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41.如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3月19日 22:13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几年来,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今后长期的发展看,农业和农村的稳定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一项既重大又紧迫的任务。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仍在显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稳定粮食和农业对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至关重要,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要在连续6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在气候、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解决好“三农”问题,克服农业连续丰收后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要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紧缺农产品供给。虽然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但粮食供求长期偏紧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粮食产量每年在增加,但消费需求也在增长,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虽然国家储备和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大幅增加,但农户和加工企业存粮明显减少,粮食库存分布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粮食供求形势。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并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大规模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通过连片生产、技术集成、强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通过标准化技术、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要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2010年中央财政“四补贴”资金达到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继续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的品种,增加马铃薯、青稞、花生良种补贴。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2010年的农业补贴,不仅增加了数量,而且扩大了补贴政策受益面,以前主要是在农区对农民进行补贴,现在扩大到牧区、林区和垦区。国家已经发布了2010年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每50公斤小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3元,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比上年提高3元、5元和10元。国家还将继续实施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三要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之源。必须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农业农村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外联动,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拓展就业增收空间。要毫不放松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同时,要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农村就业。既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又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既要努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又要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四要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县域是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县域流动,统筹配置各种资源,有效集成各项支持政策,增强县域经济对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移,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落实扶持政策,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重点支持成长性强、就业容量大的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加快小城镇发展,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改善小城镇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引导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增强小城镇辐射农村、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作用。

稿源: 中国政府网  编辑: 孙研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陕西子洲发生山体滑坡
奥运冠军,先谢父母还是国家
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中国式并存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