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人民日报:教育公平 走好几步棋?
稿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0-03-04 15:28:06

  均衡发展是重点

  “切好资源配置这蛋糕”

  【百姓关注】 “进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也就找不到好工作。”新学期刚开始,家住北京南城的龙先生有些郁闷。因为儿子明年就要读初中了,可是附近没有什么好学校。龙先生问:“啥时家门口能有好学校呢?”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代表:择校问题是当前教育不公平的“顽疾”,其背后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近年来,我国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尤其是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做了努力,然而在现阶段,在城乡、区域和学校间存在明显的教育差距。所以,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就是教育资源要均衡发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邱立成委员:我们说教育公平是起点上的公平,基础教育是重点保障对象。义务教育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形成惠及全体学生的公平教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代表:国家在现有教育资源配置上,一定要兼顾城乡、区域的平衡,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在公立学校的资源配置上,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也就是如何把蛋糕切好。

  湖北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代表:一些优质学校应该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政府则应加大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力度。通过这种帮扶形式,缩小校际间的差距,那样就逐渐没有择校的必要了,教育公平就有了实现的基础。到那时,就处处都有好学校了。

  政府主导是支点

  “端平政策引导这碗水”

  【百姓关注】每逢天下大雨,教室里就下小雨,老师只好用脸盆接水……这是成都市蒲江县大塘九年制学校几年前的情景。校长王兴华现在不用担心这些了:近年来,市政府投入10多亿元,使农村初中和小学接近城市学校的水平,大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也由100元提高到400元。可是,这种投入能够持续吗,有机制保障吗?

  顾海良:早在1993年国家就提出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但一直还未落实。教育均衡能不能推行,教育公平能不能实现,政府主导是支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在政府。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政府应当加大统筹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陈鼎常:政府要整体布局,要多向教育洼地倾斜。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强困难群体子女教育保障,健全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

  王树国: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投入水平不成正比。像陕西、湖北、黑龙江等一些省份,教育资源相对充足,这就造成“经济不很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培养人才”的不平衡现象。所以,必须对教育责任有合理划分,督促经济发达地区更多地投入教育支出,也鼓励和支持教育发达省份的教育再投入,以形成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邱立成:国家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按照机会与公平、投入与条件、协调与发展三方面的要求,探索建立引导教育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支援中西部地区的长效机制,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在教育制度的设定上,要多从公平的角度去考虑,从政策上来保护这些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改革创新是难点

  “念好推动改革这本经”

  【百姓关注】2月25日,安徽农民工子女陈宜金拿着一张转学证明,坐进了江苏扬州市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初一(2)班的教室。扬州市的这项改革措施,让农民工子女像城里孩子一样就近入学,而不是被户籍挡在门外。可是,许多家长仍担心,将来孩子升学怎么办?孩子能否享受更多的同城待遇?

  顾海良:改革创新,是在当前情况下实现教育公平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正在讨论的教育规划纲要,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从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到在当地参加中考,甚至以后参加高考,这些都是教育公平走向纵深的重要一步。

  陈鼎常:教育公平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公平不等于平均。教育公平与办学特色是不矛盾的。不能把教育公平理解为各所学校的“捆绑式”发展,更不能迁就落后。各个学校也应该创新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另一个层面的教育公平。

  邱立成: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要探索教育的多元化,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的统一。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在全社会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养、评价模式。

  王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可行性的路线图,其成败决定于实施细节的可操作性和落实的效率,未来更需要立法来约束。本报记者 倪光辉 赵婀娜 曹红涛

【编辑:陈燕】

人民日报:教育公平 走好几步棋?

稿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03-04 15:28:06

  均衡发展是重点

  “切好资源配置这蛋糕”

  【百姓关注】 “进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也就找不到好工作。”新学期刚开始,家住北京南城的龙先生有些郁闷。因为儿子明年就要读初中了,可是附近没有什么好学校。龙先生问:“啥时家门口能有好学校呢?”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代表:择校问题是当前教育不公平的“顽疾”,其背后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近年来,我国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尤其是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做了努力,然而在现阶段,在城乡、区域和学校间存在明显的教育差距。所以,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就是教育资源要均衡发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邱立成委员:我们说教育公平是起点上的公平,基础教育是重点保障对象。义务教育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形成惠及全体学生的公平教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代表:国家在现有教育资源配置上,一定要兼顾城乡、区域的平衡,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在公立学校的资源配置上,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也就是如何把蛋糕切好。

  湖北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代表:一些优质学校应该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政府则应加大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力度。通过这种帮扶形式,缩小校际间的差距,那样就逐渐没有择校的必要了,教育公平就有了实现的基础。到那时,就处处都有好学校了。

  政府主导是支点

  “端平政策引导这碗水”

  【百姓关注】每逢天下大雨,教室里就下小雨,老师只好用脸盆接水……这是成都市蒲江县大塘九年制学校几年前的情景。校长王兴华现在不用担心这些了:近年来,市政府投入10多亿元,使农村初中和小学接近城市学校的水平,大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也由100元提高到400元。可是,这种投入能够持续吗,有机制保障吗?

  顾海良:早在1993年国家就提出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但一直还未落实。教育均衡能不能推行,教育公平能不能实现,政府主导是支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在政府。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政府应当加大统筹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陈鼎常:政府要整体布局,要多向教育洼地倾斜。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强困难群体子女教育保障,健全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

  王树国: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投入水平不成正比。像陕西、湖北、黑龙江等一些省份,教育资源相对充足,这就造成“经济不很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培养人才”的不平衡现象。所以,必须对教育责任有合理划分,督促经济发达地区更多地投入教育支出,也鼓励和支持教育发达省份的教育再投入,以形成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邱立成:国家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按照机会与公平、投入与条件、协调与发展三方面的要求,探索建立引导教育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支援中西部地区的长效机制,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在教育制度的设定上,要多从公平的角度去考虑,从政策上来保护这些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改革创新是难点

  “念好推动改革这本经”

  【百姓关注】2月25日,安徽农民工子女陈宜金拿着一张转学证明,坐进了江苏扬州市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初一(2)班的教室。扬州市的这项改革措施,让农民工子女像城里孩子一样就近入学,而不是被户籍挡在门外。可是,许多家长仍担心,将来孩子升学怎么办?孩子能否享受更多的同城待遇?

  顾海良:改革创新,是在当前情况下实现教育公平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正在讨论的教育规划纲要,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从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到在当地参加中考,甚至以后参加高考,这些都是教育公平走向纵深的重要一步。

  陈鼎常:教育公平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公平不等于平均。教育公平与办学特色是不矛盾的。不能把教育公平理解为各所学校的“捆绑式”发展,更不能迁就落后。各个学校也应该创新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另一个层面的教育公平。

  邱立成: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要探索教育的多元化,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的统一。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在全社会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养、评价模式。

  王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可行性的路线图,其成败决定于实施细节的可操作性和落实的效率,未来更需要立法来约束。本报记者 倪光辉 赵婀娜 曹红涛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