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学生比作同样需要市场来检验的产品,恐怕并不为过。“原材料”如何、“生产加工质量”怎么样、“市场”所能给予的“存活期”,都将对其就业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更多“定心丸”和“降落伞”
“这些年,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岗位需求信息不仅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而且是他们的‘定心丸’。”河北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赵素云说。
而事实上,供求信息的不对称,仍是目前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瓶颈。
据了解,目前大学生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绝大多数要依靠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以网络为主的传媒。可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无疑影响了供求信息的充分对接。
以网络平台为例,目前,选择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越来越多,约两成毕业生已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各级人才市场、各高校目前都建有就业信息网络,但各网站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
“政府应建立、完善就业信息协调机制,采用统一的数据发布标准,构建起覆盖全省、贯通城乡、四通八达的就业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省人力资源市场副主任孔德忠说。
如果说增加信息的供应是“送拐棍”,那么,增加公益岗位供给或通过设立见习岗位让大学生就业“软着陆”就是“降落伞”。这已成为不少国家的成功经验。
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艳霞介绍说,美国联邦政府曾出台激励措施,连续5年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老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教学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贷款免除的政策;2009年,英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政府制定了“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毕业生进入企业带薪实习3个月以提高岗位技能和经验,实习完毕后有机会获得全职工作。
近年来,按照国家有关部署,我省大力选拔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服务西部志愿者等,仅2009年,就有2万多名大学生奔赴基层岗位。2009年,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有关部门组织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员、医保协理员、办公室文秘等公益性岗位4229个,安置家庭困难或就业困难毕业生3228人;征集大学生见习岗位3万多个,见习期间提供生活补助,使不少大学生有了就业缓冲期。
有关人士建议,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开发基层公益岗位的力度,在重视开发农村基层岗位的同时,也可适当开发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公益岗位;同时,加大各项政策的宣传推介和落实力度,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受益。
高校开门办学,大学生就业之路才更宽广
如今,几乎没有一所高校不重视就业工作。那些学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的学校,更是摸索出了不少推进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如:将就业工作当做“办学的生命线”来抓,实行目标考核机制,努力营造全员抓就业的氛围;建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优先保障就业工作所需人员、经费;建立就业指导教学队伍,强化就业指导环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选课等等。
然而,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归根结底,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才是决定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鉴于此,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推进就业由单纯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向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转变,已成为高校的共识。
据悉,2009年初,河北科技大学修订培养方案,将30个学时的就业见习列入了实践课,占两个学分;今年,他们还将建立学生能力拓展中心,针对学生职业素质相对缺乏的实际,邀请社会机构前来对毕业生进行免费的职业能力培训。河北经贸大学与用友公司合作建立了ERP实验室,与滕软公司合作建立了SAP最佳业务实践体验室,与银行和证券公司合作建立模拟银行、模拟股市,与有关法院合作建立模拟法庭等一系列专业特色实验室,建立各类研学基地和实习基地300多个……
尽管如此,省人力资源市场日前完成的一项调查仍然显示,48%的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欠缺。河北银河人才资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海称曾经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毕业生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了,却不会做PPT,不会用EXCEL做表格;一些毕业生不会写工作计划……为了提高代理招聘的成功率,他们不得不研制开发与微软、李宁、华为和新奥等知名公司相匹配的通用模型,对应聘者进行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岗位技能方面的强化封闭培训。
客观地说,基于学校自主的教学改革恐怕永远赶不上社会的需要,而用人单位也可能永远无法理解高校自身的苦衷和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和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双向互动凸显了价值。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刘立功介绍说,为了减少人才淘汰率,提高选人用人的效率,从上学期开始,皇明集团开始在河北科技大学选择有前往本企业就业意向的学生,设立皇明太阳能班,在课余对学员进行企业文化、岗位技能等方面的针对性培训,获选学员每月还给予一定生活补贴。
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有助解决就业难
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马珊珊,曾有一次尴尬的求职经历。那天,她兴冲冲地去参加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在学校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可在招聘台前来回转了几遍,得到的答复一直是——“不招这个专业的女生”。“当初报考这个专业时,我还想着可能不会遇到几个女同学,到校后才发现班里女生数竟然大大超过男生。如今,我们这帮姐妹该怎么办?”马珊珊懊恼不已。
记者通过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进行的小型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当年高考选专业是凭个人一时兴趣或听他人的介绍,很少考虑到所选的专业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更没有对几年后社会需求进行研判。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省是国内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较早的省份,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然而,规划了又怎样?一次专业选择定终身的高招方式,使得个人职业生涯的适时调整几乎不可能。鉴于此,我省决定今年大力推进高校按类招生,即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不再按照单一专业而是按专业类招生、入学后按专业类培养。同一专业类招收的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一年或两年后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学业成绩等进行专业分流。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提出,应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进一步延伸到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在个人职业能力测评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高中阶段处于职业意识萌芽期,如能充分认知自身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社会对不同职业的需求情况,对未来的发展一定大有裨益。
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软着陆,还需早起步
稿源: 河北日报 2010-03-15 08:57:24
把大学生比作同样需要市场来检验的产品,恐怕并不为过。“原材料”如何、“生产加工质量”怎么样、“市场”所能给予的“存活期”,都将对其就业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更多“定心丸”和“降落伞”
“这些年,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岗位需求信息不仅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而且是他们的‘定心丸’。”河北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赵素云说。
而事实上,供求信息的不对称,仍是目前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瓶颈。
据了解,目前大学生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绝大多数要依靠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以网络为主的传媒。可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无疑影响了供求信息的充分对接。
以网络平台为例,目前,选择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越来越多,约两成毕业生已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各级人才市场、各高校目前都建有就业信息网络,但各网站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
“政府应建立、完善就业信息协调机制,采用统一的数据发布标准,构建起覆盖全省、贯通城乡、四通八达的就业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省人力资源市场副主任孔德忠说。
如果说增加信息的供应是“送拐棍”,那么,增加公益岗位供给或通过设立见习岗位让大学生就业“软着陆”就是“降落伞”。这已成为不少国家的成功经验。
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艳霞介绍说,美国联邦政府曾出台激励措施,连续5年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老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教学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贷款免除的政策;2009年,英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政府制定了“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毕业生进入企业带薪实习3个月以提高岗位技能和经验,实习完毕后有机会获得全职工作。
近年来,按照国家有关部署,我省大力选拔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服务西部志愿者等,仅2009年,就有2万多名大学生奔赴基层岗位。2009年,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有关部门组织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员、医保协理员、办公室文秘等公益性岗位4229个,安置家庭困难或就业困难毕业生3228人;征集大学生见习岗位3万多个,见习期间提供生活补助,使不少大学生有了就业缓冲期。
有关人士建议,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开发基层公益岗位的力度,在重视开发农村基层岗位的同时,也可适当开发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公益岗位;同时,加大各项政策的宣传推介和落实力度,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受益。
高校开门办学,大学生就业之路才更宽广
如今,几乎没有一所高校不重视就业工作。那些学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的学校,更是摸索出了不少推进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如:将就业工作当做“办学的生命线”来抓,实行目标考核机制,努力营造全员抓就业的氛围;建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优先保障就业工作所需人员、经费;建立就业指导教学队伍,强化就业指导环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选课等等。
然而,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归根结底,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才是决定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鉴于此,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推进就业由单纯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向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转变,已成为高校的共识。
据悉,2009年初,河北科技大学修订培养方案,将30个学时的就业见习列入了实践课,占两个学分;今年,他们还将建立学生能力拓展中心,针对学生职业素质相对缺乏的实际,邀请社会机构前来对毕业生进行免费的职业能力培训。河北经贸大学与用友公司合作建立了ERP实验室,与滕软公司合作建立了SAP最佳业务实践体验室,与银行和证券公司合作建立模拟银行、模拟股市,与有关法院合作建立模拟法庭等一系列专业特色实验室,建立各类研学基地和实习基地300多个……
尽管如此,省人力资源市场日前完成的一项调查仍然显示,48%的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欠缺。河北银河人才资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海称曾经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毕业生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了,却不会做PPT,不会用EXCEL做表格;一些毕业生不会写工作计划……为了提高代理招聘的成功率,他们不得不研制开发与微软、李宁、华为和新奥等知名公司相匹配的通用模型,对应聘者进行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岗位技能方面的强化封闭培训。
客观地说,基于学校自主的教学改革恐怕永远赶不上社会的需要,而用人单位也可能永远无法理解高校自身的苦衷和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和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双向互动凸显了价值。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刘立功介绍说,为了减少人才淘汰率,提高选人用人的效率,从上学期开始,皇明集团开始在河北科技大学选择有前往本企业就业意向的学生,设立皇明太阳能班,在课余对学员进行企业文化、岗位技能等方面的针对性培训,获选学员每月还给予一定生活补贴。
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有助解决就业难
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马珊珊,曾有一次尴尬的求职经历。那天,她兴冲冲地去参加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在学校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可在招聘台前来回转了几遍,得到的答复一直是——“不招这个专业的女生”。“当初报考这个专业时,我还想着可能不会遇到几个女同学,到校后才发现班里女生数竟然大大超过男生。如今,我们这帮姐妹该怎么办?”马珊珊懊恼不已。
记者通过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进行的小型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当年高考选专业是凭个人一时兴趣或听他人的介绍,很少考虑到所选的专业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更没有对几年后社会需求进行研判。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省是国内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较早的省份,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然而,规划了又怎样?一次专业选择定终身的高招方式,使得个人职业生涯的适时调整几乎不可能。鉴于此,我省决定今年大力推进高校按类招生,即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不再按照单一专业而是按专业类招生、入学后按专业类培养。同一专业类招收的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一年或两年后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学业成绩等进行专业分流。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提出,应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进一步延伸到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在个人职业能力测评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高中阶段处于职业意识萌芽期,如能充分认知自身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社会对不同职业的需求情况,对未来的发展一定大有裨益。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