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们要抓住机遇,把文化作为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领域来抓,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进一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把文化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方面,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城乡,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大目标。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以基层和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内容形式,丰富资源总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继续推动公共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要以体现公平、增强活力、扩大覆盖面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逐步把工作重点、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二、多出精品佳作,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探索服务群众和繁荣文艺创作的新途径。要坚持重大活动组织与长效机制建设并重,精心组织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继续加强对民营院团的扶持,积极落实完善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职称评定和走出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挥民营院团在繁荣文艺舞台、文化市场和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他们为基层、为群众演出和服务的积极性,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
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做好转企改制试点企业各项后续工作。将国有院团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向面上推开,加快省级和地市级演艺院团的转企改制,逐步开展县级院团转企改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继续推进全国文物普查和古籍普查工作,实施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保护项目。加强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加大对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检查和督导力度。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展示与传习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加强文化遗产宣传展示。
五、以增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以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贯彻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示范效应强、有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扶持动漫、游戏、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拓展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对接。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发展的可行性和发展重点,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切实际的盲目投资、盲目扩张。
六、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开展多种交流合作方式,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好“文化年”、“中国节”及庆祝建交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效益。
七、以建设体育强国为根本目标,切实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竞赛体系,进一步夯实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促进竞技体育门类均衡发展。以体育服务业为龙头,积极推进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中介、体育旅游等产业发展,逐步培育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办好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全面启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各项备战工作。
八、做好文化和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把握“十二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抓住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明确下一个五年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基本思路、主要内容、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描绘好未来五年文化、体育发展的蓝图。
48.怎样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稿源: 中国政府网 2010-03-19 22:13:57
2010年,我们要抓住机遇,把文化作为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领域来抓,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进一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把文化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方面,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城乡,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大目标。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以基层和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内容形式,丰富资源总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继续推动公共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要以体现公平、增强活力、扩大覆盖面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逐步把工作重点、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二、多出精品佳作,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探索服务群众和繁荣文艺创作的新途径。要坚持重大活动组织与长效机制建设并重,精心组织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继续加强对民营院团的扶持,积极落实完善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职称评定和走出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挥民营院团在繁荣文艺舞台、文化市场和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他们为基层、为群众演出和服务的积极性,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
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做好转企改制试点企业各项后续工作。将国有院团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向面上推开,加快省级和地市级演艺院团的转企改制,逐步开展县级院团转企改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继续推进全国文物普查和古籍普查工作,实施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保护项目。加强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加大对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检查和督导力度。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展示与传习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加强文化遗产宣传展示。
五、以增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以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贯彻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示范效应强、有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扶持动漫、游戏、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拓展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对接。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发展的可行性和发展重点,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切实际的盲目投资、盲目扩张。
六、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开展多种交流合作方式,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好“文化年”、“中国节”及庆祝建交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效益。
七、以建设体育强国为根本目标,切实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竞赛体系,进一步夯实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促进竞技体育门类均衡发展。以体育服务业为龙头,积极推进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中介、体育旅游等产业发展,逐步培育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办好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全面启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各项备战工作。
八、做好文化和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把握“十二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抓住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明确下一个五年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基本思路、主要内容、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描绘好未来五年文化、体育发展的蓝图。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