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低碳语境下为地沟油谋出路
稿源: 沈阳日报  | 2010-03-22 14:52:39

  借着上周“3·15”东风,许多消费领域的乌七八糟就像是孙猴子棒下的妖魔鬼怪,不断现出原形,让人痛扁。可惜,总有一些有背景的“神怪”,好比某某的坐骑,收回去躲躲风头,“3·15”一过,就又头摇尾巴晃出来招摇。消费者见怪不怪,有关部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沟油无疑就是这样的一种“神怪”。

  近日,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把焦点再度对准了地沟油——当然也有人管这叫泔水油,弄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次次发布通知,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

  这是怎么话说的,地沟油也好,泔水油也罢,打我从事新闻这个行当以来,就不停地被其周而复始的折磨,或暗访调查,或评论观察,几乎没哪年是闲着的,但这“油”竟比鲁迅笔下的野草更具生命力,野火余烬尚在,这厮便又生龙活虎了。

  为啥呢?我以为,滋生地沟油的土壤,那是相当的具有营养——既满足了商人逐利的原始动力,又给足了某些职能部门权力寻租的空间。

  国人吃饭,油水颇丰,哪怕不是油炸食品,也要过了油再整治整治,讲究的就是个色香味。但这么多油水,除了让人尝让人看外,可不能肥了外人田,自家收回自家用,用不了的也得卖个“水油”价。换句话说,废物利用要“敲骨吸髓”,要不就白瞎了。于是乎,回收泔水油俨然成为一个产业,卖的图个一劳永逸,买的求个一本万利。只可惜,这“油”转来转去又流回消费者口中,既埋汰了别人,也脏了自己。

  其实,我很赞同“油水回收”这种做法,不是响应雷锋同志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低碳生活确实要求我们,能量转换要尽量减少环节增加效率,浪费在空气中的能量只能加剧温室效应。地沟油、泔水油在国外那真是个宝,当然,不是体现在餐桌上油汪汪的食欲。而是,菜子油和地沟油(泔水油)等包括一些下脚料、生物油脂等能够提炼出生物柴油,也就是传说中的吞泔水产“绿能”。这些柴油,既可以驱动汽车,又能发电产能,用处相当广泛,当然,除了我们最传统的“食用”。

  有人说,这麻烦不?我们先看看地沟油如何变身“食用油”——一把铲子、几个破旧铁桶、一把手电筒,外加一辆电动车,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成了。也许使之变成生物柴油,需要的环节更多,但其比廉价的“食用油”产生的效益更大。不过遗憾的是,在管理混乱和非理性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并没有进化出一个刚性框架。许多地方的职能部门为了平衡利益,没有能力或者说不敢把废弃油脂的收集业务集中起来,从而造成地沟油、泔水油、牛羊皮油等各种废弃油资源真正得到利用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其中多数又回到餐桌,而不是能源产业。

  照我看,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要想改变目前这个现状,管理必须先行。

  首先,生物柴油产业要发展,必须确定生物柴油标准。标准既成,许多民营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就可以顺利进入官方销售渠道,质量也处于稳定状态;其次,突破原料这个制约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瓶颈。我们应该下决心攻克废弃油脂的处理问题,让废弃油脂有效地得到回收和分离,从而得到再次利用;还有,我国需要建立生物柴油产业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防止一个地方有过多生物柴油企业,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

  地沟油在低碳生活的语境下要谋求出路,除技术环节跟上外,重要的是管理。大家都是“吃”油,与其让消费者恶心,不如让发动机吃饱,是不?尤其在技术没有障碍的前提下,地沟油的流向似乎更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与底气。

【编辑:陈燕】

低碳语境下为地沟油谋出路

稿源: 沈阳日报 2010-03-22 14:52:39

  借着上周“3·15”东风,许多消费领域的乌七八糟就像是孙猴子棒下的妖魔鬼怪,不断现出原形,让人痛扁。可惜,总有一些有背景的“神怪”,好比某某的坐骑,收回去躲躲风头,“3·15”一过,就又头摇尾巴晃出来招摇。消费者见怪不怪,有关部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沟油无疑就是这样的一种“神怪”。

  近日,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把焦点再度对准了地沟油——当然也有人管这叫泔水油,弄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次次发布通知,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

  这是怎么话说的,地沟油也好,泔水油也罢,打我从事新闻这个行当以来,就不停地被其周而复始的折磨,或暗访调查,或评论观察,几乎没哪年是闲着的,但这“油”竟比鲁迅笔下的野草更具生命力,野火余烬尚在,这厮便又生龙活虎了。

  为啥呢?我以为,滋生地沟油的土壤,那是相当的具有营养——既满足了商人逐利的原始动力,又给足了某些职能部门权力寻租的空间。

  国人吃饭,油水颇丰,哪怕不是油炸食品,也要过了油再整治整治,讲究的就是个色香味。但这么多油水,除了让人尝让人看外,可不能肥了外人田,自家收回自家用,用不了的也得卖个“水油”价。换句话说,废物利用要“敲骨吸髓”,要不就白瞎了。于是乎,回收泔水油俨然成为一个产业,卖的图个一劳永逸,买的求个一本万利。只可惜,这“油”转来转去又流回消费者口中,既埋汰了别人,也脏了自己。

  其实,我很赞同“油水回收”这种做法,不是响应雷锋同志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低碳生活确实要求我们,能量转换要尽量减少环节增加效率,浪费在空气中的能量只能加剧温室效应。地沟油、泔水油在国外那真是个宝,当然,不是体现在餐桌上油汪汪的食欲。而是,菜子油和地沟油(泔水油)等包括一些下脚料、生物油脂等能够提炼出生物柴油,也就是传说中的吞泔水产“绿能”。这些柴油,既可以驱动汽车,又能发电产能,用处相当广泛,当然,除了我们最传统的“食用”。

  有人说,这麻烦不?我们先看看地沟油如何变身“食用油”——一把铲子、几个破旧铁桶、一把手电筒,外加一辆电动车,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成了。也许使之变成生物柴油,需要的环节更多,但其比廉价的“食用油”产生的效益更大。不过遗憾的是,在管理混乱和非理性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并没有进化出一个刚性框架。许多地方的职能部门为了平衡利益,没有能力或者说不敢把废弃油脂的收集业务集中起来,从而造成地沟油、泔水油、牛羊皮油等各种废弃油资源真正得到利用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其中多数又回到餐桌,而不是能源产业。

  照我看,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要想改变目前这个现状,管理必须先行。

  首先,生物柴油产业要发展,必须确定生物柴油标准。标准既成,许多民营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就可以顺利进入官方销售渠道,质量也处于稳定状态;其次,突破原料这个制约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瓶颈。我们应该下决心攻克废弃油脂的处理问题,让废弃油脂有效地得到回收和分离,从而得到再次利用;还有,我国需要建立生物柴油产业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防止一个地方有过多生物柴油企业,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

  地沟油在低碳生活的语境下要谋求出路,除技术环节跟上外,重要的是管理。大家都是“吃”油,与其让消费者恶心,不如让发动机吃饱,是不?尤其在技术没有障碍的前提下,地沟油的流向似乎更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与底气。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