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近几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其突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身能否顺利迈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工作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同为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和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就相关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建言献策。
欧进萍: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高校就业
欧进萍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与产业结构有关系。”虽然人才的就业压力大,但欧进萍认为,这并不是负担。“他们的就业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每年毕业的600万学生,累计五年就是一个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的人口。这种人口素质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潜力是显而易见的。”他说。
欧进萍告诉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条主线,就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实,经济结构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而人才是核心的核心。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方面有助于高校就业,有助于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欧进萍认为,制造业大而不强,是产业结构调整首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很多产品制造以外包为主,我们的企业只做一个中间环节。在技术和形成产品的过程中,技术核心最需要人才的方面是别人做的,这对我们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是短板。”他说。
“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希望改变高技术产业外资独大的局面。”欧进萍强调。他说,高技术产业60%至90%是外资和合资企业。据统计,在已经毕业的优秀人才中,有40%在三资企业或三资企业在中国办的研发机构工作。从人才的角度来说,独资企业生产有他的人才队伍来做研发,而我们培养的高技术人才,也应该争取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这些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操作工。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展高层次人才的就业空间。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艾洪德认为是多种原因叠加效应的体现。包括整个经济社会的原因,也包括高等教育自身的原因。例如,当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大学生的需求相对较少;扩招速度过快和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教育质量的下滑导致学生达不到岗位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传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渠道不畅等等。
艾洪德表示,大学生就业难是综合性的社会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高校在其中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他说,高校应该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有效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他建议,高校要建立就业与招生和学生培养的联动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市场需求动态,及时反馈有关信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联动并不意味着社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避免盲目跟风。他认为,应该结合学校在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优势,积极引入创业指导课程,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积极探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育机制。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早做规划,做好规划。
记者董国勋 姜成坤 刘星
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大连理工和东财校长建言
稿源: 大连日报 2010-03-08 15:10:48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近几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其突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身能否顺利迈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工作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同为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和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就相关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建言献策。
欧进萍: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高校就业
欧进萍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与产业结构有关系。”虽然人才的就业压力大,但欧进萍认为,这并不是负担。“他们的就业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每年毕业的600万学生,累计五年就是一个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的人口。这种人口素质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潜力是显而易见的。”他说。
欧进萍告诉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条主线,就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实,经济结构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而人才是核心的核心。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方面有助于高校就业,有助于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欧进萍认为,制造业大而不强,是产业结构调整首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很多产品制造以外包为主,我们的企业只做一个中间环节。在技术和形成产品的过程中,技术核心最需要人才的方面是别人做的,这对我们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是短板。”他说。
“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希望改变高技术产业外资独大的局面。”欧进萍强调。他说,高技术产业60%至90%是外资和合资企业。据统计,在已经毕业的优秀人才中,有40%在三资企业或三资企业在中国办的研发机构工作。从人才的角度来说,独资企业生产有他的人才队伍来做研发,而我们培养的高技术人才,也应该争取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这些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操作工。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展高层次人才的就业空间。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艾洪德认为是多种原因叠加效应的体现。包括整个经济社会的原因,也包括高等教育自身的原因。例如,当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大学生的需求相对较少;扩招速度过快和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教育质量的下滑导致学生达不到岗位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传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渠道不畅等等。
艾洪德表示,大学生就业难是综合性的社会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高校在其中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他说,高校应该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有效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他建议,高校要建立就业与招生和学生培养的联动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市场需求动态,及时反馈有关信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联动并不意味着社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避免盲目跟风。他认为,应该结合学校在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优势,积极引入创业指导课程,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积极探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育机制。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早做规划,做好规划。
记者董国勋 姜成坤 刘星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