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43小时后,北京时间3月30日16:30,李书福携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团队和主要成员在北京亮相,并召开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媒体见面会。
这场简约而不失大气的见面会已经深得沃尔沃高档车的精髓,李书福一反国内常见的发布会形式,而是像在瑞典发布会那样,与多位高管站在台上接受媒体采访。面对媒体“收购资金、中国落地以及未来规划”等问题,李书福机智地回避了任何有关收购细节的问题。
但一天之后,在钓鱼台国宾馆,面对政府官员、行业协会、经济学家等高达150人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汇报会”上,有关这场并购的更多细节悉数起底。
一位与会人士透露,“外界误会吉利了,尤其是备受关注的融资问题,根本不像外界所言。钱不是问题,对于收购资金、未来运作等,吉利已经有了一套巧妙的杠杆。”
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实际交易价格将远远低于18亿美金,收购加运营的27亿美金(约折合人民币183亿元)中,有些只是前期签约需要,吉利集团自己掏出的41亿元人民币将成为后续资金的主体。而吉利还在酝酿,三年后实现沃尔沃在海外独立上市,以打通未来运营的融资平台。
实际交易价低于18亿美金
“18亿美金只是收购的标称交易价格,双方有调减机制,未来在双方交割的过程中,实际交易价格将远远低于18亿美元。”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但他不愿透露有关调减机制的具体细节。
一位常年做企业并购的律师向记者解释,通常并购过程中,当事人双方会在签约收购价格(标称价格)上进行价格调整机制的约定,一旦资产交割过程中发现某些资产与合同中不符,当事人中一方有权利按约定调整价格,由于签约价格是被收购方根据资产定的,因此常见的都是价格降低,即调减机制。
曾有消息人士透露,吉利与福特谈判最后的核心问题,正是调减机制。“就像一辆新车的售价为20万元,但消费者最后买车时,新车自然按标出的价格计算,但如果是一辆已经用了一段时间的旧车,或者是一辆没有行驶但却已经库存了一段时间的车辆,价格自然就会下来。”该人士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调减机制。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吉利将用远低于18亿美金的价格获得国际知名高档车沃尔沃的相关资产。但福特为何愿意以这样的价格将沃尔沃出售给国际知名度与资金实力都并不出色的中国民营企业吉利汽车?
李书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三大名车之一的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来的,一起竞购的企业很多,都不差钱,福特选择新的东家有它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吉利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竞购资格。”
吉利负责并购的重要成员之一张秡透露,福特选择吉利作为沃尔沃的出售对象,有着比资金更重要的因素。
张秡介绍,吉利从2008年初成立沃尔沃并购项目组后,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向福特递交了第一份收购建议书。这个建议书准备充分、数据详实,给福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奠定了福特愿意跟吉利谈判的基础。
一位前福特全球公关人士也向本报透露,吉利与福特达成的第一项协议就是,双方在对外细节披露上要步调一致,遵守国际惯例。在随后的时间里,吉利的确按照其承诺,与福特保持一致,即使成为首选竞购方时,吉利福特联合发布的声明也是同步完成的,这让福特对其专业化予以认可。
“最后达成的这项协议,实际上不单单是一个股权买卖协议,还涉及到大量相关的附属合同和文件,整个协议的页数超过1万页,所以双方最后的达成是一个有利于吉利,有利于福特,也有利于沃尔沃的交易。”张秡表示,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的协议细节。
吉利集团自掏41亿元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资金并非全是贷款,而是拿出了41亿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因为最终交易交割会远低于18亿美元的收购价,所以吉利集团自有的41亿元人民币未来会成为收购资金的主体,贷款部分多是为了保障签约和沃尔沃的后续运营。”消息人士透露。
根据媒体见面会上吉利首席财务官尹大庆的披露,吉利与福特签约,收购价格加上后续运营的流动资金需求在27亿美金以下,吉利已经将这部分资金准备好,其中,一半来自国内,另一半来自海外,而国内部分有51%来自于吉利自己。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尹大庆口中的国内51%资金额即上述提及的41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已于签约前两个月内,分两批打入了吉利为收购沃尔沃专门设立的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两笔资金分别为4.8亿元和36亿元人民币,加上吉利万源2000万元的注册资金,共计41亿元。
这两笔钱的出资主体为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盛”)。注册资料显示,吉利凯盛的实际控制人为吉利控股,是吉利万源的控股股东。而国内融资部分的剩余资金则是由吉利在中国的其他战略合作伙伴提供。
消息人士透露,在吉利、福特联合公布吉利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后,曾有多家国内民营和个人资本欲介入此事,为吉利提供融资。但李书福希望国内资金主体清晰,因此婉拒了多数资本,而是选择了相对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
同时,吉利在境外募集了27亿美元中约一半的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美国、欧洲、香港等地,但是由于境外资金相对分散,所以吉利集团以41亿元成为整个收购项目的最大出资人,成为实际的控股股东。
而对于吉利集团41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金,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几乎与吉利在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00175.HK)无关,“这笔钱主要来源于吉利集团的利润”。
“李书福从2007年以来把吉利集团的利润悉数存了起来,为的就是收购沃尔沃,而此前在战略转型、产品升级、包括之前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的公司所需求的资金则多数来自于吉利的香港上市公司。”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2009年9月底,高盛投资3.3亿美元收购吉利15%的股权,随后吉利股票从9月份到12月份4个月内增长124%。
当时曾有媒体猜测吉利融资高盛意在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不过,尹大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已明确表示,融资高盛获得的资金与收购沃尔沃没有任何关系,这笔资金的去向已定,主要用于收购济南、成都、兰州的三家工厂。其中,兰州工厂已经按其计划落实,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线扩张。
三年后沃尔沃或海外独立上市
即使吉利已为沃尔沃准备了一定的前期运营流动资金,但以沃尔沃一贯的高研发成本来看,未来实现沃尔沃快速滚动发展的资金来源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已经披露出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资金链中,更多的是银行授信、资产抵押等贷款形式,独不见其他资本运作方式,就连吉利的香港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强调,“本集团并未与吉利控股就有关吉利控股收购事项之任何合作机会进行磋商,亦未就任何合作形式制定日程表。”
但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早已为沃尔沃项目未来的运营制定了整套的金融模型,其中包括,三年后,待沃尔沃运营走上正轨后,运作沃尔沃汽车实现独立海外上市,并以此实现更长远的滚动发展。
之所以选择海外上市,一方面是因为沃尔沃是全球知名的豪华车品牌,其安全、环保的产品特性已为全球所熟知,其品牌在海外也拥有足够的知名度,有利于其更广范围的融资。
另一方面,经过本轮经济危机,中国因素在国际资本市场备受追捧。沃尔沃被收购后,将与吉利、与中国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这对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大打“中国牌”十分有利。
最重要的是,吉利从收购沃尔沃开始,就准备要延续沃尔沃品牌的国际化。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反复强调,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即使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沃尔沃仍将保持运营的独立性。而沃尔沃在海外实现独立上市,更有利于李书福这一目标的达成。(王秋凤)
吉利41亿撬动183亿 三年后沃尔沃或海外独立上市
稿源: 中新网-经济观察报 2010-04-05 11:39:48
签约43小时后,北京时间3月30日16:30,李书福携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团队和主要成员在北京亮相,并召开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媒体见面会。
这场简约而不失大气的见面会已经深得沃尔沃高档车的精髓,李书福一反国内常见的发布会形式,而是像在瑞典发布会那样,与多位高管站在台上接受媒体采访。面对媒体“收购资金、中国落地以及未来规划”等问题,李书福机智地回避了任何有关收购细节的问题。
但一天之后,在钓鱼台国宾馆,面对政府官员、行业协会、经济学家等高达150人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汇报会”上,有关这场并购的更多细节悉数起底。
一位与会人士透露,“外界误会吉利了,尤其是备受关注的融资问题,根本不像外界所言。钱不是问题,对于收购资金、未来运作等,吉利已经有了一套巧妙的杠杆。”
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实际交易价格将远远低于18亿美金,收购加运营的27亿美金(约折合人民币183亿元)中,有些只是前期签约需要,吉利集团自己掏出的41亿元人民币将成为后续资金的主体。而吉利还在酝酿,三年后实现沃尔沃在海外独立上市,以打通未来运营的融资平台。
实际交易价低于18亿美金
“18亿美金只是收购的标称交易价格,双方有调减机制,未来在双方交割的过程中,实际交易价格将远远低于18亿美元。”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但他不愿透露有关调减机制的具体细节。
一位常年做企业并购的律师向记者解释,通常并购过程中,当事人双方会在签约收购价格(标称价格)上进行价格调整机制的约定,一旦资产交割过程中发现某些资产与合同中不符,当事人中一方有权利按约定调整价格,由于签约价格是被收购方根据资产定的,因此常见的都是价格降低,即调减机制。
曾有消息人士透露,吉利与福特谈判最后的核心问题,正是调减机制。“就像一辆新车的售价为20万元,但消费者最后买车时,新车自然按标出的价格计算,但如果是一辆已经用了一段时间的旧车,或者是一辆没有行驶但却已经库存了一段时间的车辆,价格自然就会下来。”该人士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调减机制。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吉利将用远低于18亿美金的价格获得国际知名高档车沃尔沃的相关资产。但福特为何愿意以这样的价格将沃尔沃出售给国际知名度与资金实力都并不出色的中国民营企业吉利汽车?
李书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三大名车之一的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来的,一起竞购的企业很多,都不差钱,福特选择新的东家有它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吉利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竞购资格。”
吉利负责并购的重要成员之一张秡透露,福特选择吉利作为沃尔沃的出售对象,有着比资金更重要的因素。
张秡介绍,吉利从2008年初成立沃尔沃并购项目组后,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向福特递交了第一份收购建议书。这个建议书准备充分、数据详实,给福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奠定了福特愿意跟吉利谈判的基础。
一位前福特全球公关人士也向本报透露,吉利与福特达成的第一项协议就是,双方在对外细节披露上要步调一致,遵守国际惯例。在随后的时间里,吉利的确按照其承诺,与福特保持一致,即使成为首选竞购方时,吉利福特联合发布的声明也是同步完成的,这让福特对其专业化予以认可。
“最后达成的这项协议,实际上不单单是一个股权买卖协议,还涉及到大量相关的附属合同和文件,整个协议的页数超过1万页,所以双方最后的达成是一个有利于吉利,有利于福特,也有利于沃尔沃的交易。”张秡表示,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的协议细节。
吉利集团自掏41亿元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资金并非全是贷款,而是拿出了41亿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因为最终交易交割会远低于18亿美元的收购价,所以吉利集团自有的41亿元人民币未来会成为收购资金的主体,贷款部分多是为了保障签约和沃尔沃的后续运营。”消息人士透露。
根据媒体见面会上吉利首席财务官尹大庆的披露,吉利与福特签约,收购价格加上后续运营的流动资金需求在27亿美金以下,吉利已经将这部分资金准备好,其中,一半来自国内,另一半来自海外,而国内部分有51%来自于吉利自己。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尹大庆口中的国内51%资金额即上述提及的41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已于签约前两个月内,分两批打入了吉利为收购沃尔沃专门设立的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两笔资金分别为4.8亿元和36亿元人民币,加上吉利万源2000万元的注册资金,共计41亿元。
这两笔钱的出资主体为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盛”)。注册资料显示,吉利凯盛的实际控制人为吉利控股,是吉利万源的控股股东。而国内融资部分的剩余资金则是由吉利在中国的其他战略合作伙伴提供。
消息人士透露,在吉利、福特联合公布吉利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后,曾有多家国内民营和个人资本欲介入此事,为吉利提供融资。但李书福希望国内资金主体清晰,因此婉拒了多数资本,而是选择了相对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
同时,吉利在境外募集了27亿美元中约一半的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美国、欧洲、香港等地,但是由于境外资金相对分散,所以吉利集团以41亿元成为整个收购项目的最大出资人,成为实际的控股股东。
而对于吉利集团41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金,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几乎与吉利在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00175.HK)无关,“这笔钱主要来源于吉利集团的利润”。
“李书福从2007年以来把吉利集团的利润悉数存了起来,为的就是收购沃尔沃,而此前在战略转型、产品升级、包括之前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的公司所需求的资金则多数来自于吉利的香港上市公司。”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2009年9月底,高盛投资3.3亿美元收购吉利15%的股权,随后吉利股票从9月份到12月份4个月内增长124%。
当时曾有媒体猜测吉利融资高盛意在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不过,尹大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已明确表示,融资高盛获得的资金与收购沃尔沃没有任何关系,这笔资金的去向已定,主要用于收购济南、成都、兰州的三家工厂。其中,兰州工厂已经按其计划落实,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线扩张。
三年后沃尔沃或海外独立上市
即使吉利已为沃尔沃准备了一定的前期运营流动资金,但以沃尔沃一贯的高研发成本来看,未来实现沃尔沃快速滚动发展的资金来源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已经披露出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资金链中,更多的是银行授信、资产抵押等贷款形式,独不见其他资本运作方式,就连吉利的香港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强调,“本集团并未与吉利控股就有关吉利控股收购事项之任何合作机会进行磋商,亦未就任何合作形式制定日程表。”
但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早已为沃尔沃项目未来的运营制定了整套的金融模型,其中包括,三年后,待沃尔沃运营走上正轨后,运作沃尔沃汽车实现独立海外上市,并以此实现更长远的滚动发展。
之所以选择海外上市,一方面是因为沃尔沃是全球知名的豪华车品牌,其安全、环保的产品特性已为全球所熟知,其品牌在海外也拥有足够的知名度,有利于其更广范围的融资。
另一方面,经过本轮经济危机,中国因素在国际资本市场备受追捧。沃尔沃被收购后,将与吉利、与中国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这对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大打“中国牌”十分有利。
最重要的是,吉利从收购沃尔沃开始,就准备要延续沃尔沃品牌的国际化。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反复强调,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即使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沃尔沃仍将保持运营的独立性。而沃尔沃在海外实现独立上市,更有利于李书福这一目标的达成。(王秋凤)
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