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扩大内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推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任务。这几年,国家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加大、工作不断加强,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要求,2010年《报告》对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确了重点任务。
第一,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会催生更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2010年国家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入都要优先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1150亿元资金,按期完成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将达到2536亿元。
第二,以主产区为重点,加强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继续增加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大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三,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旱涝灾害重,一直是我国农业的心腹大患,必须下决心大规模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2010年将安排862亿元资金,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山丘区塘堰、水窖等建设改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
第四,以育种培育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科研力量,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是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我国是世界上用种量最大的国家,但种业发展潜藏着极大隐患,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要加快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加快国内种业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着力培育大型种子企业,提高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引导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10年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45亿元。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着力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环节加快机械化步伐。推进农机农艺措施结合。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第五,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将安排200亿元资金,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安排120亿元资金,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扩大农村用户沼气建设规模,推进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实施农村清洁工作。农村危房改造是一件民心工程,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这方面投入,扩大改造建设规模。继续推进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同时,利用当前农村建房需求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大举措,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积极推动建材下乡。
42.怎样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稿源: 中国政府网 2010-03-19 22:13:57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扩大内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推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任务。这几年,国家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加大、工作不断加强,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要求,2010年《报告》对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确了重点任务。
第一,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会催生更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2010年国家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入都要优先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1150亿元资金,按期完成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将达到2536亿元。
第二,以主产区为重点,加强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继续增加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大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三,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旱涝灾害重,一直是我国农业的心腹大患,必须下决心大规模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2010年将安排862亿元资金,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山丘区塘堰、水窖等建设改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
第四,以育种培育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科研力量,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是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我国是世界上用种量最大的国家,但种业发展潜藏着极大隐患,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要加快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加快国内种业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着力培育大型种子企业,提高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引导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10年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45亿元。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着力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环节加快机械化步伐。推进农机农艺措施结合。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第五,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将安排200亿元资金,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安排120亿元资金,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扩大农村用户沼气建设规模,推进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实施农村清洁工作。农村危房改造是一件民心工程,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这方面投入,扩大改造建设规模。继续推进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同时,利用当前农村建房需求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大举措,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积极推动建材下乡。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