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以国头发渐少。记者 张昊 摄
人物名片
周以国,1962年6月出生,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人,大专学历。
199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至1990年3月,在余姚市电子元件二厂、干溪塑料厂工作。
1990年4月至1997年10月,先后担任干溪村委会代主任、兰山电视机配件厂厂长、干溪村委会主任。
1997年11月至2001年3月,自己办起水暖配件厂。
2001年4月至今,担任干溪村委会党总支书记。
这是精明的理财家无法算明白的两本账:
周以国带头要求,村干部在镇里考核,每人每月下浮100元领取工资,而本来的月工资不过千元出头,他还规定村干部每周上班6天。
他原本拥有自办的水暖配件厂,稳稳当当可以年收入10万元。而如今,当村书记9年,家还是1984年盖的老宅,家具还是几十年的老家具,水暖配件厂卖掉了,家境反而转差了。
与他家的账本相比,在他所在的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的“大账”上,这个村子却从负债10多万元的“倒挂村”成了富裕文明的小康示范村。
今年1月,他被确诊为鼻咽癌,全村人为他祈祷平安。
2次化疗、23次放疗,坐在记者面前,周以国头发渐少,但戴着一顶鸭舌帽,精神矍铄,双眸明亮。
他每周末都要趁治疗间隙从杭州赶回村里,“我不放心这里的事情啊,都是乡里乡亲选你,你要给他们谋利益。”他的心底纯然无私,一心为民。
这是他2001年上任之初最质朴的心愿:“要为老百姓办些事。”他用这两本账向百姓做了最深情的交待。
“有事请坐,无事请谅解”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办公室里有一块著名的牌子:“推卸责任者,到此止步!”
杜鲁门要改变的是政府官员互相推诿、不愿承担责任的风气。
而周以国上任之初,也在村办公室里立了一块牌子,也是为了扭转不良风气。
当时村里只有一间办公室,6个村干部只能挤在一起办公。但是,村里有不少游手好闲的人经常喜欢到村办公室“临市面”、讲“大道”,村干部正常工作都受影响。
周以国干脆就在办公室里立了块牌子,“有事请坐,无事请谅解”,一边劝导大家离开,几周下来,闲杂人等都不见了,风气为之一新。
“他是个直率、雷厉风行的人。”陆埠镇联村组长蒋咸军说,“他办过厂,有那种敢抓敢管的工作作风,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破‘顽疾’,谋划富民的举措。”
村里的“账上”还倒挂10多万元,这让村子步履维艰。周以国发现,多年来,村民拖欠电费和农业税的问题很突出。他上任后就将拖欠户的详细情况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做了通报,并提出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处理意见。经过6个月努力,除确实因经济困难,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一户免交、一户减半外,其余拖欠多年的10多万元欠款全部得以收缴。干溪村开始轻装上阵了。
这些周以国担任村书记之初的故事,陆埠镇联村组长蒋咸军一想起来就感慨。2001年初,干溪村组建新领导班子。“我们去考察人选,在村民家走访,听到最多的就是:‘你们能不能把周以国给请出来?他出来,干溪村就有希望了。’”
周以国后来自己对记者承认:“坦率地讲,当时我不想出来。”他妻子周爱莹也不愿意。“但老干部、老党员一拨拨来请了10多次,以国就说,我要么去试一试,看能不能做好?”周爱莹说。她清楚他,自己的丈夫就是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人。一个“倒挂村”的势头果然给转过来了。
并村易,并心难
2001年,原来干溪、近山、里岗、外岗4个村合并成新的干溪村。并村了,如何并心?这是周以国上任之初用心最多的问题:“八千亩山地,没什么出产,干溪村出路到底在哪里?”
周以国苦苦思考:“干溪要热,一定要引进企业;企业引进来了,村里许多公益事情就方便办了。”
说干就干,周以国带着一班人四处招商引资,努力为落户企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一个规划面积130亩,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工业小区建起来了。干溪成了企业创业的热地。目前,落户企业已达80余家。
余姚兰山电机企业有限公司是这个工业小区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发展很快,我就曾考虑过外迁。”该公司总经理鲁孝良说,“但以国书记真诚挽留,村里给我提供服务很周到,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没了,我最终就还是决定留下来。”
留下来的企业最终成为了干溪村“账本”飘红的主力军。村里造桥,企业愿意出资,村里浇路,企业也愿意出资。兰山桥建起来了,村文化宫落成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好了。参加新农合的干溪村民个人只要出10元,其他大头还都是企业出。
村里的路灯亮起来了,干溪人的心头也亮了。去年,干溪村实现社会总收入943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9618元,这三组数据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384%、493%和186%。村里这份“大账”的变化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的是满满几十块奖状奖牌: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看见了吧,鼻血不流了吧?
这是一个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则倾其所有的人。他上任时,就立下规矩,村干部每周上班6天,每人每月工资还下浮100元领取。如果有村干部在上班时间开小差,他会公开点名批评,绝不留情面。
他管村里的账严得出名。在这个村,一张发票要有经手人、证明人、核证人、同意人、理财小组长5人签名才能审批报销。“老百姓选我们做村干部,我们就得做事让他们放心。”
村民李贤涛记得,有时自己周六经过村委会,发现门口停满了汽车、摩托车,“我很奇怪,上前去瞧瞧,发现以国书记正在开会。心里真是佩服,有这样的书记在,我们怎么会不放心?”
为村里忙里忙外的周以国,在去年8月开始,头痛频发。别人劝他去医院检查,他一笑:“可能是这几天忙,没有休息好。”他开车路上头痛发作了,就把车停在路边,用手猛烈地敲打头部,一下二下三下……直至整个头部麻木,疼痛感变成了麻木感,就继续咬牙忙开了。
去年9月底的一次会上,大家发现周以国的鼻子不停地淌血。他还是满不在乎:“流个鼻血,又不是大事,头抬一会儿就好了,你们接着说。”
周以国倔强是出了名的,劝也没用,大家话就说得快,都希望会早点结束。没想周以国竟拖着大家非把事情问得一清二楚,很耐心地把工作分配好才罢休,最后还说:“看见了吧,鼻血不流了吧?”
陆埠镇农办副主任计联岳5次帮他联系好去李惠利医院检查诊治,但他竟然5次因为村里的工作都错过了预约时间。
病情一拖再拖。今年1月,周以国被确诊为鼻咽癌。在被大家“逼迫”着去杭州住院治疗时,他还忘不了带上厚厚一叠有关村里下山移民安置工程的资料。“不把征地户和缺房户的事情安排好,我就算闭眼了也不安心啊!”
周以国把全部的热情都交给了干溪村。他的搭档、干溪村委会主任蒋加良一直把周以国对他经常讲的话记在心里:“我们做村干部,要实实在在为百姓做点事,好坏让百姓去评。老了退休了,这就是美好的回忆。”
自家的厂子卖掉了
周以国家。周爱莹在厨房打扫卫生,她刚刚陪着丈夫从杭州放疗完回到家,“以国没回家,直接去村里了。”
周以国已经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打点这一星期的事情了,“我还真是家里的事少记挂,村里的事记挂得多。”
蒋加良说,在村里工作的时候,他爱人打来电话说家里厂子的事儿,以国书记是不管的,他说我村里的事还忙不过来呢。
他本是门球的钟情者。干溪村有门球的传统,周以国参加村里的门球队,在全国还获得过第四名。但当了村书记,打门球也少了。
当了9年的村书记,家里住的还是1984年盖的老房子。“家里用的还是几十年的老家具,除了那边的空调,几乎没添什么大件。”周爱莹说。
更让她伤神的是,自家的水暖配件厂不久前也卖掉了。这和周爱莹最初的想法完全走了样,本来一家子办个厂,每年挣个10万元不成问题,却要去当月工资一千来块的村书记,还要倒贴很多钱。厂子的打点落在她身上,现在生了病,又要照顾以国,哪有时间打理自家的厂?
“卖掉,多少舍不得。”周爱莹抿住了嘴。
周以国在企业里打拼超过16年,他比谁都更清楚自己当这村书记,家里会少进账多少数目,但为什么还要执意而为?
周以国简陋的办公室,挂有一幅字:“处世须多一腔正气,奉公应无半点私心。”这正是他自己的写照,“大家选你,这是他们信任你,你要实实在在为他们谋利益。”
他生病的消息,让全村的老小都不安心。人们开始自发地祈祷,用最本能的方式,希望挽留住这位好书记。
数以千计的网民在论坛点击他的故事,百多名网民在帖子里留言,“为我们的好书记祈福,好人一生平安”,“村里有这样的书记是幸运的,村民有这样的书记是幸福的”,“以社会为己任,村干部之楷模。”……
东南商报: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
稿源: 东南商报 2010-03-26 13:47:11
周以国头发渐少。记者 张昊 摄
人物名片
周以国,1962年6月出生,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人,大专学历。
199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至1990年3月,在余姚市电子元件二厂、干溪塑料厂工作。
1990年4月至1997年10月,先后担任干溪村委会代主任、兰山电视机配件厂厂长、干溪村委会主任。
1997年11月至2001年3月,自己办起水暖配件厂。
2001年4月至今,担任干溪村委会党总支书记。
这是精明的理财家无法算明白的两本账:
周以国带头要求,村干部在镇里考核,每人每月下浮100元领取工资,而本来的月工资不过千元出头,他还规定村干部每周上班6天。
他原本拥有自办的水暖配件厂,稳稳当当可以年收入10万元。而如今,当村书记9年,家还是1984年盖的老宅,家具还是几十年的老家具,水暖配件厂卖掉了,家境反而转差了。
与他家的账本相比,在他所在的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的“大账”上,这个村子却从负债10多万元的“倒挂村”成了富裕文明的小康示范村。
今年1月,他被确诊为鼻咽癌,全村人为他祈祷平安。
2次化疗、23次放疗,坐在记者面前,周以国头发渐少,但戴着一顶鸭舌帽,精神矍铄,双眸明亮。
他每周末都要趁治疗间隙从杭州赶回村里,“我不放心这里的事情啊,都是乡里乡亲选你,你要给他们谋利益。”他的心底纯然无私,一心为民。
这是他2001年上任之初最质朴的心愿:“要为老百姓办些事。”他用这两本账向百姓做了最深情的交待。
“有事请坐,无事请谅解”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办公室里有一块著名的牌子:“推卸责任者,到此止步!”
杜鲁门要改变的是政府官员互相推诿、不愿承担责任的风气。
而周以国上任之初,也在村办公室里立了一块牌子,也是为了扭转不良风气。
当时村里只有一间办公室,6个村干部只能挤在一起办公。但是,村里有不少游手好闲的人经常喜欢到村办公室“临市面”、讲“大道”,村干部正常工作都受影响。
周以国干脆就在办公室里立了块牌子,“有事请坐,无事请谅解”,一边劝导大家离开,几周下来,闲杂人等都不见了,风气为之一新。
“他是个直率、雷厉风行的人。”陆埠镇联村组长蒋咸军说,“他办过厂,有那种敢抓敢管的工作作风,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破‘顽疾’,谋划富民的举措。”
村里的“账上”还倒挂10多万元,这让村子步履维艰。周以国发现,多年来,村民拖欠电费和农业税的问题很突出。他上任后就将拖欠户的详细情况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做了通报,并提出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处理意见。经过6个月努力,除确实因经济困难,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一户免交、一户减半外,其余拖欠多年的10多万元欠款全部得以收缴。干溪村开始轻装上阵了。
这些周以国担任村书记之初的故事,陆埠镇联村组长蒋咸军一想起来就感慨。2001年初,干溪村组建新领导班子。“我们去考察人选,在村民家走访,听到最多的就是:‘你们能不能把周以国给请出来?他出来,干溪村就有希望了。’”
周以国后来自己对记者承认:“坦率地讲,当时我不想出来。”他妻子周爱莹也不愿意。“但老干部、老党员一拨拨来请了10多次,以国就说,我要么去试一试,看能不能做好?”周爱莹说。她清楚他,自己的丈夫就是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人。一个“倒挂村”的势头果然给转过来了。
并村易,并心难
2001年,原来干溪、近山、里岗、外岗4个村合并成新的干溪村。并村了,如何并心?这是周以国上任之初用心最多的问题:“八千亩山地,没什么出产,干溪村出路到底在哪里?”
周以国苦苦思考:“干溪要热,一定要引进企业;企业引进来了,村里许多公益事情就方便办了。”
说干就干,周以国带着一班人四处招商引资,努力为落户企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一个规划面积130亩,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工业小区建起来了。干溪成了企业创业的热地。目前,落户企业已达80余家。
余姚兰山电机企业有限公司是这个工业小区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发展很快,我就曾考虑过外迁。”该公司总经理鲁孝良说,“但以国书记真诚挽留,村里给我提供服务很周到,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没了,我最终就还是决定留下来。”
留下来的企业最终成为了干溪村“账本”飘红的主力军。村里造桥,企业愿意出资,村里浇路,企业也愿意出资。兰山桥建起来了,村文化宫落成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好了。参加新农合的干溪村民个人只要出10元,其他大头还都是企业出。
村里的路灯亮起来了,干溪人的心头也亮了。去年,干溪村实现社会总收入943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9618元,这三组数据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384%、493%和186%。村里这份“大账”的变化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的是满满几十块奖状奖牌: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看见了吧,鼻血不流了吧?
这是一个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则倾其所有的人。他上任时,就立下规矩,村干部每周上班6天,每人每月工资还下浮100元领取。如果有村干部在上班时间开小差,他会公开点名批评,绝不留情面。
他管村里的账严得出名。在这个村,一张发票要有经手人、证明人、核证人、同意人、理财小组长5人签名才能审批报销。“老百姓选我们做村干部,我们就得做事让他们放心。”
村民李贤涛记得,有时自己周六经过村委会,发现门口停满了汽车、摩托车,“我很奇怪,上前去瞧瞧,发现以国书记正在开会。心里真是佩服,有这样的书记在,我们怎么会不放心?”
为村里忙里忙外的周以国,在去年8月开始,头痛频发。别人劝他去医院检查,他一笑:“可能是这几天忙,没有休息好。”他开车路上头痛发作了,就把车停在路边,用手猛烈地敲打头部,一下二下三下……直至整个头部麻木,疼痛感变成了麻木感,就继续咬牙忙开了。
去年9月底的一次会上,大家发现周以国的鼻子不停地淌血。他还是满不在乎:“流个鼻血,又不是大事,头抬一会儿就好了,你们接着说。”
周以国倔强是出了名的,劝也没用,大家话就说得快,都希望会早点结束。没想周以国竟拖着大家非把事情问得一清二楚,很耐心地把工作分配好才罢休,最后还说:“看见了吧,鼻血不流了吧?”
陆埠镇农办副主任计联岳5次帮他联系好去李惠利医院检查诊治,但他竟然5次因为村里的工作都错过了预约时间。
病情一拖再拖。今年1月,周以国被确诊为鼻咽癌。在被大家“逼迫”着去杭州住院治疗时,他还忘不了带上厚厚一叠有关村里下山移民安置工程的资料。“不把征地户和缺房户的事情安排好,我就算闭眼了也不安心啊!”
周以国把全部的热情都交给了干溪村。他的搭档、干溪村委会主任蒋加良一直把周以国对他经常讲的话记在心里:“我们做村干部,要实实在在为百姓做点事,好坏让百姓去评。老了退休了,这就是美好的回忆。”
自家的厂子卖掉了
周以国家。周爱莹在厨房打扫卫生,她刚刚陪着丈夫从杭州放疗完回到家,“以国没回家,直接去村里了。”
周以国已经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打点这一星期的事情了,“我还真是家里的事少记挂,村里的事记挂得多。”
蒋加良说,在村里工作的时候,他爱人打来电话说家里厂子的事儿,以国书记是不管的,他说我村里的事还忙不过来呢。
他本是门球的钟情者。干溪村有门球的传统,周以国参加村里的门球队,在全国还获得过第四名。但当了村书记,打门球也少了。
当了9年的村书记,家里住的还是1984年盖的老房子。“家里用的还是几十年的老家具,除了那边的空调,几乎没添什么大件。”周爱莹说。
更让她伤神的是,自家的水暖配件厂不久前也卖掉了。这和周爱莹最初的想法完全走了样,本来一家子办个厂,每年挣个10万元不成问题,却要去当月工资一千来块的村书记,还要倒贴很多钱。厂子的打点落在她身上,现在生了病,又要照顾以国,哪有时间打理自家的厂?
“卖掉,多少舍不得。”周爱莹抿住了嘴。
周以国在企业里打拼超过16年,他比谁都更清楚自己当这村书记,家里会少进账多少数目,但为什么还要执意而为?
周以国简陋的办公室,挂有一幅字:“处世须多一腔正气,奉公应无半点私心。”这正是他自己的写照,“大家选你,这是他们信任你,你要实实在在为他们谋利益。”
他生病的消息,让全村的老小都不安心。人们开始自发地祈祷,用最本能的方式,希望挽留住这位好书记。
数以千计的网民在论坛点击他的故事,百多名网民在帖子里留言,“为我们的好书记祈福,好人一生平安”,“村里有这样的书记是幸运的,村民有这样的书记是幸福的”,“以社会为己任,村干部之楷模。”……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