奇迹
稿源: 新华网 2010-04-08 08:43:01
4月4日傍晚,几名救援人员在井口附近的煤堆上待命。 4月5日零时30分,王家岭矿被困达8天8夜的首个矿工,从数百米的井下被救出,现场顿时掌声雷动,泪水在人们的脸上纵横。
这是一道万众瞩目的生命之门:1个,2个,3个……100个、101个……115个……,这扇升井大门一次又一次地开启,一个个被救工人从这里救出,见证着生命的奇迹。救援人员一次次欢呼鼓掌、相拥而泣。连日来,他们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排水送风钻孔,手抬肩扛安装水泵,抽水17万方。他们昼夜不息奋战的地方,低洼积水巷道长达500多米,运送排水设施巷道长达600多米,倾角25度斜坡作业,工作最大断面只有30平方米…… 有的救援人员在井下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随便吃点东西,就再次下井救人,每天记不清从井下井上往返了多少趟。然而,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夜以继日地投身于营救工作的救援队员们,却把所有的劳累和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他们平静地告诉记者:“我想不出不来的理由”、“出事了,来救人不是应该的吗?” 抢险还在进行,希望仍在延续。救援队员们最大的心愿,是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把余下的31名兄弟搜救上来。记者用镜头忠实记录下了一个个令人钦佩、令人感动的场景。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3月31日,几名救援人员在下井前商议方案。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