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财税改革扎实推进,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一、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所谓增值税转型,是指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既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为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超过1200亿元。从实践看,改革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消除了原生产型增值税制存在的重复征税因素,规范和完善了增值税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顺利推行成品油税费改革。一年来,基本理顺了成品油价格,有效保证成品油市场供应。按照改革方案确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五升四降九次调整,基本理顺成品油价格,极大地调动了炼油企业积极性,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了成品油市场供应,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起到积极作用。去年在出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改革方案的同时,还配套推出了成品油价格、燃油税和交通收费三项改革。通过改革,建立了规范的交通税费制度,公平了社会负担。通过建立规范的税费体制,取代养路费等收费,进一步理顺了税费关系,体现了多用油多负担的公平机制;通过提高现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发挥了税收杠杆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在不增加用油者负担的前提下,依法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建设资金。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这些改革促进了成品油流通领域竞争,向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迈出坚实步伐。
三、积极推进税制改革。一是继续健全企业所得税法相关配套政策。二是全面实施修订后的营业税条例及细则,完善营业税相关政策。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既体现了税法对不同纳税人同一行为税收负担公平的原则,也进一步凸显了税法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导向,适时给予一些行业税收优惠的税收调节作用。三是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从2009年5月1日起对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每年因吸烟致病造成的直接损失在1400亿元~1600亿元之间,间接损失达800亿元~1200亿元。为合理控制烟产品过度消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对其课以重税,我国卷烟税负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明显偏低,有提升的空间,此次国家大幅度提高烟产品消费税税负正当其时。四是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适应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一直实行着一些单独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的税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内外有别的税制结构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一致的税收环境已很不适应。为统一内外税制,2007年和2008年,我国分别废止了对外资征收的车船使用牌照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只是在房产的保有环节还按内资与外资分别征收房产税与城市房地产税。2009年起,我国废止了《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从而彻底结束了我国对内外资分设税种的历史。
四、健全和完善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009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较上年增长29.4%,专项转移支付增长24.1%,高于当年财政支出增速。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研究提出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同时还研究提出了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报经国务院批准,将于2010年实施。研究改进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方案,提出了增加转移支付规模和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的建议。在具体分配方式上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有关省级政府筹措配套资金,增加对辖区内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力度,并适当增加对县(市、区)固定数额补助。进一步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
五、探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稳步推进。研究制定了《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及有关要求。强化乡镇财政职能和监管,督促地方财政部门摸底调查全国乡镇财政管理基本现状,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制度。结合新形势下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财力变化以及均衡性转移支付情况,积极研究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确定机制的方案。
六、研究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稳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一步健全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启动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建立健全收费基金管理制度和政策,将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力度加大,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同时,在18个省份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批14个试点省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进展顺利,选择3个省市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省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省份,7个省份进行局部试点。此外,财政部门还积极支持电信、邮政、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和农电体制改革,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节能环保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有力推动了各方面改革工作。
12.财税体制改革有哪些新成绩?
稿源: 中国政府网 2010-03-19 23:01:07
过去一年财税改革扎实推进,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一、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所谓增值税转型,是指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既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为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超过1200亿元。从实践看,改革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消除了原生产型增值税制存在的重复征税因素,规范和完善了增值税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顺利推行成品油税费改革。一年来,基本理顺了成品油价格,有效保证成品油市场供应。按照改革方案确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五升四降九次调整,基本理顺成品油价格,极大地调动了炼油企业积极性,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了成品油市场供应,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起到积极作用。去年在出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改革方案的同时,还配套推出了成品油价格、燃油税和交通收费三项改革。通过改革,建立了规范的交通税费制度,公平了社会负担。通过建立规范的税费体制,取代养路费等收费,进一步理顺了税费关系,体现了多用油多负担的公平机制;通过提高现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发挥了税收杠杆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在不增加用油者负担的前提下,依法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建设资金。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这些改革促进了成品油流通领域竞争,向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迈出坚实步伐。
三、积极推进税制改革。一是继续健全企业所得税法相关配套政策。二是全面实施修订后的营业税条例及细则,完善营业税相关政策。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既体现了税法对不同纳税人同一行为税收负担公平的原则,也进一步凸显了税法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导向,适时给予一些行业税收优惠的税收调节作用。三是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从2009年5月1日起对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每年因吸烟致病造成的直接损失在1400亿元~1600亿元之间,间接损失达800亿元~1200亿元。为合理控制烟产品过度消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对其课以重税,我国卷烟税负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明显偏低,有提升的空间,此次国家大幅度提高烟产品消费税税负正当其时。四是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适应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一直实行着一些单独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的税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内外有别的税制结构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一致的税收环境已很不适应。为统一内外税制,2007年和2008年,我国分别废止了对外资征收的车船使用牌照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只是在房产的保有环节还按内资与外资分别征收房产税与城市房地产税。2009年起,我国废止了《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从而彻底结束了我国对内外资分设税种的历史。
四、健全和完善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009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较上年增长29.4%,专项转移支付增长24.1%,高于当年财政支出增速。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研究提出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同时还研究提出了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报经国务院批准,将于2010年实施。研究改进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方案,提出了增加转移支付规模和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的建议。在具体分配方式上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有关省级政府筹措配套资金,增加对辖区内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力度,并适当增加对县(市、区)固定数额补助。进一步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
五、探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稳步推进。研究制定了《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及有关要求。强化乡镇财政职能和监管,督促地方财政部门摸底调查全国乡镇财政管理基本现状,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制度。结合新形势下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财力变化以及均衡性转移支付情况,积极研究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确定机制的方案。
六、研究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稳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一步健全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启动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建立健全收费基金管理制度和政策,将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力度加大,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同时,在18个省份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批14个试点省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进展顺利,选择3个省市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省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省份,7个省份进行局部试点。此外,财政部门还积极支持电信、邮政、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和农电体制改革,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节能环保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有力推动了各方面改革工作。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