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远意义,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高端制造产业,逐步使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一、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一要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风电应制定实施进入大电网的技术标准和容量配额标准,太阳能光伏发电应集中突破电池组件技术及大规模储能和输电技术,生物质能应重点发展沼气综合循环利用和生物燃料技术。二要加快研发和应用先进核能技术。应在继续做好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机型,推进以提高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核废物最少化为主要目标的第四代核技术自主研发。三要实现煤炭合理高效清洁利用。要在广泛应用先进煤炭资源勘探、煤矿开采、安全生产技术和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的基础上,近期要着力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等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煤炭直接燃烧技术,中远期要把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作为战略选择。
二、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满足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需求。要重点抓好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把握四个重大战略发展方向。一是航天航空用高性能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铝镁钛轻合金、推进和动力系统用高温合金;高性能钢铁材料;大块非晶和纳米晶材料等。二是微纳电子材料和器件。包括12-18英寸硅单晶和外延材料;基于纳米特征尺度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器件设计和芯片制造技术等。三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包括大直径单晶以及以他们为基的微结构、器件和电路;高温、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白光照明材料与器件等。四是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技术。
三、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环保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载体,涉及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两大重要领域。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具备良好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明确技术路线、鼓励市场营销,完全有可能争做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中国是当今世界环保投入力度最大、环保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要研发和应用水和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防治技术与设备,发展资源再生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储存、环保清洁产品生产技术,特别要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规范运作相结合,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促进环保咨询服务业和环境服务贸易发展。
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努力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一要加强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医药生物研发技术、后基因组技术、再生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及远程技术等,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要推进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三要推动国际合作。瞄准世界一流的生物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政府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审批服务和法制环境。四是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生物医药产品市场监管,鼓励企业申请有关安全、质量、环境管理等国际体系认证。五是注重人才培养。既要培养高端生物技术研发人才,也要培养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同时,为回国创业人才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提供场地、资金、设备等方面支持。也要看到,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我们既要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防止有限的生物药品成果流失。
五、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带动制造业、服务业优化升级。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要加快实现三网融合。坚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确定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促进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二要推进“感知中国”建设。“感知中国”是物联网的一个生动名字。物联网又称传感网,现已遍及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被认为是世界下一次信息技术浪潮和新经济引擎。我们要抓紧突破关键技术、制定标准体系、拓展应用领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占物联网的制高点。三要开展后IP时代技术研发。及早部署研究网络虚拟化技术以及支持存储/计算等资源虚拟化的智能重叠网技术,并研究高效网络数据交换、路由以及端到端质量管理、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以支持对当前互联网改善提升以及面向后IP网络的平滑过渡。
六、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实现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要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抓好微机电系统和机器人技术、核心单元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特别是数控机床技术。我国机床消费量居世界之首,但70%的高档数控机床需要进口,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改变。二是集中突破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技术。首要的是大飞机及关键技术、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关键技术、大型清洁火电与核电设备及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技术、新一代节能型轿车及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等。要认真总结推广自主创新的“高铁模式”,创造更多世界一流的高端制造产品。三是着力抓好重点经济区域率先发展。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具有诸多优势。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和新的世界制造中心,很大程度上取决这三大区域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36.怎样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稿源: 中国政府网 2010-03-19 22:13:57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远意义,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高端制造产业,逐步使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一、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一要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风电应制定实施进入大电网的技术标准和容量配额标准,太阳能光伏发电应集中突破电池组件技术及大规模储能和输电技术,生物质能应重点发展沼气综合循环利用和生物燃料技术。二要加快研发和应用先进核能技术。应在继续做好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机型,推进以提高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核废物最少化为主要目标的第四代核技术自主研发。三要实现煤炭合理高效清洁利用。要在广泛应用先进煤炭资源勘探、煤矿开采、安全生产技术和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的基础上,近期要着力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等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煤炭直接燃烧技术,中远期要把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作为战略选择。
二、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满足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需求。要重点抓好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把握四个重大战略发展方向。一是航天航空用高性能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铝镁钛轻合金、推进和动力系统用高温合金;高性能钢铁材料;大块非晶和纳米晶材料等。二是微纳电子材料和器件。包括12-18英寸硅单晶和外延材料;基于纳米特征尺度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器件设计和芯片制造技术等。三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包括大直径单晶以及以他们为基的微结构、器件和电路;高温、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白光照明材料与器件等。四是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技术。
三、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环保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载体,涉及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两大重要领域。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具备良好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明确技术路线、鼓励市场营销,完全有可能争做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中国是当今世界环保投入力度最大、环保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要研发和应用水和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防治技术与设备,发展资源再生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储存、环保清洁产品生产技术,特别要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规范运作相结合,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促进环保咨询服务业和环境服务贸易发展。
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努力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一要加强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医药生物研发技术、后基因组技术、再生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及远程技术等,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要推进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三要推动国际合作。瞄准世界一流的生物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政府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审批服务和法制环境。四是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生物医药产品市场监管,鼓励企业申请有关安全、质量、环境管理等国际体系认证。五是注重人才培养。既要培养高端生物技术研发人才,也要培养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同时,为回国创业人才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提供场地、资金、设备等方面支持。也要看到,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我们既要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防止有限的生物药品成果流失。
五、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带动制造业、服务业优化升级。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要加快实现三网融合。坚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确定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促进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二要推进“感知中国”建设。“感知中国”是物联网的一个生动名字。物联网又称传感网,现已遍及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被认为是世界下一次信息技术浪潮和新经济引擎。我们要抓紧突破关键技术、制定标准体系、拓展应用领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占物联网的制高点。三要开展后IP时代技术研发。及早部署研究网络虚拟化技术以及支持存储/计算等资源虚拟化的智能重叠网技术,并研究高效网络数据交换、路由以及端到端质量管理、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以支持对当前互联网改善提升以及面向后IP网络的平滑过渡。
六、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实现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要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抓好微机电系统和机器人技术、核心单元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特别是数控机床技术。我国机床消费量居世界之首,但70%的高档数控机床需要进口,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改变。二是集中突破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技术。首要的是大飞机及关键技术、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关键技术、大型清洁火电与核电设备及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技术、新一代节能型轿车及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等。要认真总结推广自主创新的“高铁模式”,创造更多世界一流的高端制造产品。三是着力抓好重点经济区域率先发展。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具有诸多优势。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和新的世界制造中心,很大程度上取决这三大区域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