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打造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稿源: 新华网  | 2010-03-29 09:54:23

  新华社记者 浦奕安 王恒志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28日电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对此,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办成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之一。

  快乐学习,是最好的本科教育

  陈骏说:“本科教育确实会影响人的一生,本科阶段是整个专业阶段的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基础打得是否牢固,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南京大学始终把本科教育作为学校的最根本任务,要求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后劲足、能力强、素质高。

  南京大学本轮本科教育的改革,始于2006年。南京大学经过探索,正式把人才培养目标从“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培养各行各业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提出“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把本科教育和学科建设相融通,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融通,拓宽基础和强调实践相融通,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相融通。

  让学生感到快乐,这样的教育是南京大学眼中“最好的本科教育”。陈骏说:“我们要让学生永远留念这四年本科,这除了让他们学到东西以外,还要让他们在校园里面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的东西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当中。”

  在这样的本科生培养方式下,改革开放以后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被评为“两院院士”中,南京大学的人数在全国高校位居榜首。此外,南京大学已有117位本科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在全国高校中排在第一。

  本科阶段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南京大学制定了“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第一个“三”是把本科阶段的教育分成三个阶段,首先在大一时实施通识教育,从大二大三开始专业化培养,到了大四则进入多元化培养阶段。第二个“三”是根据学生需要,将多元化培养分成三个方向:专业化培养方向、复合人才培养方向和创业就业方向。

  陈骏表示,中国大学以往的专业化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所以必须进行通识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些人文的精神、科学的素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怎么样去做人。

  在南大的课堂上,通识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不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传授给学生用怎样的思维去思考,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培养出社会紧缺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南京大学读书的学子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从大一到大四毕业,一个学生会得到两次选择的机会:大二的专业再次选择和大四的未来选择。在陈骏和他的同事看来,一个人在18岁参加高考时对自己今后前程的理解显然要比19岁上大学以后差得多,“所以,学校在19岁时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一定会比在18岁时选择的方向更好。”

  陈骏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第一个‘三’的核心内容,我们的学生大一时可以不分专业学习,等对学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了新的思考,在大一结束时,会有一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到了大三结束时,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去选择方向。这样,他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也是我们改革的核心,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本科教育走向国际化

  陈骏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丰富程度和前沿尖端度上,二是教学方法上,后者主要包括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这样的方法和小班上课的形式。

  要想缩小这一差距,南京大学首先将课程建设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除建设一批通识课程外,新增研讨类课程,专业前沿类、双语、复合交叉类和创业就业类的课程,同时提高课程的质量,过分陈旧的课程坚决淘汰,这些举措收效良好。

  我们要求教授执教的新生研讨课要达到100门,2009年拿出62门,通过一年的授课,教授们开始由衷地喜欢上了这种新的课程形式,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当中,他们不仅发现了不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还经常发现有向学生“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反应自然更好,南京大学哲学系大三的学生沈双逸说:“我们也能接触到一些别的院系的名

  师、博导,比如说上过《百家讲坛》的莫励锋老师也来给我们讲课。”

  按照改革计划,下一步南京大学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陈骏表示,这是一个更艰难的改革,但不管怎样,一定会改革下去。

  同时,南京大学还致力于加强校园文化、校园底蕴的建设和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早在1986年,南大就和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共建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个成功范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培养了中美双方的学生2000多人,其中不乏高材生,如现任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目前南京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建了中加学院,培养环境、计算机、物理、历史学生,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目前是顶尖水平。同时我们还在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商谈合作共建纽约学院,重点培养物质科学本科生。通过这样的合作和相互学习,教材、课程、方法、老师……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陈骏说:“我们希望逐步实现我们的梦想,使得南京大学的学生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在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的过程中,把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办成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之一。” (完)

【编辑:陈燕】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打造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谈“新教改”方案

稿源: 新华网 2010-03-29 09:54:23

  新华社记者 浦奕安 王恒志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28日电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对此,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办成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之一。

  快乐学习,是最好的本科教育

  陈骏说:“本科教育确实会影响人的一生,本科阶段是整个专业阶段的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基础打得是否牢固,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南京大学始终把本科教育作为学校的最根本任务,要求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后劲足、能力强、素质高。

  南京大学本轮本科教育的改革,始于2006年。南京大学经过探索,正式把人才培养目标从“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培养各行各业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提出“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把本科教育和学科建设相融通,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融通,拓宽基础和强调实践相融通,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相融通。

  让学生感到快乐,这样的教育是南京大学眼中“最好的本科教育”。陈骏说:“我们要让学生永远留念这四年本科,这除了让他们学到东西以外,还要让他们在校园里面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的东西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当中。”

  在这样的本科生培养方式下,改革开放以后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被评为“两院院士”中,南京大学的人数在全国高校位居榜首。此外,南京大学已有117位本科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在全国高校中排在第一。

  本科阶段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南京大学制定了“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第一个“三”是把本科阶段的教育分成三个阶段,首先在大一时实施通识教育,从大二大三开始专业化培养,到了大四则进入多元化培养阶段。第二个“三”是根据学生需要,将多元化培养分成三个方向:专业化培养方向、复合人才培养方向和创业就业方向。

  陈骏表示,中国大学以往的专业化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所以必须进行通识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些人文的精神、科学的素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怎么样去做人。

  在南大的课堂上,通识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不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传授给学生用怎样的思维去思考,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培养出社会紧缺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南京大学读书的学子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从大一到大四毕业,一个学生会得到两次选择的机会:大二的专业再次选择和大四的未来选择。在陈骏和他的同事看来,一个人在18岁参加高考时对自己今后前程的理解显然要比19岁上大学以后差得多,“所以,学校在19岁时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一定会比在18岁时选择的方向更好。”

  陈骏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第一个‘三’的核心内容,我们的学生大一时可以不分专业学习,等对学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了新的思考,在大一结束时,会有一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到了大三结束时,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去选择方向。这样,他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也是我们改革的核心,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本科教育走向国际化

  陈骏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丰富程度和前沿尖端度上,二是教学方法上,后者主要包括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这样的方法和小班上课的形式。

  要想缩小这一差距,南京大学首先将课程建设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除建设一批通识课程外,新增研讨类课程,专业前沿类、双语、复合交叉类和创业就业类的课程,同时提高课程的质量,过分陈旧的课程坚决淘汰,这些举措收效良好。

  我们要求教授执教的新生研讨课要达到100门,2009年拿出62门,通过一年的授课,教授们开始由衷地喜欢上了这种新的课程形式,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当中,他们不仅发现了不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还经常发现有向学生“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反应自然更好,南京大学哲学系大三的学生沈双逸说:“我们也能接触到一些别的院系的名

  师、博导,比如说上过《百家讲坛》的莫励锋老师也来给我们讲课。”

  按照改革计划,下一步南京大学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陈骏表示,这是一个更艰难的改革,但不管怎样,一定会改革下去。

  同时,南京大学还致力于加强校园文化、校园底蕴的建设和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早在1986年,南大就和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共建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个成功范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培养了中美双方的学生2000多人,其中不乏高材生,如现任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目前南京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建了中加学院,培养环境、计算机、物理、历史学生,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目前是顶尖水平。同时我们还在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商谈合作共建纽约学院,重点培养物质科学本科生。通过这样的合作和相互学习,教材、课程、方法、老师……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陈骏说:“我们希望逐步实现我们的梦想,使得南京大学的学生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在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的过程中,把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办成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之一。” (完)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